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
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芳,杨凤林,宫正,刘思彤,胡绍伟[1](2009)在《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SNAD脱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包裹无纺布的微孔炭管作为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的膜组件,进行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耦合脱氮(SNAD)研究。实验中,控制温度34±1℃,pH7.5~8.5,HRT8 h,通过逐步降低膜内压力使反应器中的溶解氧由8 mg/L逐步降低到0.5 mg/L以下。实验采用亚硝酸细菌挂膜,然后接种厌氧氨氧化细菌,实现在单一反应器中同时发生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耦合脱氮功能。结果表明,经过180 d的连续稳定运行,氨氮去除率达到了93.4%,总氮去除率达到了92.5%,COD去除率达到97.2%,氨氮去除负荷0.6 kg N/(m3.d)。适合SNAD工艺的最佳C/N比为0.2~0.6,当COD浓度过高时,会抑制厌氧氨氧化细菌,使SNAD工艺的处理效果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王芳[2](2008)在《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SNAD生物脱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浓度含氮废水的排放可以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导致水体环境质量的严重恶化。一些含氮化合物具有毒性,严重危害着人体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如何去除水体中的氮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普遍存在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等缺点,难以适应工业生产中产生的高浓度含氮废水的处理要求。最近,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单级自养脱氮技术被开发出来,该工艺在同一个反应器内同时进行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实现脱氮,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具有简易、高效、低能耗的显着优点。本试验以包裹无纺布的微孔炭管作为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的膜组件,进行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耦合脱氮(SNAD)研究。试验首先接种经过驯化的好氧硝化污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富集亚硝化细菌。随后接种无纺布上的厌氧氨氧化污泥,最后添加有机碳源,促进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实现SNAD耦合脱氮。试验所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包裹无纺布的炭管膜具有高效的氧传质效率,并且可以有效的富集生长缓慢的亚硝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生物膜上氧浓度梯度的分布,可以为亚硝化细菌,厌氧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保证耦合脱氮的实现。(2)在进水NH_4~+-N浓度为200 mg/L、温度34±1℃、pH为7.5-8.5、HRT=8h、C/N比为0.6的条件下,经过180天的连续稳定运行,氨氮去除率达到了93.4%,总氮去除率达到了92.5%,COD去除率达到97.2%。(3)本试验在稳定运行CANON工艺的基础上,添加少量有机碳源,考查叁种菌群之间的协作和抑制关系。通过试验得出,适合SNAD工艺的最佳C/N比为0.2-0.6,当COD浓度过高时,会抑制厌氧氨氧化细菌的活性,使SNAD工艺的处理效果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8-12-01)
宫正,刘思彤,杨凤林,张捍民,孟军[3](2008)在《启动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实现全程自养脱氮》一文中研究指出启动包裹无纺布的多微孔炭管为膜组件的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实现基于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完全自养脱氮.首先接种普通硝化污泥启动反应器,在温度35℃,pH为7.9条件下,通过对膜内腔压力的适当控制逐步降低反应器溶解氧浓度,实现亚硝酸盐的积累.然后再次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使无纺布上形成好氧氨氧化菌与厌氧氨氧化菌稳定共存的膜曝气生物膜,从而实现全程自养脱氮.结果表明,经过120 d连续运行,在膜内压力为0.015 MPa,水力停留时间6 h,进水NH4+-N为200 mg/L±10 mg/L条件下,NH4+-N转化率达到88.7%,出水总氮平均为48.65 mg/L,总氮去除率达到83.77%.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表明,好氧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作为主要功能菌群分别控制着靠近炭管膜/生物膜界面区域和靠近生物膜/液体界面区域.(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08年05期)
孟军,宫正,杨凤林,刘思彤,孙翠[4](2008)在《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亚硝化的启动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包裹无纺布的多微孔炭管为膜组件的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对不含有机碳的氨氮废水进行了亚硝化启动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NH4+-N浓度为200mg/L,温度为(34±1)℃,pH值为7.5~8.3,HRT为8h的条件下,通过逐步降低炭管内腔气压进而降低供氧量的方法,反应器连续运行83d,实现了稳定的亚硝化.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表明,硝化细菌主要集中在靠近曝气膜/生物膜界面区域,其中亚硝酸菌占优势地位,而靠近生物膜/液体界面区域硝化细菌数量较少.(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08年01期)
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浓度含氮废水的排放可以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导致水体环境质量的严重恶化。一些含氮化合物具有毒性,严重危害着人体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如何去除水体中的氮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普遍存在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等缺点,难以适应工业生产中产生的高浓度含氮废水的处理要求。最近,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单级自养脱氮技术被开发出来,该工艺在同一个反应器内同时进行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实现脱氮,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具有简易、高效、低能耗的显着优点。本试验以包裹无纺布的微孔炭管作为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的膜组件,进行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耦合脱氮(SNAD)研究。试验首先接种经过驯化的好氧硝化污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富集亚硝化细菌。随后接种无纺布上的厌氧氨氧化污泥,最后添加有机碳源,促进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实现SNAD耦合脱氮。试验所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包裹无纺布的炭管膜具有高效的氧传质效率,并且可以有效的富集生长缓慢的亚硝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生物膜上氧浓度梯度的分布,可以为亚硝化细菌,厌氧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保证耦合脱氮的实现。(2)在进水NH_4~+-N浓度为200 mg/L、温度34±1℃、pH为7.5-8.5、HRT=8h、C/N比为0.6的条件下,经过180天的连续稳定运行,氨氮去除率达到了93.4%,总氮去除率达到了92.5%,COD去除率达到97.2%。(3)本试验在稳定运行CANON工艺的基础上,添加少量有机碳源,考查叁种菌群之间的协作和抑制关系。通过试验得出,适合SNAD工艺的最佳C/N比为0.2-0.6,当COD浓度过高时,会抑制厌氧氨氧化细菌的活性,使SNAD工艺的处理效果明显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芳,杨凤林,宫正,刘思彤,胡绍伟.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SNAD脱氮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
[2].王芳.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SNAD生物脱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3].宫正,刘思彤,杨凤林,张捍民,孟军.启动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实现全程自养脱氮[J].环境科学.2008
[4].孟军,宫正,杨凤林,刘思彤,孙翠.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亚硝化的启动试验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8
标签: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反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