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锁骨下静脉置管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右锁骨下静脉置管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一、经右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管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段丽娟,张萌,王淑芹,赵路,郭莹,胡晓科,韩兰[1](2020)在《903例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经超声引导PICC置管患者流行病学、置管部位、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为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在HIS系统调取2016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北京某三甲综合医院PICC门诊置管的903例成人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置管部位、置管情况及相关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3例超声引导PICC置管患者,其中男性443例,女性460例;年龄18岁~100岁,平均(63.58±14.02)岁。置管路径中贵要静脉781例(占86.49%),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经右上贵要静脉为95.31%,经左上贵要静脉为96.65%,均高于平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4.68%。主要的并发症为原发性导管异位68例(7.53%),误穿动脉1例(0.11%),送管困难23例(2.55%)。结论取得PICC资格认证的专科护士采用超声引导PICC置管方法,选择贵要静脉联合超声及心电图尖端定位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置管一次性成功率。

袁丽,许容芳,罗艳,石春妮,张柳花[2](2019)在《PICC置管中运用心脏超声技术定位导管头端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在PICC置管中运用心脏超声技术进行导管头端定位,使导管头端置于最佳位置的可行性、方法及其优势。[方法]选择90例需行PICC置管治疗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心脏超声技术定位,对照组采用常规X线摄片定位,比较两组病人导管异位发生率、导管头端未达合适位置发生率、从置管到定位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导管头端未达合适位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从置管到定位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PICC置管中运用心脏超声技术进行导管头端定位,可减少从置管到定位所用时间,可准确定位,提高导管头端到达合适位置的概率。

张灵倩[3](2019)在《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及穿刺点维护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位评价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以及文献质量的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文献496篇,最终纳入15篇(样本量为4317例次)。其中,中文6篇,英文9篇。涉及危险因素31个,仅烧伤总面积>50%(OR=2.01,95%CI:1.26-1.86,P<0.001)、合并吸入性损伤(OR=3.30,95%CI:1.12-9.70,P=0.030)、股静脉置管(OR=1.71,95%CI:1.11-2.65,P=0.020)、经创面附近置管(OR=2.46,95%CI:1.76-3.45,P<0.001)、导管留置天数>7天(OR=1.75,95%CI:1.25-2.45,P=0.001)、导管留置天数>14天(OR=2.46,95%CI:1.55-3.89,P<0.001)的合并效应量具有统计学意义,是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VC-RI)的危险因素,而抗菌导管的使用(OR=0.51,95%CI:0.30-0.89,P=0.020)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烧伤总面积>50%、合并吸入性损伤、股静脉置管、经创面附近置管、导管留置天数>7天、导管留置天数>14天是烧伤患者CVC-RI的危险因素,而抗菌导管的使用是保护因素。目前关于烧伤患者CVC-RI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证据不足,所纳入研究的文献,其诊断标准不一致且不完全适用于烧伤患者。因此,今后需要更多设计严谨、使用统一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的原始研究,为预防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可靠依据。第二部分醋酸氯己定和聚维酮碘湿敷用于烧伤患者创面或创面周围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维护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目的验证和比较醋酸氯己定和聚维酮碘溶液湿敷用于经烧伤患者创面或创面周围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的维护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福建省烧伤中心66例次经创面或创面周围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聚维酮碘湿敷组(简称碘伏湿敷组)和醋酸氯己定湿敷组,每组2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碘伏棉球消毒,碘伏湿敷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碘伏湿敷15分钟,醋酸氯己定湿敷组采用醋酸氯己定棉球消毒,并用醋酸氯己定湿敷15分钟,其余操作一致。比较三组患者CRI及CRBSI发生率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脱落7例,总脱落率为10.61%,其中醋酸氯己定组和聚维酮碘组各脱落2例次,常规组脱落3例次。最终纳入59例次CVC置管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0株。其中,血培养阳性20株,导管尖端培养阳性19株,创面培养阳性61株。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2株,占62.00%。血培养和创面培养检出病原菌中,检出最多的均为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5.00%(5/20)和22.95%(14/61),导管尖端培养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位居首位,占31.58%(6/19)。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CRAB)是主要的多重耐药菌。(2)醋酸氯己定湿敷组CRI、CRBSI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碘伏湿敷组与氯己定湿敷组、碘伏湿敷组与常规组的CRI及CRB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醋酸氯己定湿敷组CVC导管使用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醋酸氯己定湿敷优于常规维护方式,使用醋酸氯己定湿敷的烧伤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CRI的风险仅为常规维护患者的3.10%(HR=0.031,95%CI 0.003-0.335,P<0.05);每增加1个附加装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增加3.561倍(HR=3.561,95%CI 1.358-9.340,P<0.05)。结论(1)烧伤患者CVC-RI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比略高于革兰阳性菌。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MRSA、CRAB为主要的多重耐药菌;(2)采用醋酸氯己定对烧伤患者CVC穿刺点进行湿敷,可显着减少导管尖端细菌定植,从而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CRI及CRBSI的发生率;(3)附加装置是烧伤患者发生CVC-R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尽可能减少附加装置的使用,做好导管留置期间CVC的细节护理。

李宁[4](2018)在《两种深静脉置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深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肝胆外科收治的8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3例应用CVC,研究组45例应用PICC,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不同置管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短于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26%,高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3.02%,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应用PICC深静脉置管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早日出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陆姿赢,王晓栋,严金,倪孝龙,郑红珍,张玲芳[5](2017)在《中心静脉导管体内断裂后腔内处理1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作为提供静脉营养、补液、给药、血液净化、血流动力学监测和人工心内起搏途径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常见并发症有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导管漂移或脱出及导管破裂等。导管断裂是中心静脉置管后较为罕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能造成静脉损伤、异物栓塞、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笔者团队成功为1例经右锁骨下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导管体内断裂患者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技术取出断裂的导

高丽华,李小燕,吴容燕[6](2017)在《新生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观察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观察,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成功率最高的外周静脉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通过对2009年5月-2014年12月本院新生儿使用PICC导管的情况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新生儿可经哪些外周静脉成功置入PICC导管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新生儿行PICC穿刺术置入上腔静脉成功率较高;外周静脉分别为:颈外静脉,置入率93.5%,并发症发生率16.1%;腋静脉,置入率100%,并发症发生率0;贵要静脉,置入率86.4%,并发症发生率6.8%;颞静脉,置入率64.3%,并发症发生率14.3%。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成功率最高的外周静脉依次为颈外静脉、腋静脉、贵要静脉。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的外周静脉依次为腋静脉、贵要静脉、颞静脉。

王雅萍[7](2016)在《双上肢PICC置管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左右上肢PICC置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中及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比较,为PICC置管肢体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平行、随机、对照试验,采取2014年9月-2016年2月总共18个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静脉治疗专科置入PICC导管516例,所有符合研究对象入排标准的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数据比较,左右上肢分别行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尔PICC置管,同时导管留置期间给予导管维护,观察左右上肢PICC置管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中的调整率、置管中异位颈内静脉的发生率、置管后并发症(原发性异位、滑脱、血栓、静脉炎、感染、继发性异位、堵管、渗液、渗血)发生率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16例患者中,44例失访,共完成对472例患者资料的收集,其中左上肢组232例,右上肢组240例,两组中一次穿刺成功率、原发性异位、滑脱、堵管、血栓、感染、静脉炎、渗液、渗血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置管中异位颈内静脉外的递管调整率、异位颈内静脉率、继发性异位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PICC置管中调整的总发生率,左右上肢无明显差异;异位颈内静脉外的递管调整率,右上肢低于左上肢;异位颈内静脉的发生率,右上肢高于左上肢。2、PICC置管后继发性异位发生率,右上肢高于左上肢。3、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原发性异位、滑脱、堵管、血栓、感染、静脉炎、渗液、渗血发生率,左右上肢PICC置管后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临床PICC置管肢体选择中,在充分评估患者静脉条件的前提下,以选择粗、直、弹性佳的静脉和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为原则。5、导管留置期间可能发生继发性异位的概率较高的患者,如咳嗽明显、胸腔压力高者,在无左侧肢体PICC置管禁忌的前提下,首选左上肢置管。

胡育斌,郝明志,林海澜,陈起忠,陈章贤,郑建雄,陈建彬,青菁[8](2016)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植入静脉输液港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在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15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输液港并发症、输液港留置时间,调查患者对输液港使用的满意度,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输液港植入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15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完成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手术成功率100%,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1/15),发生在植入术后第8个月,表现为颈部牵拉感。输液港留置时间228个月,中位留置时间9个月。对输液港的满意度为86.67%(13/15)。输液港植入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好的比例分别为46.67%(7/15)、100%(1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6,P=0.000)。结论 DSA引导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植入静脉输液港操作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孙兴伟[9](2016)在《1055例不同入路下行静脉输液港置入的临床应用总结》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通过观察1055例输液港植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不同路径实施输液港置入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发生原因和相关处理策略,探讨不同路径下实施输液港置入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实用性,为需要行输液港植入术的患者在选择手术入路方面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1055例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按输液港置入路径不同分为三组,经颈内静脉植入组163例,经锁骨下静脉植入组576例,经右侧头臂静脉置入组316例,观察三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导管的后期通畅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100%,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4-38个月),术中观察其中经右侧头臂静脉置入组患者穿刺成功率97.15%(307/316),高于颈内静脉植入组89.57%(146/163)及经锁骨下静脉植入组93.23%(53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本次研究统计结束,三组患者输液港留置时间分别为:经颈内静脉入路组留置中位时间7.7(9.20±6.39)个月,经锁骨下静脉入路组留置中位时间8.1(10.73±7.32)个月,经右侧头臂静脉组留置中位时间8.3(10.21±5.33)个月,留置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中并发症包括:气胸4例(0.38%)、误穿动脉19例(1.80%),三组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9%(59/1055例),包括港周血肿2例、切口感染7例、港座翻转1例,导管连接部分离1例、顽固性疼痛2例、导管相关性感染9例、皮肤破溃4例、导管异位7例、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夹闭综合征12例、导管破裂3例、导管断裂5例。其中经颈内静脉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3.68%(6/163),锁骨下静脉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8%(41/576),经头静脉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3.79%(12/316)。经头静脉置入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经颈内静脉置入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低于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不同路径植入的静脉输液港均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输液通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经头臂静脉手术入路的患者术中穿刺成功率高且并发症较低,推荐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陈春梅,吴宏,黄小妹,丁文彬[10](2014)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经中心静脉置入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无法进行时改行中心静脉置管(CVC)的效果。方法:对因上肢静脉障碍致正在进行的PICC无法继续者,立即改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PICC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结果:在DSA下对上肢静脉障碍导致PICC置管无法继续9例患者,从左锁骨下静脉置入5例,右锁骨下静脉置入4例,均1次成功。导管尖端在DSA实时透视下到达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准确率100%,导管留置期间未发生导管尖端异位、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结论:PICC无法进行时改行DSA下的CVC置管的成功率高,效果满意,并可达到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满足患者疗程需要的目的。

二、经右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管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右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管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903例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置管路径及效果评价
    2.3 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3.1 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原因
    3.2 PICC穿刺并发症的原因
        3.2.1 原发性导管异位
        3.2.2 误穿动脉或神经
        3.2.3 送管困难
    3.3 减少并发症的措施

(2)PICC置管中运用心脏超声技术定位导管头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1.2.2 数据收集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超声运用于PICC置管的相关研究
    3.2 运用心脏超声技术进行PICC头端定位的原理
        3.2.1 超声心动图
        3.2.2 B超下PICC导管显影原理
        3.2.3 运用心脏超声技术进行PICC头端定位时导管置入长度的确定
    3.3 运用心脏超声技术进行PICC头端定位的优势
        3.3.1 实时准确定位,术中不需移动病人,且无相关禁忌证
        3.3.2 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病人医疗费用支出
        3.3.3 减少对病人X射线辐射,提高病人满意度,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4 小结

(3)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及穿刺点维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部分英文缩略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
    4 研究意义
    5 操作性定义
    6 研究技术路线图
    7 伦理学问题
第一部分 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6 本研究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 醋酸氯己定和聚维酮碘湿敷用于烧伤患者创面或创面周围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维护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第一阶段预试验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二阶段醋酸氯己定和聚维酮碘湿敷用于烧伤患者创面或创面周围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维护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6 本研究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两种深静脉置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研究组
    1.3 护理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6)新生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观察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外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情况
    2.2 置入上腔静脉成功率较高前四位外周静脉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新生儿外周静脉PICC尖端位置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
3 讨论
    3.1 新生儿PICC的使用情况
    3.2 新生儿PICC置管路径的选择
        3.2.1 腋静脉血管路径
        3.2.2 腋静脉路径
        3.2.3 贵要静脉血管路径
        3.2.4 颈外静脉血管路径
        3.2.5 颞浅静脉血管路径
    3.3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及维护对策

(7)双上肢PICC置管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简写、缩写表
1 引言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习期间科研成绩

(9)1055例不同入路下行静脉输液港置入的临床应用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仪器设备
    2.3 操作方法
    2.4 观察及随访
第三章 统计学方法
第四章 结果
    4.1 穿刺成功率
    4.2 并发症
    4.3 输液港留置时间
第五章 讨论
    5.1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工作原理及用途
    5.2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入路及植入方式的选择
    5.3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优缺点及应用
    5.4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5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说明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附录: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经中心静脉置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结果
2 讨论

四、经右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管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903例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回顾性分析[J]. 段丽娟,张萌,王淑芹,赵路,郭莹,胡晓科,韩兰. 中国病案, 2020(06)
  • [2]PICC置管中运用心脏超声技术定位导管头端的研究[J]. 袁丽,许容芳,罗艳,石春妮,张柳花. 全科护理, 2019(31)
  • [3]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及穿刺点维护的研究[D]. 张灵倩.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4]两种深静脉置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J]. 李宁. 中国疗养医学, 2018(09)
  • [5]中心静脉导管体内断裂后腔内处理1例[J]. 陆姿赢,王晓栋,严金,倪孝龙,郑红珍,张玲芳. 浙江医学, 2017(24)
  • [6]新生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观察及分析[J]. 高丽华,李小燕,吴容燕. 中国医学创新, 2017(02)
  • [7]双上肢PICC置管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D]. 王雅萍. 浙江大学, 2016(06)
  • [8]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植入静脉输液港的应用[J]. 胡育斌,郝明志,林海澜,陈起忠,陈章贤,郑建雄,陈建彬,青菁.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6(03)
  • [9]1055例不同入路下行静脉输液港置入的临床应用总结[D]. 孙兴伟. 苏州大学, 2016(01)
  • [1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经中心静脉置入应用[J]. 陈春梅,吴宏,黄小妹,丁文彬. 交通医学, 2014(03)

标签:;  ;  ;  ;  

右锁骨下静脉置管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