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塔格糖差向异构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储存稳定性,半衰期,稳定剂。
塔格糖差向异构酶论文文献综述
张巧,帅玉英,张涛,江波,缪铭[1](2014)在《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储存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D-tagatose 3-epimeriase,DTE)粗酶液的储存稳定性,在其粗酶液中添加防腐剂以及糖类、盐类、多元醇类与蛋白质等稳定剂。通过单因子研究与正交实验,研究了它们对酶液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尼泊金甲酯(methylparaben,Met)有较佳的防腐效果,且能显着降低酶液的失活速率;果糖、肌醇、Mg SO4是DTE良好的稳定剂,其组合2 mmol/L Mg SO4,6%果糖,4%肌醇为最优的复合稳定剂;将加有0.3%Met和复合稳定剂的粗酶液在25℃下保存,粗酶失活半衰期为62 d,而仅加防腐剂Met的半衰期为25 d,空白酶液仅2 d。因此,复合稳定剂与防腐剂Me的联合使用能较好地提高DTE粗酶液的储存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4年12期)
王琼,王远山[2](2014)在《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D-tagatose-3-epimerase,DTE)家族,是催化酮糖类单糖C-3位置的差向异构化反应的一类酶,也是稀有糖生产中的核心酶。随着稀有糖在食品、保健品、医药中间体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利用DTE酶家族制备稀有糖备受关注。本文对DTE酶家族的DTEase和DPEase的来源、酶学特性、蛋白结构以及DTE酶家族在稀有糖生产中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DTE酶家族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发酵科技通讯》期刊2014年03期)
贾敏,江波,张晓鸣,沐万孟,张涛[3](2013)在《乳糖诱导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以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高效表达菌株BL21(DE3)/pET22b-cbdte为研究对象,考察乳糖作为诱导剂诱导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的可行性。在摇瓶发酵条件下,从诱导时机、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及诱导温度等四个方面,研究诱导条件对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菌培养至对数生长中期OD值为1.0左右后,加入终浓度为5g/L的乳糖,于20℃的条件下诱导7h,可获得最大酶活。与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最适诱导条件相比,优化后的乳糖诱导酶活提高82.7%,可溶性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提高99.5%,菌体生物量提高30.5%。研究结果为乳糖作为诱导剂应用于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3年13期)
周林芳,储菲菲,张涛,江波[4](2012)在《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固定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4种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中,筛选出固定化效果较好的大孔弱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Ⅲ为载体,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先吸附后交联的方法对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固定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加酶量为2.00mL/g(粗酶液/树脂),吸附pH7.5,吸附时间为8h,吸附温度为30℃,戊二醛浓度为0.05%,交联时间为3h,固定化酶活回收率可达50%以上。固定化酶重复使用10次,酶活仍能稳定保持在初始酶活的65%以上,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2年19期)
储菲菲,沐万孟,邢庆超,周榴明,张涛[5](2012)在《Clostridium bolteae ATCC BAA-613 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诱导表达、纯化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是生物法生产新型功能性因子D-阿洛酮糖最为有效的酶。一种新型的能够编码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基因CLOBOL_00069被克隆,它来源于Clostridium bolteae ATCC BAA-613。以pUC57为克隆载体,以pET-22b(+)为载体质粒,E.coli BL21(DE3)为宿主细胞,构建了基因重组工程菌。IPTG诱导剂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杂蛋白与目的蛋白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对纯化的重组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分析,在约32ku处出现明显的特征条带。通过活性研究表明,Clostridium bolteae ATCC BAA-613 DTEase属于DTEase家族,并具有较高的生物转化率,反应10h后转化率达到20%。(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2年07期)
邢庆超,沐万孟,江波,周榴明,张涛[6](2011)在《Clostridium scindens ATCC35704中的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克隆表达、纯化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D-阿洛酮糖作为一种新型低热量功能性甜味剂,可以通过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家族,以D-果糖为底物C-3位异构化得到。一个新的来源于微生物Clostridium scindens ATCC 35704中ZP 0243228的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基因(CS-DTE),通过克隆并成功导入E.coli BL21(DE3)中,构建了基因重组菌,诱导目的重组基因过量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的重组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分析,在约31 ku处出现显着的特征蛋白条带;通过对其活性检测表明,该重组酶分别以D-塔格糖和D-果糖为底物,可以生成D-山梨糖和D-阿洛酮糖,转化率分别为8.6%和27.9%。(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1年08期)
储菲菲,邢庆超,沐万孟,张涛,缪铭[7](2011)在《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 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是生物法生产新型功能性因子D-阿洛酮糖最为有效的酶。作者克隆到一种新型的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基因,来源于微生物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H10。以pET-22b(+)为载体质粒,E.coliBL21(DE3)为宿主细胞,构建了基因重组菌,IPTG可诱导目的蛋白质的过量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的重组蛋白质样品进行SDS-PAGE分析,在约31 000处出现显着的特征蛋白质条带;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该重组酶具有较高的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张龙涛[8](2009)在《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有糖是自然界存在极少的单糖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潜在的医疗价值。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D-tagatose 3-epimerase,DTE,EC5.3.1.-)家族是稀有糖生物转化法制备的关键酶。本文以探索新的DTE家族为目标,分为菌种筛选、发酵条件优化、酶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和基因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4个步骤展开工作。主要结果如下:1.筛选获得一株可产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菌株SK011,通过形态观察、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为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R. sphaeroides),定名为R. sphaeroides SK011;2. R. sphaeroides SK011液体发酵生产DTE的最适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浓度为1%,氮源为酵母膏和胰蛋白胨,浓度分别为2%和1.25%,氯化钠0.3%,二水磷酸二氢钠0.3%,硫酸镁0.05%,培养初始pH 7.0;在发酵初始添加0.2%D-塔格糖作为诱导物;种龄24 h,装液量为20 mL/250 mL,接种量3%,30°C、180 rpm、避光,发酵时间36 h;3.粗酶液经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CL 6B Fast Flow离子交换色谱和Superdex 75凝胶过滤等步骤,分离纯化得到DTE,比酶活提高26.8倍,达到13.4U/mg,经SDS-PAGE鉴定达到电泳纯,由2个相同的亚基组成,分子量为64 kD;4.酶学性质测定结果显示,该酶最适作用温度40℃,最适pH值9.0,在40℃以下,pH 8-10之间保持稳定;Mn~(2+)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Cu~(2+)、Zn~(2+)对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D-塔格糖底物专一性最强;该酶N-端氨基酸残基序列依次为MKNPVGIISM,与目前已确定DTE家族均不一致,NCBI中仅检索得到与之具有相同N-端氨基酸残基的计算注明(Conceptual translation)序列:Rsph17029_3406,这是R. sphaeroides中首次发现的DTE家族,定名为R. sphaeroides DTE;5.成功克隆Rsph17029_3406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22b(+),转入表达宿主E. coli BL21(DE3),构建重组菌株E. coli BL21(DE3)(pET-dte),诱导表达得到具有DTE的功能的重组蛋白,在pH 9.0和40℃条件下表现最大酶活,在40℃以下,pH 8-10间保持稳定;Mn~(2+)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Cu~(2+)、Zn~(2+)对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上酶学性质与野生型R. sphaeroides DTE一致,说明Rsph17029_3406基因在E. coli BL21(DE3)(pET-dte)表达系统中进行转录、翻译后折迭成为具有活性的R. sphaeroides DTE蛋白高级结构;确定Rsph17029_3406基因为R. sphaeroides DTE的编码基因,在GenBank数据库登记,基因登记号为FJ851309,对应蛋白质编号ACO59490;6.重组R. sphaeroides DTE对D-果糖底物专一性最强,其次为D-塔格糖,与野生型酶不同;7.在pH 9.0,40℃条件下测得D-阿洛酮糖与D-果糖之间差向异构反应平衡常数为23:77。(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9-12-01)
沐万孟,张涛,江波,张龙涛[9](2007)在《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家族蛋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稀有糖是在自然界中存在但含量极少的一类单糖及衍生物,其在膳食、保健、医药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D-tagatose 3-epimerase,缩写为DTE)家族蛋白在稀有糖生物转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对DTE家族蛋白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展望了DTE家族蛋白的研究趋势。(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07年09期)
塔格糖差向异构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D-tagatose-3-epimerase,DTE)家族,是催化酮糖类单糖C-3位置的差向异构化反应的一类酶,也是稀有糖生产中的核心酶。随着稀有糖在食品、保健品、医药中间体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利用DTE酶家族制备稀有糖备受关注。本文对DTE酶家族的DTEase和DPEase的来源、酶学特性、蛋白结构以及DTE酶家族在稀有糖生产中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DTE酶家族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塔格糖差向异构酶论文参考文献
[1].张巧,帅玉英,张涛,江波,缪铭.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储存稳定性[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
[2].王琼,王远山.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及其应用[J].发酵科技通讯.2014
[3].贾敏,江波,张晓鸣,沐万孟,张涛.乳糖诱导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食品工业科技.2013
[4].周林芳,储菲菲,张涛,江波.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固定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
[5].储菲菲,沐万孟,邢庆超,周榴明,张涛.ClostridiumbolteaeATCCBAA-613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诱导表达、纯化及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
[6].邢庆超,沐万孟,江波,周榴明,张涛.ClostridiumscindensATCC35704中的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克隆表达、纯化及活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
[7].储菲菲,邢庆超,沐万孟,张涛,缪铭.Clostridiumcellulolyticum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
[8].张龙涛.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
[9].沐万孟,张涛,江波,张龙涛.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家族蛋白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
标签: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 储存稳定性; 半衰期; 稳定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