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唐代画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
唐代画论论文文献综述
徐徐[1](2018)在《王维在唐代画史中的形象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维,字摩诘,历经玄宗、肃宗两朝,祖籍太原祁。母亲博陵县君崔氏,笃志信佛教,生前"师事大照禅师叁十余岁"。王维九岁知属辞,十五岁便赴长安入仕。擢进士,调太乐丞,在官场上几经起落,因"为伶人舞黄狮"贬官,后受张九龄提携,拜右拾遗。李林甫把持朝政时,又屡遭辗转,亦官亦隐。"安史之乱"中,王维被迫接受安禄山授予的官职。动乱平息后,唐肃宗(756-762)念其追思李唐王朝的《凝碧诗》未深究,其弟王缙在平定中立下大功,自请削官为兄长赎罪。王维晚年除了为官荐闲外,一心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色,"在京师,日饭十数名(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26期)
赵一婷月[2](2018)在《魏晋至唐代画论中“自然”之说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贯穿于中国古代画学思想的脉络中,影响着中国古代的绘画创作。中国古代画论,从画作的形式上来说,要求技法笔墨的自然;从画作的内容上来说,一方面要求表现的对象是自然,一方面要求所表现对象的形态气质要自然。在一些画论中,甚至将"自(本文来源于《收藏与投资》期刊2018年Z2期)
唐波,钟家奎[3](2015)在《唐代画论典籍中“逸品”初出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北宋文入画兴起后,绘画品鉴的最高审美标准由"神品"转向"逸品"。从此,"逸品"便在绘画审美领域出现近千年《徽宗时短暂除外》。现存相关画论着作和文章中,关于"逸品"的初出,存在着李嗣真(六四叁—六九六)、张怀瓘(约七○四—七六叁)、朱景玄(约七八五—约八四八)①叁种不同说法。考证"逸品"在画论中的最早使用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5年08期)
石力[4](2015)在《吴带当风——唐代画圣吴道子绘画艺术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吴道子凭借着对人物画吴家样式的开创,用遒劲、流畅的笔力,将人物气韵、神态、形象通过创造性的运用,将画作整体艺术性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通过对画圣吴道子绘画艺术的考证,试图为当代绘画创作者们在艺术领域创新与尝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5年18期)
欧阳尚海[5](2014)在《唐代画圣吴道子绘画艺术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诗画不分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直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所推崇的至高境界。然而纵观盛唐的艺术领域,诗歌领域"诗圣""诗魔""诗仙"比比皆是,绘画领域却单单有一个"画圣"——吴道子,在庙堂上,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官方推崇至极的大师:当权者下诏要求其"非有召不得画"的国手;民间,画工们更是将其奉为"祖师"。这足以证明吴道子绘画技艺的独步古今。吴道子开创了对人物画进行写意的作画方式,创造了书写性线描和淡彩(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4年29期)
周春梅[6](2014)在《唐代画论及文化研究——唐代审美文化的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朝时期文艺着作日趋繁荣,绘画艺术理论可谓蔚为大观,在绘画审美领域唐初在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下,继承并推动了传统的形神观在绘画领域的发展;盛唐时期包容与宽容的文化特征,造就了尊道、礼佛、崇儒"叁教"开明的风貌。绘画理论在对唐初继承的基础上,鉴于开放的文化特征,开创了山水画与诗歌艺术结合一体的意境论;唐末,政治经济的衰落,引起人们静穆式的思考,这种心态影响到当时的绘画创作,由此丰富并发展了笔墨艺术,提倡笔墨同等重要等。这些理论丰富了以往的画论,并且为后世绘画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由此,艺术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毋庸置疑的,艺术反映着社会文化的面貌,而文化也影响着艺术的创作。(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旬)》期刊2014年07期)
陈玉[7](2014)在《从唐代画论看“水墨之兴”的美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到“水晕墨章,兴吾唐代”,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词汇“水墨之兴”,也为我们解释了水墨之兴的具体时代,由魏晋而产生的山水画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发展,水墨作为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已经兴起,这场具有转向作用的水墨之兴,使中国绘画在创作方面从对于外界的描述转至对创作主体的内在表达,在色彩观中从绚烂的色彩变化转变为富有蕴含的单一墨色,在绘画方法上从单纯的线条勾勒到水墨融合的晕染,这种不同的美学趣味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其中透视出的哲学内涵与文化精神是极为有价值的研究对象。顺着时间的脉络去梳理,我们不难发现水墨之兴,绝不是突然的发生在唐代的,王维的“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张彦远的“运墨而五色具”,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书画理论之中都可以找寻到唐人对于水墨的发现与推崇。可这绝不是一次渲染带来的,是存在着中国哲学及唐代美学特定踪迹的,这是长期思想积淀的结果,正是有了对这萌发的推崇与解读,才有了后世的千百年的中国主流绘画的长期改变,可以说水墨山水日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本文就选取了唐代的绘画理论,特别是在水墨画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王维、张彦远、张璪,朱景玄等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别以创作论,审美观,色彩观为切入点,分侧重的阐释他们在绘画理论中所显露的美学思想,并将之放置于中国绘画理论的历史长河之中,在发展变化中延展他们的美学理论,从源头梳理“水墨之兴”的文化背景,赋予“水墨之兴”更为全面的审视,从而阐述“水墨之兴”的具体原因和其中蕴含的美学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4-02-20)
李元颿[8](2014)在《开张天岸马——唐代画马掠影》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唐建国距今已经一千叁百九十六年了,往事如烟,英雄不再…… 如果让今天的人们回望那个时代,恐怕张口便说、抬手便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仍然是那个时代辉映中国文化史的音乐、诗歌、绘画、舞蹈、书法…… 回到唐朝,那实在是不可能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4-01-29)
周扬[9](2013)在《“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探析唐代画鹤名家薛稷》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花鸟画实际上并不是专门指花鸟之类,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分科为翎毛、花卉、草虫、畜兽等。"鹤"是古代重要的信仰绘画题材,"屏风六扇鹤样,自稷始也"。笔者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考证和研究,分析薛稷与其绘画主题"鹤"。"鹤"画在唐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承载着人们修道成仙的梦想,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唐代画家薛稷的"鹤"画更能表现那个时代的风貌特征,是那个时代此画种当中的典范。(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07期)
付中承[10](2007)在《《易传》与唐代画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易传》是中国画论的理论基础。在六朝画论中,受《易传》思想影响最明显的,是王微《叙画》、谢赫《画品》和姚最《续画品》。在唐代,画论散见于文学作品中,也是以《易传》的影响为主导,并且,《易传》对于唐代画论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历代名画记》中。《易传》对于绘画(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07年07期)
唐代画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然"贯穿于中国古代画学思想的脉络中,影响着中国古代的绘画创作。中国古代画论,从画作的形式上来说,要求技法笔墨的自然;从画作的内容上来说,一方面要求表现的对象是自然,一方面要求所表现对象的形态气质要自然。在一些画论中,甚至将"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唐代画论论文参考文献
[1].徐徐.王维在唐代画史中的形象建构[J].艺术品鉴.2018
[2].赵一婷月.魏晋至唐代画论中“自然”之说的嬗变[J].收藏与投资.2018
[3].唐波,钟家奎.唐代画论典籍中“逸品”初出考辨[J].荣宝斋.2015
[4].石力.吴带当风——唐代画圣吴道子绘画艺术考证[J].兰台世界.2015
[5].欧阳尚海.唐代画圣吴道子绘画艺术考证[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
[6].周春梅.唐代画论及文化研究——唐代审美文化的内涵[J].美与时代(中旬).2014
[7].陈玉.从唐代画论看“水墨之兴”的美学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4
[8].李元颿.开张天岸马——唐代画马掠影[N].中国文物报.2014
[9].周扬.“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探析唐代画鹤名家薛稷[J].美术教育研究.2013
[10].付中承.《易传》与唐代画论[J].文艺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