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酚类污染物论文-徐衍超,张际平,苑芯茹,潘燕燕,李金春子

氯酚类污染物论文-徐衍超,张际平,苑芯茹,潘燕燕,李金春子

导读:本文包含了氯酚类污染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氯酚,吸附法,生物法,化学氧化法

氯酚类污染物论文文献综述

徐衍超,张际平,苑芯茹,潘燕燕,李金春子[1](2019)在《氯酚类污染物处理方法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酚曾长期在世界范围内作为杀虫剂、除草剂、防腐剂等被广泛使用。由于其具有致癌作用且在环境中很难被降解,因此氯酚被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近年来,氯酚降解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本文总结了氯酚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氯酚处理方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6期)

张钰芩[2](2019)在《转TfdB苜蓿和拟南芥对氯酚类污染物修复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酚类化合物(Chlorophenols,CPs)是环境中常见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结构稳定且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叁致”性质。由于其在环境中很难被降解,而且具有生物积累性和远距离迁移性,对生物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大的危害,早在上个世纪就被世界各国列入了优先污染物清单。目前国内对于CPs的修复方法大多为物理化学修复,但是这些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而生物修复中的转基因植物修复技术,因其具有低成本、环境友好、永久高效等特点,成为了最具应用前景的一种环境修复技术。因此,本研究选择多年生、深根系植物紫花苜蓿为材料,将2,4-二氯苯酚羟化酶(TfdB)基因转入苜蓿体内,以提升植物对CPs的耐受性和生物可利用性。(1)将已经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N+TfdB,使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野生型苜蓿植株,用草铵膦(Basta)进行抗性筛选,最终获得了30株转化株系。(2)提取转TfdB基因苜蓿DNA,通过PCR检测发现目的基因已经转入苜蓿株系中。提取阳性植株总蛋白进行ELISA检测,结果表明TfdB基因能够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且蛋白含量各不相同。对各个阳性株系进行酶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系酶活性不同,其中野生型苜蓿酶活性为0.0078 U/mg,转基因植株的酶活范围为0.0084-0.0499 U/mg。选取酶活性最高T13株系(0.0499 U/mg)进行扦插扩繁以备后续使用。(3)利用水培法研究转TfdB苜蓿和拟南芥对2,4-DCP和2,4,6-TCP的修复效能。结果显示,转TfdB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对2,4-DCP和2,4,6-TCP的耐受性和去除率均有显着性差异。当2,4-DCP浓度为40 mg/L时,转TfdB苜蓿对2,4-DCP的去除率约为野生型苜蓿的1.8倍,耐受指数为76.92%,与野生型苜蓿(-9.09%)相比,提高了86.01%;当2,4-DCP浓度分别为10 mg/L和30 mg/L时,转TfdB拟南芥对2,4-DCP的去除率分别约为野生型拟南芥的0.98倍和1.9倍,其耐受指数分别为-9.68%和-22.58%,与野生型拟南芥(-105.26%和-89.47%)相比分别提高了95.58%和66.89%。在2,4,6-TCP浓度为30 mg/L的培养液中,转TfdB苜蓿对2,4,6-TCP的去除率约为野生型苜蓿的1.5倍,其对2,4,6-TCP的耐受指数为-8.33%,与野生型苜蓿(-27.27%)相比,提高了18.94%;当2,4,6-TCP浓度分别为10 mg/L和20 mg/L时,转TfdB拟南芥对2,4,6-TCP的去除率分别约为野生型拟南芥的1.4倍和2.3倍,其对2,4,6-TCP的耐受指数分别为7.89%和-23.68%,与野生型苜蓿(-23.68%和-50.00%)相比,分别提高了31.57%和26.32%。实验结果说明,2,4-二氯苯酚羟化酶(TfdB)基因可以有效提高植株对2,4-DCP和2,4,6-TCP的耐受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从而显着提高转TfdB基因植株对2,4-DCP和2,4,6-TCP的去除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谢晟瑜,张佳丽,沈昊宇,何丽娜,陈佳雯[3](2017)在《氯酚类污染物的性质、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氯酚类化合物(CPs)是典型的环境持久性污染物,已被列入美国环保局和我国环保局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0.1μg/L甚至更低量级的CPs便能引起实验动物的生物效应,干扰生物体中内源性激素的分泌,低剂量效应与超痕量检测技术研究已成为该类环境持久性污染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就CPs的性质、危害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7年11期)

孙美娜,刘佰威,项奇,王春春,毛时强[4](2017)在《基于氨基功能化石墨烯磁性材料的磁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海水中的氯酚类污染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氨基功能化石墨烯磁性材料富集海水中的5种氯酚类(CPs)污染物,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灵敏的磁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MSPE-HPLC)法,用于其残留量的测定。实验优化了磁固相萃取的条件,考察了样品pH值、富集时间和洗脱剂的种类与用量等对CPs回收率的影响。样品经富集后在C8反相液相色谱柱(250×4.6mm i.d.,5μm)上分离,以体积比为70∶30的甲醇-5mmol/L NH_4Ac溶液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表明,5种CPs的富集倍数可达250倍;CPs浓度在1~2 000n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5;平均回收率为92.6%~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0.6%~7.2%;检出限为0.15~1.06ng/L,定量限为0.5~3.2ng/L。采用本方法对5个实际海水样品中的CPs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其中一种样品含有2,4,6-叁氯苯酚,浓度为6.5ng/L。(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秦洪伟,闫彬,尤国红,武冬梅,丛俏[5](2017)在《电化学检测氯酚类污染物对MCF-7细胞的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石墨烯修饰电极(Gr-GCE)为工作电极,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模型细胞,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MCF-7细胞的裂解液电化学行为,确定其响应来源为黄嘌呤和鸟嘌呤的电化学氧化.跟踪描述了细胞生长曲线,研究了五氯酚(PCP)、2,4,6-叁氯酚(TCP)和2,4-二氯酚(DCP)对MCF-7细胞的毒性,计算得到半数抑制效应浓度(IC_(50))值分别为77.62、174.08、449.78μmol·L~(-1),并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氯酚类污染物对MCF-7细胞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两种方法测得细胞毒性顺序均为:PCP>TCP>DCP,且细胞电化学法更为灵敏.(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7年07期)

张科欣[6](2016)在《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氯酚类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的独特结构,使其具有导电性好、比表面积大、粒径小、半导体或金属等特性,同时还能催化某些物质的电化学行为。因此,CNTs被广泛应用于化学修饰电极领域。为了进一步提高修饰电极对物质的电催化性能,常将CNTs作为一种优良的载体,与其他电极修饰材料相结合。目前,通过物理、化学、电化学等方法制备更加灵敏的CNTs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是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氯酚类污染物在环境中暴露浓度低,对生物具有毒性强等特点,因而发展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对实现环境中氯酚类污染物的分析检测尤为重要。基于以上两点,本文以CNTs为基础材料,通过电聚合、恒电位还原等方法,将CNTs、染料分子、金属纳米粒子修饰在电极表面,成功制备了叁种CNTs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并应用所制备的修饰电极对氯酚类污染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检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和罗丹明B(Rhodmine B,RhB)结构中苯环的π-π共轭作用,通过滴涂法、电聚合法制备PRhB/MWCNTs复合材料修饰电极(PRhB/MWCNTs/GCE)。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表征,表明PRhB/MWCNTs被修饰在GCE表面,成功制备了PRhB/MWCNTs/GCE。通过电化学方法对其表征,表明PRhB/MWCNTs复合材料不仅可以提高修饰电极的导电能力,还能降低界面电子转移阻抗。同时,该修饰电极对邻氯酚(Orthochlorophenol,2-CP)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催化性能。通过线性伏安法(Linear sweep voltammetry,LSV)对2-CP进行定量检测,在最佳实验条件(富集电位为0.2 V,富集时间为150 s,PBS的pH为3.0;LSV的扫描范围为0.5-0.9 V,扫速为50 mV/s)下,PRhB/MWCNTs/GCE对2-CP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5-125μmol/L,检出限为0.028μmol/L,低于文献报道的检出限。加标回收实验证明,PRhB/MWCNTs/GCE可用于实际水样中2-CP的检测。(2)利用滴涂法、电聚合法,将曙红Y(Eosin Y,EY)与MWCNTs结合,制备PEY/MWCNTs复合材料修饰电极(PEY/MWCNTs/GCE),用以对2,4-二氯酚(2,4-dichlorophenol,2,4-DCP)的痕量检测。通过研究不同pH值和扫速对2,4-DCP电化学响应的影响,证实2,4-DCP在PEY/MWCNTs/GCE上为不可逆氧化反应过程。该电极反应过程受扩散控制,且伴随两质子两电子参与。在最佳实验条件(富集电位为-0.3 V,富集时间为250 s,PBS的pH为3.0;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luse voltammetry,DPV)的扫描范围为0.3-0.9 V,电位增量为0.01 V,脉冲幅度为0.05 V,脉冲周期为0.2 s,脉冲宽度为0.05 s)下,2,4-DCP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05-0.1μmol/L和0.2-40μmol/L,检出限为0.0035μmol/L。同时,PEY/MWCNTs/GCE对2,4-DCP的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可以应用于实际水样中2,4-DCP的检测。(3)利用恒电位还原法将铂纳米粒子(Platinum nanoparticles,PtNPs)还原在MWCNTs上,再通过电聚合法将RhB与MWCNTs通过π-π共轭作用相结合,制备PRhB/PtNPs/MWCNTs叁元复合材料修饰电极(PRhB/PtNPs/MWCNTs/GCE)。采用SEM对其进行表征,表明PtNPs均匀分散在MWCNTs上,同时RhB被修饰在MWCNTs表面上。该修饰电极对2,4,6-叁氯酚(2,4,6-Trichlorophenol,2,4,6-TCP)和对氯酚(Parachlorophenol,4-CP)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pH为6.0的PBS中,2,4,6-TCP和4-CP在PRhB/PtNPs/MWCNTs/GCE上的氧化峰电位差(E)为0.091 V,可以实现两种氯酚的同时测定。在最佳实验条件(富集电位为0 V,富集时间为100 s,PBS的pH为6.0;DPV的扫描范围为0.3-0.9 V,电位增量为0.01 V,脉冲幅度为0.05 V,脉冲周期为0.2 s,脉冲宽度为0.05 s)下,2,4,6-TCP的线性检测范围为5-175μmol/L,检出限为1.55μmol/L;4-CP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300μmol/L,检出限为3.69μmol/L。加标回收实验证明,PRhB/PtNPs/MWCNTs/GCE可用于实际水样中两种氯酚的分析测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刘静[7](2016)在《-B_5O_(10)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氯酚类污染物脱氯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酚类污染物是一类危害大、难处理的有机污染物。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技术,其成本低、无选择性、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但由于光生电子-空穴易复合,使得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近期人们研究发现内建电场可以为光生电子的转移提供驱动力从而实现电子-空穴的有效分离,进而提高光催化活性。非线性光学材料具有很强的极化效应,可以通过极化产生内建电场从而促进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B-O基材料在非线性光学领域一直被广泛研究,但是却很少用于光催化领域。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四种廉价且性能稳定的-B5O10基极性材料K3ZnB5O10(KZBO),K2NaZnB5O10(KNZBO),Na3ZnB5O10(NZBO)和 K3CdB5O10(KCBO),将其应用于光催化领域,该类极性材料对氯酚类污染物具有优异的脱氯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成功合成了-B5O10基极性光催化材料KZBO,KNZBO和NZBO。利用XRD,SEM,EDX,DRS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形貌、成分、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催化剂对不同种类的氯酚(2-氯酚,4-氯酚,2,4-二氯酚,2,4,6-叁氯酚)的脱氯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稳定的和优异的紫外光活性,催化性能是商业化P25-Ti02光催化性能的十倍之多。由于氯原子的个数和取代位置的不同,该类材料对不同种类的氯酚的降解速率不同:4-氯酚>2-氯酚>2,4-二氯酚>2,4,6-叁氯酚。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验表征证实该类材料优异的光催化性能主要由于催化剂晶体结构发生极化,导致了内建电场的存在,在内建电场的驱动下光生电子空穴实现了有效的分离,从而使得MZBO的催化性能明显优于P25-TiO2。同时由于碱金属原子的作用,使得KZBO,KNZBO和NZBO极化能力不尽相同,K+原子半径最大,更容易对其配位原子和周围原子的极化变形产生影响,所以随着K+和Na+原子半径的减小,KZBO,KNZBO和NZBO的极化能力逐渐减弱,从而导致催化活性KZBO>KNZBO>NZBO。(2)基于前期的研究结果,设计了-BsO10基极性材料KCBO,同样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成功将其制备出来,对其结构,形貌,成分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Cd原子对Zn的替换,对2-氯酚,4-氯酚,2,4-二氯酚,2,4,6-叁氯酚的脱氯性能都有所提高。一方面是由于Cd的原子半径比Zn的大,[CdO4]基团的极化能力比[ZnO4]强,另一方面是因为KCBO分子结构中的[CdO4]基团通过四个氧原子与四个[BO3]基团相连,[CdO4]基团发生极化变形,通过氧原子的作用使得四个[BO3]基团同时发生严重扭曲,从而使得KCBO极化能力较KZBO大幅度提高,同时d10电子结构其导带sp杂化轨道非常有利用光生电子的转移。综合以上原因,KCBO催化性能优于KZBO。(3)为了更好地了解光催化脱氯反应的条件,对反应温度、目标污染物浓度、pH值、催化剂用量、光源及光强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适当升高温度有利于增强催化剂性能;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高,催化剂性能降低;催化剂性能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存在最佳用量;光强增加会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催化剂在酸性溶液体系中对2,4-二氯酚的降解效果更好。(4)最后,以2,4-二氯酚为例,研究了-B5O10基极性光催化材料对氯酚类污染物的脱氯机理。通过LC-MS和TOC对降解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以及降解过程的有机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能的降解途经:一是活性物种羟基自由基对2,4-DCP的氧化过程,二是2,4-DCP直接与光生电子反应被还原的过程,随后我们利用EPR技术对光催化反应过程中产生自由基的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通过PL光谱对自由基进行了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王新鑫,杨军,谢晟瑜,陈扬,刘芳伶[8](2015)在《基于分子印迹磁性复合材料的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的氯酚类污染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灵敏的基质分散-磁性固相萃取/液相色谱(d MSPE-HPLC)方法,用于海水中5种氯酚类(CPs)污染物残留量的测定。样品用五氯酚分子印迹氨基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富集,在C8反相液相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上分离,以甲醇-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体积比70∶30)为流动相,230 nm处检测。考察了样品p H值、萃取时间和洗脱剂的种类与用量对CPs富集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5种CPs在1~5 000 n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 9;平均回收率为86.5%~98.8%,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0.8%~8.6%;检出限(LODs)为0.18~1.20 ng/L,定量下限(LOQs)为0.6~4.0 ng/L。方法可用于海水中CPs类化合物的快速筛查和确证分析。(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韩业昊[9](2015)在《灵芝漆酶降解几种染料与氯酚类污染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漆酶(EC1.10.3.2)属于铜蓝氧化酶蛋白家族,漆酶具有底物广泛,催化活性较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生物检测、有毒化合物的消除、工业废水处理、纸浆的生物漂白等领域。本文从生产灵芝产漆酶作为出发点,对灵芝产漆酶进行液体与固体产漆酶发酵进行优化,并利用产生的漆酶进行对染料和氯酚污染物的降解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液体发酵产漆酶通过正交实验对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结果是:培养基以最佳组合为麦麸含量1%,葡萄糖含量2.5%,氯化铵浓度1%,酵母浸膏浓度1.5%。条件最优组合为装入液量75mL、接入菌种量6%、菌龄7d、发酵培养时间10d,优化后酶活为253.24U/mL。固体发酵产漆酶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对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结果是:药渣培养基灵芝产漆酶,通过几种不同药渣产漆酶的对比,甘草药渣培养固体产漆酶酶活最高。在麦麸甘草比例为3:7,温度为29℃,葡萄糖含量为2%,接入菌种量为5%,含水量为60%条件下为最佳产漆酶条件,培养基酶活最高达46707.44U/g,比未优化前酶活提高了3倍。利用灵芝漆酶粗酶液对活性艳色蓝X-BR与活性蓝KN-R进行单因素脱色实验,得到的脱色的适宜条件分别为:pH3.5、40℃、60U/mL灵芝漆酶、200mg/L染料浓度的条件下,蒽醌染料活性艳色蓝X-BR脱色率可达49%左右,活性蓝KN-RpH4.0、40℃、45U/mL灵芝漆酶、250mg/L染料浓度的条件下脱色率可达79.11%左右。利用灵芝漆酶粗酶液与ABTS体系对溴甲酚绿、亚甲基蓝、孔雀石绿进行单因素脱色实验,得到脱色的适宜条件为:溴甲酚绿染料浓度为55mg/L、pH5.0、 ABTS用量为10μL, pH4.0、45U/mL.40℃、6h,脱色率达83.01%,孔雀石绿染料浓度为35mg/L、pH5.0、ABTS用量为100μ、35U/mL、60℃、4h,脱色率达94.36%,亚甲基蓝染料浓度为10mg/L、 pH4.5、ABTS用量为10μL、40U/mL.40℃、2h,脱色率达30.22%。利用灵芝漆酶粗酶液分别对2,4-二氯苯酚、4-氯苯酚、2-氯苯酚进行单因素与正交实验得到结果是:2,4-二氯苯酚降解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8h,温度50℃,pH5.0,酶活力60U/mL,2,4-二氯苯酚初始浓40mg/L,2-氯苯酚降解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8h,温度40℃,pH5.0,酶活力60U/mL,2-氯苯酚初始浓,30mg/L。4-氯苯酚降解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8h,温度60℃,pH5.0,酶活力60U/mL,4-氯苯酚初始浓,30mg/L。在此实验条件下,2,4-二氯苯酚,4-氯苯酚,2-氯苯酚平均值分别为92.3%,74.2%,68.6%,通过优化后,氯酚降解率都有明显提升。通过红外分析可以看出,苯环结构已经被破坏,产物有醌类物质生成。(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王若曦,张冬菊,刘成卜[10](2015)在《钴掺杂氮化硼纳米管吸附氯酚类污染物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酚(CPs)类污染物是形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恶英的先驱物,具有较强的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性.为探索去除或检测这类污染物的新型材料,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8,0)单壁氮化硼纳米管(BNNT)和Co掺杂的(8,0)单壁氮化硼纳米管(Co-BNNT)对2-氯酚(2-CP)、2,4,6-叁氯酚(TCP)、五氯酚(PCP)的吸附行为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BNNT相比,Co-BNNT费米能级附近出现杂化态,带隙明显减小.BNNT对2-CP、TCP和PCP呈现物理吸附,而Co-BNNT对叁种氯酚则是化学吸附,纳米管与分子间发生了明显的电荷转移,体系态密度在费米能级附近发生了明显变化.Co原子掺杂明显增强了BNNT的电子输运能力,提高了纳米管对氯酚的吸附活性.Co-BNNT有望是去除或检测氯酚类污染物的潜在资源.(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氯酚类污染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氯酚类化合物(Chlorophenols,CPs)是环境中常见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结构稳定且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叁致”性质。由于其在环境中很难被降解,而且具有生物积累性和远距离迁移性,对生物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大的危害,早在上个世纪就被世界各国列入了优先污染物清单。目前国内对于CPs的修复方法大多为物理化学修复,但是这些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而生物修复中的转基因植物修复技术,因其具有低成本、环境友好、永久高效等特点,成为了最具应用前景的一种环境修复技术。因此,本研究选择多年生、深根系植物紫花苜蓿为材料,将2,4-二氯苯酚羟化酶(TfdB)基因转入苜蓿体内,以提升植物对CPs的耐受性和生物可利用性。(1)将已经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N+TfdB,使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野生型苜蓿植株,用草铵膦(Basta)进行抗性筛选,最终获得了30株转化株系。(2)提取转TfdB基因苜蓿DNA,通过PCR检测发现目的基因已经转入苜蓿株系中。提取阳性植株总蛋白进行ELISA检测,结果表明TfdB基因能够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且蛋白含量各不相同。对各个阳性株系进行酶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系酶活性不同,其中野生型苜蓿酶活性为0.0078 U/mg,转基因植株的酶活范围为0.0084-0.0499 U/mg。选取酶活性最高T13株系(0.0499 U/mg)进行扦插扩繁以备后续使用。(3)利用水培法研究转TfdB苜蓿和拟南芥对2,4-DCP和2,4,6-TCP的修复效能。结果显示,转TfdB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对2,4-DCP和2,4,6-TCP的耐受性和去除率均有显着性差异。当2,4-DCP浓度为40 mg/L时,转TfdB苜蓿对2,4-DCP的去除率约为野生型苜蓿的1.8倍,耐受指数为76.92%,与野生型苜蓿(-9.09%)相比,提高了86.01%;当2,4-DCP浓度分别为10 mg/L和30 mg/L时,转TfdB拟南芥对2,4-DCP的去除率分别约为野生型拟南芥的0.98倍和1.9倍,其耐受指数分别为-9.68%和-22.58%,与野生型拟南芥(-105.26%和-89.47%)相比分别提高了95.58%和66.89%。在2,4,6-TCP浓度为30 mg/L的培养液中,转TfdB苜蓿对2,4,6-TCP的去除率约为野生型苜蓿的1.5倍,其对2,4,6-TCP的耐受指数为-8.33%,与野生型苜蓿(-27.27%)相比,提高了18.94%;当2,4,6-TCP浓度分别为10 mg/L和20 mg/L时,转TfdB拟南芥对2,4,6-TCP的去除率分别约为野生型拟南芥的1.4倍和2.3倍,其对2,4,6-TCP的耐受指数分别为7.89%和-23.68%,与野生型苜蓿(-23.68%和-50.00%)相比,分别提高了31.57%和26.32%。实验结果说明,2,4-二氯苯酚羟化酶(TfdB)基因可以有效提高植株对2,4-DCP和2,4,6-TCP的耐受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从而显着提高转TfdB基因植株对2,4-DCP和2,4,6-TCP的去除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酚类污染物论文参考文献

[1].徐衍超,张际平,苑芯茹,潘燕燕,李金春子.氯酚类污染物处理方法研究现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

[2].张钰芩.转TfdB苜蓿和拟南芥对氯酚类污染物修复效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谢晟瑜,张佳丽,沈昊宇,何丽娜,陈佳雯.氯酚类污染物的性质、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分析试验室.2017

[4].孙美娜,刘佰威,项奇,王春春,毛时强.基于氨基功能化石墨烯磁性材料的磁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海水中的氯酚类污染物[J].分析科学学报.2017

[5].秦洪伟,闫彬,尤国红,武冬梅,丛俏.电化学检测氯酚类污染物对MCF-7细胞的毒性[J].环境化学.2017

[6].张科欣.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氯酚类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6

[7].刘静.-B_5O_(10)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氯酚类污染物脱氯性能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

[8].王新鑫,杨军,谢晟瑜,陈扬,刘芳伶.基于分子印迹磁性复合材料的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的氯酚类污染物[J].分析测试学报.2015

[9].韩业昊.灵芝漆酶降解几种染料与氯酚类污染物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

[10].王若曦,张冬菊,刘成卜.钴掺杂氮化硼纳米管吸附氯酚类污染物的理论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15

标签:;  ;  ;  ;  

氯酚类污染物论文-徐衍超,张际平,苑芯茹,潘燕燕,李金春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