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颅窝病变论文-刘娟,陈婷,邓庆健,卢展辉,郑达聪

后颅窝病变论文-刘娟,陈婷,邓庆健,卢展辉,郑达聪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颅窝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椎管闭合不全,丹迪-沃克综合征,颅内透明层,后颅窝

后颅窝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刘娟,陈婷,邓庆健,卢展辉,郑达聪[1](2019)在《孕早期超声在测量胎儿颅内透明层及后颅窝厚度、预测后颅窝病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孕早期超声对胎儿颅内透明层(IT)及后颅窝(CM)的测量,以达到筛查胎儿开放性脊柱裂(OSB)、Dandy-Walker(D-W)畸形的目的。方法:超声获取7 718例孕11~13+6周胎儿头部正中矢状切面3D容量数据,检测胎儿颈后透明层(NT)、IT、CM等指标。孕中期行超声结构筛查及随访,将患儿分为正常组7 708例、OSB组9例和D-W畸形组1例,比较3组IT、CM的区别。结果:正常组IT值0.60~2.40 mm,CM值0.60~2.60 mm,正常组IT、CM的显示率为95.99%;OSB组7例无法清晰显示IT,2例IT值<0.60 mm;D-W畸形组1例IT不显示,CM值3.60 mm。结论:孕早期OSB及D-W畸形胎儿正中矢状面CM结构较正常胎儿发生相应改变。孕11~13+6周胎儿的IT不显示是早期诊断OSB的重要线索;CM增宽可能预示着D-W畸形的风险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良[2](2018)在《278例后颅窝病变患者开颅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是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后颅窝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开颅术后相关并发症,分析其潜在的影响因素,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病变的经验。方法1、收集2011年3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8例开颅手术的后颅窝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2、根据病变性质和解剖部位分为7类:(1)桥小脑角区;(2)微血管减压(叁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3)小脑区;(4)四脑室;(5)脑干;(6)岩斜区;(7)枕骨大孔区。3、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开颅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结果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潜在并发症,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病变的经验。结果1、本组共收集278例患者,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70例,平均年龄47岁。2、微血管减压105例(37.8%),桥小脑角区72例(25.9%),小脑区65例(23.4%),四脑室肿瘤6例(2.2%),脑干肿瘤2例(0.7%),岩斜区5例(1.80%),枕骨大孔区23例(8.2%)。(3)术后出现并发症者87例,总的发病率是31.3%,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面神经麻痹32例(11.5%),其次是脑脊液漏24例(8.6%),颅神经麻痹12例(4.3%),术后出血8例(2.9%),伤口感染7例(2.5%),脑积水5例(1.8%),颅内感染5例(1.8%),小脑缄默3例(1.1%),总的死亡人数3 例(1.1%)。结论1、本组后颅窝病变术后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31.3%,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后颅窝病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幕上手术高,并发症的种类也较广泛。3、后颅窝由于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毗邻血管神经密集,术中暴露困难,手术时间长及肿瘤类型多样使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4、术前做好围术期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显微手术操作、神经电生理监测、合适的手术入路、严密缝合伤口和合理使用辅助材料,可以改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术者熟悉颅底神经解剖结构,熟知病人的病史及其影像资料,术前模拟手术入路,了解病变周围的解剖关系,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张培峰,蔡楚伟,方旭生,柳隆华[3](2014)在《小儿后颅窝病变开颅术后枕部皮下积液的机制探讨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小儿后颅窝开颅术后枕部皮下积液形成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收治的12例儿童,年龄1~8岁,平均4.5岁,后颅窝开颅术后枕部皮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儿治愈,1例患儿皮下积液合并脑积水迁延不愈,家属要求自动出院。其中6例经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加枕颈部加压包扎治愈,5例经积液腔置管持续引流枕颈部加压包扎+腰椎穿刺持续引流治愈,无一例再次打开切口手术处理。结论小儿枕颈部肌肉不发达,且术中硬膜、枕下肌肉层和皮下组织缝合不严密及局部遗留死腔是枕部皮下积液形成的主要原因,除传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外,积液腔置管持续引流枕颈部加压包扎效果肯定。(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李丽丽,程立新[4](2012)在《后颅窝病变开颅术治疗后患者发热的原因及其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颅窝病变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热的原因,并提出对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91例后颅窝开颅手术术后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本组91例中有78例患者1周内痊愈,13例2周内痊愈;感染者5例,发热持续时间为(10.20±1.22)d,主要表现为稽留热型,占术后发热的5.49%;无菌性炎症者17例,占18.68%,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为(4.88±1.91)d;异物反应者35例,占38.46%,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为(4.89±1.59)d;中枢性高热者19例,占20.83%,主要表现为驰张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为(6.57±1.85)d;肺部感染者8例,占8.79%,主要表现为稽留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为(10.87±1.35)d;交感神经兴奋7例,占7.69%,主要表现为稽留热型,发热持续时间为(2.14±1.36)d。结论对后颅窝开颅手术术后发热患者要积极寻找发热原因,采用对应护理,及时预防和控制发热。(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护理杂志》期刊2012年22期)

于克文,李玉花[5](2012)在《100例后颅窝病变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不同后颅窝病变,优选影像学检查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后颅窝病变的发生部位、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后颅窝出血性病变CT与MRI发现的敏感率无明显差异,对于缺血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MRI的敏感率高于CT,对于脱髓鞘病变MRI的敏感性高于CT,但定性与CT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出血性疾病,早期首选CT检查,后期为明确出血原因应进一步行MRI检查;为避免CT检查的假阴性,对于缺血性、肿瘤性及脱髓鞘病变建议首选MRI检查。(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2年07期)

闫珊珊[6](2010)在《后颅窝病变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后颅窝容纳中脑、小脑、桥脑和延髓,当后颅窝发生肿瘤后,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由于后颅窝肿瘤的解剖位置关系,手术处理比较复杂,术后并发症多,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呼吸障碍、应激性溃疡、切口脑脊液漏;后组颅(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09-10)

陈龙[7](2009)在《儿童后颅窝病变术后皮下积液的成因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儿童后颅窝病变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34例儿童后颅窝病变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皮下积液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结果:34例中有8例发生术后皮下积液(23.53%)。其发生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伴术后脑积水者(4/6,66.67%)显着高于未发生脑积水者(4/28,14.29%)(P<0.05);病变次全切除者(5/10,50.00%)显着高于全切除者(3/24,12.50%)(P<0.05);术中未严密缝合硬脑膜者(6/12,50.00%)显着高于严密缝合者(2/22,9.09%)(P<0.05),且术中人工脑膜修补者(5/9,55.56%)较未缝合硬膜者(1/3,33.33%)有增高的趋势;病变位于中线部位者(7/23,30.43%)、术中未还纳骨瓣者(4/11,36.36%)有高于非中线部位病变(1/11,9.09%)及骨瓣还纳者(4/23,17.39%)的趋势(P>0.05)。而病变大小及是否放置术腔外引流与皮下积液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术中病变切除程度、硬脑膜严密缝合程度以及术后并发脑积水与儿童后颅窝病变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关系密切,而局部颅骨缺损和病变位置可能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术中尽量全切除病变,严密缝合硬膜、还纳骨瓣以及术后积极处理脑积水等是防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重要环节。(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09-06-01)

赵杰,袁贤瑞,马建荣,姜维喜,姜冰[8](2009)在《枕下骨瓣开颅术在后颅窝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枕下骨瓣开颅术在后颅窝病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4 0例后颅窝病变患者采用骨瓣开颅2 5例,骨窗开颅1 5例。手术入路包括枕下正中入路、枕下正中向外的钩型切口入路及小脑半球外侧钩型切口入路。结果骨瓣开颅组术后CT显示骨瓣复位良好,术后无脑脊液漏,无皮下积液,颅内感染1例。骨窗开颅组术后脑脊液漏1例,皮下积液2例,颅内感染1例。骨窗开颅组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皮瓣区下陷。结论骨瓣开颅术后复位保持了解剖层次的完整性,避免了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减小了残腔,减少了皮下积液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靳玉红[9](2008)在《后颅窝病变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后颅窝病变常发生于桥小脑角区、颅颈交界、小脑半球和四脑室等部位。由于后颅窝颅腔狭小,手术难度大且易损伤脑干等生命中枢,术后并发症多,如不能早期发现和处理,后果常较严重。因此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及护理,力争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十分重要。2005年1月至20(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08年21期)

戴雪艳,丁长青,丁爱兰,包继华[10](2008)在《低场MRIFLAIR序列在后颅窝病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场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在后颅窝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后颅窝疾病患者同时行常规MR T2加权像及快速FLAIR检查,比较两种序列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同时对CT结果对照。结果:FLAIR共检出病灶235个,常规T2加权像检出152个,CT仅显示107个。FLAIR显示病灶清晰,特别可显示常规MR T2加权像及CT未能显示的脑梗死及颅底池及脑表面的小出血病灶等,在诊断后颅窝外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FLAIR对后颅窝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应作为常规应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08年19期)

后颅窝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是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后颅窝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开颅术后相关并发症,分析其潜在的影响因素,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病变的经验。方法1、收集2011年3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8例开颅手术的后颅窝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2、根据病变性质和解剖部位分为7类:(1)桥小脑角区;(2)微血管减压(叁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3)小脑区;(4)四脑室;(5)脑干;(6)岩斜区;(7)枕骨大孔区。3、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开颅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结果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潜在并发症,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病变的经验。结果1、本组共收集278例患者,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70例,平均年龄47岁。2、微血管减压105例(37.8%),桥小脑角区72例(25.9%),小脑区65例(23.4%),四脑室肿瘤6例(2.2%),脑干肿瘤2例(0.7%),岩斜区5例(1.80%),枕骨大孔区23例(8.2%)。(3)术后出现并发症者87例,总的发病率是31.3%,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面神经麻痹32例(11.5%),其次是脑脊液漏24例(8.6%),颅神经麻痹12例(4.3%),术后出血8例(2.9%),伤口感染7例(2.5%),脑积水5例(1.8%),颅内感染5例(1.8%),小脑缄默3例(1.1%),总的死亡人数3 例(1.1%)。结论1、本组后颅窝病变术后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31.3%,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后颅窝病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幕上手术高,并发症的种类也较广泛。3、后颅窝由于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毗邻血管神经密集,术中暴露困难,手术时间长及肿瘤类型多样使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4、术前做好围术期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显微手术操作、神经电生理监测、合适的手术入路、严密缝合伤口和合理使用辅助材料,可以改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术者熟悉颅底神经解剖结构,熟知病人的病史及其影像资料,术前模拟手术入路,了解病变周围的解剖关系,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颅窝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刘娟,陈婷,邓庆健,卢展辉,郑达聪.孕早期超声在测量胎儿颅内透明层及后颅窝厚度、预测后颅窝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

[2].张良.278例后颅窝病变患者开颅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及分析[D].厦门大学.2018

[3].张培峰,蔡楚伟,方旭生,柳隆华.小儿后颅窝病变开颅术后枕部皮下积液的机制探讨及防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

[4].李丽丽,程立新.后颅窝病变开颅术治疗后患者发热的原因及其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

[5].于克文,李玉花.100例后颅窝病变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

[6].闫珊珊.后颅窝病变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C].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7].陈龙.儿童后颅窝病变术后皮下积液的成因及防治[D].福建医科大学.2009

[8].赵杰,袁贤瑞,马建荣,姜维喜,姜冰.枕下骨瓣开颅术在后颅窝病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9

[9].靳玉红.后颅窝病变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8

[10].戴雪艳,丁长青,丁爱兰,包继华.低场MRIFLAIR序列在后颅窝病变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

标签:;  ;  ;  ;  

后颅窝病变论文-刘娟,陈婷,邓庆健,卢展辉,郑达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