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位组织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再生,锶,水凝胶,纳米羟基磷灰石
原位组织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丁鑫鑫[1](2019)在《负载掺锶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原位水凝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目的:基于生物材料的骨组织工程技术通过提供成骨支架,细胞和生长因子有望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水凝胶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多被用为骨组织工程的临时支架。但水凝胶较低的机械强度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试图将多种矿物颗粒加入到水凝胶中。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掺入锶替代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合成一种新型原位水凝胶,在提高水凝胶机械性能的同时,增强材料的成骨诱导特性。实验方法:1.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不同锶替代率(0%,50%,100%)的纳米羟基磷灰石(Strontium substituted nanohydroxyapatite,Sr-nHA),分别表示为:nHA、Sr50nHA、Sr1OOnHA。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单纯水凝胶和含不同Sr-nHA的原位水凝胶,分别表示为:CDH、nHA/CDH、Sr50nHA/CDH、SrlOOnHA/CDH。2.对材料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检测,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ometer,XRD)检测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以证明 Sr-nHA的成功合成及完整掺入到水凝胶支架中。3.观察新合成水凝胶的物理性能,包括溶胀性能,降解性能,凝胶时间及流变学性能。4.通过与材料共培养MC3T3-E1细胞,确定材料是否能够促进前成骨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5.建立大鼠颅骨缺损模型,通过micro CT及HE染色结果评价材料的体内成骨效果。实验结果:1.FTIR图像表明,Sr-nHA及含有Sr-nHA的水凝胶峰值图像接近,水凝胶中磷酸根特征峰的出现提示Sr-nHA的成功掺入。XRD图像证实合成的物质为结晶度比较好的Sr-nHA。其中Sr1OOnHA/CDH的结晶度最好,Sr50nHA/CDH的结晶度较差。2.扫描电镜图像可见复合支架显示出典型的叁维多孔结构,CDH孔壁表面光滑;Sr-nHA/CDH孔壁表面粗糙,有纳米粒子分散其上,可见少量纳米粒子团聚。3.溶胀实验及降解实验均表明Sr-nHA/CDH 比单纯的CDH水凝胶拥有更好的溶胀性能及降解性能。但是叁种Sr-nHA/CDH水凝胶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成胶时间测定结果提示,纳米粒子的掺入显着缩短凝胶时间;流变学结果说明,Sr-nHA/CDH与CDH相比,拥有更好的机械性能。4.体外细胞共培养结果提示,Sr-nHA能够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增强早期成骨分化指标ALP活性。成骨基因检测结果证实Sr-nHA在成骨分化的早期和晚期均能促进成骨分化,Sr100nHA/CDH尤其在成骨分化的晚期具有更好的成骨诱导能力。5.体内大鼠颅骨缺损模型中,micro CT及HE染色结果证实,在手术后的4周及8周,Sr100nHA/CDH相比于CDH、nHA/CDH、Sr50nHA/CDH,有更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结论:本实验合成的Sr-nHA/CDH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生物矿化性的原位水凝胶。综合材料表征及物理性能检测、体内外成骨性能检测结果,认为制得的Sr100nHA/CDH是更好的骨替代材料。(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张骏,尤奇,邹刚,葛振,刘毅[2](2019)在《原位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骨与软骨损伤: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原位组织工程技术较传统的组织工程技术有明显的优势,在促进组织再生和骨、软骨修复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目的:综述原位组织工程技术在骨与软骨修复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及Elsevier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原位组织工程技术,骨,软骨,骨缺损,软骨修复,组织工程",英文检索词为"in situ tissue engineering,bone,cartilage,bonedefects,cartilagerepair,tissueengineering",选择2000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录的原位组织工程技术在骨和软骨损伤修复中应用的相关文章,包括综述、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与结论:原位组织工程技术是在传统组织工程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再生和修复的技术,应用于骨损伤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不依赖外源种子细胞,通过各种新型支架材料并利用其自身特有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募集受损部位周边的干细胞迁徙到损伤部位,完成骨损伤的原位修复。原位组织工程技术为软骨损伤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在软骨损伤修复中具有全新应用价值,其主要是利用植入的支架材料来诱导局部微环境,诱导周边细胞迁移到病损部位而发挥修复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邢飞,李浪,刘明,段鑫,龙也[3](2018)在《原位组织工程技术在骨与软骨修复领域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原位组织工程技术在骨与软骨缺损修复领域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原位组织工程技术在骨与软骨缺损修复方面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原位组织工程技术在骨与软骨缺损修复方面展现了一定的修复效果,但其生物学机制研究尚不足。目前研究主要以动物实验为主,临床修复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随着原位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运用该方法构建的修复材料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其相关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鲁长风[4](2018)在《创伤性神经瘤组织微粒构建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原位修复神经缺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作为一种有替代自体神经移植潜力的方法,目前广泛用于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研究。组织工程神经支架的核心因素通常包括:理想的种子细胞、物理支架材料、神经营养因子及细胞外基质。本研究以创伤性神经瘤组织为基础,将其与壳聚糖套管复合构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用于原位修复神经瘤切除所遗留神经缺损(10mm),并评价其修复效果。方法:(1)通过SD大鼠坐骨神经单纯横断、近侧断端结扎的方法构建创伤性神经瘤模型,借助超声弹性成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实验方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明确神经瘤组织的成分。(2)通过体外实验,将神经瘤组织与雪旺细胞(SCs)、背根神经节(DRG)分别共培养,借助免疫荧光染色、CCK8、ELISA等实验方法评价雪旺细胞增殖、分泌及背根神经节轴突生长的影响。(3)通过动物体内实验,以神经瘤组织微粒为基础,通过与壳聚糖套管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并将其用于原位修复神经瘤切除所遗留神经缺损(10mm)。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叁组:Neuroma组(填充神经瘤微粒的壳聚糖导管组,n=10)、Hollow组(单纯壳聚糖导管组,n=10),Sham组(假手术组,n=10)。术后通过组织学、形态学、电生理等检测方法评价其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1)构建创伤性神经瘤模型术后3周,通过超声检测及术后大体观可见神经近侧断端形成典型球根状结构;组织学染色可见该结构内部正常神经纤维结构破坏明显,排列杂乱无章,内部包含大量雪旺细胞及层粘连蛋白(lamin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提示模型构建成功。(2)体外共培养结果表明神经瘤组织可以显着(p<0.05)加快DRG轴突生长及促进雪旺细胞的增殖和分泌。(3)动物体内原位修复术后2周移植物纵切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Neuroma组再生神经纤维生长速度优于空管组;术后12周Neuroma组神经电生理、再生神经组织学及靶器官恢复情况等评价结果均优于空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坐骨神经单纯横断、近侧断端结扎的方法成功构建了创伤性神经瘤模型;(2)验证了神经瘤组织含有大量雪旺细胞、神经组织来源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及神经营养因子;(3)由神经瘤组织微粒构建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能够有效用于原位修复神经瘤切除所遗留的神经缺损。(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期刊2018-05-24)
刘政呈[5](2017)在《优化软骨组织构建方法及使用原位肌瓣包裹法构建组织工程气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长段气管切除后重建是胸外科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组织工程化气管具有生物相容性佳、获取便捷等许多优势,而被认为是解决长段气管切除后重建的最佳选择之一。而适当的横向及纵向弹性、一定的强度是气管替代物的必要属性。软骨细胞分泌软骨细胞外基质,维持基质与细胞间紧密联系,是维持气管形态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尝试以探索不同方案构建更佳的软骨组织,并以体内肌瓣包裹培养法构建组织工程气管模型。本实验目的是以酶消化或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得到兔肋软骨细胞并扩增,种植于PLGA或涤纶支架上培养,观察单层培养扩增中软骨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在支架上培养时的细胞生长状态、外分泌基质,探索分离培养软骨细胞的最佳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将不同种子细胞应用方案构建的软骨组织进行组织学比较,为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组织确定较为优化的种子细胞应用策略。并拟改进组织工程气管:1.组织工程气管结构先于体外培养2周,再植入体内,以减轻炎症反应,2.支架结构种植于靠近气管的肌瓣内,进行带蒂肌瓣的包裹培养,培养时间为4周,以促进软骨成熟和血管网形成。建立兔气管缺损,以组织工程气管替代,检测移植物功能和长期替代效果。内容:1.改良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案及体外支架种植培养方法:将取出的兔肋软骨切成组织片,经胰酶、蛋白酶消化或酶处理后贴壁,分离肋软骨细胞并扩增。传代二次后种植于PLGA或涤纶支架,继续体外环境下培养。观察单层培养扩增中软骨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在支架上培养时的细胞生长状态、外分泌基质。结果: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细胞为的原代肋软骨细胞,单次传代时间为5天。但组织块法分离细胞较慢,且出现一例成纤维细胞污染。软骨细胞种植于支架后贴附良好,二周时见基质分泌,叁周后开始衰亡。2.优化肋软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方案构建组织工程气管软骨方法:分离扩增二月龄新西兰兔肋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其各自或以5:5及1:9的比例均匀混合,并种植于PLGA支架,于体外和体内培养后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单纯软骨细胞、软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5)混合共培养均可以在体外、体内构建软骨组织。软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5:5)未出现成骨现象,而且相较单纯软骨细胞构建的弹性软骨其弹性纤维更密集、均质。3.带蒂原位肌瓣包裹法构建组织工程气管方法:以带蒂肌瓣包裹法构建组织工程气管,替代兔1.5cm长段气管缺损,检测移植物功能和长期替代效果。结果:肌瓣包裹培养能构建更符合生理结构的软骨组织,能构建更佳的新生血管,利于气管替代后上皮组织形成。结论:1.酶消化法及组织块法都可用于肋软骨细胞分离,酶消化法适合用于肋软骨细胞分离;2.获得的细胞经传代二次后种植于叁维PLGA或涤纶支架,培养二周后获得了软骨-支架模型,可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化气管;3.软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5)混合共培养构建的软骨组织具有类似气管软骨组织的组织学特性,可以尝试用于构建组织工程气管中的软骨组织。4.体内肌瓣包裹培养可以形成更好的血管网和血供;5.良好的血供有助于上皮组织形成,助于维持软骨组织结构及功能;6.体内肌瓣包裹培养构建组织工程气管,在免疫正常的动物体内进行节段性气管替代,试验组动物存活状态满意,该方法适用于构建组织工程气管。(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3-01)
徐海春,王伟,徐晓东[6](2016)在《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原位构建“叁明治”样组织工程牙周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膜片与胶原膜构建的"叁明治"样结构植入体内后牙周膜的再生情况。方法制备BMSCs细胞膜片,与胶原膜构建夹层结构复合于牙根表面,植入原位生长,分别于4w和12w取材,利用X片、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牙周膜的再生情况。结果相比单纯胶原膜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在牙根与牙槽骨间形成了清晰的软组织间隙,且有类Sharpey’s纤维存在,即形成了功能性牙周膜。结论细胞膜片-胶原膜-细胞膜片的"叁明治"样夹层结构可以较好地促进牙周膜再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6年07期)
刘翠,朱彪,张欣然,刘东华,赵刚[7](2016)在《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原位构建“叁明治”样组织工程牙周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膜片与胶原膜构建的"叁明治"样结构植入体内后牙周膜的再生情况。方法制备BMSC细胞膜片,与胶原膜构建夹层结构复合于牙根表面,植入原位生长,分别于4和12周取材,利用X片、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牙周膜的再生情况。结果相比单纯胶原膜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在牙根与牙槽骨间形成了清晰的软组织间隙,且有类Sharpey纤维存在,即形成了功能性牙周膜。结论细胞膜片-胶原膜-细胞膜片的"叁明治"样夹层结构可较好地促进牙周膜再生。(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6年04期)
王佃亮[8](2014)在《组织器官叁维构建及原位组织工程概念——组织工程连载之四》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器官叁维构建就是把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结合而获得设计的组织或器官,属于组织工程的核心内容,也最能体现组织工程的技术水平,如血管、气管的构建。由于传统组织工程存在缺陷,Shimizu于1998年首先提出了原位组织工程的概念,它是运用组织工程学基本原理,通过各种方法诱导移植的外源性的种子细胞或内源性的缺损组织局部细胞发生迁移、增殖、分化形成新生组织修复缺损。原位组织工程最大的特点是不依赖体外的细胞培养装置——生物反应器。原位组织工程是传统离体组织工程的有益补充。离体组织工程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4年08期)
徐成,李瑞欣,孙凯,陈子浩,李昊[9](2014)在《在体应力刺激干预组织工程支架原位成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容易制备且能够准确控制加载参数的兔胫骨缺损在体加载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在体力学刺激对组织工程支架原位成骨的影响。方法①借助Micro CT扫描得到新西兰兔胫骨断层扫描影像数据,应用Mimics、Geomagic及Ansys软件建立兔胫骨有限元模型,并模拟骨缺损制备、克氏针穿孔等手术操作,通过有限元计算与分析,获得克氏针两端施加的在体加载应变/骨缺损表观应变曲线,确定兔胫骨周期性动态力学加载的具体实验条件。并进行动物实体标本加载实验,采用显微全场应变测量分析系统,测量在体加载应变/骨缺损表观应变曲线,进而验证有限元仿真结果的有效性。②将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Control(A)、Load(B)2组,制备左侧胫骨孔状骨缺损模型,并植入支架材(本文来源于《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叁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4-01)
张明乐,黄向华,李雅钗,张琳,李亚楠[10](2013)在《原位与体内构建小鼠组织工程阴道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原位组织构建与体内构建两种方式在小鼠体内进行阴道重建的效果。方法:切除昆明小鼠阴道后采用酶消化法获得阴道上皮细胞。A组(12只)植入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ADM)行原位组织构建;B组(12只)植入自体阴道上皮细胞与纤维蛋白-PADM移植复合物行体内构建。于移植后2周、4周、8周、12周取出重建的阴道组织进行大体观察,并分别进行伊红-美蓝染色(HE)、Van Gieso(VG)染色和广谱角蛋白AE1/AE3免疫组化染色,以动态观察重建阴道组织生长情况及PADM降解情况。重建术后12周用透射电镜观察重建阴道组织超微结构。结果:①A组在移植后2周可见2~3层细胞的上皮形成;移植后4周细胞层数增加,但细胞排列无极向;移植后8周、12周上皮层结构接近正常小鼠阴道上皮层结构。B组移植后2周上皮结构即接近正常小鼠阴道上皮结构;移植后4周、8周、12周上皮层结构基本同移植后2周,但细胞形态更加成熟,极向更为明显。移植后12周A组PADM部分区域结构不完整,B组PADM仍保持基本轮廓。②AE1/AE3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了重建阴道的上皮化。③B组透射电镜观察可见上皮细胞之间存在桥粒连接,上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有半桥粒连接。上皮层下见成纤维细胞、无髓神经纤维与毛细血管。结论:利用PADM进行原位组织构建与体内构建在实验动物体内均能够完成阴道重建。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体内构建法比原位组织构建法更适合于进行阴道重建。(本文来源于《实用妇产科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原位组织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原位组织工程技术较传统的组织工程技术有明显的优势,在促进组织再生和骨、软骨修复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目的:综述原位组织工程技术在骨与软骨修复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及Elsevier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原位组织工程技术,骨,软骨,骨缺损,软骨修复,组织工程",英文检索词为"in situ tissue engineering,bone,cartilage,bonedefects,cartilagerepair,tissueengineering",选择2000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录的原位组织工程技术在骨和软骨损伤修复中应用的相关文章,包括综述、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与结论:原位组织工程技术是在传统组织工程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再生和修复的技术,应用于骨损伤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不依赖外源种子细胞,通过各种新型支架材料并利用其自身特有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募集受损部位周边的干细胞迁徙到损伤部位,完成骨损伤的原位修复。原位组织工程技术为软骨损伤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在软骨损伤修复中具有全新应用价值,其主要是利用植入的支架材料来诱导局部微环境,诱导周边细胞迁移到病损部位而发挥修复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位组织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丁鑫鑫.负载掺锶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原位水凝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9
[2].张骏,尤奇,邹刚,葛振,刘毅.原位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骨与软骨损伤: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3].邢飞,李浪,刘明,段鑫,龙也.原位组织工程技术在骨与软骨修复领域的应用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
[4].鲁长风.创伤性神经瘤组织微粒构建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原位修复神经缺损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8
[5].刘政呈.优化软骨组织构建方法及使用原位肌瓣包裹法构建组织工程气管[D].苏州大学.2017
[6].徐海春,王伟,徐晓东.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原位构建“叁明治”样组织工程牙周膜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疗美容.2016
[7].刘翠,朱彪,张欣然,刘东华,赵刚.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原位构建“叁明治”样组织工程牙周膜的实验研究[J].军事医学.2016
[8].王佃亮.组织器官叁维构建及原位组织工程概念——组织工程连载之四[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
[9].徐成,李瑞欣,孙凯,陈子浩,李昊.在体应力刺激干预组织工程支架原位成骨的研究[C].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叁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10].张明乐,黄向华,李雅钗,张琳,李亚楠.原位与体内构建小鼠组织工程阴道的实验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