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慢性糜烂性胃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糜烂性胃炎(CEG),理气养胃汤,肝胃气滞,胃蛋白酶原(PG)
慢性糜烂性胃炎论文文献综述
区深恩,曾黎明,徐林照,陈建平,唐荣德[1](2019)在《理气养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理气养胃汤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糜烂性胃炎(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CEG)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含量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把经胃镜检查提示为CEG且中医辨证为肝胃气滞的患者共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理气养胃汤进行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胃镜检查结果、PGⅠ、PGⅡ数值变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变化。结果:通过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及胃镜检查结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Ⅰ、PGⅡ数值均有下降(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PGI、PGII数值下降更明显(P<0.05);2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理气养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气滞型CEG疗效显着,中医症状疗效和胃镜检查疗效均较理想,且能降低血清PGⅠ、PGⅡ水平,同时能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9年11期)
贝鸽,徐陆周[2](2019)在《徐陆周运用加味芩蒲饮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一文中研究指出徐陆周认为慢性糜烂性胃炎病因病机:早期以湿热为主,脾虚为辅;中期本以脾虚为主,尤其是脾气虚,标以湿热;后期以气阴两虚为主,夹杂湿热、血瘀、阳虚等。该病的发生发展是湿热之邪耗伤脾胃气阴的一个过程。治疗早期强调清化湿热,并贯穿辨治始终;中期以健脾调气为主,兼清化湿热;后期注重益气养阴,不忘清化湿热、活血化瘀、温阳化湿等,谨防癌变。另外,徐陆周在运用加味芩蒲饮叁期序贯辨治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强调调护饮食和调畅情志,临证时注重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认清疾病本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重视生活调摄,消除不良情绪,保持乐观态度,努力做到适应自然,避其邪气;调摄精神,内养真气;饮食有节,谨和五味;劳逸结合,不可过劳;和于术数,适当调补。(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张希倩[3](2019)在《叁参胃炎汤为主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应用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慢性糜烂性胃炎应用叁参胃炎汤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9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对其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实验组(n=45例)、对照组(n=44),对两组患者均应用叁参胃炎汤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增加针刺进行辅助治疗,将两组患者的胃镜黏膜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评分及单核细胞浸润评分均高于实验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应用针刺及叁参胃炎汤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胃镜黏膜情况。(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0期)
何思敏,蔡小丽,赵静,曹杰智[4](2019)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实验组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较好。(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安晓霞,王振刚,卢杰夫,刘熙荣,郑超伟[5](2019)在《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体质特点及其与胃黏膜微形态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胃黏膜微形态的相关性。方法:对216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体质分析,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下观察胃小凹形态并分型,分析体质分布特点及体质与胃小凹形态的相关性。结果:216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湿热质、气虚质分布最多,其次为气郁质、阳虚质。观察不同体质之间胃小凹形态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湿热质、气郁质以E型为主,阴虚质以D型为主,气虚质、阳虚质以C型为主。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有差异,不同体质之间胃小凹形态分布特点不同,二者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周海燕[6](2019)在《叁参胃炎汤为主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叁参胃炎汤为主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方法纳入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治疗的76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划分为干预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干预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叁参胃炎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与症状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36例(94.74%),高于对照组31例(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96,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胃痛、腹胀、嗳气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叁参胃炎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后疗效乐观,改善症状。(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67期)
王东周[7](2019)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4月-2018年1月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每日40 m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每次0.375 g,每天3次;呋喃唑酮片每次100 mg,每天3次;胶体果胶铋胶囊每次150 mg,每天3次。观察组则予以四联疗法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遵医嘱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每次250 mg,每天2次,饭前用药。治疗10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饭后胃胀消失时间、胃痛消失时间、反酸消失时间、胃镜下检查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水平(采用叁级评分法);腹泻、口苦等的出现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饭后胃胀消失时间、胃痛消失时间、反酸消失时间、胃镜下检查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腹泻、口苦等的出现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吴红瑞[8](2019)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胃镜的普及,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检出率逐渐升高,本课题为通过对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观察此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一步研讨其方药机理,从而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大众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药。方法:选取符合慢性糜烂性胃炎诊断标准的,并符合脾胃湿热证表现的68例病例,患者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门诊。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治疗组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选用叁九胃泰颗粒。连续服用28天为1疗程,观察1个疗程。详细记录入组病例的症状改变及胃镜下表现,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处理后得出结论。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0.32%,胃镜下疗效总有效率为83.87%,在治疗胃脘疼痛、食少纳呆、口苦、口臭、大便黏滞或溏滞方面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在试验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本课题研究结果示: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在临床症状及修复胃粘膜的比较上,效果优于叁九胃泰颗粒。(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梅[9](2019)在《中医穴位割治疗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行中医穴位割治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9期间接收的12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进行分析,予以随机数字分组的形式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60例。对照组行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行穴位割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显着优于对照组81.7%,两组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将中医穴位割治疗方法联合奥美拉唑应用于慢性糜烂性胃炎病症治疗中,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推广价值可行。(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44期)
俞淑芹,严晓健[10](2019)在《中医辨证分型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120例反复发作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经胃镜和~(13)C呼气试验证实为Hp阴性,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联合雷贝拉唑治疗Hp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慢性糜烂性胃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徐陆周认为慢性糜烂性胃炎病因病机:早期以湿热为主,脾虚为辅;中期本以脾虚为主,尤其是脾气虚,标以湿热;后期以气阴两虚为主,夹杂湿热、血瘀、阳虚等。该病的发生发展是湿热之邪耗伤脾胃气阴的一个过程。治疗早期强调清化湿热,并贯穿辨治始终;中期以健脾调气为主,兼清化湿热;后期注重益气养阴,不忘清化湿热、活血化瘀、温阳化湿等,谨防癌变。另外,徐陆周在运用加味芩蒲饮叁期序贯辨治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强调调护饮食和调畅情志,临证时注重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认清疾病本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重视生活调摄,消除不良情绪,保持乐观态度,努力做到适应自然,避其邪气;调摄精神,内养真气;饮食有节,谨和五味;劳逸结合,不可过劳;和于术数,适当调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性糜烂性胃炎论文参考文献
[1].区深恩,曾黎明,徐林照,陈建平,唐荣德.理气养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
[2].贝鸽,徐陆周.徐陆周运用加味芩蒲饮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J].河南中医.2019
[3].张希倩.叁参胃炎汤为主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4].何思敏,蔡小丽,赵静,曹杰智.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
[5].安晓霞,王振刚,卢杰夫,刘熙荣,郑超伟.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体质特点及其与胃黏膜微形态的相关性[J].广西中医药.2019
[6].周海燕.叁参胃炎汤为主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7].王东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
[8].吴红瑞.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
[9].张梅.中医穴位割治疗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0].俞淑芹,严晓健.中医辨证分型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9
标签:慢性糜烂性胃炎(CEG); 理气养胃汤; 肝胃气滞; 胃蛋白酶原(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