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菌群论文-王悦萦,粟雨芯,李方琳,李凌浩,马忠仁

混合菌群论文-王悦萦,粟雨芯,李方琳,李凌浩,马忠仁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菌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生素,肠道菌群失衡,空腹血糖,C57BL,6J

混合菌群论文文献综述

王悦萦,粟雨芯,李方琳,李凌浩,马忠仁[1](2019)在《抗生素混合使用对C57BL/6J小鼠肠道菌群破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破坏作用及肠道菌群失衡对机体的影响。本研究拟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一个肠道菌群失衡的小鼠模型,并结合空腹血糖、血平板检测结果,通过综合分析实验结果,鉴定抗生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的破坏作用,为以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抗生素的干预下,小鼠的肠道菌群数量减少,空腹血糖降低。抗生素滥用会导致小鼠肠道菌群遭到破坏,从而致使机体其他机能失衡。(本文来源于《甘肃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王俊欢,李先军,吴巍,樊双虎,贾阳[2](2019)在《混合菌群YC-BJ1对有机磷阻燃剂的降解及16S rRNA基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阻燃剂,有机磷酸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品和人类生活用品中,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物,因其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自然条件下很难水解。因此,对有机磷酸酯的微生物降解成了当下的研究热点。通过持续逐级富集,从北京某垃圾处理厂渗透液中富集到一个混合菌群(编号为YC-BJ1),并在降解特性、底物谱以及物种组成多样性3个方面对其进行定性鉴定。该菌群能够高效降解磷酸叁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 TPhP)和磷酸叁甲苯酯(Tricresyl phosphate, TCrP),培养4 d能够实现对100 mg/L TPhP和TCrP的基本降解,降解率分别为99.8%和91.9%。降解特性研究发现,该混合菌群具有出色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较宽的环境条件下(温度15–40℃,pH 5.0–12.0, 0%–4%盐)保持对TPhP的降解能力。底物谱分析发现,混合菌群YC-BJ1能够降解部分含氯有机磷阻燃剂,培养4d,对磷酸叁(1,3-二氯异丙基)酯(Tris(1,3-dichloroisopropyl)phosphate,TDCPP)和磷酸叁(2-氯乙基)酯(Tris(2-chloroethyl) phosphate, TCEP)的降解率分别为16.5%和22.0%。16S rRNA基因物种多样性分析发现,混合菌群YC-BJ1中物种丰度最高的3个菌属分别是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 (38.80%)、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 (17.57%)和鞘氨醇盒菌属Sphingopyxis (17.46%)。与目前已报道的有机磷阻燃剂降解菌和菌群相比,混合菌群在降解效率和环境适应能力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有较广泛的应用空间。高效降解菌群的富集能够为有机磷阻燃剂的降解及其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提供微生物资源,并为其降解机理的探索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新,汤江武,吴逸飞,姚晓红,孙宏[3](2019)在《基于混合培养和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复合净水功能菌群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1株具有不同净水功能的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液体共培养的方法,应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混合培养物中的菌群变化,确定这些菌株的共存能力和生长特性。以混合培养中的优势菌株为核心形成不同菌群组合,确定复配菌株组合,并通过净水实验确定其净水功能。结果显示,菌株AOZ1或BSK9、W14或BSK3在混合培养条件下可以有效生长,是混合培养的优势功能菌。以菌株AOZ1或BSK9为核心菌株,与其他功能菌组合可构建形成复合净水功能菌。其中,由AOZ1、BSK9、W14和BSK3组成的复合菌对河道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8.0%和76.8%。结果表明,采用PCR-DGGE监测下的液体共培养方法,可有效构建净水复合菌群。(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祝小欢,俞冠东[4](2019)在《阴道混合感染患者阴道菌群分布特征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阴道混合感染者的阴道菌群分布特征及引起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女性阴道感染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门诊就诊的阴道炎患者401例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阴道分泌物生态检测和真菌、细菌培养鉴定以及支原体检测的结果,根据检测结果记录患者阴道感染情况及相关感染类型,记录患者年龄、清洁度分级、流产次数、初次性交年龄等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分析影响阴道混合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01例阴道炎患者中单一感染者94例(23.44%),其中细菌性阴道炎(BV)感染者最多,占比6.98%;其次为生殖道支原体(MP)感染,占比6.48%。混合感染者167例(41.65%),其中需氧菌性阴道炎(AV)+BV+MP感染者最多,占比18.20%;其次为BV+MP感染,占比9.23%。菌群失调140例(34.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混合感染与年龄、文化程度、清洁度分级、流产次数、初次性交年龄、分娩次数、性伴侣个数及避孕套使用情况有关(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清洁度、流产次数、分娩次数、性伴侣个数、未使用避孕套均为引起阴道混合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而初次性交年龄≥22岁则为阴道混合感染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混合感染中以AV+BV+MP感染较为常见,且阴道混合感染的发生与育龄女性、清洁度过高、流产与分娩次数多、多个性伴侣及不使用避孕套有关,临床可通过女性健康知识宣教、定期进行阴道感染筛查及改善阴道内微环境等方式防治阴道混合感染。(本文来源于《东南国防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郑讯涛,王乐乐,张寓涵,张洋洋,潘云霞[5](2019)在《混合物料干湿厌氧发酵特性及菌群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发酵是解决秸秆和畜禽粪等农业废弃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为实现秸秆和牛粪的资源化利用,研究稻秆和牛粪混合物料干、湿厌氧发酵特性,并对混合物料发酵前后的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秆与牛粪混合物料干、湿发酵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均以乙酸和丙酸为主,发酵pH值均在5.6~7.7之间变化,湿发酵的总固体浓度(total solid,简称TS)累积产甲烷量(63.8 mL/g)较干发酵(36.9 mL/g)提高73.90%,发酵前后菌群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细菌的优势菌群由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aceae)、瘤胃菌(Ruminococcaceae)、梭菌(Clostridiaceae.1)和理研菌(Rikenellaceae)转变为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ceae)、毛螺菌(Lachnospiraceae)和互养菌(Synergistaceae),古菌的优势菌群由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aceae)和甲烷球菌(Methanosarcinaceae)转变为以乙酸代谢为主的甲烷球菌(Methanosarcinaceae)。(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刘菲菲[6](2019)在《混合比例和生物酶对酒糟与麦麸混贮品质及微生物菌群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利用率只有40%,远不及发达国家的90%,致使大量资源被浪费,甚至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另一方面,由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饲料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大,造成了如饲料资源短缺、人畜争粮等问题。我国白酒产业每年排放大量酒糟,但利用率较低,而酒糟中富含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有利于为发酵饲料提供能量,但同时酒糟含水量及酸度较高,若不及时消化利用,很容易腐烂变质,而麦麸中水分含量较低,且综合利用率不到20%。鉴此,为提高酒糟与麦麸的利用率,解决饲料资源短缺及人畜争粮问题,本研究以酒糟与麦麸为试验原料制备发酵饲料。将二者按4:6、6:4、8:2、10:0比例进行混合,每个混合比例设4个添加剂处理组,分别是无添加剂对照组(CK组)、纤维素酶添加剂组(C组)、木聚糖酶添加剂组(X组)和复合酶添加剂组(CX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室温贮存60 d,间隔30 d从感官质量、化学组分、发酵特性和微生物菌群等角度对混合发酵品质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比较混贮体系在不同混合比例时的感官评定结果可知,发酵周期内,4个处理组在不同混合比例下均未发生腐败变质现象,但在10:0混合比例时感官品质稍差,且干物质损失也较高(2%左右),说明酒糟单独贮存感官品质不佳。2.综合不同混合比例时4个处理组化学组分发现,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4个处理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WSC)、淀粉(Starch,ST)及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贮存60 d时又显着升高(P<0.05),且C组、X组和CX组时能不同程度的提高WSC及CP含量,尤其CX组提高效果要优于C组和X组;另外,当混合比例为8:2时CX组酸性洗涤木质素(Acid detergent lignin,ADL)含量显着降低(P<0.05),可由0 d的18.20%降至60 d的9.20%,而其余处理组降低效果低于8%,但在贮存过程中C组、X组及CX组均未能显着降低贮存过程中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3.综合不同混合比例时4个处理组发酵特性发现,4个处理组pH值随着混合比例中酒糟含量的升高而显着降低(P<0.05),在6:4和8:2混合比例时处于半干青贮的良好pH范围内(3.7~4.8),且C组、X组和CX组进一步降低了pH值,CX组对pH值降低效果要优于C组和X组。另一方面,各组LA含量随着混合比例中酒糟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且在4:6和6:4混合比例时C组、X组和CX组显着提高了乳酸(Lactic acid,LA)及乳酸/乙酸(ratio of lactic acid to acetic acid,LA/AA)值,且除个别组外LA/AA值均高于3,属于同型发酵,有利于能量物质保存。4.通过细菌菌群分析发现,整个发酵过程中门水平优势菌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属水平优势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随着贮存时间及混合比例中酒糟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且C组、X组及CX组明显提高了门、属水平下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尤其混合比例为8:2时CX组提高效果最佳。5.通过真菌菌群分析发现,整个发酵过程中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优势菌属为毕赤酵母属(Pichia)、链格孢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曲霉菌属(Aspergillus),且C组、X组和CX组在6:4和8:2混合比例时明显降低了曲霉菌属(Aspergillus)相对丰度。6.通过细菌及真菌相关性热图分析可知,有机组分中干物质(Dry matter,DM)、CP、ST,纤维组分中NDF、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HC)、综纤维素(Holocellulose,HoC)以及发酵特性中甲酸(Formic Acid,FA)含量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泛生菌属(Pantoea)、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和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呈正相关,而与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呈负相关。耐干霉菌属(Xeromyces)、毕赤氏酵母属(Pichia)均对纤维组分NDF呈正相关,毛二孢属(Lasiodiplodia)、轮枝孢属(Verticillium)、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对pH、CP、HoC呈负相关。综合分析4个处理组在感官质量、化学组分、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分析可得,在混合比例为6:4和8:2时发酵品质要优于4:6和10:0混合比例,且联合添加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时对发酵品质的提高作用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6)

杜金宇,任学勇,青春耀,荆艳艳,李林泽[7](2019)在《光合-厌氧混合菌群生物共发酵产氢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光合、厌氧细菌混合菌群为对象,研究了混合菌群共发酵产氢过程中产氢动力学特性,建立了混合菌群生物共发酵产氢过程中关于菌体质量浓度、底物利用及产氢量的动力学模型。将光照因素引入混合菌群产氢动力学模型中,采用同伦摄动法(HPM)对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混合菌群共发酵产氢过程中菌体质量浓度、底物利用及产氢量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模型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共发酵产氢过程中产氢参数的变化趋势。对建立的3个动力学模型的动力学参数的相互关系及其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动力学参数中最大比生长速率对模型结果的影响最大,最大比生长速率对菌体质量浓度影响的变化量达到79%,对底物质量浓度影响的变化量达到118%,对产氢量影响的变化量达到98. 4%。(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丽杰,唐一山,邢志林,谭维群,周立婕[8](2018)在《保护剂对混合甲烷氧化菌剂中菌群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晰混合甲烷氧化菌剂制备工艺及保护剂对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保护剂配方,并结合高通量测序分析菌剂制备前后菌群结构及甲烷降解能力变化。[结果]当保护剂配比为葡萄糖浓度(单位为g/mL菌液) 2. 5%、甘油15%、脱脂乳粉10%时,菌群存活率高达112. 7%;菌群结构由冻干前的优势菌Methylocystaceae(甲基孢囊菌属)、Acidovorax(食酸菌属)等演替为Ralstonia(罗尔斯顿菌属)、Stenotrophomonas(寡养单胞菌)等,其中对甲烷降解作用的Methylocystaceae(甲基孢囊菌属)冻前丰度71. 70%降为冻后的4. 26%;甲烷降解率由冻前的76. 21%降为冻后的74. 23%。[结论]混合菌剂制备过程中保护剂作为新碳源及能源影响了菌群结构,甲烷降解率下降2. 6%。菌群对外界因素的响应灵敏,但群体行为之间的关系和机理还有待探析。(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顾俊侠[9](2018)在《混合菌群的构建及其修复水体芘—Cr(Ⅵ)复合污染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往往不是以单一污染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复合污染的形式存在的,即不同的污染物之间会产生协同、相加等联合作用。环境中的无机污染物以重金属为主,且重金属无法自然降解,多环芳烃类污染是有机污染物中较难降解的一类,且易在土壤及沉积物中积累。单一高效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已无法满足日益严重的复合污染现状,故构建对重金属-多环芳烃类复合污染具有修复作用的混合微生物菌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受重金属-多环芳烃污染严重的土壤、水体及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分别对Cr(Ⅵ)具有还原能力、对芘具有降解能力的高效单功能菌株各一株,将其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确定混合微生物菌群的比例,探究复合污染中Cr(Ⅵ)和芘相互作用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温度、pH值、接菌量等因素对混合微生物菌群修复Cr(Ⅵ)-芘复合污染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混合微生物菌群修复的最适条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混合微生物菌群对模拟实际废水中Cr(Ⅵ)-芘复合污染的修复效果,并通过水培试验探究混合微生物菌群减轻复合污染对作物毒害作用的有效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离、筛选出了一株具有高效芘降解能力的4-1菌、一株具有高效Cr(Ⅵ)还原能力的12-2菌,经鉴定分别为Serratia marcescens(粘质沙雷氏菌)、Arthrobacter sp.(节细菌属),接收号分别为MK027123、MK027124。混合微生物菌群的最优混合比例为1:1,较只加12-2菌,Cr(Ⅵ)的还原率提高了47%,混合前后对芘的降解率均在30%左右。Cr(Ⅵ)浓度从40mg/L提高到120mg/L时,混合微生物菌群对50mg/L芘的降解率从47.4%降至18.0%;混合微生物菌群对40mg/L的Cr(Ⅵ)还原率随芘浓度的升高先增大再减小。(2)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混合微生物菌群修复复合污染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5℃、pH 9.0、接菌量15%。在最佳条件下,混合菌群培养48h后对40mg/L的Cr(Ⅵ)还原率为96.9%,7d后对50mg/L的芘降解率为65.3%。(3)在最佳条件下,开展了混合微生物菌群修复水体Cr(Ⅵ)-芘复合污染的模拟试验,7d后混合微生物菌群对10mg/L的Cr(Ⅵ)还原率达100%,7d后混合微生物菌群对芘的降解率达52.9%。通过水培实验表明,Cr(Ⅵ)-芘复合污染对作物的生长毒害效果明显,棉花、大豆和玉米的生长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的80.6%、71.3%、70.6%。加入混合微生物菌群后降低了Cr(Ⅵ)-芘复合污染对作物的毒害作用,经混合微生物菌群处理后,棉花、大豆和玉米的生长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的94.7%、91.8%、92.2%。(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8-12-10)

杨建鹏,张健,田晴,朱艳彬,李方[10](2019)在《内源碳PHA的贮存对混合菌群耐低温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碳源调控磷回收强化生物脱氮除磷(biological bio-nutrient removal-carbon regulation and phosphorus recovery,BBNR-CPR)反应器耐低温特性.不断降低BBNR-CPR反应器运行温度,发现BBNR-CPR反应器能够长期在低温(≤15℃)、低C/N比(<4. 16)条件下稳定运行,维持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91. 20%,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81. 10%,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8. 62%.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与温度的下降,BBNR-CPR反应器生物内膜具有脱氮除磷以及PHA贮存功能的种属Candidatus_Competibacter、Candidatus_Accumulibacter、Run-SP154、Thauera、Candidatus_Nitrotoga的相对丰度不断提高,成为耐受低温条件的优势种属.在相同碳源浓度、合成PHA的时间一致的条件下,生物膜内PHA的合成量受温度影响; 25、15和8℃合成的PHA量分别占生物膜干重的16. 24%、11. 49%和9. 01%.预贮存PHA的生物膜具有耐受低温的能力;在高PHA水平,8℃和15℃的除磷效率分别为97. 46%和100%,脱氮效率分别为55. 15%和82. 55%;而在低PHA水平,8℃和15℃的除磷效率分别为11. 39%和35. 02%,脱氮效率分别为0%和12. 10%.(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混合菌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阻燃剂,有机磷酸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品和人类生活用品中,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物,因其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自然条件下很难水解。因此,对有机磷酸酯的微生物降解成了当下的研究热点。通过持续逐级富集,从北京某垃圾处理厂渗透液中富集到一个混合菌群(编号为YC-BJ1),并在降解特性、底物谱以及物种组成多样性3个方面对其进行定性鉴定。该菌群能够高效降解磷酸叁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 TPhP)和磷酸叁甲苯酯(Tricresyl phosphate, TCrP),培养4 d能够实现对100 mg/L TPhP和TCrP的基本降解,降解率分别为99.8%和91.9%。降解特性研究发现,该混合菌群具有出色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较宽的环境条件下(温度15–40℃,pH 5.0–12.0, 0%–4%盐)保持对TPhP的降解能力。底物谱分析发现,混合菌群YC-BJ1能够降解部分含氯有机磷阻燃剂,培养4d,对磷酸叁(1,3-二氯异丙基)酯(Tris(1,3-dichloroisopropyl)phosphate,TDCPP)和磷酸叁(2-氯乙基)酯(Tris(2-chloroethyl) phosphate, TCEP)的降解率分别为16.5%和22.0%。16S rRNA基因物种多样性分析发现,混合菌群YC-BJ1中物种丰度最高的3个菌属分别是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 (38.80%)、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 (17.57%)和鞘氨醇盒菌属Sphingopyxis (17.46%)。与目前已报道的有机磷阻燃剂降解菌和菌群相比,混合菌群在降解效率和环境适应能力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有较广泛的应用空间。高效降解菌群的富集能够为有机磷阻燃剂的降解及其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提供微生物资源,并为其降解机理的探索提供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菌群论文参考文献

[1].王悦萦,粟雨芯,李方琳,李凌浩,马忠仁.抗生素混合使用对C57BL/6J小鼠肠道菌群破坏的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2019

[2].王俊欢,李先军,吴巍,樊双虎,贾阳.混合菌群YC-BJ1对有机磷阻燃剂的降解及16SrRNA基因多样性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19

[3].王新,汤江武,吴逸飞,姚晓红,孙宏.基于混合培养和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复合净水功能菌群构建[J].浙江农业学报.2019

[4].祝小欢,俞冠东.阴道混合感染患者阴道菌群分布特征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9

[5].郑讯涛,王乐乐,张寓涵,张洋洋,潘云霞.混合物料干湿厌氧发酵特性及菌群结构[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刘菲菲.混合比例和生物酶对酒糟与麦麸混贮品质及微生物菌群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9

[7].杜金宇,任学勇,青春耀,荆艳艳,李林泽.光合-厌氧混合菌群生物共发酵产氢动力学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9

[8].张丽杰,唐一山,邢志林,谭维群,周立婕.保护剂对混合甲烷氧化菌剂中菌群结构的影响[J].生物技术.2018

[9].顾俊侠.混合菌群的构建及其修复水体芘—Cr(Ⅵ)复合污染的性能研究[D].温州大学.2018

[10].杨建鹏,张健,田晴,朱艳彬,李方.内源碳PHA的贮存对混合菌群耐低温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9

标签:;  ;  ;  ;  ;  

混合菌群论文-王悦萦,粟雨芯,李方琳,李凌浩,马忠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