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生存性增强论文-李志新

可生存性增强论文-李志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生存性增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件定义网络,认知网络,自配置,可生存性

可生存性增强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新[1](2017)在《基于SDN的可生存性增强自配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Internet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另外各类任务关键系统也逐渐趋于网络化,但是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和复杂性、运行环境的多变性、系统的设计缺陷以及人为误操作等因素不可避免,导致任务关键系统面临巨大的风险,一旦失效,将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然而人们依赖软件系统的程度却与日俱增,这就产生了人们高可信赖的需求和当前系统的低可靠性二者之间的矛盾。人们希望软件系统可以持续稳定地提供关键服务,即使是遭到了攻击或者是系统故障等情况,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生存性。本文主要以增强系统的可生存性作为研究目标,首先在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这一新型网络体系架构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混合遗传算法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该算法将网络中的实体资源规约为运行情况下的可操纵资源;其次,考虑到一旦底层基础设施发生改变会导致原有可行方案失效的情况,改良出一种面向节点失效的虚拟网络重映射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脱落因子这一指标对当前环境下的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将失效的虚拟节点和链路从原有的虚拟网络请求中分离开来,然后通过贪婪算法重新对其进行合理、高效地配置,从而实现虚拟网络请求;最后借鉴认知网络中的自配置思想,提出了一种资源自配置方法,该方法利用其感知到的系统内、外界环境和自身状态,对资源进行动态地配置,从而提高软件系统智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最终实现其可生存性的增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朱灵灵,袁唐杰,孔鑫云,陆海维,郑剑[2](2016)在《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网络可生存性增强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基于生物免疫系统的人工免疫算法能够对网络进行自主的故障诊断和入侵检测从而提高网络的可生存性。在分析网络可生存性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人工免疫算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增强网络可生存性的方案。(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6年33期)

王锋[3](2016)在《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网络可生存性增强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网路可生存性增强方案,采用形态空间模型来对免疫细胞与抗原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定量的描述,通过抗体克隆及超变异等方法由初始抗体集合,通过权值矩阵设置来优化网络,提高网络的生存性。(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6年17期)

王明鸣,孟相如,庄绪春,康巧燕[4](2014)在《基于无环替代重路由优化的网络可生存性增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网络单链路(节点)故障的快速恢复能力以增强网络可生存性,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及二分图最小点集覆盖算法的无环替代重路由技术优化方法.无环替代快速重路由技术很难实现故障完全覆盖,因此在原始拓扑基础上首先利用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对无环替代路径(LFA)数量基于权值进行最大寻优,对经过权值优化无法实现故障完全覆盖的网络,再通过两次链路增补过程以达到LFA全备份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实现网络所有单链路(节点)的无环替代,增强了网络可生存性,同时相较原始拓扑能有效地减少增补链路数.(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14年10期)

邓鑫,张乐君[5](2014)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生存性增强技术研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应用日益广泛,增强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容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自再生技术3个方面入手,介绍了WSNs可生存性增强技术领域的经典理论和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WSNs可生存性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4年01期)

石永,杨军[6](2012)在《一种基于流量工程的MPLS网络安全性和可生存性增强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受到攻击越来越频繁,网络攻击对服务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新机制,通过网络安全度的分析和流量工程,对于每个流量请求提供一个不仅满足带宽约束,并且降低攻击影响和提高安全性的主路径,同时使资源消耗最小化。这种机制通过降低了网络攻击的影响和增加主路径的安全性,达到增强网络可生存性的目的。本文提出了启发式算法来达到这个目标,并提出叁个评价指标。(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 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ESRS 2012)》期刊2012-09-04)

袁荣坤,孟相如,李明迅,温祥西[7](2012)在《基于粒子群权值优化的网络可生存性增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网络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单链路瞬时故障,提出了一种应用粒子群算法优化链路权值来增强网络可生存性的方法。引入费用函数对利用率过高的链路赋以惩罚性的高费用来避免链路过载,以网络在无故障场景下最高链路费用与单链路故障场景下最高链路费用的加权和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优化算法模型,并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最优权值。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求得的权值可以使网络在故障条件下保持较低的链路利用率,避免了因流量转移而造成网络拥塞,增强了网络可生存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2年01期)

张乐君,李子平,国林,张健沛,杨永田[8](2010)在《服务自组织途径的信息系统生存性增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组件冗余备份的前提条件下,提出一种基于连接迁移技术的服务自组织方法。该方法根据服务处理流程将系统组件分解为通信组件、服务分发组件、数据存储组件;备份组件将其生存性信息实时发送给工作组件,并获取最新服务状态列表,当某一组件生存性最高时,根据组件的功能及其在体系结构中的位置,通过多种连接迁移技术进行服务自组织。利用仿真实验验证了生存性计算的有效性;并通过在网络环境中搭建一个Web服务器证明:在攻击情况下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稳态和瞬时的服务可生存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黄传洪,杨林,杨峰[9](2009)在《一种基于P2P的PKI证书系统生存性增强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公钥基础设施(PKI)作为解决网络通信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自身的生存性是系统安全性之上必须考虑的问题。传统的基于目录服务的PKI证书系统很少考虑生存性问题,存在着单点失效等生存性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2P存储技术的PKI证书系统生存性增强策略,并在具体的P2P存储技术BitVault的基础上给出了高生存性PKI系统的实现方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安全》期刊2009年04期)

唐召东,金志刚,苑春苗[10](2009)在《可信网络可生存性增强技术研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在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其设计思路与当前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不符合的弊端,未来网络应该是可信的,这一观点已成为业界共识。本文首先对网络可信性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可信网络应该至少具有安全性、可控性和可生存性叁个基本属性。然后,阐述了可信网络可生存性的概念以及可生存系统的设计模式和开发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增强网络可生存性相关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网络》期刊2009年Z1期)

可生存性增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借助基于生物免疫系统的人工免疫算法能够对网络进行自主的故障诊断和入侵检测从而提高网络的可生存性。在分析网络可生存性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人工免疫算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增强网络可生存性的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生存性增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新.基于SDN的可生存性增强自配置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

[2].朱灵灵,袁唐杰,孔鑫云,陆海维,郑剑.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网络可生存性增强与优化[J].科学中国人.2016

[3].王锋.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网络可生存性增强方案[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4].王明鸣,孟相如,庄绪春,康巧燕.基于无环替代重路由优化的网络可生存性增强方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4

[5].邓鑫,张乐君.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生存性增强技术研究概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

[6].石永,杨军.一种基于流量工程的MPLS网络安全性和可生存性增强机制[C].Proceedingsof2012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arthScienceandRemoteSensing(ESRS2012).2012

[7].袁荣坤,孟相如,李明迅,温祥西.基于粒子群权值优化的网络可生存性增强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2

[8].张乐君,李子平,国林,张健沛,杨永田.服务自组织途径的信息系统生存性增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

[9].黄传洪,杨林,杨峰.一种基于P2P的PKI证书系统生存性增强策略[J].计算机安全.2009

[10].唐召东,金志刚,苑春苗.可信网络可生存性增强技术研究概述[J].中国教育网络.2009

标签:;  ;  ;  ;  

可生存性增强论文-李志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