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淋失论文-张春雪,郑向群,杨波,朱晓瑞,杨永安

磷淋失论文-张春雪,郑向群,杨波,朱晓瑞,杨永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淋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豆-萝卜间作,肥料增效剂,植物篱,土壤氮磷淋失

磷淋失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雪,郑向群,杨波,朱晓瑞,杨永安[1](2019)在《肥料增效剂和植物篱对大豆—萝卜间作体系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肥料增效剂和植物篱对大豆-萝卜间作体系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设置肥料增效剂和植物篱共7个处理,对氮磷淋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管理措施中,化肥减量40%+植物篱+稀释200倍罗壳素处理对TN、NO3-淋失控制效果最佳,削减率分别为56.18%、57.34%;化肥减量40%处理对NH4+、TP淋失控制效果最佳,削减率分别为48.67%、47.85%。肥料增效剂和植物篱有利于控制大豆-萝卜间作体系的氮磷淋失风险,可为保障地下水安全、实现农业清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王静,付伟章,葛晓红,郑书联,薄录吉[2](2018)在《玉米生物炭和改性炭对土壤无机氮磷淋失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玉米秸秆为原料制作生物炭,并用氯化铁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前后生物炭对硝态氮和磷的吸附等温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将生物炭和改性炭制作3 cm厚的物理隔离层,施入土柱50 cm处,通过淋溶实验,研究生物炭改性前后对土壤无机氮磷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温度为500℃时,铁炭比为0.7的生物炭和改性炭对氮磷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曲线分析表明:生物炭改性后对硝态氮和磷的吸附增大,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硝态氮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 mg·g-1和2.414 mg·g-1、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23 mg·g-1和16.062 mg·g-1。与对照相比,生物炭处理和改性炭处理硝态氮的淋失量分别降低11.2%和31.6%,磷的淋失量分别显着降低33.1%和82.9%,氨氮的淋失量分别显着降低44.3%和68.6%。淋溶试验后对土壤残留养分分析表明,隔离层的添加并不会对0~50 cm土层内NO-3-N、NH+4-N和PO3-4-P含量产生明显影响,同时改性生物炭能有效减少NH+4-N和PO3-4-P向更深土层中迁移,表明土壤中添加改性生物炭能够有效降低土壤无机氮磷的淋失风险。(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王甜,黄志霖,曾立雄,肖文发,宋文梅[3](2018)在《不同施肥处理对叁峡库区柑橘园土壤氮磷淋失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17年8月利用原状土柱模拟淋溶试验对叁峡库区秭归县柑橘园土壤的氮磷淋溶流失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为叁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处理(T0)、减量施肥(T1)、常量施肥(T2)、增量施肥(T3)、常量复合肥A施肥(T4)和常量复合肥B施肥(T5)。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下,柑橘园土壤淋滤液中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的淋溶浓度范围分别为37.16~163.07,0.61~6.69,27.54~79.38,2.37~7.10mg/L。(2)施肥量和施肥种类皆为土壤中氮磷淋溶的影响因素。在相同施肥种类下,土壤氮磷淋溶浓度随施肥量增加而显着增加,但施肥量高到一定程度后,淋溶浓度增长幅度会降低。在相同施氮量下,硝态氮的淋失受施肥种类影响最大,铵态氮最小。(3)在土壤淋滤液中,硝态氮为可溶性氮主要淋失形态,其淋失量占TN淋失量的比率为29.72%~46.18%,NH_4~+—N淋失量的比重为1.09%~2.05%。从研究结果推论,常量复合肥A施肥处理更有利于肥料氮向供植物吸收可溶性氮转化并降低施肥后土壤中氮素累积的风险。(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马金奉,朱昌雄,李红娜,耿兵,张丽[4](2018)在《粪污肥料化产物对土壤磷淋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华北平原广泛分布的潮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和室外淋溶试验,通过比较生物有机肥(BOF)、普通有机肥(OF)、沼液(BS)、猪场废水(WLF)、化学肥料(CF)和不施肥(NOP)6个施肥处理对土壤磷淋失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小白菜产量的影响,以明确不同肥料施用后土壤磷的转化及淋失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由于下层土壤对从上层淋溶下的磷的吸附作用,模拟淋溶及室外淋溶实验中各处理组之间磷淋失量差异性不一致,淋失量平均值最大的分别为CF及WLF组。(2)不同肥料处理组在不同土壤深度中速效磷(Olsen-P)含量存在差异,与NOP组相比,CF处理组在0-20cm、BOF处理组在0-60cm深度土壤的Olsen-P含量显着增加,其余处理组与NOP组在4个深度土壤中均无显着差异。(3)在室外淋溶实验中,CF组小白菜产量比施有机肥组高17.8%~82.0%,比NOP组高923.5%,施有机肥组的产量比NOP组高462.4%~768.7%;各组之间植株磷吸收量均存在显着差异,CF组磷吸收量比施有机肥组高22.0%~124.7%,比NOP组高1504.3%,施有机肥组磷吸收量比NOP组高614.0%~1214.9%。综合实验结果可知,从控制磷淋失量、促进植物生长及磷吸收的角度看,BOF和OF是最适合粪污处置的应用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18年09期)

刘洁,陈杰,李顺奇,王璐瑶,魏世强[5](2018)在《几种含磷材料对紫色土铅稳定条件优化及磷淋失环境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紫色土-灰棕紫泥为对象,探讨了磷酸二氢钾(MPP)、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CMP)和磷矿粉(PR)4种含磷材料,在不同剂量下对不同程度Pb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果,并对其长期稳定性和P淋失的环境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含磷材料对土壤Pb均具有显着稳定化效果。在P:Pb(摩尔比)为1时,稳定效率相对大小顺序:MPP>SSPěCMP>PR。当Pb污染浓度<600 mg·kg~(-1)时,4种稳定剂均能实现土壤Pb的稳定化。当Pb浓度ě1 200 mg·kg~(-1)时,MPP依然保持高效的稳定化能力,但是PR对土壤稳定化不能满足浸出标准。固定Pb污染浓度为1 200 mg·kg~(-1),含磷材料稳定化Pb的效果受其剂量的影响。MPP在P:Pb为1时稳定化处理3 d即可达到浸出标准,SSP和CMP在P:Pb为1.5和2时稳定化处理30 d可达到浸出标准,PR在P:Pb为4时稳定化处理60 d基本达到浸出标准,增加稳定剂剂量能够显着提高对紫色土Pb的稳定速率。施用系列含磷材料稳定剂后,除SSP外均使土壤pH升高,且随着稳定时间的延长,土壤中可交换态(Exc-Pb)逐渐降低,残渣态(Res-Pb)所占比例逐渐升高。满足Pb浸出标准的处理在稳定化9个月内土壤中Pb浸出浓度始终维持在极低水平,并且土壤有效P也一直保持在土壤P淋失临界值以内,说明合理剂量和类型的含磷材料能满足持续稳定化和环境风险控制要求。(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黄娴[6](2018)在《生物炭对黄壤氮磷淋失及油用牡丹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壤是贵州省农业生产主要土壤类型,喀斯特特殊的环境条件与丰富的降雨造成土壤养分淋失严重。土壤养分淋失不仅使土壤肥力变差,影响植物生长,还会引起水体污染。施用生物炭可以改良土壤环境和减少养分损失,同时把碳封存在土壤中,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然而,生物炭施用对黄壤中氮磷养分含量的影响、对径流和淋溶液中氮磷流失的控制作用及最佳生物炭施用量是多少仍不清楚。本文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淋溶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添加生物炭对黄壤中养分含量及其随淋溶液和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并对油用牡丹在生物炭施用下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主要结果如下:(1)室内模拟试验中,施加生物炭的处理:土壤pH值、土壤全氮、速效氮、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均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淋溶液体积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与对照相比,生物炭添加量为2kg/m~2、4kg/m~2、6 kg/m~2的累积淋溶液体积分别减少了0.3%、1.5%、2.0%;与对照相比,土壤添加了生物炭的淋溶液总磷、总氮、硝态氮和氨氮的累积淋溶损失量均显着降低,以2 kg/m~2添加量处理的效果最佳,其次是4 kg/m~2。因此,添加生物炭能够有效减少黄壤土壤中养分的淋溶,保持土壤肥力。(2)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在农田黄壤里添加生物炭,减少了农田地表径流,且流失量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多而减少。在暴雨事件中,添加生物炭增加了总磷的流失,但以4kg/m~2处理增加的浓度最小;添加2kg/m~2生物炭处理的地表径流中总氮浓度比未添加生物炭的对照处理减少了9.78%;4kg/m~2施用量处理地表径流中氨氮浓度比对照减少了11.39%;6 kg/m~2处理的地表径流中硝态氮浓度比对照减少了18.45%。在大雨事件中,添加4kg/m~2处理的地表径流中总磷浓度比对照减少了26.67%;2kg/m~2处理的地表径流中总氮浓度比对照减少了12.94%;4kg/m~2处理的地表径流中氨氮浓度比对照减少了13.11%;6 kg/m~2处理的地表径流中硝态氮浓度比对照减少了7.81%。在中雨事件中,添加6 kg/m~2处理的地表径流中总磷浓度比对照减少了21.88%;4kg/m~2处理的地表径流中总氮浓度比对照减少了19.65%;4kg/m~2处理的地表径流中氨氮浓度比对照减少了20.33%;6 kg/m~2处理的地表径流中硝态氮浓度比对照减少了12.11%。除了中雨事件中添加6 kg/m~2与4kg/m~2处理的总氮浓度差异显着外,其余添加6 kg/m~2与4kg/m~2生物炭量地表径流中的氮磷浓度差异均不显着。由此可得,添加4kg/m~2生物炭对减少黄壤地表径流中的总磷、总氮和氨氮的效果较好,添加6kg/m~2生物炭对减少黄壤地表径流中的硝态氮的效果较好。(3)在施肥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对油用牡丹生长有显着影响,施加生物炭后,黄壤pH值、全氮、速效氮、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均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未施肥区,6 kg/m~2生物炭添加量对油用牡丹的株高、地径、叶片SPAD值的促进作用效果最佳,与未添加生物炭相比,株高、地径分别提高了10.43%、10.69%,且油用牡丹根、茎、叶中的氮磷含量均是生物炭添加量为6 kg/m~2时最高;在施肥区,4kg/m~2生物炭施用量对油用牡丹的株高、地径、叶片SPAD值的促进作用效果最佳,并且显着提高了油用牡丹根、茎、叶中的氮含量,与对照相比,根、茎、叶中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2.26%、13.04%、10.41%。总体而言,施肥小区添加生物炭的3个处理中植物株高、地径、叶片SPAD值和各器官中氮含量均优于未施肥小区的等炭量处理。综上,在黄壤上种植油用牡丹,生物炭用量控制在4kg/m~2比较适宜。综上所述,在黄壤中添加生物炭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氮磷随淋溶液和地表径流的流失,施加生物炭能提高土壤养分,有利于油用牡丹的生长。其中,以4 kg/m~2添加量处理的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6-01)

王静[7](2018)在《不同原料生物质炭与铁基生物质炭对土壤无机氮磷淋失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地下水中NO_3~--N浓度增加异常迅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上过度地使用氮肥,同时磷肥施用过量后,较难移动的磷也会存在淋溶损失风险,从而污染地下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防止氮磷养分淋失已经迫在眉睫。本实验选用玉米秸秆、小麦秸秆、花生壳为原料,在400℃、500℃、600℃、700℃的热解温度下制备生物炭,研究了生物炭的产率、元素组成、红外光谱、电镜分析,通过吸附实验确定生物炭的最佳炭化温度为500℃,选用500℃炭化的生物炭制备最佳改性炭,因为生物炭表面含有大量的负电荷,易与阴离子产生静电互斥,改性后的生物炭含有较多的阳离子能与含负电荷的阴离子结合,从而提高吸附能力。同时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实验和土柱淋溶实验,研究生物炭和改性炭对硝态氮和磷的吸附作用,以及生物炭和改性炭对土壤无机氮磷淋失的影响。实验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炭化温度从400℃升高到700℃,叁种生物炭的产率都逐渐下降,C-BC产率从34.34%下降至24.88%,W-BC产率从32.43%下降至22.76%,P-BC产率从36.83%下降至25.76%;生物炭的含C量逐渐升高,N、H、O的含量逐渐降低。2.借助SEM、FTIR等仪器表征生物炭和改性炭的结构和官能团。SEM照片显示改性炭表面更加粗糙,含有大量的附着物。改性前后的生物炭官能团种类大体相同,出现了Fe的特征吸收峰,主要为Fe-OH和Fe-O。3.炭化温度为500℃时,叁种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能力最强;铁炭比值为0.7是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生物炭的最佳改性条件,铁炭比值为0.56是花生壳生物炭的最佳改性条件。4.生物炭和改性炭对硝态氮和磷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说明生物炭和改性炭对氮磷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生物炭和改性炭对硝态氮和磷的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C-BC、W-BC、P-BC对磷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23 mg/g、1.660 mg/g、1.265 mg/g,MC-BC、MW-BC、MP-BC对磷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6.062 mg/g、15.550 mg/g、12.133 mg/g,生物炭由改性前不吸附硝态氮变成改性后MC-BC、MW-BC、MP-B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561 mg/g、2.414 mg/g、1.287 mg/g。5.淋溶实验中空白组与叁种材料原状粉末隔离层处理的淋溶液中氮磷含量差异不显着,说明粉末隔离层对氮磷养分的吸附能力较弱,添加生物炭和改性炭处理的淋溶液中氨氮、硝态氮、磷的含量都显着降低,玉米秸秆生物炭和改性炭对于减少土壤无机氮磷淋失效果最好,C-BC和MC-BC硝态氮的淋失量分别显着降低39.49%和67.36%,磷的淋失量分别显着降低66.05%和83.40%,氨氮的淋失量分别显着降低了43.60%和68.63%。(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2)

胡宏祥,汪玉芳,陈祝,刘晶,徐启荣[8](2015)在《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黄褐土氮磷淋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模拟装置淋溶土柱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氮磷淋溶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淋失液中总氮含量表现为:NS(无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SF(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SDF(秸秆还田+优化施肥量氮磷钾均减20%)处理>CK(无秸秆还田、无施肥)处理;土壤淋失液中可溶性磷和总磷含量均表现为:SF(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NS(无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SDF(秸秆还田+优化施肥量氮磷钾均减20%)处理>CK(无秸秆还田、无施肥)处理,并且呈现出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的趋势;经过淋溶后,表层土壤中全氮含量最高的是SF(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为0.486g/kg,最低的是CK(无秸秆还田、无施肥)处理,为0.440g/kg,全磷含量最高的是NS(无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为0.306g/kg,最低的是CK(无秸秆还田、无施肥)处理,为0.261g/kg;但表层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最高的是SF(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处理,为29.353mg/kg,最低的是CK(无秸秆还田、无施肥)处理,为21.210mg/kg。研究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减少有利于降低土壤氮磷的淋失,在优化施肥量条件下,黄褐土实行秸秆还田会降低土壤氮素的淋失,但会提高土壤磷素的淋失。(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赖晓明,廖凯华,朱青,吕立刚,徐飞[9](2015)在《基于Hydrus-1D模型的太湖流域农田系统水分渗漏和氮磷淋失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土壤水分长期定位观测基础上,应用Hydrus-1D模型对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水分渗漏进行动态模拟,并结合深层土壤溶液取样及氮磷浓度测定,分析了当前耕作方式下农田水分渗漏和氮磷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渗漏与降雨、灌溉及前期土壤含水率有关;麦季深层渗漏量小但持续时间长,而稻季单次渗漏量大却持续时间短。模拟时段内铵态氮和可溶解性总磷的淋失主要发生在稻季,淋失量分别为2.62、0.49kg/hm2,分别占稻麦轮作期总淋失量的96.0%、96.0%,而硝态氮淋失主要发生在麦季,淋失量为57.97kg/hm2,占总淋失量的80.2%;无机氮淋失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其淋失量占总淋失量的96.4%。综合看来,硝态氮应作为主要阻控对象,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对地下水及太湖水体的污染风险。此外,氮磷淋失在6、7月份即休耕期和水稻生长早期容易达到峰值,应得到重视。(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5年09期)

刘之广,陈宝成,张民,李允聪[10](2014)在《模拟条件下太湖直湖港地区桃园土壤不同施肥处理氮磷淋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土柱模拟淋溶的方法,根据太湖直湖港地区当地桃农习惯的施肥方式,通过减氮施肥、改施化肥或控释肥等措施,探讨在模拟灌溉和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氮、磷淋失的特点。结果表明,各处理试验后期淋溶液pH差异不显着,但畜禽有机肥的施用减缓了淋溶液pH的升高。淋溶液的电导率,全氮浓度和可溶性磷浓度均在模拟灌溉期达到峰值,施用控释肥料的处理显着低于其他处理。不同施肥处理氮素的淋失量和淋失率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FP)氮淋失率最高,为68.98%,施用控释肥处理(CRF)最低,仅为302.76g和24.46%。控释肥处理(CRF)和传统化肥处理(CF)淋失的氮以硝态氮为主,其他处理的氮主要以酰胺态氮或有机氮的形式淋失。施用畜禽有机肥料能显着增加淋溶液中的磷含量,其中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FP)的全磷淋失率为施用控释肥处理(CRF)的16.73倍。太湖直湖港地区推广施用控释肥可明显降低氮磷淋失量,减少施肥对地下水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磷淋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玉米秸秆为原料制作生物炭,并用氯化铁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前后生物炭对硝态氮和磷的吸附等温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将生物炭和改性炭制作3 cm厚的物理隔离层,施入土柱50 cm处,通过淋溶实验,研究生物炭改性前后对土壤无机氮磷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温度为500℃时,铁炭比为0.7的生物炭和改性炭对氮磷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曲线分析表明:生物炭改性后对硝态氮和磷的吸附增大,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硝态氮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 mg·g-1和2.414 mg·g-1、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23 mg·g-1和16.062 mg·g-1。与对照相比,生物炭处理和改性炭处理硝态氮的淋失量分别降低11.2%和31.6%,磷的淋失量分别显着降低33.1%和82.9%,氨氮的淋失量分别显着降低44.3%和68.6%。淋溶试验后对土壤残留养分分析表明,隔离层的添加并不会对0~50 cm土层内NO-3-N、NH+4-N和PO3-4-P含量产生明显影响,同时改性生物炭能有效减少NH+4-N和PO3-4-P向更深土层中迁移,表明土壤中添加改性生物炭能够有效降低土壤无机氮磷的淋失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淋失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春雪,郑向群,杨波,朱晓瑞,杨永安.肥料增效剂和植物篱对大豆—萝卜间作体系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

[2].王静,付伟章,葛晓红,郑书联,薄录吉.玉米生物炭和改性炭对土壤无机氮磷淋失影响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

[3].王甜,黄志霖,曾立雄,肖文发,宋文梅.不同施肥处理对叁峡库区柑橘园土壤氮磷淋失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8

[4].马金奉,朱昌雄,李红娜,耿兵,张丽.粪污肥料化产物对土壤磷淋失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8

[5].刘洁,陈杰,李顺奇,王璐瑶,魏世强.几种含磷材料对紫色土铅稳定条件优化及磷淋失环境风险评价[J].环境工程学报.2018

[6].黄娴.生物炭对黄壤氮磷淋失及油用牡丹生长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8

[7].王静.不同原料生物质炭与铁基生物质炭对土壤无机氮磷淋失影响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

[8].胡宏祥,汪玉芳,陈祝,刘晶,徐启荣.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黄褐土氮磷淋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5

[9].赖晓明,廖凯华,朱青,吕立刚,徐飞.基于Hydrus-1D模型的太湖流域农田系统水分渗漏和氮磷淋失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

[10].刘之广,陈宝成,张民,李允聪.模拟条件下太湖直湖港地区桃园土壤不同施肥处理氮磷淋失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4

标签:;  ;  ;  ;  

磷淋失论文-张春雪,郑向群,杨波,朱晓瑞,杨永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