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超李颖媚广东科技学院广东东莞523083
摘要: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1993-2014年共22年的数据为例,利用四种计量经济指标,测度我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探索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关键词:经济差距人均GDP基尼系数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迅猛增长,创造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经济辉煌。但在总体增速放缓、局部差异过大的矛盾中,我国经济又将如何转型,将是摆在当代人面前不可回避的难题。本文基于此运用四种计量经济差异指标衡量近20年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以探索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为今后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测度常用的有变异系数(CV)、泰尔指数(TEI)、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和基尼系数(Gini)等方法。四种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Yi在这里为每个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用人均GDP来表示,y表示数据的均值,y=∑yi。
以上四种指标的计算结果均在0-1之间,结果越大表明区域经济差距越大,结果越小反映区域经济趋于平衡。
三、数据来源及基础分析
比较国内外主流分析方法,我们这里借鉴魏后凯(1997)采用人均GDP作为指标来衡量我国省域经济差距问题。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收集我国31个省份1993~2014年共22年的人均GDP作为基础数据,绘制如图1所示:
1993年各省人均GDP空间差距分布图2014年各省人均GDP空间差距分布图
图1:1993和2014年我国各省人均GDP空间差距分布图
可以发现,1993~2014年各省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增长态势,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四分位距每年都在增长,说明数据的变异在增大,从图中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更加向东南沿海集聚,而西部地区发展欠佳。考虑到经济差距增加的同时其基数也在增长,因此要进一步判断各省经济发展差距的发展趋势还需要更加精确的指标计量。
四、省域经济差距计量测度
根据国际上主流的四种经济差距分析指标的计算公式,利用R语言计算1993~2014年我国省域人均GDP的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结果,如图2所示:
图2:我国省域经济差距四种指标历年走势
从图2来看,四种指标的变动趋势大体一致,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走势,泰尔指数最为明显,其拐点都发生在2002年。这说明,我国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2002年前呈发散走势,经济差距逐渐拉大,2002年后呈收敛趋势,表明近年来区域经济协调性趋好。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我国31个省份1993~2014年共22年的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四种计量经济指标,测度我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呈先发散后收敛的趋势,尤其是2002年后我国省域经济发展趋于协调收敛。
鉴于以上分析结论,未来应该更加注重实施区域平衡发展战略,促进各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地区间人力、物力、资源等要素的流动、技术扩散、信息传播等使得相邻地区间的经济增长互相影响;打造多个发展极,充分发挥发展极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建议着重对相对落后的地区采取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城市化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投资,帮助低收入人群尽快脱贫致富,以加快经济增长,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
参考文献
[1]MasahisaFujita,DapengHu,RegionaldisparityinChina1985~1994,Theeffectsofglobalizationandeconomicliberalization[J].TheAnnalsofRegionalScience,2001,(1)。
[2]申海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收敛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08,55-57。
[3]刘瑞明所有制结构、增长差异与地区差距:历史因素影响了增长轨迹吗?[J].经济研究,2011,S2,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