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细微结构论文-陈方园,王磊,裴昌军,王琨

鼻骨细微结构论文-陈方园,王磊,裴昌军,王琨

导读:本文包含了鼻骨细微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鼻骨,卷积核,容积再现

鼻骨细微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陈方园,王磊,裴昌军,王琨[1](2017)在《64排螺旋CT卷积核的选择在横断面及容积再现重组中对鼻区骨细微结构显示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卷积核的合理选择在横断面及容积再现(VR)重组图像中对鼻区骨细微结构显示的价值。方法对60例患者鼻区扫描图像分别选择卷积核为H50s,H60s及H70s进行横断面重建后再行VR重组。结果卷积核H50s时,横断面薄层图像空间分辨率低,显示对比差;VR重组图像表面过于平滑,对鼻区骨细微结构的显示明显不足。共显示鼻颌缝112条(其中76条清晰显示,36条隐约可见),鼻额缝56条(37条可见,19条隐约可见),鼻间缝38条(20条可见,18条隐约可见),鼻骨孔29个,其他孔及筛沟不可见;卷积核H60s时,横断面薄层图像空间分辨率较高,显示对比良好,VR重组图像有一定的颗粒感,对于解剖结构的显示率高,可清晰显示鼻颌缝119条,鼻额缝59条,鼻间缝59条,鼻骨孔81个,鼻骨其他孔17个,筛沟50条;卷积核H70s时,横断面薄层图像空间分辨率更高,显示对比佳,图像清晰锐利,VR图像表面粗糙,颗粒感明显增强,部分解剖结构显示不清,共显示鼻颌缝显示117条,鼻额缝显示58条(其中38条可见,20条隐约可见),鼻间缝显示57条(其中37条可见,20条隐约可见),鼻骨孔显示79个,鼻骨其他孔显示15个,筛沟显示47条(其中30条可见,17条隐约可见)。结论卷积核的合理选择在横断面及VR重组图像中对于鼻区骨细微结构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王利军[2](2017)在《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多排螺旋CT观察及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鼻骨表浅且骨质较薄,受到外力后较其它骨更易发生骨折。骨折线是骨折诊断的直接征象,而鼻骨正常细微解剖结构在CT扫描图像中与骨折线表现非常相似,故鼻骨骨折容易误诊和漏诊。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鼻骨及其骨折的CT影像诊断已有多篇报道,但描述不够详细全面。鉴此,本文通过多排螺旋CT对干颅标本及正常成人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分布规律、毗邻关系、形态特点及影像表现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观测,并结合鼻骨骨折病例对其鉴别诊断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对鼻骨骨折的鉴别诊断能力,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方法:1对100例无鼻外伤者,采用西门子16排SOMATOM Definition AS(德国西门子医疗集团)螺旋CT机进行常规扫描及薄层重建,分析鼻骨的薄层图像的骨骼形态特征;重建层厚2.0mm、层距2.0,观察时采用骨窗观察,窗宽2000Hu:窗位200 Hu:并将原始图像上传至WIZARD工作站进行VR重建、MPR重建等后处理重建,对细微解剖结构进行观测。并对20个干颅标本进行观测,测量该区域相关数据。选取1例干颅标本沿骨缝解剖鼻骨,了解其毗邻关系。2对68例鼻骨外伤患者进行全鼻部薄层容积扫描,并对容积扫描数据进行多排螺旋CT(MDCT)骨重建,对获得数据进行MPR、VR及MIP等后处理重建,然后对容积数据进行普通CT算法骨重建横断面图像并打印胶片,分别进行灯箱阅片诊断和工作站软阅读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鼻骨骨折的差异。结果:1鼻骨是由左、右基本对称的块小骨块组成,平均长度男性27.6mm;女性26.4mm。骨质菲薄。正常鼻骨的细微解剖结构由四缝、两孔及一缘组成。四缝指左、右鼻颌缝,鼻额缝以及鼻骨间缝,两孔为左、右鼻骨孔,一缘是鼻骨下缘。鼻额缝在冠状面图像中呈深浅不一小锯齿状透亮影。鼻骨间缝在冠状扫描图像上不易观察,横断位图像上显示较清晰。鼻颌缝可表现为膨大型、平直型、咬合型、缝间骨型及薄鼻骨型。鼻骨孔多为小孔状,少数个体可呈线长条状,大小不一,所处部位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鼻骨下缘凸凹不平,可分为平直型、波浪型、倒尖峰型、月牙铲型以及其他类型。鼻骨变异包括:鼻骨外下缘“内收”或“外撇”状变异;缝间骨以及“驼峰状”或“鹰嘴状”鼻骨尖变异。2容积扫描加后处理诊断不伴有移位的线性骨折25例,阅片诊断38例,诊断率分别为36.8%和55.9%;容积扫描加后处理诊断伴移位的线性鼻骨骨折18例,阅片诊断8例,诊断率分别为26.5%和11.8%;容积扫描加后处理诊断粉碎性骨折12例,阅片诊断11例,诊断率分别为17.6%和16.2%;容积扫描加后处理诊断复合骨折13例,阅片诊断11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9.1%和16.2%;对于不伴有移位的线性和伴有移位的线性鼻骨骨折两种诊断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站软阅读可以明确诊断有无鼻骨骨折,可以准确区分鼻骨孔、鼻缝、正常变异、额突骨折和线性鼻骨骨折,判断鼻骨骨折方向、骨折多少及骨折移位程度。3鼻骨骨折与鼻骨细微结构的鉴别方法:⑴熟悉鼻骨细微结构所在位置、形态及影像表现特征,以此为基础与鼻骨骨折影像相区分。⑵应以二维图像为主多种重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自身标识功能,点对点地观察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论:1鼻骨细微解剖结构形态表现多样化且个体差异性较大,采用MDCT扫描并配合多种叁维重组方案,能直观准确的显示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所在位置、形态和特征表现。2容积扫描加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熟悉鼻骨的正常细微结构的MDCT影像学特点及与鼻骨骨折的鉴别诊断要点,可大大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黄继红,李溥,任一,邓祖秋,黄文强[3](2016)在《鹿角壮骨胶囊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细微结构及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鹿角壮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细微结构及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仙灵骨葆组,鹿角壮骨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均切除双侧卵巢,干预12周后检测各组血清雌二醇(E2)、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左侧股骨骨密度;显微镜下观察右股骨小梁的结构变化,并检测右股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平均骨小梁面积(%Tb.Ar)、骨小梁宽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以及骨小梁数目(Tb.N),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股骨骨保护蛋白(OPG)及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蛋白表达。结果1鹿角壮骨胶囊各组血清E2、TRACP-5b及BALP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PINP和S-CTX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2鹿角壮骨胶囊各组股骨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0.01);3鹿角壮骨胶囊各组Tb.Ar、Tb.Th和Tb.N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Tb.Sp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4鹿角壮骨胶囊各组股骨OPG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股骨RANKL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鹿角壮骨胶囊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去卵巢大鼠激素水平和骨细微结构,而且可提高大鼠骨密度,降低骨转化。(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6年07期)

王子慎,彭明琪,魏华,应充亮,万雷[4](2014)在《正常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MSCT影像学形态及法医学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正常鼻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扫描及叁维图像特征的观察,总结鼻骨细微解剖结构。方法对120例鼻骨无外伤史、无疾病史的志愿者行鼻区MSCT横断面扫描,重建层厚0.6mm、层距0.5mm的骨窗图像并导入Syngo Imaging XS软件中,进行叁维图像重组。观察并分析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正常鼻骨的细微解剖结构由四缝、两孔及一缘组成。其中四缝包括左、右鼻颌缝,鼻额缝以及鼻间缝,两孔为左、右鼻骨孔,一缘是鼻骨下缘。在某些个体,鼻间缝间会出现游离的缝间骨。鼻骨孔多为小孔状,但也有少数个体为线条状。鼻骨下缘可分为平直型、波浪型、倒尖峰型、月牙铲型以及其他类型。结论鼻骨解剖形态多样化且个体差异性较大,采用MSCT及叁维图像重组技术,结合其外伤史有利于正确分辨鼻骨正常解剖结构和骨折。(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罗朝峰,刘晶哲[5](2013)在《3D-MSCT在鼻骨骨折与细微解剖结构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3D-MSCT)在鼻骨骨折及细微解剖结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提高鼻骨骨折诊断正确率。方法 108例鼻外伤患者依据是否有鼻骨骨折分为未骨折组42例,骨折组66例,比较2组3D-MSCT影像表现。结果未骨折组发现易于误诊为骨折的正常解剖结构有鼻骨缝11例、缝间骨9例、鼻骨孔16例、鼻骨正常变异如鼻骨尖"鹰嘴样"变异6例。骨折组66例患者中,单纯骨折35例,双侧粉碎性骨折9例,复合骨折型骨折22例,其中伴上颌骨额突骨折9例,筛骨纸板骨折8例,眼眶下壁骨折2例,鼻中隔骨折3例。CT发现上颌窦积血5例,筛窦积血8例。结论 3D-MSCT可较好分辨骨折与正常解剖结构,结合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可减少误诊、漏诊。(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冯佳,袁林,苏林冲,向阳[6](2012)在《强骨康疏胶囊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细微结构及骨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强骨康疏胶囊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OPG及RANKL蛋白表达、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及骨组织细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制备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后,分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空白组、中药低剂量预防组、中药高剂量预防组、雌激素预防组。给药1月后,检测各组股骨骨密度值,显微镜下观察股骨骨小梁的结构变化,并检测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股骨OPG及RANKL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空白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减少,骨小梁厚度、面积、面积百分数均减少,骨小梁间距增大,股骨OPG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显着降低,RANKL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高;雌激素预防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对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强骨康疏胶囊能有效提高骨量,维持骨小梁立体空间结构,改善大鼠股骨远端松质骨的显微结构,能够提高骨OPG蛋白表达及抑制RANKL蛋白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2年09期)

冯佳[7](2012)在《补肾壮骨法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细微结构及骨代谢影响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强骨康疏胶囊对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OPG及RANKL蛋白表达、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及骨组织细微结构的影响,探讨补肾壮骨法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为强骨康疏胶囊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选用6月龄雌性SD大鼠41只,随机分为5组,依次为:正常对照组9只、模型空白组8只、中药低剂量预防组8只、中药高剂量预防组8只、雌激素预防组8只。将模型空白组、中药低剂量预防组、中药高剂量预防组、雌激素预防组大鼠卵巢切除,制备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去卵巢手术后,分别给中药低剂量预防组、中药高剂量预防组、雌激素预防组大鼠予强骨康疏胶囊低剂量、高剂量、雌激素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持续1月。处死大鼠,取双侧股骨,检测各组股骨骨密度值。制作骨骼病理切片,显微镜及电镜观察股骨骨小梁的细微结构变化,使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股骨OPG和RANKL蛋白的表达。数据由SPSS软件统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1)骨密度测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空白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空白组相比,雌激素预防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股骨骨密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预防组(低、高剂量组)骨密度均较雌激素预防组为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骨密度略高于中药低剂量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骨组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变化:模型空白组骨小梁数量减少,排列稀疏,骨小梁较细,间隙增宽,骨髓腔扩大,部分区域出现骨小梁断裂,游离残端增多,骨小梁连续性破坏。雌激素预防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骨小梁结构基本完整,粗细、排列规则,与模型组相比,骨小梁宽度增加,间距减小。(3)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空白组骨小梁厚度、面积、面积百分数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小梁间距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空白组比较,雌激素预防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的骨小梁厚度、面积、面积百分数均增大,骨小梁间距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低剂量组相比,骨小梁厚度、面积、面积百分数略有升高,骨小梁间距略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大鼠去卵巢后股骨RANKL表达的免疫组化观察显示:模型空白组骨髓内基质细胞胞浆呈高表达,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雌激素预防组骨髓内基质细胞胞浆表达强度减弱。大鼠去卵巢后股骨OPG表达的免疫组化观察显示:模型空白组骨髓内基质细胞表达水平降低,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雌激素预防组较模型空白组明显。模型空白组大鼠股骨的RANKL蛋白平均光密度值较正常对照组、雌激素预防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皆明显增高,雌激素预防组与中药低剂量组及中药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空白组大鼠股骨OPG蛋白平均光密度值较正常对照组、雌激素预防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皆显着降低,且中药组与雌激素预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与中药高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去卵巢后股骨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骨小梁数量减少,结构明显破坏,能较客观的反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补肾壮骨中药强骨康疏胶囊能有效提高骨量,并且对维持骨小梁立体空间结构,改善大鼠股骨远端松质骨的显微结构及降低骨折发生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该方剂可能通过影响骨基质细胞表达RANKL/OPG而发挥其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这一结果为强骨康疏胶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期刊2012-06-30)

王忠,龚苗苗,洪晓纯,郭红梅[8](2012)在《CT后重建技术对小儿颞骨细微结构辨别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高分辨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小儿颞骨细微结构的辨别。方法对正常25对耳行螺旋CT检查,归纳和总结重建方法及步骤。结果采用3项后处理方法均能良好的显示颞骨内的细微结构。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后3种叁维重建技术的应用,能清晰、直观的显示小儿内耳及面神经管的叁维结构,为耳鼻喉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信息,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2年06期)

曲岷[9](2008)在《多层CT显示鼻骨细微结构的最佳后处理方法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先进的多层螺旋CT研究显示鼻骨细微结构的最佳扫描参数,CT后处理参数及显示鼻骨细微结构最佳的CT图像后处理方法,探讨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鼻骨细微结构与诊断鼻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无外伤行鼻窦副鼻窦扫描病例100例(年龄18-73岁)及干颅标本20例,应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后使用Wizard工作台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鼻骨细微结构的形态特点、分布规律、比邻关系,对后处理图像质量评分。然后根据评分情况对CT扫描单数、图像后处理参数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比照35例鼻骨骨折病例,探讨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观察鼻骨细微结构和诊断鼻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采用准直0.75mmm,管电压140KV,管电流100mAs,进床速度6.6rim/rot,矩阵512×512, FOV310mm,在一定范围内(0.6-1.4)改变螺距,对后处理图像质量无显着性差异2、采用准直0.75mm,管电压140KV,管电流100mAs,进床速度6.6mm/rot,矩阵512×512, FOV310mm扫描获取原始数据,然后使用重建厚度0.75mm,50%的重建间隔和70的卷积核重建图像,所取得鼻骨的MPR、INSPACE图像质量最好,重建速度较快3、采用优选的后处理参数,二维后处理技术MIP与MPR分别显示鼻骨细微结构图像质量无显着差异。叁维后处理技术INSPACE显示鼻骨细微结构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普通VRT。4、在观察鼻骨细微结构和诊断鼻骨骨折的应用中,使用CT后处理图像效果明显好于普通CT轴位断层图像,配合使用二维、叁维重建图像效果好于单独使用一类重建图像效果。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正确显示鼻骨细微结构的结构特点、分布规律、比邻关系。为鼻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充分利用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提高鼻骨骨折的检出率,避免过诊、漏诊的出现。(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6-06)

曲岷[10](2008)在《多层CT显示鼻骨细微结构最佳后处理技术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先进的多层螺旋CT研究鼻骨细微结构的形态特点,分布规律、比邻关系,变异情况及显示鼻骨细微结构的最佳CT后处理参数和方法。探讨临床鼻骨细微结构与鼻骨骨折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选择无外伤行鼻窦副鼻窦扫描病例100例,年龄18-73岁,应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机行常规扫描,扫描后使用Wizard工作台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鼻骨细微结构的形态特点、分布规律、比邻关系、变异情况,并对后处理图像质量评分。然后根据评分情况对后处理参数和几种后处理技术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比照35例鼻骨骨折病例,探讨鼻骨细微结构与鼻骨骨折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鼻骨细微结构包括鼻额缝、鼻上颌缝、鼻骨间缝、鼻骨孔、鼻骨下边缘等,其形态结构较复杂,个体差异性大。在影像学上的一般表现是形态平顺、自然,双侧对称,结构边缘模糊,欠锐利。2、采用层厚0.75mm,管电压140KV,管电流100mAs,进床速度6.6mm/rot,矩阵512×512,FOV310mm扫描获取原始数据,然后使用重建厚度0.75mm,50%的重建间隔和70的卷积核重建图像,所取得鼻骨的MPR、INSPACE图像质量最好,重建速度较快3、采用优选的后处理参数,二维后处理技术MIP与MPR分别显示鼻骨细微结构图像质量无显着差异。叁维后处理技术INSPACE显示鼻骨细微结构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普通VRT。4、临床鉴别鼻骨骨折与鼻骨细微结构的方法:(1)以解剖特点为基础,区分两者的影像学表现。(2)依靠多层CT图像后处理技术,生动直观的观察病位,简化诊断过程,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正确显示鼻骨细微结构的结构特点、分布规律、比邻关系。为鼻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充分利用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提高鼻骨骨折的检出率,避免过诊、漏诊的出现。(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4-10)

鼻骨细微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鼻骨表浅且骨质较薄,受到外力后较其它骨更易发生骨折。骨折线是骨折诊断的直接征象,而鼻骨正常细微解剖结构在CT扫描图像中与骨折线表现非常相似,故鼻骨骨折容易误诊和漏诊。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鼻骨及其骨折的CT影像诊断已有多篇报道,但描述不够详细全面。鉴此,本文通过多排螺旋CT对干颅标本及正常成人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分布规律、毗邻关系、形态特点及影像表现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观测,并结合鼻骨骨折病例对其鉴别诊断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对鼻骨骨折的鉴别诊断能力,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方法:1对100例无鼻外伤者,采用西门子16排SOMATOM Definition AS(德国西门子医疗集团)螺旋CT机进行常规扫描及薄层重建,分析鼻骨的薄层图像的骨骼形态特征;重建层厚2.0mm、层距2.0,观察时采用骨窗观察,窗宽2000Hu:窗位200 Hu:并将原始图像上传至WIZARD工作站进行VR重建、MPR重建等后处理重建,对细微解剖结构进行观测。并对20个干颅标本进行观测,测量该区域相关数据。选取1例干颅标本沿骨缝解剖鼻骨,了解其毗邻关系。2对68例鼻骨外伤患者进行全鼻部薄层容积扫描,并对容积扫描数据进行多排螺旋CT(MDCT)骨重建,对获得数据进行MPR、VR及MIP等后处理重建,然后对容积数据进行普通CT算法骨重建横断面图像并打印胶片,分别进行灯箱阅片诊断和工作站软阅读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鼻骨骨折的差异。结果:1鼻骨是由左、右基本对称的块小骨块组成,平均长度男性27.6mm;女性26.4mm。骨质菲薄。正常鼻骨的细微解剖结构由四缝、两孔及一缘组成。四缝指左、右鼻颌缝,鼻额缝以及鼻骨间缝,两孔为左、右鼻骨孔,一缘是鼻骨下缘。鼻额缝在冠状面图像中呈深浅不一小锯齿状透亮影。鼻骨间缝在冠状扫描图像上不易观察,横断位图像上显示较清晰。鼻颌缝可表现为膨大型、平直型、咬合型、缝间骨型及薄鼻骨型。鼻骨孔多为小孔状,少数个体可呈线长条状,大小不一,所处部位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鼻骨下缘凸凹不平,可分为平直型、波浪型、倒尖峰型、月牙铲型以及其他类型。鼻骨变异包括:鼻骨外下缘“内收”或“外撇”状变异;缝间骨以及“驼峰状”或“鹰嘴状”鼻骨尖变异。2容积扫描加后处理诊断不伴有移位的线性骨折25例,阅片诊断38例,诊断率分别为36.8%和55.9%;容积扫描加后处理诊断伴移位的线性鼻骨骨折18例,阅片诊断8例,诊断率分别为26.5%和11.8%;容积扫描加后处理诊断粉碎性骨折12例,阅片诊断11例,诊断率分别为17.6%和16.2%;容积扫描加后处理诊断复合骨折13例,阅片诊断11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9.1%和16.2%;对于不伴有移位的线性和伴有移位的线性鼻骨骨折两种诊断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站软阅读可以明确诊断有无鼻骨骨折,可以准确区分鼻骨孔、鼻缝、正常变异、额突骨折和线性鼻骨骨折,判断鼻骨骨折方向、骨折多少及骨折移位程度。3鼻骨骨折与鼻骨细微结构的鉴别方法:⑴熟悉鼻骨细微结构所在位置、形态及影像表现特征,以此为基础与鼻骨骨折影像相区分。⑵应以二维图像为主多种重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自身标识功能,点对点地观察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论:1鼻骨细微解剖结构形态表现多样化且个体差异性较大,采用MDCT扫描并配合多种叁维重组方案,能直观准确的显示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所在位置、形态和特征表现。2容积扫描加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熟悉鼻骨的正常细微结构的MDCT影像学特点及与鼻骨骨折的鉴别诊断要点,可大大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鼻骨细微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方园,王磊,裴昌军,王琨.64排螺旋CT卷积核的选择在横断面及容积再现重组中对鼻区骨细微结构显示的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7

[2].王利军.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多排螺旋CT观察及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

[3].黄继红,李溥,任一,邓祖秋,黄文强.鹿角壮骨胶囊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细微结构及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

[4].王子慎,彭明琪,魏华,应充亮,万雷.正常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MSCT影像学形态及法医学鉴定[J].法医学杂志.2014

[5].罗朝峰,刘晶哲.3D-MSCT在鼻骨骨折与细微解剖结构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

[6].冯佳,袁林,苏林冲,向阳.强骨康疏胶囊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细微结构及骨代谢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

[7].冯佳.补肾壮骨法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细微结构及骨代谢影响的机制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2

[8].王忠,龚苗苗,洪晓纯,郭红梅.CT后重建技术对小儿颞骨细微结构辨别效果[J].中国热带医学.2012

[9].曲岷.多层CT显示鼻骨细微结构的最佳后处理方法选择[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

[10].曲岷.多层CT显示鼻骨细微结构最佳后处理技术选择[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

标签:;  ;  ;  ;  ;  

鼻骨细微结构论文-陈方园,王磊,裴昌军,王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