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小戏论文-厉晋春

凤台小戏论文-厉晋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凤台小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凤台小戏,剧目,剧本

凤台小戏论文文献综述

厉晋春[1](2019)在《和顺凤台小戏的剧目剧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凤台小戏是山西省晋中地区民间戏曲剧种之一,形成于500年前。是深深植根于山西地方文化土壤,又有着浓郁地方风情的民间艺术形式。凤台小戏以穿插灵巧的情节,文雅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最终成功申报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拥有很大的社会、文化以及艺术价值。(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0期)

赵佳睿[2](2017)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凤台小戏》一文中研究指出凤台小戏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戏曲形式的一种,它自身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凤台村这个山区流传了几百年。运用南方戏曲的优美曲调,结合北方戏曲的唱腔特点,融入了文学艺术的重要元素,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戏曲形式。然而现在凤台小戏的生存状况令人十分担忧,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综述里,从和顺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历史沿革,凤台小戏的历史源流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主要总结了凤台小戏发展的叁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凤台小戏的特征,代表性人物,曲目等;第叁个部分从对繁荣山西地方戏曲、民族声乐的借鉴、研究区域历史人文、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四个方面,研究总结了凤台小戏的价值;第四部分总结了凤台小戏现在发展的困境,概括了保护凤台小戏的意义,提出了应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对凤台小戏进行保护,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戏曲艺术是一种口口相传的艺术形式,需要艺术家进行一代代的传承。随着时间的更替,传承人艺术家开始逐渐老去,如果没有更好的政策和保护措施,文化遗产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直至消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单纯的保护一种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传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才能让我们的文化瑰宝永远地屹立在国际之林。(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于小军[3](2016)在《凤台小戏的生存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省和顺县位于太行山中段,晋属乐平郡,隋始改曰和顺。这里不仅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也流传着鲜为人知的古老独特的地方小剧种——凤台小戏。凤台小戏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太行山上一枝花"之称。有诗曰:"凤山脚下一枝花,元夜飞红分外佳,歌舞飘香入万户,千年传艺在农家。"这首题诗反映了"凤台小戏"这个民间剧种独有的特色价值。(本文来源于《戏友》期刊2016年01期)

赵佳睿[4](2015)在《和顺凤台小戏的艺术特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凤台小戏的历史源流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介绍了凤台小戏的产生背景及过程。重点从五个方面对凤台小戏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5年19期)

刘佳[5](2013)在《浅议晋中凤台小戏的历史发展与艺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凤台小戏起源于明末清初,产生于太行山脊和顺县凤台村,活跃在晋中东部山区,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凤台小戏的传统剧目可分为叁大类:一是从其他剧种移植来的整本戏;二是源于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小戏;叁是形式上以歌舞表演为主的戏。(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3年18期)

闫日[6](2009)在《和顺县凤台小戏调查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和顺凤台村犹如世外桃源,在这里生活的野民鄙老们悠然自得,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如莺的江南小调,一种特殊的说唱艺术在凤台悄悄萌生,逐步发展成为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的戏曲表演形式。同时又借鉴和吸收了当地民歌音调和中路梆子的音乐曲牌、锣鼓经、蒲白等表现手段,演化为风格独特、形式多变、兼有江南风味的北方小戏——凤台小戏。凤台小戏在和顺凤台村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农闲时节围坐自演自乐。潜移默化中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后人,口耳相传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本土“艺人”。每每说到小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能吭上几句,但问起小戏从哪里来,到没有确切的时间记忆和记载了。凤台小戏的唱腔曲调多来自民间流行的俗曲、小调,老百姓听见怎么好听就怎么唱,常常以散板、慢板、中板、快板等不同节奏和速度来表现人物不同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凤台小戏的乐队分文、武场。文场主奏乐器以扬琴和笙为主,配以二胡、竹笛、叁弦、四弦、二股弦等演奏。演奏起来有浓郁的南方丝竹乐味,清雅悦耳。武场打击乐器以板鼓为主,配有小战鼓、小锣、小镲、碰铃、梆子和五音锣。不用大锣、大镲。凤台小戏的化妆多学中路梆子。小旦色彩较浓重,显得年轻、漂亮、活泼、可爱。正旦妆略为淡一些,显得较为典雅、大方。丑角的化妆比较随意,一般是随心所欲地将脸面画成夸张的丑,而且能够体现人物滑稽和粗俗的个性,并无定式。凤台小戏的剧目比较零散,散轶的较多。现存有《寄简》《拷红》《践别》《逾墙》《避雨》《送灯》等剧目叁四十个。新的剧目多随时代的变化来演绎出剧目剧本。凤台小戏的语言,善于运用诗歌中常用的兴、比手法,语句生动活泼,运用自如,精炼形象,韵律和谐,朗朗上口。句式有十字句式、七字句式、五字句式、四字句式、叁字句式,还有类似宋元曲结构的长短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干净洗练的艺术手法。本文正文从八个部分对小戏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前言,介绍和顺县凤台村的乡土风情,前人对小戏的研究和本文的调整研究及突破;第二部分对小戏相关研究状况进行述评;第叁部分探寻小戏的起源。笔者从名称说,江南说,商路即戏路之说叁个方面来探讨凤台小戏的起源。第四部分梳理小戏的发展。笔者把凤台小戏的发展分成七个阶段,包括雏形期,形成期,定型期,兴盛期,借鉴期,停滞期,恢复期。在小戏的阶段发展中看出小戏发展的艰难;第五部分凤台小戏的体制。本文从角色体制、角色表演、音乐体制与乐队器乐、舞台艺术特征几方面来阐述;第六部分分析凤台小戏的剧目与剧本。在剧本分析中本文从西厢故事爱情剧本、才子佳人爱情戏、百姓日常生活琐事、改编至传奇或小戏、其他剧目来具体分析;第七部分凤台小戏的演出与艺人。第八部分分析和探寻凤台小戏的处境与出路。凤台小戏的出路虽然极具艰难和坎坷,但笔者相信小戏的未来一定会灿烂如昔,因为有一些痴迷于小戏的人士,不遗余力地为小戏的创新与发展而跋涉。(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5)

凤台小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凤台小戏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戏曲形式的一种,它自身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凤台村这个山区流传了几百年。运用南方戏曲的优美曲调,结合北方戏曲的唱腔特点,融入了文学艺术的重要元素,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戏曲形式。然而现在凤台小戏的生存状况令人十分担忧,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综述里,从和顺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历史沿革,凤台小戏的历史源流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主要总结了凤台小戏发展的叁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凤台小戏的特征,代表性人物,曲目等;第叁个部分从对繁荣山西地方戏曲、民族声乐的借鉴、研究区域历史人文、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四个方面,研究总结了凤台小戏的价值;第四部分总结了凤台小戏现在发展的困境,概括了保护凤台小戏的意义,提出了应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对凤台小戏进行保护,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戏曲艺术是一种口口相传的艺术形式,需要艺术家进行一代代的传承。随着时间的更替,传承人艺术家开始逐渐老去,如果没有更好的政策和保护措施,文化遗产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直至消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单纯的保护一种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传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才能让我们的文化瑰宝永远地屹立在国际之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凤台小戏论文参考文献

[1].厉晋春.和顺凤台小戏的剧目剧本研究[J].艺术品鉴.2019

[2].赵佳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凤台小戏[D].山西大学.2017

[3].于小军.凤台小戏的生存与发展[J].戏友.2016

[4].赵佳睿.和顺凤台小戏的艺术特色研究[J].北方音乐.2015

[5].刘佳.浅议晋中凤台小戏的历史发展与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3

[6].闫日.和顺县凤台小戏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凤台小戏论文-厉晋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