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曲流河,点坝,界面,建筑结构
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张善义,杨为华,于宏宇,兰金玉,陈雷[1](2018)在《点坝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曲流点坝是河流相最重要的储集砂体,而点坝砂体内部夹层是剩余油的主要控制因数。针对大庆油田特高含水后期、产量递减快、点坝砂体剩余油分布复杂等问题,通过砂岩厚度变化、渗透率变化、孔隙度变化、砂体层位变化等方法精细描述废弃河道和点坝砂体平面分布特征,以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为指导,以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经验统计公式等为依据,定量求取点坝砂体内部界面的倾角、侧积体规模、曲率、波长、振幅、跨度等参数,系统定量的建立起曲流河点坝砂体建筑结构模型,并确定了剩余油的分布位置,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废弃河道边缘,垂向主要分布在点坝的上部,对后期点坝砂体内部剩余油定量描述和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端阳[2](2018)在《复合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对聚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驱过程常有少部分采油井虽位于大规模发育河道上,注采关系完善,注入方案也与其他井类似,但受效较差。为探究其原因,同时探索受效差油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精细描述了受效差储层,研究了大面积发育河道砂内部微观建筑结构,对典型侧积体顶部的剩余油进行试验挖潜。结果表明,复合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影响注入方向、波及体积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成果对于指导聚驱过程调整及驱后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8年04期)
牟立伟[3](2017)在《基于特低渗透油藏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的水平井气驱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田合理开发开采是石油行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将低渗透储层的储层评价方法应用到特低渗透储层评价中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性。由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剩余油分布模式认识不清导致的注水、注气等开发方案收效不明显,此现象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区是非常常见的问题。因此,研究以该类储层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及剩余油分布模式为基础的水平井气驱开发方案是十分必要的。东141区块为典型的特低渗透油藏。依据东141区块地质条件,建立测井相模式,通过平面组合技术分析研究区沉积相特征,总结出研究区主力层段的沉积模式主要为曲流河相。以东141区块YI6-YI7砂层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曲流河点坝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精细解剖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点坝砂体内部夹层的倾向、倾角、平面分布及夹层密度等参数。根据点坝砂体内部构型参数,利用petrel软件建立高精度的叁维地质模型,并根据油藏构型特征、水平井取心资料和油田生产数据总结研究区主力油层剩余油的叁种分布模式。以此为基础利用Eclipse软件完成研究区水驱历史拟合,进一步修正叁维地质模型,建立数值模拟初始参数场。针对研究区前期水平井注CO_2驱突破快的问题,设计了不同的CO_2气驱方案,并利用数值模拟理论完成方案模拟。依据研究区3 口水平井、3 口直井联合井网,以CO_2泡沫驱替的方式,日注气总量为150t,保证注采比为1.3:1,注气年限为5年,5年后改为水驱,直至含水量达到99%,该方案采收率相较于单纯水驱方案提高12.2%,为研究区下一步CO_2驱开发方案设计和实施提供有力支持。(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7-05-30)
赵容生[4](2014)在《曲流河点坝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形成机理及发育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油田喇嘛甸构造北二区萨尔图油层为大型曲流河相储层,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叁次采油阶段,剩余油的有效挖潜是该阶段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手段。除开发因素外,储层内部非均质性是主要影响因素。河流相储层内部非均质性主要是指:层内不连续夹层的展布及垂向渗透率的变化。由于地下流体受储层构型的控制(点坝内部的侧积层),剩余油分布表现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因此对于开发后期储层内部单砂体构型精细表征研究显的至关重要。储层内部构型特征是相控剩余油研究的最终显示。本文基于曲流河的沉积演化过程,通过对萨Ⅲ组复合河道、单一河道、单砂体及单砂体内部结构等4个层次的解剖,根据野外露头、岩芯数据、测井数据、地质统计学和物理模式实验总结出曲流河相点坝砂体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1)顺直型河道发育阶段;2)河道自由摆动阶段;3)串沟截弯取直阶段。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及遥感信息图像对现代曲流河发生截弯取直时的曲率作了统计,得出对于低坡度砂质河床,曲率一般达到2.1以上河道就易发生截弯取直形成废弃河道。正是由于串沟形成的调节作用,从而使得河道在不断摆动的过程中始终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而在研究砂体展布时可以较好约束预测的砂体宽度。论文按照河道沉积演化的过程,通过单砂体厚度及废弃河道等的测井响应来识别点坝砂体位置及其平面展布。通过对露头、现代曲流河沉积统计、岩芯以及对子井分析等手段,来确定侧积层的迭置模式、垂向厚度、倾向及倾角等数据。最后通过侧积体规模提取技术:1)平面微相提取4级结构体(侧积层)规模;2)密集井网解剖提取4级结构体规模;3)侧积面产状等计算4级结构体规模等手段,运用L=H·cotα(L:侧积层的水平间距,H:侧积体的厚度,θ:侧积层的倾角)计算侧积体水平间距,从而建立点坝内部结构模型,最终为剩余油的高效挖潜提供了有利证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25)
张宇焜,高博禹,卜范青[5](2012)在《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随机模拟——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与软概率属性协同约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地质认识将研究区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细分为主水道、水道侧缘、天然堤和侧积泥等4类建筑结构要素,应用多点地质统计学与软概率属性协同约束方法随机模拟得到了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结构要素控制下的储层物性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多点地质统计学与软概率属性协同约束方法所得随机模拟结果较好地体现了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的空间结构、几何形态以及物性分布特征,可以为油田后期层内挖潜剩余油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2年04期)
马艳平[6](2012)在《北二东层系重组试验区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我国陆相油田大多数进入了高、特高含水期,但在现今的技术条件下原油采收率平均为35%左右,仍有大量的剩余油残留在地下。由于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致使挖潜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搞清储层地下特征对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主要选取北二东层系重组试验区萨尔图油层和葡萄花油层中的7个沉积单元,在野外露头、沉积理论及现在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建立了研究区内统一的地层格架,并进行了沉积微相、不同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储层非均质性等精细研究。目的层主要是曲流型河道沉积和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由于其沉积环境的不同使其具有不同的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本次采用岩心分析描述、地质、测井等资料,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原则将砂体在垂向上细分到单砂体级别,并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微相类型和典型的测井相模式,然后对未取心井进行单井微相识别,最后进行合理的平面相组合。并采用“砂顶相对等深法”及单一河道识别方法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了废弃河道的识别及单一河道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根据河流曲流型沉积特征及顺直型沉积特征,研究了两种不同成因的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确定了曲流型河道内部点坝的分布位置及侧积层、侧积体的规模和展布特征,并建立了顺直型河道内部夹层分布模式。最后根据每一小层砂体展布情况、沉积相带分布规律、渗透率值分析及夹层分析综合评价了研究区各目的层的非均质性特征。(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2-03-04)
潘志超[7](2012)在《长10区块水平井区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阳沟油田长10区块开发程度较高,已经进入高含水的开发中后期阶段,如何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是研究的主要方向。掌握储层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特征及其对储层单砂体内部非均质性的影响,可以更好的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为寻找和挖潜剩余油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地层学和沉积理论为指导,利用研究区的岩心、测井等资料,对朝阳沟油田长10区块扶余油层进行了精细对比,建立全区统一的地层格架。利用沉积学原理,通过对研究区地质背景、取心井单井相的分析,将研究区扶余油层沉积体系细分为叁角洲分流平原、前缘亚相,确定其微相类型并建立典型的测井相模式,精细刻画该区20个时间单元的沉积微相图,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描述。由于沉积微相的解剖已不能满足精细地质研究的需要,需进一步解剖河道单砂体的建筑结构,以指导高含水期剩余油的挖潜。对重点时间单元点坝、废弃河道进行精细识别、解剖,确定建筑结构参数,建立研究区建筑结构模式。重点研究点坝内部侧积体对非均质性的影响,建立点坝砂体内部叁维孔隙度、渗透率模型,进而反映点坝砂体内部孔隙度、渗透率的空间模式。为更好的开采点坝砂体、挖潜剩余油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2-03-01)
杜微[8](2012)在《北一区断东典型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精细解剖及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油田北一区断东开发程度较高,已经进入高-特高含水的开发中后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如何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是更精细掌握地下地质情况,尤其是掌握储层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特征,及其对储层单砂体内部渗流特征的影响,以更好地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为寻找和挖潜剩余油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在层序地层学、储层沉积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对研究区进行了地层划分,并完成重点时间单元的地层精细对比。将研究区的沉积体系细分沉积亚相及微相类型,建立了不同亚相的测井微相模式。利用沉积学原理,通过研究区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完成沉积微相的分析及描述。由于沉积微相的解剖已不能满足精细地质研究的需要,需进一步解剖河道单砂体的建筑结构,以指导高含水期剩余油的挖潜。在上述基础上,优选不同类型的河道单砂体,包括泛滥平原曲流河道、叁角洲分流平原分流河道、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提取单砂体建筑结构解剖的相关参数,结合前人研究的河道砂体构型模式及现代沉积和古代露头资料,建立研究区的典型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研究建筑结构对单砂体内部渗流特征的影响,为更充分地开发河道砂体、更好挖潜剩余油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2-03-01)
李志鹏,林承焰,董波,卜丽侠[9](2012)在《河控叁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砂体内部夹层及其建筑结构对注入剂驱油以及剩余油的形成作用越来越大。在河控叁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利用露头照片和连井剖面资料,建立了河控叁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内部结构模式,确定了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夹层的叁维展布形态。研究发现,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存在侧积夹层、前积夹层和垂积夹层3种类型。客观地反映了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基本单元的叁维展布形态,真实再现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内部建筑结构。(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贾方[10](2011)在《大庆油田北一区断东水平井区曲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寻找并挖潜剩余油显得尤为重要。开展储层精细描述、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及内部流动单元研究,加深油田地质情况认识,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依据。大庆油田北一区断东葡Ⅰ2曲流河沉积储层,发育有大型复合河道砂体,通过可分性研究,可将葡Ⅰ2小层进一步划分成葡Ⅰ21、葡Ⅰ22两个河流期沉积时间单元,葡Ⅰ21沉积时间单元发育的是曲流河砂体及大型高弯曲分流河道砂体,葡Ⅰ2:沉积时间单元发育泛滥平原相的高弯曲的大型复合曲流带砂体。曲流河道在侧向加积的过程中形成薄夹层,对单砂体内部4级界面侧积薄夹层的建筑结构研究,包括4级侧积界面倾向、倾角、结构体规模和夹层空间分布模式。为进入高含水期油田的开发揭示出了更为复杂的储层内部结构,反映出非常强的储层非均质性,结合目的层剩余油的研究,为总结出储层内剩余油的分布特征,为持续、高效开发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1-03-06)
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驱过程常有少部分采油井虽位于大规模发育河道上,注采关系完善,注入方案也与其他井类似,但受效较差。为探究其原因,同时探索受效差油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精细描述了受效差储层,研究了大面积发育河道砂内部微观建筑结构,对典型侧积体顶部的剩余油进行试验挖潜。结果表明,复合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影响注入方向、波及体积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成果对于指导聚驱过程调整及驱后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张善义,杨为华,于宏宇,兰金玉,陈雷.点坝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8
[2].王端阳.复合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对聚驱的影响[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8
[3].牟立伟.基于特低渗透油藏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的水平井气驱效果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7
[4].赵容生.曲流河点坝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形成机理及发育特征[C].第十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5].张宇焜,高博禹,卜范青.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随机模拟——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与软概率属性协同约束方法[J].中国海上油气.2012
[6].马艳平.北二东层系重组试验区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7].潘志超.长10区块水平井区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8].杜微.北一区断东典型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精细解剖及模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9].李志鹏,林承焰,董波,卜丽侠.河控叁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J].石油学报.2012
[10].贾方.大庆油田北一区断东水平井区曲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