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调心安神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针刺,失眠,百会,印堂
调心安神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宁,牛文民[1](2014)在《针刺调心安神法治疗失眠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眠患者30例,采用针刺治疗,以百会、印堂、安眠、神门、照海为主穴,辨证配穴,治疗10 d后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1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针刺以上穴位治疗失眠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王锐,张宁宁,谭奇纹,杨佃会,管琳[2](2012)在《针刺调心安神法治疗心脏过早搏动的临床观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寻针刺治疗心脏过早搏动的有效方法。方法:64例心脏过早搏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1)。观察组施以调心安神针刺法,穴取灵台、神道、内关、百会;对照组针刺内关。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3.6%(21/33),对照组总有效率38.7%(1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心安神法是治疗心脏过早搏动的较好方法。(本文来源于《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期刊2012年02期)
王雄力,黄爱明,陈丽芬[3](2010)在《调心安神法干预治疗伴焦虑抑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1平均]是以上腹痛、腹胀、早饱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上消化道证候群,也是功能性胃肠病(FGIDs)中最常见的类型。自FD罗马I诊断确立至今,情志心理因素在FD发病和病程进展中的干预作用就一直受到普遍关注。Tally等[2]对76例确诊FD患者用抑郁、焦虑、人格改变等8种精神心理测试表进行分析,发现其各项精神心理症状指数均显着高于正常人组;李章等[3]的研究证实,FD症状严重程度与心理因素呈显着正相关。而随着(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0年12期)
王雄力[4](2008)在《调心安神法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辨证多为肝脾不和,肝郁脾虚型为主要证型的认识,通过观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在运用疏肝理脾法基础上加用调心安神法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并通过水负荷试验阈值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积分值变化,探讨伴焦虑、抑郁状态的肝郁脾虚型FD患者与胃内脏敏感性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客观评价调心安神法干预治疗肝郁脾虚型FD患者的疗效。对象与方法:根据2006年罗马国际会议上达成的RomeⅢ诊断标准,并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1年通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诊治规范(草案)》,选择符合肝郁脾虚型F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柴芍六君子汤,试验组在柴芍六君子汤的基础上加用调心安神药,两组均每日1剂,每日3次,以4周为1疗程。均给予患者适当的病情解释,消除疑虑,但不做深层次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症状量表、SDS、SAS测评,及水负荷试验,并统计总积分、观察两组的疗效和消化不良症状与心理异常的变化、水负荷阈值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60例FD患者中伴抑郁状态占31.7%,伴焦虑状态占16.7%,其中合并抑郁、焦虑状态者7名,经统计心理异常者总量达36.7%:60例FD患者治疗前初次饱足阈值和最大饱足阈值均较正常组显着降低(435.0±55.9)ml比(519.5±47.6)ml(p<0.01),和(788.5±79.5)ml比(1025.0±75.6)ml(p<0.01),提示FD患者存在胃感觉过敏;(2)FD症状积分与SDS、SAS呈显着正相关(r=0.370~0.444、p<0.05~0.01),但60例FD患者中经SDS、SAS量表心理测评后经统计分析显示伴焦虑、抑郁的19例患者与胃内脏敏感性不具有相关性(p>0.1);(3)两组治疗前病情具可比性,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p<0.01),各症状疗效相当,试验组总疗效与对照组比较虽无显着差异,但痊愈率较对照组占优(p<0.05);(d)治疗后对照组虽症状积分显着下降(p<0.01),但SDS、SAS及水负荷阈值则无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对症状积分、SDS、SAS及水负荷阈值的改善均获良效(p<0.05)。(5)治疗好转后两组症状积分与SDS、SAS相关性均有所下降,以试验组更为明显,疗程结束两者无显着相关性(p>0.05);(6)试验组对FD患者合并的心理异常缓解率高,试验组对FD患者合并的胃内脏敏感性增高缓解率高,比对照组占优(p<0.05)。结论:(1)FD患者伴心理异常者比率较先前报导的FD为高,可能与研究选取的中医证型(肝郁脾虚型)有关;(2)肝郁脾虚型FD患者发病及病情程度与心理因素存在高度相关性,但药物治疗可显着影响两者的相关性,但不支持FD患者及伴焦虑、抑郁患者SAS、SDS积分与水负荷阈值所提示的胃内脏敏感性相关;(3)加用调心安神法可显着改善FD患者伴随的心理异常及胃内脏敏感性;(4)柴芍六君子汤及加用调心安神药治疗FD均无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学院》期刊2008-05-01)
调心安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寻针刺治疗心脏过早搏动的有效方法。方法:64例心脏过早搏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1)。观察组施以调心安神针刺法,穴取灵台、神道、内关、百会;对照组针刺内关。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3.6%(21/33),对照组总有效率38.7%(1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心安神法是治疗心脏过早搏动的较好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调心安神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宁,牛文民.针刺调心安神法治疗失眠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
[2].王锐,张宁宁,谭奇纹,杨佃会,管琳.针刺调心安神法治疗心脏过早搏动的临床观察(英文)[J].WorldJournalof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2
[3].王雄力,黄爱明,陈丽芬.调心安神法干预治疗伴焦虑抑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
[4].王雄力.调心安神法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