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温度特性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盐水缩尺模型,大空间,分层空调,下送中回
温度特性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黄晨,杨通,吴丹,王昕,秦俊[1](2019)在《基于盐水缩尺模型实验的大空间下送中回分层空调竖向温度分布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大空间实型建筑下送中回气流组织为原型,利用相似理论搭建盐水缩尺模型实验台。通过改进实验系统,使盐水实验台具有屋顶和墙体的传热模拟功能。通过测量竖直方向盐水浓度分布,转换得到原型中的竖向温度分布。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盐水模型实验所得竖向温度分布与原型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不同工况的盐水缩尺模型实验,获得下送中回分层空调竖向温度分布随分层高度、送风量、送风温度、回风口形式的变化特性。(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9年11期)
屈桐,李钊,陈华峰,焦林威,王书耘[2](2019)在《基于双蒸发温度的户式化热湿分控冷水机组调节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地区,空气湿度较大,夏季空调一般不仅要做制冷更需要做除湿。现在生活中常用的温湿分控系统空调,一般具有两套不同蒸发温度的冷源,很不方便,于是我们尝试将其做成一套冷源,通过两块板式换热器来实现两种蒸发温度。本实验主要通过改变膨胀阀的开度来研究本系统稳定性及可行性论证。(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5期)
苏峻,林杨帆,余观夏,骆敏[3](2019)在《热敏电阻特性及温度控制实验仪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通过连接单臂电桥及控制电路,测量热敏电阻温度特性和演示温度控制器控制过程的实验仪器。仪器利用卤钨灯作加热源,可通过灯泡的亮灭周期性变化直观地观察电桥的动态平衡状态和温度控制电路的控制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仪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温度控制精度。(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05期)
张明亮,邹凡雨,朵芳芳[4](2019)在《反应温度调控合成溴氧铋及其光催化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来探索BiOBr光催化剂晶面暴露的变化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DRS)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吸光范围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以罗丹明B(RhB)为降解物时,发现以反应温度为30℃时合成BiOBr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26期)
张蔡婕,张贤高,陈佶,杨珺,邵明珍[5](2019)在《热敏电阻温度特性实验的滞后性误差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敏电阻最核心的问题是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的确认,这是热敏电阻能够开展应用的前提。本文采用负温度系数的半导体热敏电阻为研究对象,实验发现,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由于材料的滞后效应,测量结果与参考值有很大的偏差。为了减小实验测量误差,采用升温和降温各测量一次,然后求平均值的方法,其测量结果与参考值(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17期)
汪道兵,秦浩,李敬法,孙东亮,宇波[6](2019)在《不同温度下干热岩岩石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干热岩基质渗透率很低,水力压裂是高效经济提取干热岩热能的关键技术,认清不同温度作用下干热岩的岩石力学性质是进行水力压裂设计的基础。本文以声发射为监测,利用高温高压叁轴压机,在单轴和叁轴加载开条件下,分别开展了不同温度下的岩石力学性质测试,包括应力-应变特征、断裂韧性特性和抗压强度特征等。实验样品来自河北燕郊花岗岩露头,加采载时采用应变控制模式,加载速率为0.04mm/min,围压和孔压大小分别为40MPa、5MPa。(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白春华,张成均,刘楠,姚宁[7](2019)在《环境温度对多相混合物爆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环境温度对以铝粉、乙醚、硝基甲烷为原料的气液固多相混合物爆炸特性的影响,利用20 L球型爆炸罐,在不同环境温度(20~50℃)下,实验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混合物的爆炸超压、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和爆炸下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工况下,乙醚的爆炸特性参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铝粉的爆炸特性参数受温度影响较小;气液固多相混合物的爆炸压力随温度升高略微下降,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先升后降,存在一个最佳浓度配比使爆炸威力最佳;气液固多相混合物的爆炸下限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在绝大部分易挥发物质汽化后,混合物下限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颜祝明,卢志民,姚顺春,沈跃良,莫爵徽[8](2019)在《煤粉自燃特性实验以及对磨煤机出口温度影响因素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也会给制粉系统带来着火和爆炸的危险,目前尚没有关于制粉系统着火、爆炸机理的深入研究和具体分析。为此,从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的角度,对在广东沿海电厂收集的5种不同烟煤或褐煤,进行了煤粉层最低着火温度T_c和煤粉云最低着火温度T_y的测定和热重着火特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T_c和T_y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也与热重分析的着火温度T_i和最大反应速率对应温度T_(max)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随着煤种挥发分含量的增加、粒径的减小、水分含量的降低和灰分的减少,煤粉越易着火,煤粉爆炸感度特性都会增强。通过实验进一步确定了影响煤粉着火和爆炸特性的因素,为制订更加科学的磨煤机出口温度确定规则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19年07期)
吴晅,路子业,刘卫,李松洋,梁盼龙[9](2019)在《单/双工况运行下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验研究为基础,分析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及单位管长换热量随热泵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探究雷诺数Re、流体进口温度和热泵运行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获得土壤温度及单位管长换热量的时变特性。研究发现:热泵单工况运行条件下,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及单位管长换热量随热泵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最终趋于稳定;适当的增加流体进口速度(Re)可提高单位管长换热量,流体流速的变化对径向距离r<80 mm范围内的土壤温度影响较大;间歇运行模式下地埋管附近土壤温升率较低,且单位管长换热量较热泵连续运行模式下有所提高。热泵双工况(连续和间歇运行模式)运行条件下,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均表现为上下波动的规律,且均随径向距离的增加其波动幅度减小,但连续运行模式下的土壤热波动半径较间歇运行模式下有所增加。(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严敏,龙航,白杨,林海飞[10](2019)在《温度效应对煤层瓦斯吸附解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煤体瓦斯吸附解吸扩散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煤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热值,利用菲克定律求解煤体瓦斯在不同温度下的扩散系数和动力学扩散参数,研究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利用阿伦尼乌斯修正式计算得到煤体瓦斯解吸过程的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煤体瓦斯吸附量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初始有效扩散系数及动力学扩散参数与瓦斯解吸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利用阿伦尼乌斯修正式,计算得到实验煤样瓦斯解吸扩散活化能为2. 71 kJ/mol。从吸附热力学、解吸动力学,以及分子活化能3个方面研究了温度效应对瓦斯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可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矿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9年03期)
温度特性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地区,空气湿度较大,夏季空调一般不仅要做制冷更需要做除湿。现在生活中常用的温湿分控系统空调,一般具有两套不同蒸发温度的冷源,很不方便,于是我们尝试将其做成一套冷源,通过两块板式换热器来实现两种蒸发温度。本实验主要通过改变膨胀阀的开度来研究本系统稳定性及可行性论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度特性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黄晨,杨通,吴丹,王昕,秦俊.基于盐水缩尺模型实验的大空间下送中回分层空调竖向温度分布特性研究[J].暖通空调.2019
[2].屈桐,李钊,陈华峰,焦林威,王书耘.基于双蒸发温度的户式化热湿分控冷水机组调节特性实验研究[J].能源与环境.2019
[3].苏峻,林杨帆,余观夏,骆敏.热敏电阻特性及温度控制实验仪的设计[J].大学物理实验.2019
[4].张明亮,邹凡雨,朵芳芳.反应温度调控合成溴氧铋及其光催化特性的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5].张蔡婕,张贤高,陈佶,杨珺,邵明珍.热敏电阻温度特性实验的滞后性误差探讨[J].电子世界.2019
[6].汪道兵,秦浩,李敬法,孙东亮,宇波.不同温度下干热岩岩石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7].白春华,张成均,刘楠,姚宁.环境温度对多相混合物爆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9
[8].颜祝明,卢志民,姚顺春,沈跃良,莫爵徽.煤粉自燃特性实验以及对磨煤机出口温度影响因素的探讨[J].广东电力.2019
[9].吴晅,路子业,刘卫,李松洋,梁盼龙.单/双工况运行下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特性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10].严敏,龙航,白杨,林海飞.温度效应对煤层瓦斯吸附解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