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亚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肿瘤治疗,淋巴组织增生,免疫缺陷,性疾病
新亚型论文文献综述
Pina-Oviedo,S,Miranda,R,N,Medeiros,L,J,杨海玉,刘勇[1](2018)在《肿瘤治疗相关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一种与免疫缺陷相关的新亚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WHO分类将免疫缺陷相关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LPD)分成4大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伴有HIV感染的LPD、移植后LPD和医源性LPD。WHO(2008)分类指出,一些继发于恶性血液肿瘤的医源性LPD尚未纳入分类之中。一些病例报道患有恶性血液肿瘤的患者治疗后获得缓解,之后继发一种常表现EBV阳性的免疫缺陷相关LPD,这些LPD的病因学目前尚不清楚。作者描述了17例发生于(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Hui-ping,CHANG,Li,PENG,Liang,CHEN,Lu-fang,JIANG,Zhi-jie,ZHANG[2](2018)在《H9N2,行进在新亚型流感病毒的途中(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H9N2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形成H7N9和H10N8人间禽流感病毒的进程,探讨作为供体的禽流感病毒H9N2在当前中国的主要分布及其内部6个基因节段的进化关系。创新点:人间禽流感病毒H7N9和H10N8共起源于H9N2禽流感病毒早已成为共识,但共起源的时间节点、作为供体的禽流感病毒H9N2在当前中国的分布及其内部6个基因节段的进化关系鲜有论及。2014年,H5N6禽流感被多次报道造成人类感染。研究表明,H5N6禽流感具有复杂的重配来源,H9N2正是其一,加之H7N9第五波流行的严峻形势,亟需明确H9N2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形成新亚型的能力以及它在我国的当前主要分布。方法:从流感病毒公共数据库下载基因序列,评估查找适当的碱基替代模型,通过进化树查看与H7N9、H10N8及H5N6具有高度相似性的H9N2病毒的分布地区以及它们在内部6个基因节段上的进化关系,同时通过碱基替代速率的计算追溯最近共同祖先(tMRCA)及其分歧时间。结论:人间禽流感病毒H7N9与H10N8均在2012年之前形成,短期内通过碱基替代与基因重配形成了两种可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证实了H9N2通过重配形成新亚型的高效性。作为重配供体的H9N2至今仍广布于华东、华南及东南亚。其内部基因节段的重配复杂,发生在亚型内部的重配以及通过重配形成新的病毒亚型的风险都很高,需在禽畜中加强流感病毒的流行动态监测,特别是那些一向被忽视的编码内部蛋白的基因组节段。(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期刊2018年05期)
宣奇才[3](2018)在《云南省出入境人群中HIV-1新亚型重组鉴定与传播性耐药突变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以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缺陷为特征的传染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云南省是我国最早发现艾滋病流行的省区,也是艾滋病向中国其他地区传播的始源地。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省内有8个州市、25个县与缅甸、老挝、越南叁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占中国陆地边界的1/6。边境地段与邻国山水相连,边民生活习性相近,通婚、互市十分普通,经贸往来频繁,疾病传播无天然屏障,世界着名的毒品集散地“金叁角”就位于此区域内。本文对云南省出入境人群中HIV未知基因型和新重组亚型研究,同时检测HIV-1的POL区耐药突变位点,以阐明出入境人群中HIV-1的基因型分布与传播性耐药突变发生规律。首先,研究对2003-2012年间云南省出入境人群中2000余份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进行gag-pol基因(2.6kb)扩增与序列测定,对不能确定基因亚型的60例样本,进行全基因组(9.7kb)扩增,扩增分为五个片段进行,分别为pol(3.1kb)、vif(1.5kb)、env1(1.95kb)、env2(1.75kb)和end(1kb)。从60例进行PCR全长扩增的样品,总得到26例样本的全长序列。用MEGA7.0软件进行HIV-1核酸序列同源关系分析、确定其基因亚型,发现有4例样本已知亚型聚为一簇,07091可被分为C亚型,09093为86_BC重组型,09102为62_BC重组型,08237为08_BC重组型。其余22例不能确定为已知基因亚型或重组型,通过Simplot软件进一步分析确定为多种形式的独特重组型(URFs),包括8例B/C重组、7例01/C重组、4例01/B重组和3例复合重组型(CPX),每种重组模式都有2种以上的重组结构。其次,对2003-2012年间498名缅籍入境的HIV-1感染者进行POL区段(Prot和RT区)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成功获得249例序列,提交至Stanford 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进行耐药突变位点分析。分析发现,249例缅籍入境HIV-1感染者中32例带有耐药突变位点,耐药位点突变率为12.8%。在带有耐药突变位点的样品中,共有45个位点发生耐药突变,其中PR区段6个突变位点,RT区段29个突变位点。在出现的45个耐药位点中,V_(179)T突变出现15次,是最常见的耐药位点,L_(33)F、E_(138)A、V_(179)D、M_(184)V是主要突变位点,其它的耐药突变位点出现次数相对较少。相比其他人群,跨境人群具有较高的感染HIV危险性行为,大大增加了感染和传播艾滋病(AIDS)的风险。本研究对2003-2012年云南省出入境人群中的HIV-1基因型与耐药情况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该人群中HIV-1感染率高、基因亚型组成复杂,并存在大量未知的基因型和可能为新重组基因型。较大比例的不能确定基因型毒株可能会对本地区HIV-1的流行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影响,迫切的需要对这些样本进行基因组全长的解析,确定其是否为新的基因亚型或者阐明新的重组模式,以进一步对可能存在的新病毒的基因组特性进行详细阐明。同时,对近十年来缅籍入境人群HIV患者的HIV-1的pol区段进行耐药分析,阐明了耐药的规律和变异情况。研究结果对于本地区HIV-1流行病学特征的阐明、HIV-1传播监测以及临床的治疗和疫苗的开发,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朱晓清,王晓明,李会,商艳红,潘玉善[4](2017)在《林可霉素耐药基因新亚型lnu(G)的功能及遗传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鉴定林可霉素耐药基因新亚型lnu(G)的功能,分析lnu(G)基因的遗传环境。【方法】本研究在猪源粪肠球菌E531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经序列分析、耐药基因克隆、药敏实验、UPLC-MS/MS、反向PCR、I-CeuI PFGE、southern blot等试验方法,鉴定了林可霉素耐药基因新亚型,命名为lnu(G)。【结果】lnu(G)与已报道的lnu(A)~lnu(F)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同源性(31%~76%)。耐药基因克隆及药敏试验显示,与对照菌(E.faecalis JH2-2+pAM401空载体)相比,含有lnu(G)耐药基因的粪肠球菌(E.faecalis JH2-2+pAM401+lnu(G))对林可霉素的耐药性提高了4倍。UPLC-MS/MS试验显示,lnu(G)编码的蛋白能催化林可霉素腺苷化。反向PCR及测序证实,lnu(G)位于一个长度为4.75kb的Tn544家族的转座子上,命名为Tn6260。该转座子与Tn554家族的其他转座子相比,均含有tnp(A)、tnp(B)、tnp(C)结构。I-CeuI-PFGE及Southern杂交试验显示,Tn6260位于肠球菌染色体上。【结论】本研究在猪源肠球菌上鉴定了一个林可霉素耐药新亚型lnu(G),该基因能催化林可霉素腺苷化,使细菌对林可霉素的耐药提高4倍,并且该耐药基因由转座子Tn6260携带,位于染色体上。(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联合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第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9-22)
赖政道[5](2017)在《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新亚型探索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重症哮喘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既往称为Churg-Strauss综合征(Churg-Strauss Syndrome,CSS)]的临床表现、气道炎症、肺功能、影像学、病理学等异同,探索EGPA的临床新亚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稳定期重症哮喘及EGPA患者。其中重症哮喘患者需符合2014年欧洲呼吸协会及美国胸科协会制定的重症哮喘定义,EGPA患者需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提出CSS/EGPA分类标准6项中4项或以上。比较重症哮喘与EGPA的人口学、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等资料。选取临床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合理主成分后进行聚类分析,探索EGPA临床新亚型。另外,予抗体芯片检测重症哮喘与EGPA血清中160个可溶性蛋白(细胞因子)的表达谱,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1.收集了重症哮喘患者54例,EGPA患者99例,其中仅呼吸系统受累者纳入仅呼吸系统受累组(n=61),而有两个或以上脏器受累的纳入全身型EGPA组(n=38)。较重症哮喘相比,仅呼吸系统受累组及全身型EGPA组初诊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绝对计数(10^9/L)(0.5±0.6 vs.1.0±1.0 vs.2.9±3.2,p<0.001)、初诊时外周血Eos百分比(5.9±6.5 vs.11.8±8.2 vs.21.7±18.5%,p<0.001)、既往外周血Eos绝对计数最高值(10^9/L)(0.5±0.6 vs.1.4±1.2 vs.4.2±4.9,p<0.001)、既往外周血Eos百分比最高值(5.9±6.5 vs.16.1±7.8 vs.28.7±19.3%,p<0.001)、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188.0(77.1-417.0)vs.427.0(126.5-1078.0)vs.576.0(216.0-1607.0)kU/L,p=0.001]更高,胸部影像学出现多发磨玻璃影、树芽征、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粘液栓、小血管纹理增多征、纵隔淋巴结增大、肺门淋巴结增大等征象的比例更高(均p<0.05),支气管镜肺活检出现肺组织Eos浸润(57.7%vs.88.1%vs.92.0%,p<0.001)、肺血管内Eos浸润(0%vs.55.9%vs.28.0%,p<0.001)比例更高,而气道可逆性(22.4±17.2 vs.11.8±11.5 vs.7.7±10.0%,p<0.001)更低;除小叶中心结节外,胸部影像学表现在仅呼吸系统受累者纳入仅呼吸系统受累组及全身型EGPA组间表现相似;2.联合外周血Eos既往最高值和影像学征象的主成分分析发现3种不同特征的主成分:成分1(肺部影像学出现多发磨玻璃影、树芽征、支气管粘液栓增多,而肺纹理增多征出现减少),成分2(肺部影像学出现肺门小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增大、肺门淋巴结增多),成分3(外周血Eos既往最高值升高)。利用这3种主成分可将仅呼吸系统受累EGPA人群从重症哮喘人群中识别出来;3.重症哮喘与仅呼吸系统受累EGPA、全身型EGPA叁组间血清可溶性蛋白的表达水平不一致,并可通过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进行鉴别。结论:重症哮喘患者中存在一组类似EGPA临床特征,但又仅有呼吸系统表现的人群。这部分人群与重症哮喘存在不同的血清可溶性蛋白的表达。通过临床主要指标及血清可溶性蛋白的聚类分析,证实了局限型EGPA存在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王倩,赵微,蔡雪辉,田志军[6](2016)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M蛋白新亚型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PRRSV的非糖基化M蛋白是最保守的结构蛋白,在病毒粒子中M蛋白和GP5以二硫键相连形成的异源二聚体是PRRSV感染所必要的。M蛋白参与病毒复制的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两株M蛋白单抗1C8和3F7分别识别aa3-6和aal55-163,且病毒感染的细胞与1C8反应呈现2条特异性条带,说明M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存在亚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19)
薛聪,钱晶,尹仁福,丁壮[7](2016)在《我国禽群出现基因Ⅷ新亚型新城疫病毒》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城疫作为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动物疫病,在我国家禽群体中呈常在的地方流行,是目前我国优先防控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引起该病的病原新城疫病毒在我国地域分布广泛、宿主动物繁多,并且近年来表现出一定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新城疫病毒处于不断进化之中,个别地区出现了新基因型(XII型);主要流行的新城疫病毒基因型也在不断进化中。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新城疫流行状况,本研究选取近年来从东北地区不同宿主(鸡、鸭、鹅、鸽子等)分离的新城疫病毒,结合Gen Bank公布的NDV F序列对中国来源毒株的遗传进化和基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期分离株包括基因II型、VI型、VII型。基因II型分离株与国内广泛使用的商品疫苗株(La Sota,B1株等)同源性极高,很有可能为疫苗衍生株;基因VI型分离株均分离自鸽子,表现出较强的宿主特嗜性;而基因VII型NDV分离株宿主来源广泛(鸡、鹅、鸽子、鹌鹑),并且可以进一步划分为VIIb、VIId和VIIe亚型。此外,1株鸡源VII型分离株处于独特遗传进化分支并且与目前已确定所有亚型遗传进化距离较远,我们将其命名为VIIj亚型。这表明近年来东北地区基因VII型NDV占主要流行优势,并且有新的亚型出现。在此基础上,结合Gen Bank公布的NDV F全基因序列,参照Diel等分型标准对中国NDV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至少存在9个基因型(I-III,VI-IX,XII,XV)的发生流行。其中基因VII型分离株数量极多、宿主分布广泛,除了早期开始出现的VIIa-VIIg亚型,近年来开始出现新的VIIh以及VIIj亚型。新的基因型、亚型的出现为ND的防控提出新的挑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7-20)
孔凡志,沈欢欢,姜楠,杨焕民,杨锐[8](2016)在《人类腺苷酸激酶家族中几个新亚型及其功能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腺苷酸激酶(Adenylate kinase,AK)是一种催化磷酸基团在腺嘌呤核苷酸之间相互转换,从而调节细胞内的不同部分腺嘌呤核苷酸比例的磷酸转移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腺苷酸激酶同工酶新亚型被发现,现从编码腺苷酸激酶基因的定位、腺苷酸激酶的底物偏好及其功能等几个方面做了综述,为全面深入了解腺苷酸激酶家族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新线索。(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王琦,韩云志,田新红[9](2016)在《雌激素受体新亚型ER36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特性及叁苯氧胺敏感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属于雌激素密切相关性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到妇女的健康与生命安危;叁苯氧胺(TAM)是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一线用药;但是,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有40%对TAM先天耐药,并且在最初接受TAM治疗有效的乳腺癌患者中,也会发展为TAM获得性耐药。因此,TAM耐药问题一直是困扰临床工作者的最大问题,也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ER-α36为雌激素作用机制和雌激素相关性肿瘤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预见,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TAM耐药产生的过程中,ER-α36其表达水平及其介导的非基因组信号传导通路可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的预后判断提供更好的依据。鉴于此,本课题拟以ER-a36为目标,设计并构建针对ER-a36 mRNA的表达载体和特异性RNA干扰载体,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揭示ER-a36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TAM耐药机制中的作用,并为ER-a36 RNAi技术用于治疗叁苯氧胺耐药性乳腺癌提供基础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4-21)
朱晓清,王晓明,李新生,胡功政,张素梅[10](2015)在《一种林可霉素耐药基因新亚型Lnu(G)的发现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可霉素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种林可胺类抗生素,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的50S亚基,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厌氧菌有抗菌作用。本研究在药敏试验、耐药基因筛选的基础上,在一株猪源肠球菌上鉴定了一种林可霉素耐药基因新亚型,暂命名为Lnu(G)。Lnu(G)与已报道的Lnu(A)~Lnu(F)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同源性(31%~76%)。耐药基因克隆及药敏试验显示,与对照菌(S.Aaureus RN4220+pAM401空载体)相比,含有Lnu(G)耐药基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RN4220+pAM401+lnu(G))对林可胺类药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反向PCR及测序证实,lnu(G)位于一个长度为4.75kb的Tn3型转座子上,命名为Th6260。该转座子与Tn554相比,在耐药区出现了Lnu(G),但缺失了大观霉素耐药基因spc与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I-CeuI-PFGE及Southern杂交试验显示,Tn6260位于肠球菌染色体上。综上所述,本研究在猪源肠球菌上鉴定了一个林可霉素耐药新亚型Lnu(G),该耐药基因由转座子Tn6260携带,位于染色体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叁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10-20)
新亚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H9N2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形成H7N9和H10N8人间禽流感病毒的进程,探讨作为供体的禽流感病毒H9N2在当前中国的主要分布及其内部6个基因节段的进化关系。创新点:人间禽流感病毒H7N9和H10N8共起源于H9N2禽流感病毒早已成为共识,但共起源的时间节点、作为供体的禽流感病毒H9N2在当前中国的分布及其内部6个基因节段的进化关系鲜有论及。2014年,H5N6禽流感被多次报道造成人类感染。研究表明,H5N6禽流感具有复杂的重配来源,H9N2正是其一,加之H7N9第五波流行的严峻形势,亟需明确H9N2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形成新亚型的能力以及它在我国的当前主要分布。方法:从流感病毒公共数据库下载基因序列,评估查找适当的碱基替代模型,通过进化树查看与H7N9、H10N8及H5N6具有高度相似性的H9N2病毒的分布地区以及它们在内部6个基因节段上的进化关系,同时通过碱基替代速率的计算追溯最近共同祖先(tMRCA)及其分歧时间。结论:人间禽流感病毒H7N9与H10N8均在2012年之前形成,短期内通过碱基替代与基因重配形成了两种可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证实了H9N2通过重配形成新亚型的高效性。作为重配供体的H9N2至今仍广布于华东、华南及东南亚。其内部基因节段的重配复杂,发生在亚型内部的重配以及通过重配形成新的病毒亚型的风险都很高,需在禽畜中加强流感病毒的流行动态监测,特别是那些一向被忽视的编码内部蛋白的基因组节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亚型论文参考文献
[1].Pina-Oviedo,S,Miranda,R,N,Medeiros,L,J,杨海玉,刘勇.肿瘤治疗相关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一种与免疫缺陷相关的新亚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8
[2].Hui-ping,CHANG,Li,PENG,Liang,CHEN,Lu-fang,JIANG,Zhi-jie,ZHANG.H9N2,行进在新亚型流感病毒的途中(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Biomedicine&Biotechnology).2018
[3].宣奇才.云南省出入境人群中HIV-1新亚型重组鉴定与传播性耐药突变规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4].朱晓清,王晓明,李会,商艳红,潘玉善.林可霉素耐药基因新亚型lnu(G)的功能及遗传环境分析[C].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联合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第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2017
[5].赖政道.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新亚型探索性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7
[6].王倩,赵微,蔡雪辉,田志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M蛋白新亚型的鉴定[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7].薛聪,钱晶,尹仁福,丁壮.我国禽群出现基因Ⅷ新亚型新城疫病毒[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8].孔凡志,沈欢欢,姜楠,杨焕民,杨锐.人类腺苷酸激酶家族中几个新亚型及其功能特点[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6
[9].王琦,韩云志,田新红.雌激素受体新亚型ER36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特性及叁苯氧胺敏感性的影响[C].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2016
[10].朱晓清,王晓明,李新生,胡功政,张素梅.一种林可霉素耐药基因新亚型Lnu(G)的发现与鉴定[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叁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