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杨梅根论文-王俊锋,钟惠民,程永现

矮杨梅根论文-王俊锋,钟惠民,程永现

导读:本文包含了矮杨梅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矮杨梅,羽扇豆醇内酯,叁萜,异丙叉羽扇豆醇内酯

矮杨梅根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锋,钟惠民,程永现[1](2009)在《矮杨梅根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矮杨梅Myrica nan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矮杨梅根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此11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2α,3β-二羟基羽扇豆醇-20(29)-烯-28(19)-内酯(Ⅰ)、2α,3β-异丙叉羽扇豆醇-20(29)-烯-28(19)-内酯(Ⅱ)、龙吉苷元(Ⅲ)、马斯里酸(Ⅳ)、齐墩果酸(Ⅴ)、杨梅萜二醇(Ⅵ)、阿江榄仁酸(Ⅶ)、arjunglucosideⅡ(Ⅷ)、6,7-二羟基藁本内酯(Ⅸ)、氢化胡椒昔(Ⅹ)、6′-O-acylclionastero-3-O-glucoside(Ⅺ)。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羽扇豆醇内酯(lupeolenolide),化合物Ⅱ为Ⅰ的新的人工产物,命名为异丙叉羽扇豆醇内酯(isopropyl-lupeolenolide)。化合物Ⅲ、Ⅷ~Ⅺ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9年11期)

李国成,伍俊妍,王定勇[2](2009)在《矮杨梅根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矮杨梅(Myricanana)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并通过各种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矮杨梅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myr-icanol(2)、myricanone(3)、熊果酸(4)、槲皮素(5)、杨梅素(6)和杨梅苷(7)。结论:除化合物5、6和7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09年06期)

王俊峰[3](2009)在《两种中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对两种中药材(矮杨梅根和泰国大风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应用多种分离材料和分离技术,从两种中药材中共分离得到62个化合物。通过详细的波谱学分析及化学方法,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其中新化合物16个。矮杨梅根为杨梅科杨梅属药用植物矮杨梅(Myrica nana Cheval)的根。矮杨梅是云贵地区特有的杨梅种,其根在云南民间常用来止血理气、治疗痢疾、胃痛、烧伤及皮肤疾病等。本论文对矮杨梅根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鉴定37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2个。化合物类型主要包括大环二芳基庚烷类、叁萜皂苷及其苷元,以及甾醇类化合物。对新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及其NO释放作用机制研究。泰国大风子为大风子科大风子属植物泰国大风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a Pierre ex Laness)的干燥种仁,又名麻风子、大疯子等,具有祛风燥湿、攻毒杀虫的功效,主要用于麻风、疥癣和淋病等。本论文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鉴定了25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4个。化合物类型主要包括脂肪族类、黄酮木酯素类、黄酮类、木脂素和生物碱等。对其中的部分新化合物正在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对杨梅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09-04-18)

张来,刘宁[4](2008)在《贵州矮杨梅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与含量动态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矮杨梅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就该植物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和含量动态变化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显示,矮杨梅根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1.5h,乙醇浓度为95%,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90℃;总黄酮含量从大到小,雌株依次为果期、营养期、盛花期、孕花期,雄株依次为果期、盛花期、孕花期、营养期。(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08年09期)

余娅芳[5](2007)在《矮杨梅根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矮杨梅(Myrica nana Cheval)为杨梅科杨梅属植物,为常绿灌木,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及西藏等地;根、茎皮和果实均可作药用,果实亦可供食用。其根可治痢疾、腹泻、消化不良、崩漏、直肠出血、脱肛、风湿疼痛及烧伤诸症。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杨梅属中杨梅,蜡质杨梅、香杨梅等植物的研究发现,该属植物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及其苷类,二芳基庚烷及其苷类、叁萜及其苷类,单宁类及挥发油类化合物;但对矮杨梅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仅对矮杨梅叶中黄酮类成分,挥发油和酚类成分等进行了研究,而对矮杨梅根仅有定性研究。矮杨梅根为矮杨梅的主要药用部位,为了寻找与功效相关的化学成分,我们对矮杨梅根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并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药理活性试验,以揭示其构效关系的科学内涵。我们采用传统的植物化学成分分离方法,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类型涉及二芳基庚烷类,叁萜及其苷类,脂肪酸及甾醇类化合物,目前鉴定了8个,myricanone、myricanol、porson、myricananone、myricananadiol、maslinic acid、Arjunolic acid以及myricanadiol,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其中myricananone、myricananadiol和myricanadiol为新化合物。在论文最后,综述了杨梅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对杨梅属植物的植物形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测度方法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杨梅属植物提供文献基础。(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07-04-01)

文旭[6](1997)在《云南民间药矮杨梅根的化学成分研究(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矮杨梅的根进行系统的化学预试研究,发现其含有的最重要的成分是黄酮类,其次是鞣质等。将其中含量最多的一个黄酮化合物分离出来鉴定后,是杨梅素3—0—鼠李糖甙(即杨梅甙)。(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期刊1997年03期)

刘宁,李正芬,林铁,邹学正[7](1995)在《矮杨梅根皮、茎皮,叶鞣质含量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皮粉吸附法,对矮杨梅(Myricahahacheval)根皮、茎皮和叶的鞣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矮汤梅植株鞣质含量高,其含量是根皮>茎皮>叶,有开发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矮杨梅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矮杨梅(Myricanana)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并通过各种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矮杨梅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myr-icanol(2)、myricanone(3)、熊果酸(4)、槲皮素(5)、杨梅素(6)和杨梅苷(7)。结论:除化合物5、6和7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矮杨梅根论文参考文献

[1].王俊锋,钟惠民,程永现.矮杨梅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9

[2].李国成,伍俊妍,王定勇.矮杨梅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成药.2009

[3].王俊峰.两种中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9

[4].张来,刘宁.贵州矮杨梅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与含量动态变化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

[5].余娅芳.矮杨梅根的化学成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

[6].文旭.云南民间药矮杨梅根的化学成分研究(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7

[7].刘宁,李正芬,林铁,邹学正.矮杨梅根皮、茎皮,叶鞣质含量的测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

标签:;  ;  ;  ;  

矮杨梅根论文-王俊锋,钟惠民,程永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