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话论文-肖湘维

宁乡话论文-肖湘维

导读:本文包含了宁乡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湘语,上宁乡话,个,滴

宁乡话论文文献综述

肖湘维[1](2017)在《湖南上宁乡话“个、滴、阿”的多功能用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宁乡县内的方言有“上宁乡话”和“下宁乡话”的区分,以往的宁乡方言语法研究往往把宁乡方言作为一个整体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上、下宁乡话的差异,尤其是上宁乡话中一些体现出过渡性特征的语法现象更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本文以上宁乡话中叁个多功能词“个、滴、阿”为切入点,在详细记录叁个词的多功能用法的基础上,把它们和湘语娄邵片、长益片代表点里的相关词进行比较,以期发现宁乡话的过渡性在语法上的体现。另外,结合湘语之外的方言,我们也能发现“个、滴、阿”叁个词多种功能之间的语法化链条,这一语法化链条是许多汉语方言中都存在的一种共性现象,因此,本文的研究也是为这种共性提供更多的语言事实的支撑。本论文共八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了宁乡县的地理人文与历史沿革情况。其次简单综述了宁乡方言研究概况和“个、滴、阿”在其他方言的分布及相关研究情况。最后交代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并对上宁乡话的音系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上宁乡话中“个”的多功能用法。本章主要是对上宁乡话中“个”的多种用途进行详细的描写分析。上宁乡话的“个”同时具有量词、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用法。用作量词时,“个”可以表达个体量,主要用来计量人、时间和地点,有时也可以计量一般事物。“个”还可以表示不定量和种类量。用作指示代词时,“个”既具有指示作用,也具有称代作用。如果指代性状程度或动作方式,则不表示远近;如果指代人或事物则一般表示近指。在指称义上可以表示定指和类指。“个”用作结构助词时主要是做状语标记和补语标记。第叁章:上宁乡话中“滴”的多功能用法。本章对上宁乡话中“滴”的量词、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用法分别进行全面的描写分析。“滴”用作量词只能表示不定量,是上宁乡话中最常用的不定量词。“滴”作为指示代词是指示复数量的有定事物,不区分远指还是近指,也不具有称代功能,必须和NP组合才能在句中充当句法成分。“滴”也是上宁乡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结构助词,功能也最多样,它可以作泛用定语标记、转指标记、形容词性成分的附缀、强调标记和名物化标记等。第四章:上宁乡话中“阿”的多功能用法。本章对上宁乡话中“阿”的多种用法进行了详细描写。“阿”用作量词也可以表示个体量、不定量和种类量,表示个体量时意义相当于和该名词组合的专用量词或上宁乡话的通用量词“只”。指示代词“阿”不区分远指或近指,没有称代功能,必须和NP组成“阿NP”结构才能充当句子成分。“阿NP”结构在指称义上可表示定指、通指和无指。“阿”作为结构助词时主要是用作领属标记,也可以用作名物化标记,虽然语法功能比较单一,但却是上宁乡话最常用的领属标记,使用频率非常高。第五章:“个、滴、阿”的功能比较。本章是在对“个、滴、阿”多功能用法描写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在相似功能上的异同。叁者在量词功能、结构助词功能上的区别较小,在指示代词功能上的区别相对较大。第六章:“个、滴、阿”的语法化。本章主要通过结合其他方言中一词兼具量词、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现象,讨论“个、滴、阿”的叁种用法之间存在的“量词→指示代词→结构助词”的语法化链条,以及语法化产生的机制。第七章:从“个、滴”看宁乡方言在语法上的过渡性。本章主要通过上宁乡话“个、滴”和下宁乡话、娄邵片湘语、长益片湘语代表点中与“个、滴”相似词的用法的比较,来说明宁乡方言的过渡性特征除了在语音词汇上有所体现外,在语法方面同样存在。结语:本章主要对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肖湘维[2](2016)在《湘语上宁乡话的文白异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宁乡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上宁乡话正处于湘语长益片向娄邵片过渡的前沿,上宁乡话的文白异读对湘语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重要的反映。论文将从声、韵、调叁个方面对上宁乡话的文白异读进行分类描写,并通过和娄邵片、长益片语音特点的比较来看上宁乡话在文白异读系统上的特点和异读的历史层次。(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刘文正[3](2012)在《宁乡话的情状副词》一文中研究指出和普通话相比较,宁乡话有一些较具特色的情状副词,且多不见于普通话。宁乡话的情状副词在构词特征、概念化和范畴化、句法表现等方面均跟普通话有差异(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胡秋香[4](2008)在《宁乡话方位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宁乡位于湘中偏东北,历来有上宁乡和下宁乡之分。本文选取了位于上宁乡中部的老粮仓镇话为研究对象,全面、详细地论述了老粮仓镇话的方位词使用情况,根据宁乡话的语言事实,本文认为方位词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全文共分七个部分:。引言:简单介绍了宁乡地理概况、语言使用情况和方位词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一章:提出了方位词和方位语素的界定标准,全面描写了宁乡话中的使用情况,指出除了“里”和“上”是方位词以外,其它单音节方位成分都是构词语素。第二章:详细描写了宁乡话中合成方位词的构成、句法功能以及部分合成方位词的重迭情况。第叁章:重点讨论了方位词“里”和“肚里”在句法和语义上的差别,并讨论了“肚里”的语法化过程。第四章:结合普通话和宁乡话中的语言事实,指出方位词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结语:对本文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总结。(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陶伏平[5](2007)在《湖南宁乡话处置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宁乡话处置式标记有叁个:"捉哒""拿哒""拿得"。宁乡话处置式的基本结构是"A捉哒/拿哒/拿得B+动词+宾语/补语";宁乡话处置式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主观处置,说话人移情于一个处置事件的参与者。宁乡话处置标记是抓握类动词和给予类动词虚化而来的。(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07年05期)

成庆红[6](2006)在《湖南宁乡上宁乡话与下宁乡话的词汇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深入的方言调查,获得了丰富的第—手资料,运用静态描写法、比较去、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湖南宁乡上宁乡话与下宁乡话的词汇进行了详细地描写,在描写的基础上,经过多角度的比较归纳出两者的词汇的特点,为宁乡方言的归属提供了词汇上的佐证,也为宁乡方言的词汇研究打下了—个基础。 全文分为5个部分。 1.引言部分说明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宁乡县的地理概况、历史沿革、人口和语言使用情况,宁乡方言的研究现状,本文研究的方法及发音合作人的情况,以及上宁乡话代表点流沙河和下宁乡话代表点花明楼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口物产、使用语言、社会文化等。还绘制了“宁乡方言地图”。 2.描写了流沙河话和花明楼话的语音系统,并且对两个音系内部以及与周边的长沙方言、韶山方言和涟源方言音系进行了简单比较。 3.流沙河和花明楼方言词汇分类对照表。本部分列出了包括天文、地理、形容词、代词、量词等27类大约2450条词语,在流沙河话和和花明楼话中的不同说法。 4.上宁乡话和下宁乡话词汇的多角度比较。本部分先把上宁乡话和下宁乡话词汇从构词、词义、不成对应的词汇差异、造词理据和保留历史语词5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然后把它们与周边方言的长沙话、韶山话和涟源话进行比较。经过比较,认为下宁乡话词汇接近湘语长益片的长沙话;上宁乡话词汇保留了更多的单音节词、古语词,这些特点都更接近湘语娄邵片的涟源话,而且,上宁乡话的大量基本常用词语也与涟源话保持了高度—致。 5.结论部分进一步归纳了上宁乡话和下宁乡话的词汇特点,并且明确了他门的归属。最后展望了宁乡方言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6-04-01)

邓开初[7](2004)在《上宁乡话中表领属关系的特殊结构助词》一文中研究指出宁乡县境东西较长而南北较窄,地势西高东低,沩江自西而东流贯全境,习惯上有上宁乡与下宁乡之分。上宁乡指以黄材为中心的沩江上游地区,地理交通相对封闭,语言也相对特殊。上宁乡话中表领属关系的结构助词除“的”以外,还有特殊的“阿”和“里”。本文分别就“阿”和“里(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04年05期)

邱震强[8](2002)在《宁乡话“起”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宁乡话里的“起”字有多种用法。“起”字可以作语素 ,主要有 4种语素义。可以作动词 ,有 7种义位。可以作量词 ,有 2种义位。还可以作助词 ,有 9种分布(本文来源于《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邱震强[9](2001)在《宁乡话可能补语的分布及其历史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宁乡话可能补语的分布有很大的灵活性。分布位置不同 ,语义可能完全相同。这种现象是历史上不同方言相互影响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1年02期)

邱震强[10](1998)在《宁乡话“在咯里”、“在那里”及相关句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宁乡话的语法由于受多种方言影响而颇具特色。宁乡话的"在咯里"、"在那里"有各种用法,它们除了表处所充当处所状语和处所补语外,还可以表示时间,充当时间状语和时间补语。它们在表示时间和表示处所时有很大区别。(本文来源于《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8年04期)

宁乡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上宁乡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上宁乡话正处于湘语长益片向娄邵片过渡的前沿,上宁乡话的文白异读对湘语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重要的反映。论文将从声、韵、调叁个方面对上宁乡话的文白异读进行分类描写,并通过和娄邵片、长益片语音特点的比较来看上宁乡话在文白异读系统上的特点和异读的历史层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宁乡话论文参考文献

[1].肖湘维.湖南上宁乡话“个、滴、阿”的多功能用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2].肖湘维.湘语上宁乡话的文白异读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

[3].刘文正.宁乡话的情状副词[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

[4].胡秋香.宁乡话方位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5].陶伏平.湖南宁乡话处置式[J].云梦学刊.2007

[6].成庆红.湖南宁乡上宁乡话与下宁乡话的词汇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7].邓开初.上宁乡话中表领属关系的特殊结构助词[J].求索.2004

[8].邱震强.宁乡话“起”字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9].邱震强.宁乡话可能补语的分布及其历史背景[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10].邱震强.宁乡话“在咯里”、“在那里”及相关句式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标签:;  ;  ;  ;  

宁乡话论文-肖湘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