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乡村精英治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精英,乡村治理,新乡贤,乡村振兴
乡村精英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莹,杨海娟,马伟[1](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英治理路径的策略探索——基于西安近郊乡村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出人才振兴,乡村精英助力乡村治理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契机。本文基于大西安近郊10个乡村精英治理典型村的调查,结合乡村精英理论,剖析了乡村精英内在特征,并从产业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基层自治叁个方面对乡村精英治理路径进行分析总结,指出乡村精英推动乡村善治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弘扬新乡贤文化,吸引人才返乡;创新机制,打造乡村精英治理平台;引导村民参与,实现共治共享。以乡村精英为主要研究对象,创新乡村治理路径模式,以期为乡村治理转型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期刊2019-10-19)
胡光胜[2](2019)在《新时代精英返乡与乡村治理——基于皖南两个村庄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不仅能推动乡村振兴,而且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和乡村振兴实施的新阶段,乡村社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吸引了不少外出精英回归乡村,有部分甚至重返乡村社会的"前台",成为乡村治理中创新的代表,其作用不可忽视。本文结合已有文献和调研实例,对返乡精英之于乡村治理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返乡精英必然会影响乡村治理的体系,重构乡村治理的权力结构,成为乡村治理体系中重要的一方面,能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梅继霞,彭茜,李伟[3](2019)在《经济精英参与对乡村治理绩效的影响机制及条件——一个多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经济精英参与村庄治理,发挥示范、引领与带动作用,很多地方形成"富人治村"的乡村治理模式。本文采用多案例分析揭示经济精英参与影响乡村治理绩效的作用机制及条件。经济精英由政治、经济和社会动机驱使采取体制内或体制外参与方式影响乡村治理绩效,其效果依赖于主体素质、村民自治制度及信任关系等条件。本研究可以拓展精英参与村庄治理的理论研究,并为促进经济精英积极参与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有效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08期)
郭苏建,王鹏翔[4](2019)在《中国乡村治理精英与乡村振兴》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乡村治理精英在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宏观制度安排的不断推演和乡村地区的不断发展,不同时期的乡村治理精英类型也有所不同。当前,国家进入了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乡村治理精英在原有"内生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驻村"第一书记"为代表的"嵌入型乡村治理精英"。各类乡村治理精英的行动逻辑表明,"能人型乡村治理精英"与"嵌入型乡村治理精英"的长期组合,能够有效地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俊[5](2019)在《党代表任期制与乡村精英治理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结构性支撑。当下,乡村精英治理的经验事实虽然一定程度上显现其价值与合理性,但是也面临着公利与私利、制度治村与权威治村、长期性与阶段性等治理困扰,需要逐步改进以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从浙江等地的基层党内民主实践来观察,乡镇党代表任期制从治理主体、价值导向、行为方式等方面为优化乡村精英治理提供了基础与可能。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宏观指引下,可以通过增强选举制度的系统性、议程设置的公共性、依规治党的实效性等举措来规范以村支书党代表为重点的精英行为,夯实推动乡村振兴的治理基础。(本文来源于《甘肃理论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雪雳[6](2019)在《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社会日益多元化,我国农村社会也在不断重构,乡村治理的主体日益多元化,特别是中央政府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就成为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要方向。乡村精英是我国农村地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乡村振兴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评估他们在现阶段乡村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正是本文探讨的意义所在。我们通过湖北广水市关庙镇的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双聘双促”政策中的村名誉主任进行了详细研究,重点研究了他们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做村名誉主任人员不断增加,关庙镇经过两期的发展,一共有82人作为村名誉主任;村名誉主任结构趋于合理,一方面是他们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真实留在村庄的比例提高;村名誉主任定位在于国家政策的宣传者、村庄公益事业的动员者、出谋划策的参谋者、乡村发展的宣传者。第二,村名誉主任参与乡村治理主要通过:为村“两委”提供智力支持;倾听民意,充当村民与政府桥梁;借势而为,为村民办实事。第叁,村名誉主任参与乡村治理的成效表现为: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改善了农村整体面貌;助推了集体经济发展;化解了村级矛盾纠纷。第四,村名誉主任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微观、中观以及宏观等叁个方面的问题。微观方面,问题是:乡村精英素质普遍不高;村名誉主任结构性不合理;村名誉主任之间联系松散。中观方面,问题是:村名誉主任与村“两委”的关系定位不清;村名誉主任与村民关系利益化。宏观方面,问题是:政策支持不足;资金支持不足。第五,针对村名誉主任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我们需要:全民提升村名誉主任自身素质;走群众路线,提升村民满意度;明确与村“两委”干部分工,实现合力;政府加强对村名誉主任的政策支持。(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耿琼琼[7](2019)在《乡村精英参与乡镇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乡镇政府作为中国最基层的政府,处于中央领导与地方治理的“接轨”位置,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同时,作为国家与社会联结的桥梁和纽带,其治理成效对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乡镇政府在现实实践中一直处于“压力型体制”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往往被赋予较多的任务和责任,但管理权限和资源极为匮乏,乡镇政府普遍面临着权责不对等、事权大于职权、经费不足、财政运行困难、人员有限、干部能力不足等困难。迫于资源的匮乏与人财力的不足等压力,乡镇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很多时候则会运用策略性的、非法治化的、非正式的治理手段来完成治理目标。其中,借助乡村精英的力量即是实现政策目标很重要的一种“常态化”方式。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1)。因此,本文即是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国家与社会关系为研究视角,运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乡村精英参与乡镇治理的介入可能、效应及提升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在乡镇治理过程中,乡镇政府通过利用乡村熟人社会的特点,依靠有声望、有德行、有才情的乡村精英,借用他们的各种资源优势,节约治理成本、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乡村经济。然而,在这种以“礼治”为核心的非正式治理发挥作用的同时,由于其治理行为的策略性、乡村精英和乡镇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性和乡村精英地位的摇摆性都隐藏着乡村精英在参与乡镇治理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乡村精英参与乡镇治理的介入可能及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构建良性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乡镇政府在治理过程中需要乡村精英的参与、乡村精英参与乡镇治理也是村民自治的有效示范。因此,本文提出叁条提升路径:完善规章制度体系,规范乡村精英参与乡镇治理行为;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乡镇治理;优化乡镇考核机制,提高乡镇治理能力和水平。通过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张红阳,李传喜[8](2019)在《乡村治理精英代际传承的条件特征及对乡村治理的挑战——对星村治理精英代际传承的实证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治理精英的代际传承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对星村这个近郊村庄的实地考察发现:个人能力、参政意愿与社会资本叁者结合,形成了乡村治理精英代际传承的条件;乡村治理精英代际传承具有内生性、家族性、转型性、认同性以及典型性等特征。乡村治理精英代际传承主要给乡村治理带来了基层民主、村庄稳定和传承合法性叁个方面的挑战。(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许斯琪[9](2019)在《乡村精英俘获对精准扶贫政策资料的俘获与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乡村精英对政策资源的俘获现象,阻碍了政策目标的实现。乡村精英通过与体制精英联盟,误传政策信息,抬高政资源使用门槛,将扶贫资源和贫困户资质转化为可运作资本等路径,俘获精准扶贫政策资源。对乡村精英的政策资源俘获,不能片面否定,要意识到精准扶贫政策实施需要乡村精英的参与。要从反思贫困现象和贫困问题着手,优化扶贫政策设计和工作措施,以压缩乡村精英俘获政策资源空间。(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9年01期)
张熟芳[10](2018)在《地方传统精英在乡村治理困境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传统精英在乡村社会公共物品提供与公共秩序维护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家权力进入乡村社会,村委会出现了社会治理结构与社会利益分离的问题,造成乡村社会治理难度加大。本文对乡村社会治理困境进行详细研究,突出地方传统精英对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并将地方传统精英与基层政权进行结合,完善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实现乡村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与现代化。(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8年35期)
乡村精英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不仅能推动乡村振兴,而且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和乡村振兴实施的新阶段,乡村社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吸引了不少外出精英回归乡村,有部分甚至重返乡村社会的"前台",成为乡村治理中创新的代表,其作用不可忽视。本文结合已有文献和调研实例,对返乡精英之于乡村治理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返乡精英必然会影响乡村治理的体系,重构乡村治理的权力结构,成为乡村治理体系中重要的一方面,能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乡村精英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1].陈玉莹,杨海娟,马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英治理路径的策略探索——基于西安近郊乡村调查[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2019
[2].胡光胜.新时代精英返乡与乡村治理——基于皖南两个村庄的调查[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
[3].梅继霞,彭茜,李伟.经济精英参与对乡村治理绩效的影响机制及条件——一个多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9
[4].郭苏建,王鹏翔.中国乡村治理精英与乡村振兴[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李俊.党代表任期制与乡村精英治理的优化[J].甘肃理论学刊.2019
[6].雪雳.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7].耿琼琼.乡村精英参与乡镇治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9
[8].张红阳,李传喜.乡村治理精英代际传承的条件特征及对乡村治理的挑战——对星村治理精英代际传承的实证考察[J].宜宾学院学报.2019
[9].许斯琪.乡村精英俘获对精准扶贫政策资料的俘获与治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9
[10].张熟芳.地方传统精英在乡村治理困境中的作用研究[J].乡村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