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象熵论文-李浩东,黄霞芸,陈道勇

构象熵论文-李浩东,黄霞芸,陈道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构象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电解质网络,MOFs,构象熵,吸附平衡常数

构象熵论文文献综述

李浩东,黄霞芸,陈道勇[1](2017)在《对聚电解质构象熵的限制促进与带相反电荷染料分子间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制备具有高吸附性能的聚电解质复合材料的简单方法。首先,用DNA和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4-乙烯基吡啶(PEG-b-P4VP)自组装得到核壳结构的纳米线,再用1,4-二溴丁烷交联P4VP核得到一维聚电解质网络;然后在其壳层原位生长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制备聚电解质网络和MOFs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对负电性的染料分子具有非常好的吸附能力。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聚电解质网络在复合后的吸附平衡常数较复合之前有两个数量级的增加。结合van’t Hoff方程,得出Langmuir吸附平衡常数KL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值。分析表明聚电解质网络在复合前后的ΔS有显着差异,考虑到在复合材料中,聚电解质链的运动能力受到壳层MOFs的束缚,大大限制了其构象变化,吸附前后的构象熵改变很小。聚电解质网络的复合对其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平衡常数的提升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期刊2017-10-10)

张传杰,杨爽,陈尔强[2](2014)在《从扩散分离模型和构象熵模型推导凝胶渗透色谱校准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凝胶渗透色谱实验中,淋出体积与分子量的定量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通常由校准方程所给。然而目前高分子教材中对该方程的理论基础缺乏清晰的交代。本文通过扩散分离模型和构象熵模型分别推导出目前实验上普遍使用的两种校准方程,给出了方程中唯相系数的理论形式,并推论出校准方程适用的分子量范围。推论的正确性得到了文献结果的证实。(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4年08期)

吴其晔[3](2013)在《大分子溶致凝聚过程中构象熵的变化及其热力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分子溶致凝聚时,分子链及结构单元间发生复杂关联效应,链的构象和尺寸发生变化。由稀(良)溶液的伸展链构象演变为浓厚体系的Gauss链构象;尺寸随浓度增大而缩小,由稀溶液的Flory尺寸RF减小为极浓体系的无扰尺寸R0,体系的自由能F,内能U和熵S均发生变化。由于高分子材料属于软物质,因此熵变的贡献非常突出。研究溶致凝聚过程中大分(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期刊2013-10-12)

吴其晔[4](2012)在《溶致凝聚过程中大分子构象及构象熵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高分子无气态,不存在从气态向液态、固态的冷致凝聚过程,因此研究大分子的凝聚从溶液考虑较合适。稀溶液中分子链线团相互分离,呈孤立线团状,随浓度增大,分子链逐步向多链相互穿透、关联、缠结、凝聚转变。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溶致凝聚过程"(1ytropiccondensation)。凝聚过程中分子链的构象、构象熵、链间相互作用和关联作用均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期刊2012-10-16)

陈英才,王超,罗孟波[5](2010)在《平行板间高分子链构象熵的动力学Monte Carlo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动力学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受限于两平行板之间的高分子链,并用扫描法计算了链的构象熵S,研究了构象熵相对于自由链的减小量(S0-S)与平行板间距D和高分子链长n的关系.结果证实了de Gennes的自由能标度关系,并给出了标度关系适用的范围.当D非常小时,高分子链受到强烈限制,S0-S与n成正比,表明单链节受到平行板的平均排斥作用力与链长无关.随着D增大,平行板对构象熵的影响越来越弱,单链节受到平行板的平均排斥作用力随链长的增长而增大.当D比较大时,平行板对构象熵的影响近似可以忽略,高分子链构象熵与自由空间中的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刘贵忠,于家峰[6](2007)在《MD模拟研究Mini-protein Chignolin去折迭过程中残基的构象熵》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Chignolin在260 K、300 K、350 K和400 K进行去折迭模拟,计算8个残基(2—9位点)的构象熵.研究发现,构象熵值可大致分为低熵组、中熵组和高熵组.影响残基熵值的因素主要为温度、残基的原子数、残基所在位点、与邻近残基的相互作用等.还发现残基的构象熵有短时间急剧变化——阶梯跃变的现象.这意味着蛋白质的去折迭可能是不连续的.提示蛋白质的折迭过程可能也是不连续的.(本文来源于《德州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刘贵忠,王吉华,窦相华,于家峰[7](2006)在《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小蛋白Chignolin的构象熵》一文中研究指出Chignolin是人工设计合成的最小蛋白质,仅有10个氨基酸残基(GYDPETGTWG), 其结晶态为含两个β折叠片的发卡结构。其设计构想基于独立元件(autonomous elements,AEs)为蛋白质折迭的核心片段,选取的靶为蛋白质G B1结构域中位于41-56 的序列碎片。(本文来源于《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5-01)

王存新,马晓慧,陈慰祖[8](2002)在《构象熵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及结合自由能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子水平上定量地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识别,对正确理解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关系十分重要。分子间的识别与专一性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功能特性。蛋白质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及其相应的动力学、热力学特性是决定其生物功能的主要因素。而从理论上定量地阐明蛋白质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亲合力和结合自由能,以及溶剂效应、熵效应与分子柔性对蛋白质分子复合物结构(本文来源于《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2-05-01)

陈英才,宋栩冰,罗孟波,许健民[9](1999)在《聚甲醛链构象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把聚甲醛(POM)链的主链分成A、B两类,A类以碳原子作为起始原子,B类以氧原子作为起始原子⒚用完全计算法计算了考虑排斥体积的A、B两类聚甲醛链的构象熵SA 和SB⒚链长为奇数时,SA= SB;链长为偶数时,SA> SB,两者之间的差别很小,而且随链长的增长而减小⒚因此,对于POM 长链,可以不考虑A、B之间的差别,认为SA= SB⒚结果表明,聚甲醛链的构象熵跟链长成正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约25K时等于(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1999年06期)

罗孟波,黄建花,陈英才,许健民[10](1999)在《金刚石格点上自回避行走高分子链的构象熵》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了链长N为10~19的金刚石格点上自回避行走高分子链的构象熵S和平均g态个数<Wg>。发现S和<Wg>均与N成线性关系,每键构象熵β(以kB为单位)和g态密度μ都随参数κ(κ=kBT/ε)的变化而变化,参数κ是与温度、键构象能ε有关的量。β随参数κ的变化可划为叁个区域,(1)|κ|≥2.0,β的值几乎与κ的大小无关,几乎接近于β的极值;(2)0.16<|κ|<2.0,β的变化非常明显;(3)|κ|≤0.16,β的值几乎不随κ的变化而变化,表明高分子链处于能量最低的构象。每键构象熵β和g态密度μ随参数κ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满足βκ=κ-1μκ。(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构象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分子凝胶渗透色谱实验中,淋出体积与分子量的定量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通常由校准方程所给。然而目前高分子教材中对该方程的理论基础缺乏清晰的交代。本文通过扩散分离模型和构象熵模型分别推导出目前实验上普遍使用的两种校准方程,给出了方程中唯相系数的理论形式,并推论出校准方程适用的分子量范围。推论的正确性得到了文献结果的证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构象熵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浩东,黄霞芸,陈道勇.对聚电解质构象熵的限制促进与带相反电荷染料分子间相互作用[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2017

[2].张传杰,杨爽,陈尔强.从扩散分离模型和构象熵模型推导凝胶渗透色谱校准方程[J].高分子通报.2014

[3].吴其晔.大分子溶致凝聚过程中构象熵的变化及其热力学意义[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2013

[4].吴其晔.溶致凝聚过程中大分子构象及构象熵的演变[C].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2012

[5].陈英才,王超,罗孟波.平行板间高分子链构象熵的动力学MonteCarlo模拟[J].高分子学报.2010

[6].刘贵忠,于家峰.MD模拟研究Mini-proteinChignolin去折迭过程中残基的构象熵[J].德州学院学报.2007

[7].刘贵忠,王吉华,窦相华,于家峰.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小蛋白Chignolin的构象熵[C].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6

[8].王存新,马晓慧,陈慰祖.构象熵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及结合自由能的贡献[C].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2

[9].陈英才,宋栩冰,罗孟波,许健民.聚甲醛链构象熵的研究[J].科技通报.1999

[10].罗孟波,黄建花,陈英才,许健民.金刚石格点上自回避行走高分子链的构象熵[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9

标签:;  ;  ;  ;  

构象熵论文-李浩东,黄霞芸,陈道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