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生
摘要:对于高考时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优”的答题失误,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失误进行分析,探求解决的办法和策略。通过重视题目点评,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题目的点评;培养;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邓石生,任教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中学。
随着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高考与课改同步,高考试题更着力体现“立足基础,突出能力,强化应用”。但是许多学生在考试时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优”的答题失误,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失误进行分析,探求解决的办法和策略。
一、重视概念的点评,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
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参加社会实践必备的知识,但是不少学生理解概念的深度不够,在解题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对于所考察的题目中所涉及的概念不清楚或一知半解,就没有办法下手做题,或者乱做,不但得不了分,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例如函数这一章概念就很多: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等,这些概念不清,怎样解答函数的题目呢?
例如:2003年新课程卷文史类第8题理科第4题,学生对共线向量与单位向量没有理解,搞不清三角形的内外心与重心等。又如2004年全国第12题:将4名教师分配到3所中学任教,每所中学至少1名教师,则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A.12种B.24种C.36种D.48种
所以对于概念性问题一定要认真审题,深入理解,综合应用。对待学生发生概念理解的错误不该抱怨。预防和纠正错误,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良好渠道。对错误要认真分析、研究,要根据错误的原因、性质和程度,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纠正错误。比如:若属个别、偶然的错误,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较好,若属理解、技能错误,则不能满足于指出错误所在,还应针对错误类型、程度、范围,给予帮助和指导,再通过有针对性训练,强化正确认识。更重要的,要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例如椭圆概念的教学,可分几个步骤进行:(1)实验——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为椭圆);(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①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②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③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④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像这样,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定义的实质会掌握得很好。
二、重视公式、定理的点评,培养知识的运用、转化能力
像这类题,一定要熟记公式定理,并且要知道它们成立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凭经验引起的失误”的点评,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平时缺乏严格训练,缺乏严谨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不规范,只求三言两语,不求推理有据,凭自己的所谓“经验”而造成的答题失误。数学的题目变化多样,如果只联系做过题目的解题思路,只会误入歧途。
以上解法,基本上无知识性错误,但是根据解答题的要求,存在论证过程不祥,表述不准确,文字说明过于简单的轻而易举的经验性错误。认为此题不难,三步两步写个过程,就完成任务。这种不良的解题意识,应值得每位学生切忌。
四、重视心理素质及应试策略的点评
考试时,由于时间紧、压力大,有些学生心理素质不过关,情绪激动,求胜心切,看题、审题失误,发挥不出正常水平。有些学生看到时间不多,还有很多题没做,紧张起来,看到这道题分数多,做一下,那道题好像不难,也做一下,结果一道题也做不好。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希望做到:首先要静下心来,纵观全卷,大概了解此卷试题的类容、要求及题型,从而做好正确的选择,先易后难的一般解题顺序一个一个地完成。其次,调减压力,轻松答题。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一定程度的压力有益于我们的心理成长,增加生活情趣,激发我们奋进,有助于我们更敏捷的思考,更勤奋的工作,更增强我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因为有了特定的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俗话说得好:“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但如果考试压力过大,就会使人精神过度紧张,情绪高度焦虑,对考试结果忧心忡忡,患得患失,这样就会导致考试失败或“怯场”现象的发生。第三,防止粗心,避免失分。“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已成高考失分的老大难问题。不少考生一看到自己熟悉的内容、题型,常会由“心中窃喜”到“忘乎所以”,造成审题不细心,答题不规范,轻易丢分。因此,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易人易别大意”,力求做到胆大心细,周密考虑,会而求对,对而求全,争取在中下档题目中拿到高分。第四,仔细审题,避免失误。原原本本读题,搞清题目的要求是什么,给了哪些条件,有哪些限制因素,之后理清思路,设计好解题步骤。凡是会的题目,解题步骤要完整,答案要准确无误;遇到熟题要找差异,防止思维定势造成南辕北辙;遇到容易的题目要看看是否有迷惑因素,防止麻痹轻率造成判断错误;遇到难题要冷静分析,能做多少做多少,迅速转入下一题。
当然,学生除了以上所说的失误之外,还有其它能力方面的失误,不能在这里一一列举。以上只是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汤服成,祝炳宏,喻平.中学数学解题思想方法[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王岳庭.数学教师的素质与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论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鼎湖中学
邮政编码:526070
EmphasizingCommentsonTitlesandCultivatingStudents’ThinkingQuality
DENGShisheng
Abstract:Accordingtoerrorsthat“canbutwrong,correctbutpartial,totalbutbad”,itisnecessarytoanalyzetheseerrorsandprobeintoproblem-solvingmethodsandstrategies.Byemphasizingcommentsontitles,students’thinkingqualitycanbecultivated.
Keywords:commentsontitles;cultivation;thinking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