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拟升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气变化,红外模拟升温,麦长管蚜,互作关系
模拟升温论文文献综述
王怡,谭晓玲,石旺鹏,陈巨莲[1](2019)在《跨纬度带麦长管蚜种群动态对田间模拟升温的响应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变暖影响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昆虫—天敌"之间相互关系,进而影响植食性害虫发生量。麦长管蚜是我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上优势种。笔者前期研究发现,田间升温提高了麦长管蚜内禀增长率及种群数量,但目前尚缺乏生理生化机制研究。笔者选择河南原阳与河北廊坊两个不同维度带的小麦种植基地,利用田间红外辐射灯模拟温度升高,通过昆虫刺吸电位技术(EPG)研究升温处理下麦长管蚜取食行为,同时检测小麦水杨酸(SA)与茉莉酸(JA)防御途径关键酶活性变化。研究结果发现,温度升高可以显着降低小麦叶片中SA途径PAL酶、β-1,3-葡聚糖酶与JA途径PPO酶活性,然而JA途径对于升温响应较为复杂;上游酶LOX酶活性显着升高。温度升高显着增加麦长管蚜木质部取食波G波与E1波平均取食时长,E1波与韧皮部取食波E2波总时长显着增加。本试验研究表明,模拟升温通过抑制小麦SA防御途径酶活性,促进麦长管蚜在小麦上的取食,从而影响麦长管蚜的种群。(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王伟,董文妍,李芳义,蒋达,宁中正[2](2019)在《升温过程中水在矿物油和纤维素界面扩散和聚集行为的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取样及测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水分在油纸界面的迁移和聚集行为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分子层面对升温过程中水在矿物油与纤维素界面的迁移和聚集行为进行研究。建立了105原子量级的矿物油与纤维素复合介质模型,对其从293 K升温到353 K的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水分子的聚集状态、扩散系数、自由体积和径向分布函数,并比较了电场和温度场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素中水分含量超过4%时,快速升温会导致水分子在油纸界面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聚集成水分子簇,形成局部液态水;当水分含量超过5%时,则会形成较大的液态水分区。电场的极化作用加强了水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力,增加了高水分区出现的概率,减少了水分子的扩散系数和自由体积,并使其扩散系数呈现各向异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张汝怡,李锋,焦阳[3](2019)在《基于叁维扫描和射频加热的食品升温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模拟精度,以马铃薯为例,选取两种不规则形状的样品,运用叁维扫描仪获取精确的几何模型,导入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软件中,求解其在不同功率/电压下射频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射频加热40 min后,模拟计算结果的温度分布、最高与最低温度值以及内部点升温曲线均与试验结果较一致,两种样品的模拟精度均达90%以上。叁维扫描方法适用于射频加热不规则样品的模拟,且样品形状的差异以及极板电压的变化均未影响射频加热模拟的精确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7期)
刘静,余永刚[4](2019)在《不同升温速率下模块装药慢速烤燃特性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模块装药在外界热刺激下的热稳定性,开展了模块装药慢速烤燃特性的研究。建立模块装药慢速烤燃模型,在1. 8 K/h、3. 6 K/h和7. 2 K/h 3种升温速率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慢速烤燃条件下,升温速率较低(1. 8 K/h、3. 6 K/h)时,烤燃响应区域靠近中心传火管;升温速率较高(7. 2 K/h)时,烤燃响应区域已不再靠近中心传火管的位置。由此可见,升温速率对模块装药着火时间和烤燃响应区域位置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着火时间变短,烤燃响应区域向单基药中心移动,烤燃响应区域由一个中心环形区域变成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环形区域,升温速率对烤燃响应区域的着火温度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季涤非,刘利,李立娟,孙超,于馨竹[5](2019)在《模式内部变率引起的1.5℃和2℃升温阈值出现时间模拟的不确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式内部变率是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然而它对于1.5℃和2℃升温阈值出现时间不确定性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多模式数据研究了模式内部变率对1.5℃和2℃升温阈值出现时间不确定性的影响以及对未来排放情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模式内部变率对升温阈值出现时间模拟的影响与外强迫的影响相当,单个模式内部不同成员达到全球平均1.5℃或2℃增温的年份相差2~12年;其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影响极大值出现在欧亚大陆以北洋面、白令海峡周围区域、北美东北部及其与格陵兰岛之间的海域、南半球高纬地区等;低排放情景下模式内部变率的影响大于高排放情景。(本文来源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谢福武,宋星宇,谭烨辉,谭美婷,黄亚东[6](2019)在《模拟升温和营养盐加富对大亚湾浮游生物群落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模拟升温和营养盐加富,于2016年8月和2017年1月研究了夏季和冬季大亚湾海域浮游生物群落代谢特征,以期深入了解浮游生物对升温和富营养化作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升温和营养盐输入均会影响浮游生物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群落呼吸率(CR),且GPP对环境的响应更敏感。夏季GPP除在培养前期(24h)极高温条件下受到显着抑制外,营养盐输入的影响比温度的影响作用更显着;而冬季GPP和CR受升温效应的影响显着(p<0.05)。总体看来,升温效应和营养盐输入均能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碳代谢平衡,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进而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渔业资源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伟,董文妍,李芳义,蒋达,宁中正[7](2019)在《升温过程中水分子在油纸界面处的迁移和聚集行为的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分在油纸绝缘中的分布及扩散一直为大家所关注,但受取样及测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水分在油纸界面位置的迁移和聚集行为缺乏深入的研究。为此从分子层面对升温过程中水分子在矿物油与纤维素界面的迁移和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105原子量级的矿物油与纤维素复合介质模型,对其从20℃快速升温到80℃的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水分子的聚集程度、运动轨迹、扩散系数以及水分子间氢键的数量。研究结果表明,升温过程中,纤维素中的水分子会向矿物油中迁移。当纤维素中水分质量分数>5%时,快速升温会导致水分子在油纸界面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聚集成水分子簇,形成局部液态水;当水分质量分数>7%时,则会形成较大的液态水分区,严重危害变压器安全。(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陈雁,王子嘉,雷轩邈[8](2018)在《屋面通风对抑制高温季粮堆升温影响的实验与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高温季节粮食平房仓屋面架空层隔热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对具有架空层通风结构的粮食平方仓进行数值模拟,并采取实验仓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型较为合理。在粮堆初始温度和储藏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基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具有不同空气层厚度、不同架空层通风气流速度的粮食平房仓进行了模拟,并研究了架空板表面高反射涂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主导风向上利用湍流换热入口段效应,可以提高架空层散热速率,减少仓内热量积聚,使上层粮温与"闷顶"式架空层相比降低了2. 1℃,扩大了粮堆内部"冷心"区域;在0. 2 m空气层厚度下,外界风速约为5 m/s时,架空层内形成的流动即可有效带走由架空板传入的积热,有效阻隔屋面向仓内的传热;而当架空层气流速度为2 m/s时,架空层的最佳厚度为δ=0. 3 m。在高温季节自然对流风速范围内(1~5 m/s),根据湍流入口段长径比来设置架空层空气厚度较提高气流速度或单一采用高反射涂层更有利于改善架空层隔热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王娜[9](2018)在《升温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潜在生长季影响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利用作物生长模型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措施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发育期模块和生物量累积(RUE)模块是作物模型的核心模块,准确模拟玉米生长发育对温度的响应有助于提高作物模型对产量的模拟精度,降低模型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的不确定性。选择生育期较长的玉米品种是适应气候变暖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当前玉米品种是否完全利用了玉米潜在生长季以及延长玉米生育期的增产空间等科学问题有待明确。本文以我国东北-西南玉米带为研究对象,利用各玉米种植区内代表性农业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农气站)的玉米生长发育观测资料,选取国际上常用的发育期模型进行比较,探究未来气候情景下发育期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挖掘文献数据并构建人工气候室高温控制试验,比较当前主要作物模型中玉米生长发育温度响应模块的模拟精度,推导出基于Wang-Engel函数的玉米生长发育温度响应曲线并将其嵌套入APSIM模型中,比较改进前后APSIM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模拟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差异;基于农气站玉米发育期的长期观测资料,分析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各玉米种植区的潜在生长季利用率,并基于改进后的APSIM模型探究延长玉米生育期对产量的影响及其限制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当前气候条件下,6种常用发育期模型(SIMCOY,MAIS,Beta,WOFOST,CERES和APSIM)经调参后均可以达到可接受的精度(NRMSE均小于8%)。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除Beta模型模拟华北地区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推迟外,其他模型模拟的3个种植区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均呈提前趋势。发育期模型之间的不确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特别表现在华北地区夏玉米的发育期。华北地区夏玉米发育期模拟存在的不确定性最大,东北和西南地区的春玉米发育期模拟的不确定性较小。(2)叶片伸长、叶片出现和阶段发育(出苗-穗原基始期、出苗-开花期/吐丝期)过程的温度响应函数一致。Wang-Engel曲线可以最好地描述实测玉米生长发育速率-温度关系,玉米发育过程的叁基点温度为5℃(下限温度,Tb)、30℃(最适温度,To)和41℃(上限温度,Tc)。玉米生物量累积(即光能利用率RUE)过程的叁基点温度为2℃(Tb)、24℃(To)和38℃(Tc)。叶片生长、阶段发育及RUE的叁基点温度均低于APSIM模型中设置的叁基点温度。改进前后APSIM模拟的未来变暖情景下玉米开花期和成熟期存在较大差异,但模拟的玉米产量差异相对较小。(3)当前种植制度下,各玉米种植区平均潜在生长季利用率华北地区(88.7%)>东北地区(84.6%)>西南地区(81.6%)>西北地区(63.9%)。2000s以前,玉米品种花前花后积温比例约为1.5~1.7,2000s后,玉米品种花前花后积温比例降低,约为1.0-1.6,反映了新培育的玉米品种灌浆期延长。当前气候条件下,各玉米种植区玉米生长季可继续延长14d左右,玉米潜在产量达到最大;但雨养条件下产量变异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沈瑞强,袁俊明,罗凯,刘玉存,张林炎[10](2018)在《升温加载下含LLM-105的RDX基浇注炸药热点火细观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加入含能钝感剂2,6-二氨基-3,5-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对RDX基浇注炸药热安全性的影响,根据LLM-105的不同含量和晶型,建立了含LLM-105的RDX基浇注炸药二维细观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考虑LLM-105和RDX的自放热反应,模拟了不同工况下边界升温速率为6K/min的点火行为,分析了含LLM-105的RDX基浇注炸药点火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持续稳定的加热条件下,浇注PBX炸药匀速升温,RDX先于LLM-105分解放热导致炸药发生毫秒级点火响应;在浇注PBX炸药模型中增加LLM-105含量后,点火源数量减少至10个,点火延滞时间延长至1 926s;细化后无棱角且粒径小的LLM-105颗粒有利于提高RDX基浇注PBX炸药的热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火炸药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模拟升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受取样及测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水分在油纸界面的迁移和聚集行为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分子层面对升温过程中水在矿物油与纤维素界面的迁移和聚集行为进行研究。建立了105原子量级的矿物油与纤维素复合介质模型,对其从293 K升温到353 K的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水分子的聚集状态、扩散系数、自由体积和径向分布函数,并比较了电场和温度场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素中水分含量超过4%时,快速升温会导致水分子在油纸界面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聚集成水分子簇,形成局部液态水;当水分含量超过5%时,则会形成较大的液态水分区。电场的极化作用加强了水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力,增加了高水分区出现的概率,减少了水分子的扩散系数和自由体积,并使其扩散系数呈现各向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拟升温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怡,谭晓玲,石旺鹏,陈巨莲.跨纬度带麦长管蚜种群动态对田间模拟升温的响应机制[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王伟,董文妍,李芳义,蒋达,宁中正.升温过程中水在矿物油和纤维素界面扩散和聚集行为的分子模拟[J].电工技术学报.2019
[3].张汝怡,李锋,焦阳.基于叁维扫描和射频加热的食品升温过程模拟[J].食品与机械.2019
[4].刘静,余永刚.不同升温速率下模块装药慢速烤燃特性的数值模拟[J].兵工学报.2019
[5].季涤非,刘利,李立娟,孙超,于馨竹.模式内部变率引起的1.5℃和2℃升温阈值出现时间模拟的不确定性研究[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9
[6].谢福武,宋星宇,谭烨辉,谭美婷,黄亚东.模拟升温和营养盐加富对大亚湾浮游生物群落代谢的影响[J].热带海洋学报.2019
[7].王伟,董文妍,李芳义,蒋达,宁中正.升温过程中水分子在油纸界面处的迁移和聚集行为的分子模拟[J].高电压技术.2019
[8].陈雁,王子嘉,雷轩邈.屋面通风对抑制高温季粮堆升温影响的实验与模拟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8
[9].王娜.升温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潜在生长季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10].沈瑞强,袁俊明,罗凯,刘玉存,张林炎.升温加载下含LLM-105的RDX基浇注炸药热点火细观模拟[J].火炸药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