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水论文-孙华海,黄丽,毛鸿,郭贵宝

吸附水论文-孙华海,黄丽,毛鸿,郭贵宝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附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炭吸附,V_2O_5,水热法

吸附水论文文献综述

孙华海,黄丽,毛鸿,郭贵宝[1](2019)在《炭吸附水热法制备V_2O_5纳米粉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炭吸附水热法制备V_2O_5纳米粉体,探讨了炭黑的加入对V_2O_5纳米粉体催化甲基橙性能的影响。利用热重/热差仪(TG-DAT)、透射电镜仪(TEM)、比表面积仪、X-射线衍射仪(XRD)等设备对所得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炭吸附水热法制备的V_2O_5,粉体分散均匀、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且能有效减少纳米粉体团聚、烧结的缺陷。对炭吸附水热法制备的V_2O_5进行光催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V_2O_5在镝灯下催化甲基橙50 min,脱色率达到90%。(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商鹏溟,贾瑛,戴津星,许国根[2](2019)在《MIL-101的制备与吸附水中亚硝酸盐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溶剂热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MIL-101(Fe)和MIL-101(Fe)-NH_2,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进行表征。以水中的亚硝酸盐氮(NO_2~--N)为目标物,研究2种材料对其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2种材料对NO_2~--N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平衡时间为5 h。由于氨基的存在,MIL-101(Fe)-NH_2的吸附能力略优于MIL-101(Fe)。(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09期)

唐朝春,许荣明[3](2019)在《电吸附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详述了近年来电吸附电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双电层机理研究、传统碳素材料、碳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修饰电极以及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电极材料的制备、改性、吸附性能及吸附效果影响因素等。展望了电吸附技术未来的研究热点,认为分级多孔新型纳米材料电极在电吸附技术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苏文婷,王方,闫帅欣,王中良[4](2019)在《重金属离子对生物炭吸附水环境中雌激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BC),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BC对水环境中雌激素双酚A(BPA)、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的吸附行为,并选用模型污染物菲作对比,探讨了重金属离子(Cu~(2+)、Cd~(2+)、Pb~(2+))对BC吸附雌激素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BC对污染物的最大吸附能力为菲>BPA>EE2,其主要吸附机制为疏水性作用、π—π电子供受体作用、孔隙填充作用等。在重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BC对污染物的吸附明显降低,一方面是因为重金属离子与BC表面含氧官能团发生络合作用竞争吸附点位;另一方面是因为重金属离子可与周围水分子之间形成叁维水合金属离子进行孔隙堵塞。Pb~(2+)对BC吸附能力的抑制作用最弱,这主要是因为Pb的水合离子半径最小,孔阻塞和竞争作用最弱。(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08期)

卢珊,王方,王中良[5](2019)在《腐殖酸对生物炭吸附水环境中雌激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500℃限氧裂解制备生物炭(记为500BC),并采用批量吸附实验对比500BC及腐殖酸负载后生物炭(记为500BC-HA)对于水环境中两种雌激素(双酚A(BPA)和17α-乙炔雌二醇(EE2))的吸附性能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腐殖酸分子可阻塞部分500BC孔隙,使500BC的孔径、孔容及比表面积下降,负载腐殖酸后,500BC的比表面积由8.43m~2/g减小至4.40m~2/g,孔径从26.1nm减小至3.2nm,孔容由0.018cm~3/g下降至0.001cm~3/g;与500BC相比,500BC-HA对BPA、EE2的吸附能力均明显降低,一方面是因为腐殖酸分子占据了500BC表面的吸附点位并堵塞部分孔隙,使其吸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腐殖酸负载后引入更多的含氧官能团,使500BC表面疏水性降低,与雌激素间的疏水作用减弱。腐殖酸负载质量浓度为0~10mg/L时,增加负载质量浓度对500BC吸附性能影响明显,当负载质量浓度大于10mg/L时,腐殖酸在500BC表面达到饱和,继续增加负载浓度对500BC的吸附性能不再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07期)

姜博雅[6](2019)在《石墨烯吸附水中磺胺类污染物及光催化再生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吸附工艺材料中,具有大比表面积、强吸附性优点的石墨烯材料被应用于吸附处理污染物中,但由于目前所应用的再生方法有着各自的局限性,成为了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一大要素。本研究为解决石墨烯作为吸附剂去除磺胺吡啶的再生问题,提出两种石墨烯的再生方法。一种是通过蒽醌-2-磺酸钠溶液进行分步再生,另一种为通过π-π堆叠法将蒽醌-2-磺酸钠负载于石墨烯表面,制备出石墨烯-蒽醌复合材料,在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光催化过程以达到石墨烯-蒽醌复合材料的原位再生。对两种材料吸附磺胺吡啶污染物的性能以及吸附饱和后的再生效能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纯石墨烯材料作为吸附剂吸附磺胺吡啶污染物,吸附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复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的拟合与Langmuir模型相近,表明了石墨烯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为单层吸附,在288、298、308 K的条件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27.27、250.16、263.16 mg/g;石墨烯吸附的热力学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物理吸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并且反应吸热;利用蒽醌高效的光催化性能作为再生溶液对石墨烯进行光催化再生,以再生率,蒽醌负载量及损失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因素对蒽醌溶液光催化石墨烯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再生率随再生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再生溶液损耗量增加,得出再生溶液的最适浓度为30 mg/L;重复利用再生溶液进行再生过程的稳定性较好,再生效能随重复次数的增加有一定降低,但再生5次后仍可以达到68%以上效果较为稳定,最佳再生时间为9 h,考虑到经济和能耗的问题,再生吸附剂量20 mg为最佳条件。其次,为实现石墨烯的原位再生,降低损耗以及增强重复利用率,利用π-π堆叠法在石墨烯表面负载蒽醌制备出石墨烯-蒽醌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发现蒽醌成功通过π-π堆叠的方法负载于石墨烯表面,但蒽醌的负载对石墨烯表面的吸附位点进行了一定的占据,但对其结构和特性影响不大。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发现蒽醌材料量的增加会造成吸附性能随之减少,对污染物的吸附动力学是符合拟二级动力学的,Langmuir模型为拟合后最相近的吸附等温线,在288、298、308 K温度条件下,复合材料对污染物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1.28、72.46、76.92 mg/g,该吸附过程通过热力学研究发现为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过程。复合材料原位再生结果表明,当蒽醌负载量为243.69 mg/g,材料投加量在20 mg,再生时间至少为12h的条件下,效果最佳;同时在吸附-光催化再生的协同作用下可以进行持续高效对磺胺吡啶的去除过程,5次循环后的去除率结果仍为初始的95%,性能稳定,整个光催化过程中是通过超氧与超氯两种自由基的联合作用下发生的,反应过程较为彻底,清洁不产生中间产物。实验研究表明,以蒽醌-2-磺酸钠作为再生溶液的分步再生法和制备石墨烯-蒽醌复合材料的原位再生法都可以对吸附在吸附剂上的污染物有效去除以达到再生的效果,两者相比,原位再生法对污染物的去除总量较大,无需转移,更适用于大规模污水处理中;而再生溶液的分步再生法无需制备材料,光照条件需求较低,适用于地区光照时长较短,小规模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胥莉,吴燕,唐沁雯,詹先旭,孙萌[7](2019)在《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复合气凝胶吸附水中亚甲基蓝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为原料,通过硫酸水解先制得纤维素纳米晶体(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CNC),再把CNC和生物质石墨烯(Gr)按一定配比进行超声分散,依次经悬浮滴定、叔丁醇溶液置换法、冷冻干燥技术得到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复合气凝胶(CGA),以研究CGA对水中亚甲基蓝(MB)的去除率以及CGA剂量、吸附时间、反应温度、pH值对其的影响。研究发现,CGA对MB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在吸附反应过程中,吸附剂CGA投加量的最佳浓度为2 g/L,在前10 min内反应速率很快,并约在12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的大小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为吸热反应,pH值越大去除效果越好,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通过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得到CGA去除率最高达98%,最大吸附量为125 mg/g。(本文来源于《家具》期刊2019年03期)

朱亚超[8](2019)在《低能Na~+离子在吸附水的Cu(110)表面的电荷交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不仅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材料、大气、物理、化学等非生命方向同样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大批先进仪器如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低能离子散射反冲谱仪等相继问世,使得人们对水的认识发生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对界面水的科学研究,探索材料表面的水分子如何与表面原子相结合以及如何参与和影响表面电子结构,进而影响材料性质和功能。到目前为止,对界面水的研究,尤其是对金属基底界面水的研究主要是在低温条件下进行,但研究室温或高温条件下水在金属界面的吸附形式和作用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本论文在超高真空条件下完成了1 keV Na~+离子束在吸附水的Cu(110)表面的电荷交换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Na~+离子束在不同水吸附量的Cu(110)表面的电荷交换研究,研究了水吸附量与钠离子束中性化份额的依赖关系;第二部分是在Cu(110)吸附1000 L水后,通过对Cu(110)进行加热,研究了温度变化与钠离子束中性化份额的变化关系。该研究不仅能够促进复杂表面电荷转移理论的发展,而且能够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来研究界面水吸附与反应的实时行为。第一部分以Cu(110)表面的水吸附量作为变量,在7°散射角条件下,用能量为1 keV的Na~+离子掠射不同水吸附量表面,探测散射钠离子中性化份额与吸附量的依赖关系。我们发现钠离子束中性化份额与水吸附量的依赖关系并不是简单线性变化的,而是随着Cu(110)表面水吸附量的增加,钠离子的中性化份额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吸附量从0到0.5 L阶段,钠离子中性化份额呈下降趋势,我们认为是水以OH形式吸附在Cu(110)上导致表面功函数增大引起的。吸附量从0.5到1000 L阶段,钠离子中性化份额不断上升且高于未吸附水时的中性化份额,我们认为此阶段Cu(110)表面不仅有OH吸附,也有完整的水分子吸附在样品表面,致使表面功函数减小所致。吸附量达到1000 L后,钠离子中性化份额再次下降,我们认为随着水在Cu(110)表面吸附量的增加,表面化学吸附的OH趋于饱和,此阶段水分子在OH表面堆积致使水分子发生自催化解离,引起表面功函数增大。水吸附在Cu(110)表面过程中,随着表面吸附量的增加,水在Cu(110)表面的吸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最终导致表面功函数不断改变。第二部分是针对水在Cu(110)表面吸附1000 L后,我们通过加热使Cu(110)表面的水发生脱吸附行为。每当温度增长一定数值时,我们用1 keV Na~+离子进行7°散射角的镜面散射,通过一维位置灵敏探测器来探测散射离子束的中性化份额。我们发现随着温度的上升,散射后的钠离子束中性化份额变化明显,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随着温度上升,水在Cu(110)表面吸附形式不断改变,导致Cu(110)表面的电子结构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表面功函数,最终影响了Na~+离子与Cu(110)表面的电荷交换概率。从室温到360 K阶段,钠离子中性化份额稳定在50%左右,说明此阶段水在Cu(110)上吸附形式稳定,温度从360上升到460 K的过程,钠离子中性化份额迅速减小,我们认为是因为加热致使表面物理吸附的水分子脱吸附引起的,温度从460上升到620 K的过程,钠离子中性化份额下降减慢并趋于稳定,我们认为是OH发生化学反应2OH_(ad)→H _2O_g+O_(ad)引起的,温度从620上升到725 K的过程,钠离子中性化份额先下降然后稳定不变,我们认为是新的化学反应2OH→H_2 _g+2O_(ad)引起的。(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赵红华,江舒棋,葛源源,刘聪[9](2019)在《不同阳离子基蒙脱石吸附水分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方法,在Materials Studio软件中建立锂-、钠-、钾-、钙-蒙脱石模型,吸附1632,48,64,80,96个水分子后,进行几何优化得到最佳构型,分析了结构的几何优化对系统能量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开展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4种不同层间阳离子对蒙脱石吸水膨胀性能的影响.优化后阳离子向类质同象代换位置靠近,最初的规则排列结构改变,优化后分子结构的能量也发生较大的变化,系统的能量减小,键能和非键能均减小,键能减少约占减少总能量的56%.二面角扭转能稍有增大,结构的扭曲增加,键伸缩能下降约90%.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数据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子含量的增大,蒙脱石体积和层间距呈阶梯状增大,密度呈阶梯状减小,结合锂-、钠-、钾-、钙-蒙脱石吸附模型中水分子浓度图谱分析,得到蒙脱石吸附的水分子能够在晶层间形成一层、二层、叁层水分子层分布的形式.测出锂-、钠-、钾-、钙-蒙脱石吸附16~96个水分子的吸附模型的多个径向分布函数,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层间阳离子中,Li~+更易水化,Na~+次之,K~+和Ca~(2+)不易水化,层间阳离子种类对蒙脱石吸附水分子的影响不同.测出锂-、钠-、钾-、钙-蒙脱石一层、二层、叁层水分子吸附模型中阳离子和水分子的均方位移曲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确定自扩散系数,对比文献中的研究成果,分析表明阳离子种类以及模拟方法、势能函数、模拟温度等外部条件对层间阳离子和水分子的扩散均有影响.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揭示了化学试剂改良加固膨胀土的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文生,管嵩,张庆建,刘冲伟[10](2019)在《五水硫酸铜在铁矿石吸附水检测验证中的使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试验过程中的五水硫酸铜样品进行分析,探讨其在铁矿石吸附水检测验证过程中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试验结果表明:五水硫酸铜样品易失去结晶水,使用前应在盛水的密闭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以确保吸附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9年03期)

吸附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MIL-101(Fe)和MIL-101(Fe)-NH_2,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进行表征。以水中的亚硝酸盐氮(NO_2~--N)为目标物,研究2种材料对其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2种材料对NO_2~--N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平衡时间为5 h。由于氨基的存在,MIL-101(Fe)-NH_2的吸附能力略优于MIL-101(Fe)。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附水论文参考文献

[1].孙华海,黄丽,毛鸿,郭贵宝.炭吸附水热法制备V_2O_5纳米粉体[J].人工晶体学报.2019

[2].商鹏溟,贾瑛,戴津星,许国根.MIL-101的制备与吸附水中亚硝酸盐氮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9

[3].唐朝春,许荣明.电吸附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9

[4].苏文婷,王方,闫帅欣,王中良.重金属离子对生物炭吸附水环境中雌激素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5].卢珊,王方,王中良.腐殖酸对生物炭吸附水环境中雌激素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6].姜博雅.石墨烯吸附水中磺胺类污染物及光催化再生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7].胥莉,吴燕,唐沁雯,詹先旭,孙萌.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复合气凝胶吸附水中亚甲基蓝的研究[J].家具.2019

[8].朱亚超.低能Na~+离子在吸附水的Cu(110)表面的电荷交换研究[D].兰州大学.2019

[9].赵红华,江舒棋,葛源源,刘聪.不同阳离子基蒙脱石吸附水分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9

[10].王文生,管嵩,张庆建,刘冲伟.五水硫酸铜在铁矿石吸附水检测验证中的使用探讨[J].现代矿业.2019

标签:;  ;  ;  

吸附水论文-孙华海,黄丽,毛鸿,郭贵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