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美学论文-周维山

交流美学论文-周维山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流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际学术研讨会,东方美学

交流美学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交流与对话:第九届东方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大学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0月18至20日,"交流与对话:第九届东方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大学召开,60余名国内学者和来自日、韩、德、美等国的20余名外国专家一起,围绕"交流与对话"的大会主题开展东方美学等相关论题的交流与对话。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尚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王德胜教授、武汉大学刘纲纪教授、彭富春教授(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焦妍[2](2019)在《基于超现实美学视角的中韩美术产业交流与融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韩文化产业经济的交互形式类型多样,美术艺术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而找准着力点,彼此借鉴,是驱动两国美术产业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前提,20世纪80年代,中韩两国美术家借助超现实美术语言对自己国家的现实情况进行描绘,并将与西方超现实主义者相类似的前卫性反映出来,成为两国美术一方面具有前卫性、另一方面具有现实性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超现实美学视角,对中韩两国美术产业经济的交互共赢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优势进行了总结,了解两国美术家借助超现实美术语言对各自国家现实的讽刺以及对新世界的幻想,以此为两国美术产业经济的共融发展注入新生动力。(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9年23期)

周维山[3](2019)在《在国际交流的视野中构建生态美学的中国形态——程相占教授的治学方法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程相占教授的学术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中国诗学、文艺美学、生态美学、环境美学、身体美学与生态批评等。近年来,他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是生态美学研究。综观他多年的学术研究,可以看出,不论他从事哪个领域,都贯穿着自己独特的治学方法,即强烈的学科意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独特的话语创造。也正是由此,程相占教授在从事生态美学研究时,才不断突出生态美学的学科特性,并且在深入阐述中国生态美学与西方环境美学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生态美学的中国形态。程相占教授为生态美学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概念,比如,生态审美、生生本体、文弊、生态智慧C和生态实在论等。在程相占教授的努力下,生态美学的中国形态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其中,他的3份相关论着已被写入美国《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的"环境美学"辞条。(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04期)

苏思颖[4](2019)在《翻译是一种“对话与交流”——接受美学对音乐翻译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接受美学的主要思想,通过翻译过程与接受美学的类比,分析了美学应用于音乐翻译的可能性,提出了在音乐文献翻译过程中使用接受美学思想的具体建议,如重视读者地位、承认作品开放性、关注译文读者等。(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6期)

马正平[5](2018)在《可爱而不可信:生命美学的基本问题——时空美学与生命美学的交流、对话与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潘知常先生在20世纪80、90年代打出"生命美学"这个旗号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使当代美学研究转向人的生命关注的"现代视野"上来。但是,潘知常先生对"生命美学"的论证是存在问题的:他站在批判哲学立场上,放弃了对美本质、审美本质的后批判哲学的默会致知论和思维现象学境界的深度探索,从而转向传统主客二分认识论的理性的意义论,将生命意义看成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生成",于是不能探索美的本质和审美的本质。所以,他误将审美活动等同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活动,将"审美判断"理解为"自我审判",这样便不能探讨审美活动的本质;另一方面,误将审美活动的最终成果"美"等同于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生成的"感性造型""意义世界"、情景交融、形象世界、意象世界、虚幻世界,这样就遮蔽了"美"的本质。需要指出,这些问题,好像还不仅仅是潘知常先生的"生命美学"存在着,中国当代其他种种美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问题。它应该引起当代美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8年12期)

卓兰[6](2018)在《台湾中华民族融合发展基金会董事局主任秘书香港——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艺术学博士 李忆含:“艺术即道理”,我的美学理论与风格的确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忆含李忆含,1959年出生于台湾彰化,本科、硕士、博士皆在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就读,不断地在艺术学、艺术创作领域里追求上进。现任中华民族融合发展基金会董事局主任秘书、灵·上居——东方美学思想讲堂理论指导老师、香港——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慈济大学台北社会教育推广中心书画讲师等职务。李忆含秉持着"古今精神转化""中西思想汇通"的创作理念,在人文、自然、省思文明现象、体验生命根源等题材上(本文来源于《台声》期刊2018年20期)

汤雨露[7](2018)在《难以交流的孤独困境——从怪诞美学的角度看《伤心咖啡馆之歌》》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怪诞美学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南方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伤心咖啡馆之歌》。通过怪诞美学的构成成分和接受反应等要素考察了文本,指出在"怪诞"形式下的爱情悲剧实际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类精神世界孤独困境的关注和思考。(本文来源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杨向荣,雷云茜[8](2018)在《时尚美学的学科对话与中西交流——“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时尚作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凸显的一种文化现象,已成为当代美学与艺术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促进时尚美学的跨学科研究,搭建中外学者的时尚对话平台,以"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9月23日至24日在杭州举行。会议集中讨论了文化创意时代的审美资本、文化记忆中的时尚元素、影视艺术中的时尚美学、服装设计中的时尚理念以及时尚美学的理论话语建构等与时尚研究相关的论题。在研讨会上,来自多国家、多学科的100多名专家和学者围绕"时尚"这一论题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与学术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张谨[9](2018)在《接受美学的回归和前行:从接受美学到交流美学——由伽达默尔与姚斯的争论探讨接受美学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对姚斯的接受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二者却在一些关键看法如期待视野的对象化问题、审美是否有区分的问题、意义的同一性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二者产生争论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对待现代艺术生存处境的态度差异上。姚斯由于缺乏系统的文学本体论认识,在这场争论中处于下风,导致在接受美学对哲学诠释学的继承过程中,出现了误解和偏差,主要表现为期待视野和问题视野在理解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这直接影响了文学交流的相关看法。接受美学如果最终想要以此作为理论的价值归宿,它就必须通过回归哲学诠释学,重新反思读者和作品的关系,限制读者主体性的膨胀。(本文来源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张华玮,韩舒静[10](2016)在《跨文化交流建设对美学普适性教学的必要性与推动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学教育中的美学人文艺术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学艺术文化的推动同样可以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力量形成合作平台,通过跨文化交流活动深入开展人文美学艺术的普及,从而推动通识教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也让周边国家的优秀文化成为引导学生未来发展的营养之一。本篇谨以本校的韩国文化交流项目为例,探讨跨文化交流对高职人文美学艺术教学的推动与启示。(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交流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韩文化产业经济的交互形式类型多样,美术艺术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而找准着力点,彼此借鉴,是驱动两国美术产业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前提,20世纪80年代,中韩两国美术家借助超现实美术语言对自己国家的现实情况进行描绘,并将与西方超现实主义者相类似的前卫性反映出来,成为两国美术一方面具有前卫性、另一方面具有现实性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超现实美学视角,对中韩两国美术产业经济的交互共赢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优势进行了总结,了解两国美术家借助超现实美术语言对各自国家现实的讽刺以及对新世界的幻想,以此为两国美术产业经济的共融发展注入新生动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流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1]..“交流与对话:第九届东方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大学召开[J].美育学刊.2019

[2].焦妍.基于超现实美学视角的中韩美术产业交流与融合探讨[J].纳税.2019

[3].周维山.在国际交流的视野中构建生态美学的中国形态——程相占教授的治学方法述评[J].美与时代(下).2019

[4].苏思颖.翻译是一种“对话与交流”——接受美学对音乐翻译的启示[J].北方音乐.2019

[5].马正平.可爱而不可信:生命美学的基本问题——时空美学与生命美学的交流、对话与商榷[J].美与时代(下).2018

[6].卓兰.台湾中华民族融合发展基金会董事局主任秘书香港——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艺术学博士李忆含:“艺术即道理”,我的美学理论与风格的确立[J].台声.2018

[7].汤雨露.难以交流的孤独困境——从怪诞美学的角度看《伤心咖啡馆之歌》[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8].杨向荣,雷云茜.时尚美学的学科对话与中西交流——“当代美学与人类学:时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云梦学刊.2018

[9].张谨.接受美学的回归和前行:从接受美学到交流美学——由伽达默尔与姚斯的争论探讨接受美学的发展[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8

[10].张华玮,韩舒静.跨文化交流建设对美学普适性教学的必要性与推动作用[J].艺术科技.2016

标签:;  ;  

交流美学论文-周维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