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内膜癌术后抗凝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妇科内膜癌术后抗凝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李丹丹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内膜癌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100例内膜癌手术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和50例。结果:手术前后、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以有效预防内膜癌术后DVT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内膜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钠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142-02

妇科内膜癌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若不采用预防措施,术后发生DVT的后果不尽相同,轻者引起下肢肿胀、疼痛,住院时问延长,影响功能康复;重者可因肺栓塞而导致死亡,一般为0.13%~6.78%。也有高达15.6%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入院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且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年龄>40岁;体重45~100kg;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DVT。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50人,术后第一天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0.4ml一次,共治疗5d;对照组50人不采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血栓。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术后3、5天分别查血、尿常规、凝血酶原活动度,术后第6天查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彩超。两组患者均术前使用弹力袜,术后第一天开始渐进式下床活动。

1.3观察指标

(1)手术中、手术后出血情况;(2)手术前后血小板变化情况;(3)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4)双下肢DVT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每项观察指标以成组设计t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中、手术后出血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1。

结果见表3~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第3天及第5天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DVT发生情况

观察组无DVT发生,对照组有15人术后发生DVT。

2.5不良反应

观察组仅有1例发生皮下小出血点。观察组其余病例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血栓的形成与许多种因素有关,癌症、手术均与DVT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妇科内膜癌手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为45%~84%。近年来妇科医生已意识到术后预防血栓的重要性。DVT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延长患者住院时问,也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严重时可引起肺栓塞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国外有学者建议对手术患者常规进行华法令、肝素等预防性治疗。美国胸痛医师学会(ACCP)对预防术后血栓形成指南推荐抗凝药我常规用于外科大手术[2]。目前临床上预防性应用的药物有肝素,华法林,低分子肝素。许多研究显示,肝素相比较低分子肝素而言引起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几率要高[3]。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预防术后下肢DVT的发生,而不增加出血倾向。低分子肝素是一具有显著的抗Xa因子和抗Ⅱa因子的作用。目前认为其主要是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而发挥作用,同时具有明显的溶解血栓作用[4];而且对血小板的功能影响较小,很少会引起出血。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DVT的发生率分别为0和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有明显预防DVT的作用。同时,其对血栓的治疗效果是明确的,低分子肝素无论是在预防还是治疗DVT时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而且引起出血的危性较小。

本研究中观察组仅有1例出现皮下淤血,且程度较轻、持续时间短,未给予特殊处理。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预防妇科内膜癌术后DVT的发生,同时对于已发生的DVT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郎景和.正视妇产科围手术期并发症防治的新形势[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8):561-56.

[2]蒋永红.低分子肝素用于预防妇科手术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26.

[3]吴庆华.盆腔和腹部手术后抗凝治疗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297-1299.

[4]邱贵兴.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血栓形成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6年12月第26卷第12期.

标签:;  ;  ;  

妇科内膜癌术后抗凝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