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理禅趣论文-张秋冬

佛理禅趣论文-张秋冬

导读:本文包含了佛理禅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丰子恺,散文,佛理禅趣,限度

佛理禅趣论文文献综述

张秋冬[1](2018)在《丰子恺散文的佛理禅趣及其限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丰子恺在中国现当代散文领域有公认的文学成就,其散文创作成果丰硕,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着述也比较多。就其散文佛理艺术研究来说,学界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对作者接受佛教思想的限度,及其相应的散文创作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还缺少比较综合、深入的研究。本论文尝试在综合考察丰子恺散文创作和其接受佛教思想资源来源的基础上,对他在散文中对佛教“无常”、“出世”、“护生”等观念的体悟和应用进行考察和辨析,意在把握丰子恺对佛教思想的接受在其散文创作过程中的体现和与之相应形成的散文艺术风格。在此前提下,本文重点论述丰子恺散文中体现的佛理禅趣及其相关佛教思想的接受限度,通过文本解读,辨析其“无常”与“常”、“出世”与“入世”、“斥妄”与“显正”、“护生”与“护心”的辩证关系和理趣风采,揭示其散文描写世间百态、展现人间冷暖的矫世用心,以及对社会问题和人生意义的哲理思考,并对其佛教意识和表达效果进行一定的得失评价,力求更加综合、深入地把握丰子恺散文佛理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5)

魏远征[2](2014)在《汤显祖《南柯记》佛理禅趣探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柯记》以佛教"叁法印""一实相"教义作为戏曲的结构和立意,以"假幻现真"的人物命运构成戏曲主体,使禅宗思想舞台化,在禅诗妙趣的艺术审美中达到感化观剧者的戏曲效果。(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左卉[3](2013)在《信仰与怀疑——浅谈《佛理禅趣》对学生态度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什么当今社会如此浮躁,我们又如此庸碌焦渴呢?是的,信仰又怀疑、希望又失望,拥有一切又一无所有……这些东西离我们太近了,又怎能不浮躁又怎能不焦渴?所以佛理禅趣出现了,曾经那么神秘那么宗教或者说那么高级的东西如今更多地作为一种调节心境,更好地入世,使自己在烦杂世间活得更舒心的途径,信(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3年12期)

刘通[4](2010)在《为课堂寻找一个支点——《佛理禅趣》的教学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佛理禅趣》之前,笔者有很多顾虑,一是自己本身对佛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另一方面,也担心学生对这一单元敬而远之而产生畏难情绪。为此,在教授这节课之前,笔者搜集了大量有关佛教方面的知识。但是,当大量的资料摆在笔者面前的时候,笔者又犯难了:(本文来源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期刊2010年05期)

欧阳昌雄[5](2010)在《王维诗歌中的佛理禅趣》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维诗歌极富意境,其超然隐逸、空寂灵动的诗风历来被后世称誉。本文重点阐析了禅佛对王维的影响及王维诸多诗歌中恬适空幽的意境与禅宗佛理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0年09期)

黄昭寅[6](2009)在《论李商隐诗歌的佛理禅趣》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感情体验,感悟到了有求皆苦、无常幻灭的佛教真谛,并汲取佛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痛苦,消解了痛苦,从而使其诗歌具有佛学意趣,增添了悲怆之美、超逸之美。这是研究李商隐诗歌值得深入挖掘的问题。然而,这种宗教超越对李商隐来说,只是局部的,从总体上看,他的诗并不是对佛理的简单演绎,不是"导人入佛智"。李商隐明知追求幻灭,色相皆空,仍然跳不出情爱牢关,仍然对理想、青春、爱情、感性热情讴歌、无比眷恋,走向了与佛学离情去欲、心不住境的相反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德州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梁磊[7](2009)在《默数念珠对坐千古》一文中研究指出郑愁予作为台湾着名诗人,以其曼妙的“愁予风”而深受读者的喜爱,作为曾多次当选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的郑愁予,他的诗歌既豪放又婉约,既传统又现代,亦儒亦庄,浑然天成,吸引了众多的读者。然而繁复多变的外在形式并没有掩藏他诗歌中隐隐透出的佛意禅趣,并一直贯穿他前后期的诗歌创作中。本文试图从郑愁予作品中所隐蕴的佛禅情怀,以及他自己所说“由‘无常观'衍生的主题”来对郑愁予从50年代到90年代的大部分诗作作系统的阐释,也让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领略隐藏在郑诗创作背后的“玄机”。第一部分,通过概括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影响来阐明佛禅与诗的关系。第二部分,对郑愁予前期的诗歌进行文本解读,通过对其表现离愁别绪,描摹山水,咏古抒怀等一系列诗歌的解读,分析其诗中所暗合的佛意禅趣。第叁部分,对郑愁予后期的诗歌做系统的梳理,分析其与前期诗歌不同的渗透哲理禅思的知性美特征。结语部分,在总体概括的基础上,总结郑愁予的诗歌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并从中获取一定的诗学启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4-15)

佛理禅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柯记》以佛教"叁法印""一实相"教义作为戏曲的结构和立意,以"假幻现真"的人物命运构成戏曲主体,使禅宗思想舞台化,在禅诗妙趣的艺术审美中达到感化观剧者的戏曲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佛理禅趣论文参考文献

[1].张秋冬.丰子恺散文的佛理禅趣及其限度[D].福建师范大学.2018

[2].魏远征.汤显祖《南柯记》佛理禅趣探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左卉.信仰与怀疑——浅谈《佛理禅趣》对学生态度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13

[4].刘通.为课堂寻找一个支点——《佛理禅趣》的教学反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

[5].欧阳昌雄.王维诗歌中的佛理禅趣[J].青年文学家.2010

[6].黄昭寅.论李商隐诗歌的佛理禅趣[J].德州学院学报.2009

[7].梁磊.默数念珠对坐千古[D].西南大学.2009

标签:;  ;  ;  ;  

佛理禅趣论文-张秋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