浅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差异

浅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差异

李佳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是一个客观而显著的现象,本文运用韩礼德与哈桑所著CohesioninEnglish一书中关于语篇衔接的相关理论,从照应这一衔接方式的角度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揭示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运用的不同方式,总结出英汉两种语言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关键词:语篇衔接;照应;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H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8-0000-02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无论从表象的文字构成到深层的语义表达方式等众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其中,两者的语篇衔接手段的不同是最显著的差异之一。在语篇衔接手段差异的讨论中,概括较全面、认可度较高的是韩礼德和哈桑在CohesioninEnglish一书中进行的总结。

在书中,韩礼德与哈桑将语篇衔接手段主要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衔接主要包括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连接(conjunction),其中照应又包含人称照应(personalreference)、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reference)和比较照应(comparisonreference)(Halliday&Hasan,1976:30)。本文将通过一些语篇实例,从照应这一衔接方式的角度详细分析在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

一、人称照应

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将某一句话与对应的语境或上下文连接起来。英语和汉语有各自的人称照应系,所以两者在人称照应上有很大差异。人称词包括三种:人称代词、所有格和物主代词。英语中的第二人称“you”并不像汉语中的“你”和“你们”有单复数的区别,也没有“您”和“你”之间尊敬程度的不同;第三人称复数“they”也不能像汉语中的“他们”、“她们”或“它们”区分出性别的差异。此外,汉语中还有第一人称复数“咱们”和“别人”、“人家”、“大家”都具有照应功能。由此可看出,英语和汉语在数和性别上存在很多差异。

在英汉语篇结构和衔接中的另一显著差异是英语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出现频率很高。第一和第二人称形式通常照应的是某一语境因为照应对象通常是交谈双方(说话者和听者),只有第三人称能够在篇章内部结构上衔接,因为第三人称很显然照应的是后文中的某一对象,而且在许多篇章中,第三人称形式是衔接用语的重要组成形式。

零照应(zeroanaphora)是最显著的差别。当一段篇章是关于同一人或事物,或者在某一语境中,说话者或事物发展过程清晰并不会产生任何误解时,经常出现零照应的情况,从下列例文中可看出,虽然例文中涉及了不同类别的照应词,但读者依然可以理解下列照应关系:1—“他们”、2—“她的”、3—“头的”、4,5,6—“他们”,因为被删除的人称照应词和事情发展的过程、所有者和所有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已经非常清晰。

他们一不小心,1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上,2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3鲜血直流,4用了两把香灰,5包上两块红布6还止不住血呢。

(鲁迅:《祝福》)

Themomenttheywereoffguardandhadloosenedtheirgrip—graciousBuddha!—shebashedherheadonthecornerofthealtar,gashingitsobadlythatbloodspoutedout.Eventhoughtheysmearedontwohandfulsofincenseashesandtieditupwithtwopiecesofredcloth,theycouldn’tstopthebleeding.

(杨宪益、戴乃迭)

汉语中出现零照应的频率很高。首先,作为一个以话题优先的语言,当话题显而易见时,主语是否需要重复出现就并不那么重要了(零照应经常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其次,汉语中物主代词的使用较少,所有格在对比中出现的较多,例如“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而且句中的照应词一个也不可少。物主代词在汉语中常被省略,但当人们在抒发某一情感或表达某种含义时,物主代词则必不可少。

在英语中,出于语法需求,人称代词往往被置于主语、宾语的位置或使用其所有格形式,从而使句子之间的语义能够衔接,是句子成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汉语中,只要不会产生误解,人称代词是能省则省。下列英语例文中“he/He”作为主语是不可省略的,但在汉语中则多处被省略。

ArthurClarkewasborninMinehead,England.Earlyinterestedinscience,heconstructedhisfirsttelescopeattheageofthirteen.HewasaradarspecialistwiththeRoyalAirForceduringWorldWarII.Heoriginatedtheproposalforuseofsatellitesincommunication.

阿瑟·克拉克生于英格兰的明海德镇。1自幼喜爱科学,十三岁时制作了自己的第一架望远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是皇家空军的一位雷达专家。3曾首先提议将卫星用于通讯。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

综上所述,人称照应是英语中语篇衔接的一个显著特征,而在汉语则通过运用零照应来表达相同的语义。

二、指示照应

韩礼德与哈桑(1976:57)指出,指示照应是口头指称的一种重要形式,说话者通过一定范围的远近来确定照应物。一般来说,“this”、“these”和“here”表明照应物距离说话者很近,“that”、“those”和“there”表示照应物距离说话者较远,但不能显示出对于听者的距离。

指示代词包含here/there(这里/那里)、now/then(这时/那时)、this/these(这/这些)、that/those(这/这些、那/那些)和the(that的简化形式)。汉语中还有“这个/那个”,也就是英语中的“this/that”,以及“这么/那么”和“这样/那样”,对应的是英语中的“inthisway/inthatway”。

汉语中的指示代词与英语中对等的词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仍有一些差异值得一提。英语中使用“this/that”的频率远低于汉语中“这/那”的使用频率。其原因在于汉语中没有中性的指示代词与英语中的“the”对应,也鲜少使用与“it”对应的指示代词。此外,不包括“that”做关系代词的情况在内,英语中“that”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this”的使用频率。而汉语中“这”的出现频率则远高于“那”。在下列译文中,处于语篇衔接的需要“that”就被转换成了“这”。

“IamsickofMr.Bingley,”criedhiswife.

“Iamsorrytohearthat;butwhydidnotyoutellmesobefore?..”

(JaneAusten:PrideandPrejudice)

“我真讨厌宾利先生,”太太嚷道。

“真遗憾,听见你说这话。可你为什么不早队伍这么说呢?···”

(Translatedby孙致礼)

英语中有定冠词“the”,而汉语中则没有与之对等的成分,这是指示照应中最显著的差异。因此汉语中没有哪一个词具有与“the”同等的衔接功能。英语中的“the”使包含“the”的句子和包含照应信息的句子之间连贯起来,而汉语则通过省略某一明确的标记或在名词前使用指示限定词“这”或“那”将句子衔接起来。

OnemoonliteveningIdreamedofacertainfish.Thefishwasgraygreenagainstlightcoloredstonesatthebottomofadeeppool,breathingaslow,unperturbedbreathing,thelargestfishIhadeverimaginedlivingintheriver.

一个月夜,我梦到一种鱼。由于池水很深,池底的石头颜色很浅,这种鱼呈灰绿色,它悠然自得,缓缓地呼吸,这是在我的想象中最大的一种鱼。

(陈宏薇《中国翻译2001年第1期》)

在上段汉语译文中,“这”被用来指示英语例文中的“thecertainfish”,“池”这一名称在其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前面就没有任何标记了。在汉语中,当某一名称被第二次提及时,前面通常会加上“这/那”或者不加任何标记。

最后一个值得注意的差异是,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可以一起用在名称前面作为修饰语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但英语中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不能同时出现在名词前面,例如:

Helikedhissister,whowaswarmandpleasant,buthedidn’tlikehisbrother,whowasaloofandarrogant.

他喜欢他那热情可爱的妹妹,不喜欢他那冷漠高傲的哥哥。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三、比较照应

比较照应可分为一般比较和特殊比较(Halliday&hasan,1976:76-80)。一般比较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像与不像进行比较,并不涉及某一具体属性;特殊比较则是对事物间的某一具体属性进行比较。

英语和汉语中的一般比较很相似,因为两种语言都包含具有比较意义的词汇,例如表达相似的词汇“same”—“相同的”、“equal”—“相等的”、“identical(ly)”—“一样的(地)”、“such”—“这样的”、“similar(ly)”—“相似的(地)”、“likewise”—“同样地”等,以及表达区别的“other”—“其他的”、“else”—“别的”、“different(ly)”—“不一样的(地)”等。

英汉中的特殊比较则是通过词汇和结构意义表现出来的,英语中的特殊比较还可以通过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表现出来。而汉语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却没有英语中比较级那样的曲折变化,汉语中的比较则是通过结合词汇意义的一些结构表现出来的,如表示褒义的“比……更/更加(还;还要)+形容词/副词”或者“比……形容词/副词+得多(些)”,以及表示贬义的“不如……那么(那样)+形容词/副词”或“(再)没有比……更(加)+形容词/副词”。这是英汉在比较照应方面最大的差异。

比较照应有助于语篇衔接,因为在比较过程中,通常会涉及两个事物。当语篇中的某一个词具有比较意义,读者通常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其他与之能够形成比较关系的词汇。

Instoriesthedoomedheroisusuallysavedatthelastminutebysomestrokeoffortune,butalmostalwayshissenseofvaluesischanged.Hebecomesmoreappreciativeofthemeaningoflifeanditspermanentspiritualvalues.

在许多故事中,命运已定的主人公通常在最后一分钟,由于遭遇好运而得到拯救,然而他的价值观念几乎完全改变了。他更加领悟了生命及其永恒的精神价值的意义。

在那些故事中,那将死的主人公往往在最后的时刻由于幸运降临而得救,并且从此以后他就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准则。他变得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和它的永久神圣的价值。

以上两段译文都通过建立与上文比较的语义关系达到了语篇衔接的目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比较形式都是衔接连贯的。只有当具有比较意义的词汇和上下文中的另一语言要素形成了相互照应关系,比较照应的衔接功能才能得以显现。正如下列例文,比较出现在一个句子或分句中,而且也没有后文的照应点,所以句中的比较不涉及任何假设前提。

Iamwiserthantobelieveit.我还不至于傻到相信这种事。

Nothingismorepreciousthantime,yetnothingislessvalued.最宝贵的莫过于时间,而最不值钱的也是时间。

四、结语

本文通过一些语篇实例对几种重要的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之一——照应进行了详细分析,从人称照应、指示照应以及比较照应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人称代词是英语语篇衔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汉语则通过零照应——适当省略人称代词衔接上下文;英语中有“the”这样定冠词,而汉语中没有与之对等的词汇,而是在名词前标记上指示限定词“这/那”作为衔接方式;英语和汉语有各自不同的比较意义词汇和结构从而形成上下文的比较照应关系。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in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Austen,J..PrideandPrejudice[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1991。

[3]陈宏薇.“Drought”byBarryLopez[J].中国翻译,2001(1):67-71。

[4]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孙致礼译.《傲慢与偏见》[Z].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6]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杨宪益,戴乃迭译.《鲁迅小说选:英汉对照》[Z].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李佳(1990-),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标签:;  ;  ;  

浅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差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