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支化聚乙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α-二亚胺镍,聚乙烯,支化度
支化聚乙烯论文文献综述
张昊,傅智盛,范志强[1](2019)在《聚乙烯支化度调控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α-二亚胺镍配合物催化乙烯均聚可得到高度支化的聚乙烯,通过改变α-二亚胺镍配合物自身结构以及外界聚合条件(聚合温度、乙烯压力、助催化剂等),可以精细调控聚乙烯的支化度,从而得到不同性质的聚乙烯材料。(本文来源于《弹性体》期刊2019年03期)
张尚尚,施伟光,李紫雪,鲁晓怡,王俊[2](2019)在《支化聚乙烯亚胺荧光纳米粒子的合成、性能及荧光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抗坏血酸(AA)为原料,采用一锅法使AA氧化生成古洛糖酸(DKG),并与bPEI发生交联反应,得到黄绿色荧光的聚乙烯亚胺纳米粒子(bPEI-DKG NPs)。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bPEI-DKG NPs的荧光性能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90℃、60 min、pH=5.00的水热条件下,AA氧化生成的DKG与bPEI交联反应,生成粒径约为1.2 nm的单分散黄绿色荧光的bPEI-DKG NPs。在35℃恒温条件下,bPEI-DKG NPs的pH缓冲溶液(pH=3.00、12.00)荧光强度稳定,且7 d内不变。金属离子识别实验可知,Cu~(2+)可与bPEI-DKG NPs中的N、O原子发生配位作用,发生能量转移或内滤效应从而导致bPEI-DKG NPs荧光猝灭,并建立了Cu~(2+)浓度-荧光强度标准曲线,为复杂水体环境中的Cu~(2+)定性定量检测提供新的手段。同时,通过荧光机理分析可知,bPEI和DKG中的杂原子基团(N、O)经交联、固化后,杂原子基团的振动和旋转受到限制,导致辐射跃迁强度增加、荧光增强。(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曾妮,淡宜,陈俊兵,江龙[3](2019)在《支化聚乙烯醇水溶液的流变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线型聚乙烯醇为参照,研究了支化程度不同的2组聚乙烯醇水溶液的稳态和动态流变行为。稳态流变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聚乙烯醇(PVA)水溶液的表观黏度随主链支化程度的提升而下降,随剪切速率(10~(-1)~10~2 s~(-1))增加而下降,呈现出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同时,支化程度增加,PVA水溶液表观黏度的剪切敏感性上升。动态流变结果表明,PVA水溶液的复数黏度和松弛时间与PVA主链支化程度密切相关,提升主链支化程度,有助于降低PVA水溶液的复数黏度及松弛时间。(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黄文娟,徐开俊,范敏敏,王克[4](2018)在《基于聚乙烯醇/支化聚乙烯亚胺离子交换膜不同烃基对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乙烯醇/支化聚乙烯亚胺(PVA/BPEI)为基体,分别选用多种卤代烃为季铵化试剂制备阴离子交换膜(AEMs),并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对膜的关键性能进行表征,以及基于分子结构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以3-氯-1-丙醇为季铵化试剂制备所得的AEM于80℃电导率可达79. 03 m S/cm,IEC值为3. 1 meq/g,且该膜由于羟基在膜内形成的氢键作用使其具有优异的热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膜内季铵基团随其疏水链长度及结构的不同对AEMs性能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引入含有羟基的柔性侧链可在膜内构成氢键网络形成亲疏水结构,是提高膜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葛腾杰,李瑞,王世华,姜艳峰[5](2017)在《新型茂金属高支化聚乙烯产品的结构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核磁共振分析仪、差式扫描量热仪,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极低密度聚乙烯树脂(PE-VLD)产品的支化组成分布和熔融结晶性能;分别选取了平均序列长度、相对单体分布、共聚单体竞聚率进行聚合特性分析;运用自成核退火热分级(SSA)处理,讨论了晶片厚度(L)、相对支化度(S)、结晶度(X_c)等结晶特性。结果表明,密度为0.912g/cm~3、熔体流动速率为1.0g/10min的PE-VLD产品,以己烯为共聚单体(C6)制备的产品中共聚单体含量、S低于以丁烯为共聚单体(C4)产品;而X_c、L则要高于C4产品。(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7年12期)
梁晓坤,罗筑,杨乐,魏江涛,陈维龙[6](2017)在《熔融支化法制备长支链聚乙烯的流变性能与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熔融支化法使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引发不同官能度数目的乙烯基多官能度单体改性HDPE制备出长支链聚乙烯(LCBPE),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叁检测器凝胶渗透色谱及流变学方法对长支链(LCB)结构进行表征,尤其是根据黏度MWD和凝胶渗透色谱MWD对LCB进行定量表征。讨论了LCB形成的机理,确定了LCB类型。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LCB结构对HDPE的离散松弛谱,热流变行为及熔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本熔融支化法制备的LCBPE是一种热流变复杂流体,均为星型支化结构,且LCB含量随着乙烯基多官能度单体官能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其中利用四官能度单体改性的试样LCB含量最多,改性效果最好。此外LCBPE相比线型HDPE具有更长的松弛时间,更高的活化能及熔体强度。(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11期)
高杜娟,赵家琳,杜烨,陈婧[7](2017)在《聚乙烯支化度测定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聚乙烯中支化度的测定方法。根据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通过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和实验室间联合定值,制备了支化度为2.7、3.1、4.1、4.6、7.4、8.6、10.9、12.5、13.7、14.2、14.9、16.4的系列标准样品,建立了支化度的定量计算公式y=86.74x-0.074,相关系数r满足0.999。采用该方法对现有市售产品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1.0%。(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7年11期)
杨乐,魏江涛,罗筑,郑强,梁晓坤[8](2017)在《高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支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二官能度单体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和自由基活性调控剂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的存在下,使高密度聚乙烯进行熔融支化反应.研究表明,转矩曲线上的反应峰顶对应最佳反应时间,由此获得了凝胶量低的长链支化高密度聚乙烯.熔融支化反应使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变宽,其支化程度随单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剪切变稀行为;长链支化结构的引入使改性聚乙烯的结晶度降低,长支链的成核作用使起始结晶温度增加,球晶尺寸明显减小.改性聚乙烯的支化程度和大分子拓扑结构的变化对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的影响显着,当单体含量超过0.6 phr时,长链支化分子形态从类似不对称星形转变为梳形,使得高密度聚乙烯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时间产生突变,达1000 h以上,同时强度、模量和冲击韧性均得到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兰志威[9](2017)在《聚乙烯支化结构对无机填料在聚乙烯基体中分散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填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复合材料成品的最终性能。本文选取两种微观结构不同的无机填料(滑石粉、碳酸钙)分别填充四种支化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的聚乙烯(HDPE、LDPE、LLDPE以及mPE)制备填充复合材料,通过动态流变测试以及SEM观察等方法表征不同填料含量以及聚乙烯支化结构的差异对填料粒子在复合体系中分散性的影响;通过DSC测试研究不同复合材料的熔融及结晶行为,并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在填料不同的分散情况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研究结果表明:较高填充量滑石粉的加入对HDPE、LLDPE及mPE叁种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其在小应变区域都呈现出明显的Payne效应,储能模量在低频区对频率变化十分敏感,表现出似固体行为,这表明叁种高填充体系出现了滑石粉大量团聚的现象;对于长支链结构的LDPE复合体系,在小应变区域都没有出现Payne效应,低频区域也没有出现似固体行为,而剪切变稀行为在高频区域则更加明显。SEM观察发现,在HDPE、LLDPE及mPE叁种基体中,滑石粉与基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隙,滑石粉间的集聚现象较为明显;对于LDPE/Talc体系,断面十分光滑,没有凸出的滑石粉粒子,两相间没有任何空隙。根据DSC数据分析,低填充体系中,滑石粉加入,体系的结晶度和结晶速率都有所提升;对于PE/Talc复合材料,滑石粉含量的提升,对复合体系的结晶速率都有提升。根据力学性能分析,低填充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都所提升;而在高填充体系,对HDPE、LLDPE及mPE叁种复合材料,由于滑石粉间严重的团聚行为,极大的降低了其力学性能。对于高填充LDPE/Talc复合材料中,其力学性能的损失相对较少。这得益于滑石粉在具有长支链结构的LDPE基体中良好的分散性。PE/CaCO3复合材料流变行为与PE/Talc复合材料基本类似,但当碳酸钙填充量为30 vol%时,LDPE/CaCO3体系也出现了明显的Payne效应和似固体行为,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有较大的损失。这可能是由于碳酸钙粒子更高的比表面积使得粒子间更易团聚导致的。未使用偶联剂改性填料填充体系的填料粒子存在更明显的Payne效应,从SEM微观形貌图也可以看出其更容易发生团聚行为,与基体的相容性也更差。(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7-05-01)
贾智信,师海岗,胡灯,李琼,陈小玲[10](2017)在《聚天冬氨酸/支化聚乙烯亚胺-甲基橙层层组装膜制备及负载缓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层层组装方法将聚天冬氨酸(PASP)、支化聚乙烯亚胺(PEI)、甲基橙(MO)在不同pH值下制得PASP/PEI-MO膜。探讨了PASP/PEI-MO膜中MO的负载性能以及在生理盐水中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当PEI-MO溶液pH值为8.3,PASP溶液pH值为3.8时,PASP/PEI-MO膜的负载量达到了最大,还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层层组装膜(PASP/PEI-MO)-20中MO在释放1500min时,MO的释放量达到0.095mg/cm~2;浸泡负载MO的释放量达到0.296mg/cm~2。(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7年04期)
支化聚乙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抗坏血酸(AA)为原料,采用一锅法使AA氧化生成古洛糖酸(DKG),并与bPEI发生交联反应,得到黄绿色荧光的聚乙烯亚胺纳米粒子(bPEI-DKG NPs)。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bPEI-DKG NPs的荧光性能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90℃、60 min、pH=5.00的水热条件下,AA氧化生成的DKG与bPEI交联反应,生成粒径约为1.2 nm的单分散黄绿色荧光的bPEI-DKG NPs。在35℃恒温条件下,bPEI-DKG NPs的pH缓冲溶液(pH=3.00、12.00)荧光强度稳定,且7 d内不变。金属离子识别实验可知,Cu~(2+)可与bPEI-DKG NPs中的N、O原子发生配位作用,发生能量转移或内滤效应从而导致bPEI-DKG NPs荧光猝灭,并建立了Cu~(2+)浓度-荧光强度标准曲线,为复杂水体环境中的Cu~(2+)定性定量检测提供新的手段。同时,通过荧光机理分析可知,bPEI和DKG中的杂原子基团(N、O)经交联、固化后,杂原子基团的振动和旋转受到限制,导致辐射跃迁强度增加、荧光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支化聚乙烯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昊,傅智盛,范志强.聚乙烯支化度调控方法的研究进展[J].弹性体.2019
[2].张尚尚,施伟光,李紫雪,鲁晓怡,王俊.支化聚乙烯亚胺荧光纳米粒子的合成、性能及荧光机理[J].化工科技.2019
[3].曾妮,淡宜,陈俊兵,江龙.支化聚乙烯醇水溶液的流变行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4].黄文娟,徐开俊,范敏敏,王克.基于聚乙烯醇/支化聚乙烯亚胺离子交换膜不同烃基对其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5].葛腾杰,李瑞,王世华,姜艳峰.新型茂金属高支化聚乙烯产品的结构及性能研究[J].中国塑料.2017
[6].梁晓坤,罗筑,杨乐,魏江涛,陈维龙.熔融支化法制备长支链聚乙烯的流变性能与结构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
[7].高杜娟,赵家琳,杜烨,陈婧.聚乙烯支化度测定的方法研究[J].塑料工业.2017
[8].杨乐,魏江涛,罗筑,郑强,梁晓坤.高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支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2017
[9].兰志威.聚乙烯支化结构对无机填料在聚乙烯基体中分散性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7
[10].贾智信,师海岗,胡灯,李琼,陈小玲.聚天冬氨酸/支化聚乙烯亚胺-甲基橙层层组装膜制备及负载缓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