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倒塌论文-王飞天,柯世堂,王晓海,吴鸿鑫

连续性倒塌论文-王飞天,柯世堂,王晓海,吴鸿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连续性倒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特大型冷却塔,风荷,连续性倒塌,位移响应

连续性倒塌论文文献综述

王飞天,柯世堂,王晓海,吴鸿鑫[1](2019)在《风致特大型冷却塔结构连续性倒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冷却塔是典型的高耸薄壁风敏感结构,历史上多次风致倒塌事件表明其局部风荷载过大导致的塔筒局部受拉损伤,促使整个塔筒结构强度破坏是冷却塔连续倒塌的关键因素。为分析特大型冷却塔在强风作用下的连续性倒塌机理,以世界最高220m特大型冷却塔为工程背景,基于ANSYS/LS-DYNA分析软件建立"塔筒-支柱"结构叁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风致倒塌全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典型风速下塔筒的位移响应与内力分布特性,探讨了强风作用下冷却塔塔筒结构连续倒塌的演化机理。研究表明,特大型冷却塔的临界倒塌风速可达到85m/s,强风作用下冷却塔结构连续倒塌始于迎风面喉部结构损伤破坏,风荷载持续作用导致塔顶构件失效而变形,进而促使整体结构倾覆倒塌。(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9-10-18)

周骏,王璐,刘伟庆[2](2019)在《受火后框架结构连续性倒塌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的高层民用建筑及多层的工业厂房多为框架结构。当火灾发生时,框架结构会发生连续性倒塌的现象,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已成为威胁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受火后钢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性倒塌的研究现状,对直接与间接设计方法进行了区分,对各种设计方法的适用情况作出解释,并从单个构件到整体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的角度进行数值模拟以及试验研究分析,用试验成果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为后续的结构设计提供设计依据。最后,对框架结构连续性倒塌的发展态势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钱凯,李治,翁运昊,邓小芳[3](2019)在《钢筋混凝土梁-板子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研究边柱失效工况下钢筋混凝土(RC)梁-板子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在实验室通过对RC梁-板子结构缩尺模型开展pushdown试验研究梁-板子结构的破坏模态,并进一步讨论了梁-板子结构在倒塌过程中的荷载传递机理和抗力机制。试验结果表明:RC梁-板子结构在倒数第二个边柱失效下可以形成有效的梁机制、压拱机制、悬链线机制以及拉膜机制抵抗倒塌。在小变形阶段,楼板在负弯矩区作为梁翼缘可以显着提升RC梁抗弯承载力(T型梁作用);在大变形阶段,楼板发展拉膜作用早于梁发展悬链线机制。此外,根据有限元软件LSDYNA开展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楼板提升RC框架屈服承载力与极限承载力分别高达65%和61%。(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6期)

朱晨[4](2019)在《单跨门式刚架抗连续性倒塌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跨门式刚架连续性倒塌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且造成的破坏性大,在设计中应引起足够重视。文中以"备用荷载路径法"为指导,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结构倒塌。以一典型物流类单跨门式刚架为例,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结构进行弹塑性静力分析,深入地认识结构的倒塌过程及荷载-位移变化特征。基于"二次传力路径法"的设计思想,通过增加冗余构件,增设备用传力路径,提出的门式刚架纵向加强抗倒塌解决方案,经数值分析验证,是经济有效、合理适用的。(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乔惠云,杨应华,钟炜辉[5](2018)在《中柱失效下多层框架的连续性倒塌分析与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抗连续倒塌分析时,常将多层框架结构简化为单层子结构,然后将单层结构的特性用于多层框架的研究,但目前的简化模型不能够完全反映结构整体受力特性,忽略了空腹机制的作用。基于两跨梁模型研究单层框架的抗倒塌机制,提出梁机制和悬链线机制的抗力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为分析空腹机制对多层框架整体受力的影响,建立顶层梁柱模型,引入空腹机制对抗连续倒塌的贡献指标;分析俄亥俄综合大楼拆除四根柱后的抗倒塌机制。结果表明简化模型是合理的,多层框架结构顶层和底层表现出不同的倒塌机制,空腹机制与其它机制共同抵抗不平衡荷载,俄亥俄综合大楼具有较好的抗连续倒塌性能。(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22期)

王文达,郑龙,魏国强[6](2018)在《穿心构造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连续性倒塌性能分析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灾、爆炸、撞击等突发事件可能造成建筑物发生连续性倒塌,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国际上恐怖活动逐年增多,各国专家学者开始重视建筑防倒塌规范的制定和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的研究。目前,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环板式节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例中,但其因在钢管外壁焊接外加强环板占用大量建筑空间,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而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穿心式节点即钢梁整体或部分穿过钢管及钢管内填充的混凝土,大大节省建筑使用空间。为研究穿心型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在连续性倒塌工况下的机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5个穿心构造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及1个全焊接节点模型,考察节点在连续倒塌工况下的抗力机制、变形模式及内力变化,并评估其节点的抗连续倒塌能力。结果表明:穿心型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连续倒塌破坏模式可分为钢梁倒塌破坏模式和柱壁倒塌破坏模式两种类型,柱壁倒塌破坏虽有更好的延性及承载力,但钢管壁鼓曲具有不稳定性。节点的竖向承载力主要由抗弯机制及悬链线机制提供,其中抗弯机制提供前期抗力,悬链线机制决定后期极限承载力。新型穿心构造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具有良好的抗连续倒塌能力,其节点抗连续倒塌性能评估指标高于其余钢梁倒塌破坏节点。(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孙玉婷,刁延松,王玉梅[7](2018)在《钢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分析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钢框架结构在发生屈服型连续性倒塌的过程中是否可能发生结构的整体失稳以及单个构件失稳的问题,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建立10层平面钢框架有限元模型,通过Pushdown分析确定屈服型连续性倒塌荷载,对抽柱后的结构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及非线性屈曲分析确定结构的屈曲(整体失稳)荷载,并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对与失效柱相邻的柱和梁的稳定性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结构在发生屈服型的连续倒塌前不会发生整体失稳,但与失效柱相邻的柱及梁可能发生整体失稳。(本文来源于《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6届(ISSF-2018)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5)

张雷,李泓昊[8](2018)在《钢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钢框架结构在中柱失效工况下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进行缩尺比为1∶3的单层叁维钢框架结构准静态连续性倒塌试验.采用备用荷载路径法,对中柱施加竖向集中荷载直至结构体系发生钢材断裂等严重破坏,以模拟结构的倒塌过程.观测结构失效模式以及分析中柱竖向位移与所施加集中荷载的关系,研究结构体系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利用试验数据探讨2种抗连续性倒塌力学机制,即弯曲效应和悬链线效应对钢框架结构鲁棒性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结构体系表现出良好的延性和较高的承载力,在中柱突然失效的情况下并没有发生连续性倒塌的风险.在加载初期,弯曲效应是结构抵抗连续性倒塌的主要力学机制;尽管随着中柱竖向位移的增大,悬链线效应对结构竖向抗力的贡献逐渐增大,并在加载后期超越弯曲效应,成为主要的抗连续性倒塌力学机制,但是弯曲效应对结构的抗倒塌能力的贡献始终显着.此外,梁柱节点形式对弯曲效应和悬链线效应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罗维刚,黑晓丹,刘纪斌,李晓璐[9](2018)在《考虑楼板影响的RC框架结构连续性倒塌动力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钢筋混凝土(RC)结构连续性倒塌的研究大多忽略楼板的影响,且使用零初始状态分析结构柱失效后的连续性倒塌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问题,采用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以有限元软件ABAQUS为平台,应用基于UMAT二次开发接口PQ-Fiber的本构关系,研究了结构在角柱失效后楼板对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的影响及拆柱时间和初始状态对剩余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楼板影响的结构动力响应明显小于不考虑楼板影响的情况,可见楼板对结构抗连续性倒塌能力提高显着;拆柱时间小于剩余结构自振周期的1/4时,拆柱时间越小,结构动力响应越明显,对结构抗连续性倒塌危害也越大;对比不同初始位移和初始速度状态下结构的动力响应,不考虑初始状态的结构连续性倒塌分析低估了初始状态对结构变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毛云雪[10](2018)在《底层不同柱失效高层RC框架梁板柱空间协同抗连续性倒塌机制非线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楼板对RC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影响显着,准确分析现浇梁板RC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的性能与机制很有必要。本文引入叁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利用此法对单柱失效的四层RC空间框架结构抗倒塌试验进行全过程仿真分析,其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效率优势。通过对十层“九宫格平面”RC框架结构在底层内柱、边柱和角柱失效叁种工况下竖向抗连续性倒塌全过程仿真分析与研究,得到结构变形图、位移等值线图和位移云彩图等定性分析梁板柱协同抗倒塌过程与破坏形态,得到结构即将破坏时梁板相接处的撕裂破坏以及部分边框架梁明显的扭转效应。综合叁种工况下失效柱及相接板的荷载-位移曲线,定量分析梁、板、柱的竖向位移变化得到不同柱失效后梁板协同变形特点以及结构变形存在明显区域性规律。从叁种工况下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到在梁板协同作用下底层应力分布规律;并将底层“九宫格平面”从X向划分(边柱X、Y双向划分)为6个关键截面,绘制叁种工况下Y(X)向梁板钢筋的荷载-应力曲线,具体分析柱失效后底层梁板协同受力情况;从与失效柱同层部分柱、与失效柱同轴线上部2-10层柱的两种荷载-轴力曲线图,分别得到在结构底层、在整个结构竖向基于梁板柱协同作用下的轴力重分配规律;综合以上分析得到在坍塌区域几乎全部楼板始终处于偏心受拉状态,明显呈现“板膜偏拉”受力机制;与失效柱相连的贯通梁因楼板参与受力未现“压拱”和“悬链线”特征,始终以“梁抗弯”机制为主,局部区域处于“偏心受拉”状态以及梁板柱呈空间协同竖向传力方式和整体抗倒塌机制等研究结论。(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6-30)

连续性倒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内外的高层民用建筑及多层的工业厂房多为框架结构。当火灾发生时,框架结构会发生连续性倒塌的现象,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已成为威胁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受火后钢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性倒塌的研究现状,对直接与间接设计方法进行了区分,对各种设计方法的适用情况作出解释,并从单个构件到整体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的角度进行数值模拟以及试验研究分析,用试验成果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为后续的结构设计提供设计依据。最后,对框架结构连续性倒塌的发展态势进行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续性倒塌论文参考文献

[1].王飞天,柯世堂,王晓海,吴鸿鑫.风致特大型冷却塔结构连续性倒塌分析[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9

[2].周骏,王璐,刘伟庆.受火后框架结构连续性倒塌的研究现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钱凯,李治,翁运昊,邓小芳.钢筋混凝土梁-板子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9

[4].朱晨.单跨门式刚架抗连续性倒塌设计与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9

[5].乔惠云,杨应华,钟炜辉.中柱失效下多层框架的连续性倒塌分析与机理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6].王文达,郑龙,魏国强.穿心构造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连续性倒塌性能分析与评估[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8

[7].孙玉婷,刁延松,王玉梅.钢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分析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初探[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6届(ISSF-2018)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8

[8].张雷,李泓昊.钢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罗维刚,黑晓丹,刘纪斌,李晓璐.考虑楼板影响的RC框架结构连续性倒塌动力响应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10].毛云雪.底层不同柱失效高层RC框架梁板柱空间协同抗连续性倒塌机制非线性仿真分析[D].南昌大学.2018

标签:;  ;  ;  ;  

连续性倒塌论文-王飞天,柯世堂,王晓海,吴鸿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