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出版集团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裴永刚,张消夏[1](2021)在《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的价值链构建探析》文中提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出版"走出去"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出版价值链短期断裂、"逆全球化"导致中期脱钩、打破低端嵌入与现有价值链体系产生长期竞争的风险。为此,需要利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优势修复出版价值链,增强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感召力;找准双循环定位,有效应对"逆全球化"风潮引发的价值链脱钩的风险;通过在出版重点领域进行国内价值链重构、培育自主国际出版品牌、打造全球出版价值链链主、通过技术创新向新型产业链跃迁转型等手段,促进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
侯天保[2](2021)在《当代中国出版史中出版属性的变与不变》文中研究说明当代中国出版业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频共振中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重大体制变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出版业的有序、渐次、深度引入,中国出版市场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持续性"大转型",其中出版属性的内涵也经历了从单一到丰富的变迁,即有着政治—商品—产业—服务的逐步深化。本文认为出版是一种兼具政治属性、商品属性、产业属性、服务属性的媒介,出版属性变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政府—市场关系博弈下的产物。在探索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出版管理体制过程中,出版属性的不变说明对政治属性的强调和要求始终在加强,出版属性的变则体现了经济属性在当代中国出版史中不同重大发展阶段的典型性特征和跨越式成长,从而呈现出中国出版工作中的政治主导功能、产业成长规律和融合实践路径。
李婷,韩建民,杜恩龙[3](2021)在《“十四五”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展望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排头兵,"十三五"以来中国出版积极探索和运用多种途径,"走出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本文在分析"十四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背景、动因、机制等方面的基础上,回望"十三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经验、模式与路径,讨论中国出版"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十四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路径。
张迪[4](2020)在《“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化进程加速、中国和平崛起的时代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实现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以图书产品为载体在全球范围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旨在促进国际区域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增进沿线国家出版文化认同、拓宽出版产品多边市场及加大国家出版扶持力度上为我国出版产品“走出去”提供机遇。“丝路书香工程”作为中国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项目,在政府、市场和企业的三方合力下该项目文化输出成果显着,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输出的主要发力点。“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是其中最早确定的大类项目之一,自2014年底立项以来是实施较为稳健的项目之一,是我国出版业输出中国声音的重要阵地。论文采用质化与量化研究兼具的方法,从国家战略的角度阐述“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意义,论文主要分成四个部分研究“丝路书香工程”重点资助项目。首先对“一带一路”倡议、“丝路书香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三个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其次根据“丝路书香工程”2015—2019年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已公布图书选题名录,对“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的现存的问题,最后根据现存的瓶颈进行优化路径分析。论文在分析“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便出版机构更好抓住政策契机,实现国际业务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中国出版由“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持续提升我国出版物的文化附加值。
黄莺[5](2020)在《中国出版“走出去”背景下的网文出海现状研究 ——以阅文集团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如火如荼,全球圈粉无数,成为国内政产学研各界关注的焦点。不同于以往侧重从文学文本、媒介技术和跨文化传播等视角研究中国网文出海宏观状况或其中表现突出的外国粉丝翻译网站,本文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战略背景出发,以阅文集团为典型案例,实证分析网文出海之所以比较有成效,在作品自身及出海企业传播规律方面的原因。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与深度访谈法。首先,从国内与国际环境两个方面勾勒出中国网文出海“热”的大背景,梳理归纳出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其呈现出的整体特征;其次,以阅文集团为例深入立体解读其网文出海成因、情况、采取的策略、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威胁,分析得出优化网文出海效果的对策。本文认为阅文在网文出海方面成就斐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在出海内容选取(含翻译)、产品运营与阅读市场开拓等出版产业链各环节牢牢紧扣“本土化”这个核心,注重输出全套的网文IP生态机制。只有当中国政府、网文企业、行业协会着力加强网文海外传播的本土化并紧跟时代潮流审视“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这一议题时,才有希望推动中国网文持续出海,实现中国出版、中国文学乃至中华文化更有力地“走出去”。
臧亚萍[6](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古籍出版研究 ——以巴蜀书社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论文运用出版系统论、把关人理论、媒介讯息论等相关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川古籍出版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作了研究。文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古籍出版概况、组织机构及产品策划进行了考察,总结发展规律与特点,属于当代四川古籍出版专门史研究。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改革开放后四川古籍出版活动,数据样本范围以巴蜀书社、四川民族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和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5家社为主。文章通过采用参与观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献计量学多种研究方法,力图剖析三个重要问题:一是该时期四川古籍出版的发展概况问题;二是古籍出版机构自外至内的组织构建问题;三是编印发系统下的古籍出版产品策划问题。并希望通过以上问题的研究,能为繁荣四川古籍出版,提供一些理论、实践意义的参考资料。正文分为三个研究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古籍出版概况,通过分析5家出版机构的书目数据,归纳古籍出版数量变化、出版内容类别分布规律,并对古籍出版成就、发展成因,以及复苏期、探索期、转型期三个发展阶段特点进行论述,最后概括出四川古籍出版的三个不足:即重复选题、整理方式不平衡、图书宣传渠道利用不足。第二部分研究四川古籍出版组织系统。研究发现,外部组织由U型结构到M型结构进行设置转变,具有组织人员权威、组织结构一体化的显着特点。以巴蜀书社为例的内部组织结构在部门组建上趋于柔性化和灵活性,早期人员构成虽以人才调聘、计划培养为主,但出版队伍始终保持专业性和稳定性。第三部分研究古籍出版产品策划特点,分别从内容、形式、宣传、营销四个子系统要素分析入手。研究发现,由于古籍出版同其他出版类型不同,内容策划上,策划作者多具有权威性高、专业性强的特点,策划选题表现为延续性、地域性、差异性和时代性四个鲜明特征。古籍图书的开本设计强调与内容风格统一,封面设计注重体现艺术审美性和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对装帧设计获奖图书进行个案研究,总结出古籍图书在形式策划上注重设计整体性的特点。宣传、营销策划方面,四川古籍图书宣传方式多样,在传播技术变迁影响下,虽经历传统、网络到媒介融合宣传的三个过渡阶段,但书讯书评、活动推广和媒体宣传仍为现阶段古籍图书的三种主要宣传方式。以巴蜀书社为代表,四川古籍出版产品注重精准营销和海外营销,但在对其进行品牌认知度问卷调查时也发现,巴蜀书社存在品牌认知度不高的问题。最后,论文在结语部分,总结了全文,提出四川古籍出版的初步对策,指出论文本身的不足,并对将来的研究提出展望。
杨智博[7](2020)在《中国新闻出版上市公司发展历程与经营表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消费日益增加,其中新闻出版业的消费支出尤其突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中国的新闻出版公司也开始纷纷上市。上市有助于企业的资本化运作,对于缺乏资金或者处于弱势的新闻出版公司来说,是绝佳的契机。而面对国际国家形势的严峻变化、各大新闻出版企业自身的困境、新闻出版行业产业发展的加速,文化产业中关于中国新闻出版上市公司的研究日益变得重要起来。本文以我国A股新闻出版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历程,观察其经营表现,研究其问题发展。第一章就新闻出版上市公司发展历程,在以往文献研究整理与案例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首先给出了新闻出版上市公司的界定与分类,其次对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的新闻出版公司的上市历程进行了梳理,最后就新闻出版上市公司的现状做统计和总结。第二章在新闻出版上市公司经营表现研究方面,首先就财务绩效进行研究。以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的总资产规模由大到小为依据,搜集筛选了我国A股先后上市的20家新闻出版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这20家A股上市的新闻出版公司的财务绩效,选取了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分析的相应指标。其次,投资行为分析承接上一部分,继续对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的20家我国A股新闻出版上市公司进行研究,主要对投资面临现状、股东主体、表现和特色进行了分析探讨。第三章就各家新闻出版上市公司的些许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未来的新闻出版行业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前景展望,未来新闻出版上市公司表现为对各方资源的运用加大,尤其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方向为融媒体,文末这一部分中包含着相应的分析建议和趋势预判,以期达到对主体和受众各方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闫文瑞[8](2019)在《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资本运营研究》文中认为2006年以来,在我国“十一五”的文化体制改革与股权分制改革的双重作用下,一批有条件的出版传媒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与支持下,相继开展“转企改制”,为了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出版传媒企业产业链,多数出版企业利用IPO上市和借壳上市方式公开上市。在此情况下,资本运营作为当下拓宽融资渠道,丰富产业结构,加速新旧媒体的融合,多元高效转型的有效路径,在出版业界吸引了更多的关注。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第一家编、印、发、供整体上市的出版企业,在全国同类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三,并与凤凰传媒、中南传媒并列为全国出版媒体(601999)类上市公司的“三架马车”之一,总资产规模已超过三百亿。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自2010年借壳上市以来恰逢数字出版和融合出版的兴起,资本逐渐成为集团抢滩市场的关键武器。出版传媒业作为国有企业在文化行业的中坚力量,天然赋有党和政府“喉舌”的性质。因此,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的发展状况下充分运用国家扶持的相关政治策略,选择资本运营的合适路径,助力产业转型与扩容发展,对企业、社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使命与责任。通过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结合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方法,以移动互联网元年——2010年为界分析我国出版传媒集团两个时间段内的资本运营情况与特点,并选取江西省出版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中文天地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开展资本运营活动的动因与上市前后的状况,认识到中文传媒在内部与外部的资本运营驱动力下,上市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结合中文传媒9年来稳健的财务指标,细分、严谨的资本运营模式以及有目共睹的发展成效,验证中文传媒资本运营路径的合理性与可借鉴价值。最后,分析中文传媒资本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资本运营之路,并为我国同类型的出版传媒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吴茵[9](2019)在《岳麓书社出版“走出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出版“走出去”是我国顺应全球经济和文化发展规律,为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而提出的文化发展战略。“走出去”如今已经成为当下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岳麓书社作为国内中小型出版社的代表,其走向世界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对外输出上,岳麓书社虽然展开了一些实践探索,但由于文化壁垒和语言的障碍使得其出版“走出去”发展缓慢。本文采用调查法对岳麓书社出版“走出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社“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访谈法向同类型的古籍出版社了解“走出去”情况,发现地方中小型古籍出版社同样面临着“走出去”困难的局面。通过研究发现,制约岳麓书社出版“走出去”的主要问题在于编辑们缺乏“走出去”理念,选题策划是只考虑国内市场,导致适合“走出去”的图书品种不丰富;出版社没有建立有效的输出渠道,使得输出渠道比较单一;在部门人员设置和激励制度上也没有充分重视,并且缺乏“走出去”专业型的人才;“走出去”缺少外力措施保障,使得岳麓书社不能顺利地开展“走出去”工作。文章建议从提升管理层和一线编辑的“走出去”理念,在选题策划环节优化内容生产以此来丰富图书品种,在拓展输出渠道环节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开发新的销售模式和渠道,在人力资源建设上设置激励型的制度调动员工们“走出去”的积极性,并借助外界的力量,来提升岳麓书社出版“走出去”的能力,开拓更广的海外市场。
岳怡然[10](2019)在《中国政策类图书在东南亚地区的出版创新路径研究 ——基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背景》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出版“走出去”,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出版业的重要使命与任务。在政府诸多积极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出版业也成效斐然。从201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版权贸易来看,向美、英、法、德等欧美国家的版权输出品种数量多达2346种,占比达到总数的21%。东南亚地区与中国有地缘基础和文化渊源。在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蓝图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出版“走出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着眼于中国政策类图书“走出去”在东南亚地区的创新路径,就现有不足,如:对东南亚地区宗教及文化差异的处理有待改进、出版翻译与东南亚地区用语习惯存在差距、出版产品及种类与东南亚地区读者需求存在偏差、传播模式亟待从单一到互动转变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提出了“设立东南亚留学生翻译学院”、“利用数字化”、“发挥云、广两地及民间力量”、“加强‘中国书架’在东南亚地区院校图书馆的覆盖面”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出版“走出去”提出建议。
二、中国出版集团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出版集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的价值链构建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面临的价值链风险 |
1.短期层面:严格的防疫措施导致全球出版价值链断裂 |
2.中期层面:“逆全球化”风潮导致全球出版价值链存在部分脱钩风险 |
3.长期层面:中国出版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与现有低端嵌入存在竞争性冲突 |
二、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产生价值链竞争的成因 |
1.对出版国际话语体系主导权的竞争 |
2.对全球出版价值链控制权的角逐 |
3.对全球出版价值链技术迁移的争夺 |
三、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的价值链策略 |
1.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修复出版价值链,增强出版高质量“走出去”感召力 |
2.找准双循环定位,有效应对“逆全球化”风潮引发的价值链脱钩的风险 |
3.提升全球价值链以促进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 |
(1)在出版重点领域进行国内价值链重构,重塑中国出版品质形象。 |
(2)培育自主国际出版品牌,向全球出版价值链高附加值两端跃迁。 |
(3)积极培育中国的跨国出版企业,打造全球出版价值链链主。 |
(4)加强技术创新,向新型产业链跃迁转型。 |
结语 |
(2)当代中国出版史中出版属性的变与不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出版政治属性:1949—1976 |
二、出版政治属性+商品属性:1977—2000 |
三、出版政治属性+产业属性:2001—2012 |
第一,从行业领导讲话中零星出现到列入官方年度工作要点。 |
第二,从政学两界的出版产业研究到进入出版管理的部门规章文件。 |
第三,从出版产业发展司的机构设置到数字出版产业的提上日程。 |
第四,出版市场主体的基本确立与出版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运作的重要进展。 |
四、出版政治属性+服务属性:新征程、新时代 |
五、余 论 |
(3)“十四五”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展望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十四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背景与动因分析 |
1.1 大国崛起之际,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之需 |
1.2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赢得国际话语权之需 |
1.3 网络时代数字革命之际,转型升级发展之需 |
1.4 中国出版亟须完成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 |
2 中国出版“走出去”经验梳理和发展路径展望 |
2.1 中国网络文学成功出海,为中国出版“走出去”提供样本 |
2.2 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和依托,积极对接中央有关政策,构建中国出版国际化的重要版图 |
2.3 中国大型出版企业在海外建立平台,开拓市场 |
2.4 中国出版企业和国外企业合作开发优质内容 |
2.5 对海外读者阅读习惯和市场特点的研究更加深入,有效改善“十三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水土不服的情况 |
2.6 中国出版界涌现出一批国际作者,更多出版社选择全球化组稿 |
2.7 学术出版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阵地 |
2.8 主题出版与中国出版“走出去”融合趋势明显 |
3 结语 |
(4)“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难点 |
1.3.4 创新点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有利于拓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的理论研究视域 |
1.4.2 实践意义:为“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选题策划提供借鉴 |
2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 |
2.1 “一带一路”倡议 |
2.2 “丝路书香工程” |
2.3 “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 |
2.3.1 资助单位与资助品种 |
2.3.2 项目申报评审和公示时间 |
2.3.3 申报重点 |
3 “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相关数据分析 |
3.1 获资助单位概况分析 |
3.1.1 前20名获资助单位 |
3.1.2 资助单位属性 |
3.2 获资助区域分析 |
3.2.1 不同省份获资助单位的入选数 |
3.2.2 获资助单位的省份数量 |
3.2.3 获资助出版单位地区分布 |
3.3 获资助图书选题分析 |
3.3.1 出版图书主题 |
3.3.2 图书选题关键词分析 |
3.4 获资助项目的输出语种分析 |
4 “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现存瓶颈分析 |
4.1 文化差异导致文化折扣 |
4.2 翻译方面是重大短板 |
4.3 出版单位忽视海外市场需求 |
4.4 图书选题同质化现象严重 |
5 “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优化路径 |
5.1 淡化海外受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
5.2 强化图书翻译 |
5.2.1 探索中外合作译者模式 |
5.2.2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
5.2.3 增强受众意识 |
5.3 重视海外图书市场需求 |
5.4 选题要坚持内容为王 |
5.4.1 加大实用性选题资助力度 |
5.4.2 加大创新性选题资助力度 |
5.4.3 加大少儿类选题资助力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中国出版“走出去”背景下的网文出海现状研究 ——以阅文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国网文出海概况 |
第一节 中国网文出海背景分析 |
一、国内环境分析 |
二、国际环境分析 |
第二节 中国网文出海发展历程 |
一、萌芽期 |
二、积累期 |
三、快速发展期 |
第三节 中国网文出海整体特征 |
一、传播主体 |
二、传播内容 |
三、传播渠道 |
四、网文用户 |
五、传播效果 |
第四节 中国网文出海现存问题 |
第三章 阅文集团引领中国网文出海 |
第一节 阅文集团网文出海缘起 |
一、阅文网文出海内因 |
二、阅文网文出海外因 |
第二节 阅文集团网文出海的三个阶段 |
一、阅文出海1.0时代:海外出版授权阶段 |
二、阅文出海2.0时代:海外平台搭建与内容输出阶段 |
三、阅文出海3.0时代:海外原创内容上线及生态输出阶段 |
第三节 阅文网文出海成就 |
第四章 阅文网文出海策略:本土化全生态输出 |
第一节 海外原创机制丰富内容生产源 |
一、瞄准海外市场空缺差异化输出 |
二、鼓励海外作家创作输出生产机制 |
第二节 翻译众包模式孵化全球译者 |
一、全球范围组建专业译者团队 |
二、基于读者意向选取翻译作品 |
三、平台多媒体设计增进译文传播 |
第三节 全版权运营打造海外网文生态 |
一、国际投资合作打通海外本土渠道 |
二、全版权运营构建海外IP全生态体系 |
第四节 自建平台逐步确立商业雏形 |
一、建立全球粉丝互动生态体系 |
二、推广海外全端网文阅读平台 |
三、“三步走”确立本土付费机制 |
第五章 阅文网文出海面临挑战 |
第一节 当下发展瓶颈 |
一、输出功利化且海外原创尚不成熟 |
二、高语境网文翻译困难,人才易流失 |
三、外站盗版合作破裂,监测维权不易 |
四、商业模式分歧垄断做法引发抵触 |
第二节 未来潜在威胁 |
一、作者直接授权与自出版输出越过阅文 |
二、国内企业竞相出海竞争加剧威胁地位 |
三、出版模式纠纷与替代品影响用户黏性 |
四、文化壁垒与限制政策征兆成最大挑战 |
第六章 透过阅文看中国网文出海优化对策 |
第一节 输出现实多元题材,培育海外原创作家 |
一、针对性输出垂直现实题材网文 |
二、完善网文多元价值评估体系 |
三、健全海外本土作家培育机制 |
第二节 AI翻译推规模出海,PUGC破翻译难题 |
一、AI翻译增强网文供给 |
二、PUGC孵化优质译作 |
第三节 全球跨界开发IP,稳步推进商业模式 |
一、国际全平台合作拓宽输出渠道 |
二、IP全生态开发丰富传播形式 |
三、个性推荐与互动增强粉丝黏性 |
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确立商业模式 |
第四节 研发技术打击盗版,加强国际维权合作 |
一、技术研发把控网文版权保护壁垒 |
二、参照国际经验推动外站正版转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古籍出版研究 ——以巴蜀书社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范围 |
一、概念厘定 |
二、研究范围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总结四川古籍出版的地域特色和规律 |
二、丰富古籍出版史研究的内容 |
三、为传统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提供借鉴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研究成果述略 |
二、研究专着 |
第四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
一、理论基础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性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创新性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古籍出版概况 |
第一节 图书出版概况 |
一、出版数量变化 |
二、出版内容主要类别分布特点 |
三、图书获奖情况分析 |
第二节 古籍出版成就与发展成因探析 |
一、古籍出版成就与特色 |
二、发展成因探析 |
第三节 古籍出版的阶段性特点 |
一、复苏期(1981-1991) |
二、探索期(1992-2002) |
三、转型期(2003年以后) |
第四节 四川古籍出版的不足 |
一、存在重复选题现象 |
二、整理方式具有不平衡性 |
三、图书宣传渠道利用不足 |
第三章 古籍出版的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四川古籍出版组织机构类型及表现特点 |
一、设置类型分析 |
二、表现特点分析 |
第二节 内部组织结构分析——以巴蜀书社为例 |
一、部门设置特点 |
二、人员组建方式及构成特点 |
第四章 古籍出版产品的内容、形式策划 |
第一节 内容策划 |
一、策划思想的把关分析 |
二、策划作者分析 |
三、策划整理形式 |
四、策划内容的选题特点 |
第二节 形式策划 |
一、开本设计分析 |
二、封面设计分析 |
三、个案分析:“中国最美的书”——《藏区民间珍藏藏文典籍丛刊》 |
第五章 古籍出版产品的宣传、营销策划 |
第一节 宣传策划 |
一、宣传方式多样 |
二、三种主要方式 |
第二节 营销策划 |
一、营销渠道特点 |
二、营销品牌认知度的问卷调查分析——以巴蜀书社为例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巴蜀书社历年古籍出版书目统计情况(1984-2017) |
附录2 四川大学出版社古籍出版书目统计情况(1986-2017) |
附录3 四川人民出版社古籍出版书目统计情况(1981-2017) |
附录4 西南交大出版社古籍出版书目统计情况(1992-2017) |
附录5 四川民族出版社古籍出版书目统计情况(汉、彝、藏文) |
附录6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古籍出版获奖书目、获奖项目 |
附录7 巴蜀书社:社长访谈录、小传 |
附录8 巴蜀书社品牌认知度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7)中国新闻出版上市公司发展历程与经营表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 |
0.2 研究意义 |
0.2.1 理论意义 |
0.2.2 现实意义 |
0.3 文献综述 |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0.4.1 研究内容 |
0.4.2 研究方法 |
0.5 创新与不足 |
0.5.1 创新点 |
0.5.2 研究不足 |
1 新闻出版上市公司发展历程 |
1.1 新闻出版上市公司界定与分类 |
1.2 中国新闻出版上市公司发展历程 |
1.2.1 初步探索阶段(1993—2005):印刷为主,借壳上市居多 |
1.2.2 改革突破阶段(2006—2010):出版发行占多数,IPO首超借壳 |
1.2.3 全面上市阶段(2011—2018):新媒体引领,各类型全面上市 |
1.3 新闻出版上市公司现状统计与总结 |
1.3.1 上市年份统计 |
1.3.2 注册地点统计 |
1.3.3 上市场所和板块统计 |
1.3.4 上市类别统计 |
2 新闻出版上市公司经营表现研究 |
2.1 新闻出版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研究 |
2.1.1 盈利能力分析 |
2.1.2 营运能力分析 |
2.1.3 偿债能力分析 |
2.1.4 成长能力分析 |
2.2 新闻出版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 |
2.2.1 投资现状分析 |
2.2.2 投资主体分析 |
2.2.3 投资表现与特色 |
3 新闻出版上市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展望 |
3.1 新闻出版上市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 |
3.1.1 传统业务全面下滑 |
3.1.2 媒介融合与转型尚处于初步阶段 |
3.1.3 业务同质化严重,盈利稳定性较差 |
3.2 新闻出版上市公司前景展望 |
3.2.1 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深化改革 |
3.2.2 全面整合行业资源,发挥专长 |
3.2.3 资本运作多线并举,提高效率 |
3.2.4 走融媒体发展道路,拥抱“互联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8)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资本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 |
一、我国出版传媒集团资本运营现状 |
(一)出版传媒行业发展环境 |
1.国家政策环境 |
2.出版传媒行业发展情况 |
3.同行业竞争力加剧 |
(二)我国出版传媒集团资本运营情况 |
1.1999 -2010 年初始阶段 |
2.2011 -2018 年进阶阶段 |
二、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的资本运营动因与状况 |
(一)动因分析 |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性 |
2.新技术带来的挑战 |
3.出版产业链多元化转型的需要 |
(二)资本运营状况 |
1.借壳上市前 |
2.借壳上市后 |
三、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的资本运营特征 |
(一)全产业链借壳上市 |
1.借壳上市过程回顾 |
2.传统出版嫁接资本力量 |
(二)多方位构建资产运作体系 |
1.提升出版集团金融信用评级 |
2.做实出版上下游投融资平台 |
3.推进集团资产证券化进程 |
(三)定位出版集团并购重组方向 |
1.围绕国家战略抓并购重组 |
2.围绕传统出版内部转型升级抓并购重组 |
3.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抓并购重组 |
(四)资本与传统出版升级的有效衔接 |
1.稳定教材教辅板块 |
2.双效统一深耕主业 |
3.出版产业链优化升级 |
4.新业态促管理机制内发创新 |
四、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的资本运营效果 |
(一)出版集团品牌和规模优势扩大 |
(二)出版产业链结构完善 |
(三)国际出版市场占有率提升 |
(四)出版集团人力运营效率提高 |
五、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的资本运营问题与展望 |
(一)资本运营的问题 |
1.盲目选择出版产业链投资标的物 |
2.出版相关产业整合管理能力不足 |
3.出版业务履约风险把控不到位 |
(二)资本运营的展望 |
1.持续推进出版产业链延伸投资 |
2.布局创新新兴业态 |
3.优化资本运营模式机制创新和管理提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岳麓书社出版“走出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状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分析法 |
1.3.2 调查法 |
1.3.3 访谈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岳麓书社出版“走出去”的现状 |
2.1 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动因 |
2.1.1 全球化的需求 |
2.1.2 文化传播的需要 |
2.1.3 市场开拓的需要 |
2.2 地方性古籍出版社“走出去”的基本特征 |
2.2.1 以传统文化图书输出为主 |
2.2.2 由被动输出变为主动输出 |
2.2.3 “走出去”具有不平衡性 |
2.3 岳麓书社出版“走出去”的基本状况 |
2.3.1 岳麓书社图书出口状况 |
2.3.2 岳麓书社版权输出状况 |
2.3.3 岳麓书社资本输出状况 |
第3章 岳麓书社出版“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
3.1 “走出去”处于初级阶段 |
3.1.1 输出图书品种少 |
3.1.2 输出地域狭窄 |
3.2 “走出去”渠道不通畅 |
3.2.1 版权输出渠道单一 |
3.2.2 国际营销渠道缺乏 |
3.3 “走出去”人力资源建设滞后 |
3.3.1 人员配备不合理 |
3.3.2 专业性人才缺乏 |
3.4 “走出去”措施保障不够 |
3.4.1 输出图书主要依赖国家项目 |
3.4.2 “走出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
第4章 岳麓书社“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对策 |
4.1 丰富“走出去”的内容 |
4.1.1 加大外向型图书的选题策划力度 |
4.1.2 对中华传统文化类图书进行整合创新 |
4.1.3 深度挖掘“走出去”数字出版资源 |
4.2 拓展“走出去”的渠道 |
4.2.1 以实物图书出口带动版权输出 |
4.2.2 借助海内外学术交流“走出去” |
4.2.3 创新海外营销渠道和销售模式 |
4.3 加强“走出去”人力资源建设 |
4.3.1 优化“走出去”部门人力资源配置 |
4.3.2 增强“走出去”的激励措施 |
4.3.3 注重出版社“走出去”人才的培养 |
4.4 借势借力“走出去” |
4.4.1 借助国家“走出去”政策实现版权输出 |
4.4.2 利用集团平台资源实现“抱团出海” |
4.4.3 尝试资本输出带动产品输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中国政策类图书在东南亚地区的出版创新路径研究 ——基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 |
0.2 研究意义 |
0.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0.3.1 研究对象 |
0.3.2 研究方法 |
1 概念界定及理论梳理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1.2 相关理论梳理 |
1.2.1 跨文化传播理论 |
1.2.2 贾尔斯的言语调节理论 |
1.2.3 文化中心主义理论 |
1.3 文献综述 |
2 中国政策类图书在东南亚地区的出版现状分析 |
2.1 现有出版路径 |
2.1.1 设立海外分支机构 |
2.1.2 参加东南亚地区国际书展 |
2.1.3 建设海外营销渠道 |
2.1.4 设立有针对性的国家出版翻译资助项目 |
2.2 在东南亚地区的出版优势 |
2.2.1 大格局视野推动“走出去” |
2.2.2 真善美的大国形象得到东南亚地区认可 |
2.2.3 “一带一路”指出新方向 |
2.2.4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提升了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
3 针对东南亚地区出版的不足 |
3.1 对东南亚地区宗教及文化差异的处理有待改进 |
3.2 出版翻译与东南亚地区用语习惯存在差距 |
3.3 出版产品及种类与东南亚地区读者需求存在差距 |
3.4 传播模式亟待从单一到互动转变 |
4 中国政策类图书在东南亚地区的出版创新路径建议 |
4.1 设立东盟留学生翻译学院,实现翻译本土化 |
4.2 利用数字技术,讲好中国故事 |
4.3 发挥国内云、广两地优势及民间力量 |
4.4 扩大“中国书架”在东南亚地区院校图书馆的覆盖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四、中国出版集团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的价值链构建探析[J]. 裴永刚,张消夏. 编辑之友, 2021(11)
- [2]当代中国出版史中出版属性的变与不变[J]. 侯天保.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1(03)
- [3]“十四五”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展望与思考[J]. 李婷,韩建民,杜恩龙. 科技与出版, 2021(01)
- [4]“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研究[D]. 张迪.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6)
- [5]中国出版“走出去”背景下的网文出海现状研究 ——以阅文集团为例[D]. 黄莺.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1)
- [6]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古籍出版研究 ——以巴蜀书社为中心[D]. 臧亚萍.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中国新闻出版上市公司发展历程与经营表现研究[D]. 杨智博. 辽宁大学, 2020(01)
- [8]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资本运营研究[D]. 闫文瑞. 河南大学, 2019(01)
- [9]岳麓书社出版“走出去”研究[D]. 吴茵. 湖南大学, 2019(08)
- [10]中国政策类图书在东南亚地区的出版创新路径研究 ——基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背景[D]. 岳怡然. 辽宁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