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子宫内膜癌腺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卵巢腺癌扩增长非编码RNA,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Bokhman分型
子宫内膜癌腺癌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明,曾丽,郑珣,吴君洁[1](2019)在《卵巢腺癌扩增长非编码RNA在不同分期及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卵巢腺癌扩增长非编码RNA (lncRNA OVAAL)在不同分期及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11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76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癌组,其他良性疾病切除子宫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并比较lncRNA OVAAL在两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FIGO分期、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血清lncRNA OVAAL表达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lncRNA OVAAL及其他因素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lncRNA OVAAL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lncRNA OVAAL在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及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lncRNA OVAAL在对照组和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lncRNA OVAAL在子宫内膜癌组Ⅰ、Ⅱ、Ⅲ、Ⅳ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 05)。lncRNA OVAAL在淋巴结已转移和淋巴结未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子宫腺癌、子宫腺鳞癌、子宫浆液性癌、子宫透明细胞癌、其他类型子宫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家族史、lncRNA OVAAL为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lncRNA OVAAL呈高表达,在子宫浆液性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最高,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因素之一,并且与FIGO病理分期及有无淋巴转移有关,与激素水平无关,对子宫内膜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12期)
戴诗琴,宁倩,李响,唐圣松[2](2019)在《27-羟基胆固醇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浆中最丰富的胆固醇初级代谢产物27-羟基胆固醇(27HC)是肝X受体(LXR)配体激动剂和内源性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促进肿瘤生长。研究发现27HC是多种恶性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参与肿瘤的发生,肿瘤微环境的调节以及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和转移等过程。同时,调控27HC含量的关键酶的表达也与27HC在肿瘤中的作用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预后复发的预测及监测生物标志物。本综述重点介绍了近年来27HC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成果,阐述了27HC在肿瘤生理病理过程中的雌激素受体(ER)和LXR依赖性作用及其对其它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为防治相关癌症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南医学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伟[3](2018)在《子宫内膜腺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子宫内膜癌发展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子宫内膜腺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ECMSC)对子宫内膜癌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内容:1.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与癌变组织来源MSC的分离培养与鉴定。2.体外实验检测癌组织与正常组织来源MS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的作用与机制。3.体内裸鼠实验检测癌组织与正常组织来源MSC对子宫内膜癌发展的影响。方法:1.采用组织消化法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来源MSC(Endometrium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EMSC)和子宫内膜腺癌来源MS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的细胞表型,采用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检测细胞的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能力,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成脂分化过程中的关键转录因子PPARγ和成骨分化的标志性酶ALP的表达。2.为探讨ECMSC和EMS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的作用与机制,我们采用无血清MSC培养基培养ECMSC和EMSC,收集培养上清,利用蛋白浓缩管制备无血清浓缩上清,进一步将制备所得的浓缩上清按一定比例加入HEC-1A培养体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C-1A形态改变;CCK8法检测HEC-1A的增殖情况;划痕实验观察HEC-1A迁移能力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HEC-1A周期变化;进一步将TNF-α加入MSC浓缩液与HEC-1A共培养体系,采用AnnexinV/FITC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HEC-1A凋亡情况;收集培养的ECMSC和EMSC细胞,提取总RNA,RT-PCR法检测两种MSC内源的DcR3和EGF的表达。3.为检测ECMSC对子宫内膜癌发展的影响,采用Balb/c裸鼠皮下注射HEC-1A,分别在第1d、第6d注射ECMSC和EMSC,观察HEC-1A在裸鼠体内成瘤情况。皮下瘤体积达到20mm~3时,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安乐处死实验组小鼠,称量荷瘤重量;进一步取肿瘤组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制作石蜡切片,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1和DcR3的表达;提取肿瘤组织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的CD31、VEGF、DcR3的表达。结果:1.体外分离培养的ECMSC和EMSC均呈长梭形、旋涡状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MSC的细胞表型,细胞均高表达间质细胞表面抗原CD90、CD73、CD105、CD166和白细胞表面抗原HLA-ABC,低表达或不表达共刺激分子表面抗原CD80、CD86,造血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以及白细胞表面抗原HLA-DR。体外成脂诱导分化结果显示,油红O染色镜下可见细胞出现大量的红色脂滴,ALP染色结果显示,诱导组细胞高表达ALP,证实两种来源的MSC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的能力;RT-PCR检测结果表明,诱导组细胞高表达成脂分化关键转录因子PPARγ和成骨分化的标志性酶ALP,上述结果证实成功分离获得ECMSC和EMSC。2.为阐明ECMSC和EMS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的作用与机制,我们将ECMSC和EMSC的无血清培养上清浓缩,而后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HEC-1A细胞,结果表明,培养48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ECMSC和EMSC浓缩上清均可促进HEC-1A的生长,且ECMSC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ECMSC上清可显着促进HEC-1A的增殖,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结果证实,ECMSC上清可显着促进HEC-1A迁移且作用优于EMS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改变,结果表明,ECMSC浓缩上清培养的HEC-1A可显着促进HEC-1A分裂,即处于G_2/S期细胞比例显着升高(P<0.05);将TNF-α加入ECMSC或EMSC上清与HEC-1A的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ECMSC浓缩上清可显着减少HEC-1A的凋亡发生。初步探讨ECMSC和EMSC调控HEC-1A的作用机制,RT-PCR检测结果表明,ECMSC高表达抗凋亡相关基因DcR3与表皮生长因子EGF(P<0.0001,P<0.001),提示ECMSC可能通过分泌内源性高表达的DcR3和EGF促进HEC-1A增殖。3.裸鼠的荷瘤实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ECMSC组裸鼠皮下肿瘤体积逐渐增大,且明显大于EMSC组;称量剥离的肿瘤组织质量,ECMSC组的肿瘤质量(2.035±0.06g)显着大于EMSC组(0.86±0.1g)(P<0.001),提示ECMSC可促进肿瘤的发展。对肿瘤组织行HE染色,结果显示ECMSC组肿瘤的炎症侵润少于EMSC组,但血管数量多于EMSC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ECMSC组的肿瘤组织高表达CD31和DcR3,与EMSC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标志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DcR3表达,结果证实,ECMSC组的CD31、DcR3、VEGF的蛋白表达均高于EMSC组。结论:成功分离获得子宫内膜腺癌来源的MSC,体内外实验提示子宫内膜腺癌来源的MSC通过高表达DcR3和EGF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的增殖、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进而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军事科学院》期刊2018-05-31)
杨伟洪,钟守军,段立峰,米贤军[4](2015)在《P16、ER、CEA在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和分析P16、ER、CEA蛋白在子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子宫颈腺癌和3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16、ER、CEA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16、ER、CEA在子宫颈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3%(21/32)、28.13%(9/32)、81.25%(26/32),而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分别为9.36%(3/32)、75.00%(24/32)、43.75%(14/32)。子宫颈腺癌P16、CEA阳性表达率高于子宫内膜腺癌(P<0.05)。子宫内膜腺癌E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颈腺癌(P<0.05)。结论:ER、P16和CEA蛋白联合检测表达可作为鉴别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5年18期)
郭志鑫[5](2014)在《原发性阑尾腺癌并发子宫内膜癌误诊为阑尾炎一例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科2013年9月收治1例原发性阑尾腺癌并发子宫内膜癌,现将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汇报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女性,44岁,主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d入院。患者于1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等,疼痛渐转移至右下腹部,并固定,伴发热,体温37.5℃,无畏寒。既往史:月经不规则病史2年,每2~3个月1次,持续20d左右,未正规诊治;无高血压、糖尿(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12期)
张洁[6](2014)在《3.0T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及前列腺癌侵袭性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磁共振波谱能否区分子宫内膜癌?目的:探讨3D1H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获得的胆碱(choline-containing compounds, Cho)含量能否区分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a)和良性子宫内膜或粘膜下病变(benign lesions in endometria or in submucosa, BLs-ESm),以及磁共振波谱能否评价子宫内膜癌的侵袭性。方法:38名子宫内膜癌患者和19名子宫内膜或粘膜下良性病变患者纳入本研究中,病理由子宫切除或病变切除来确定。所有病人术前在3.0T磁共振(MR)上均行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采用的是基于PRESS的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并采用频率选择饱和方法压脂。波谱分两次采集,一次为压水采集,主要采集胆碱峰,采集次数为6;一次为不压水采集,采集次数为2,主要采集水峰。体素大小为7×7×7mm3,感兴趣体素放在病变的实质部分,避开囊变及坏死区域。利用jMRUI v4.0软件分析处理波谱数据。肿瘤内所有体素的胆碱峰幅度和比水峰幅度和作为统计学单位,即:其中,n为一个病人所纳入的所有体素个数。如果病变是子宫内膜癌,肿瘤的FIGO(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分期、分级、病理类型(Ⅰ型:雌激素依赖型;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以及肿瘤的大小(最大径)由病理学家给出。每个病变内Cho/water的变化用差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来表示,即:其中,SD(Cho/watera11_vox)是同一个病变内所有体素的Cho/water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 Mean(Cho/waterall_vox)是同一病变内所有体素的Cho/water的均值。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或粘膜下良性病变的Cho/water均值比较以及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的Cho/water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利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分析及Yonden指数方法确定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或粘膜下良性病变的Cho/water阈值,以及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的Cho/water阈值。不同级别以及不同分期之间子宫内膜癌的Cho/water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多重比较使用Turkey检验。肿瘤分期及肿瘤分级与Cho/water的关系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肿瘤大小与Cho/water的关系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用于描述同一病变内Cho/water变化的差异系数做与Cho/water同样的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分析利用SPSS17.0处理。结果:子宫内膜癌的Cho/water均值(3.02±1.43)×10-3显着高于子宫内膜或粘膜下良性病变(1.68±0.33)×10-3(P<0.001);区分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或粘膜下良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Yonden指数为0.711,此时区分两者的阈值为2.18×10-,相应的敏感性为0.711,特异性为1。Ⅱ型子宫内膜癌(非雌激素依赖型)的Cho/water均值(4.42±1.53)×10-3显着高于Ⅰ型子宫内膜癌(雌激素依赖型)(2.65±1.17)×10-3(P=0.001);区分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Yonden指数为0.517,此时区分两者的阈值为3.41×10-3,敏感性为0.75,特异性为0.767。FIGO la期、Ib期、Ⅱ期及Ⅲ期子宫内膜癌的Cho/water均值分别为(2.57±1.37)×10-3、(3.02±0.87)×10-3、(4.31±2.13)×10-3及(3.52±1.36)×10-,各期子宫内膜癌的Cho/water均无统计学差异(P=0.107);但Cho/water与子宫内膜癌的FIGO分期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0.386(P=0.017)。尽管各期子宫内膜癌的Cho/water均值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局限性子宫内膜癌(FIGO I期)与有局部侵犯的子宫内膜癌(FIGO II+III期)的Cho/water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为(2.70±1.24)×10-,后者为(3.81±1.62)×10-3(P=0.029)。G1、G2、G3级别子宫内膜癌的Cho/water均值分别为(2.43±1.52)×10-、(3.46±1.35)×10-3、(2.85±1.29)×10-,它们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42);肿瘤级别与Cho/water亦无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235,(P=0.156)。肿瘤大小与Cho/water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333(P=0.041)。子宫内膜癌的差异系数(33.98±13.02)%显着高于子宫内膜或粘膜下良性病变(26.65±11.83)%(P=0.039)。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差异系数分别为(32.54±13.46)%、(39.39±10.1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19)。FIGO la期、Ib期、Ⅱ期及Ⅲ期子宫内膜癌的差异系数均值分别(27.14±12.33)%、(40.31±8.61)%、(41.75±10.47)%及(40.90±12.23)%(P=0.009),统计学差异仅存在于Ia与Ib期子宫内膜癌之间(P=0.048),以及Ia期和Ⅲ期子宫内膜癌之间(P=0.049)。差异系数与子宫内膜癌分期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0.537(P=0.001)。 G1、G2、G3级别子宫内膜癌的差异系数分别为(27.96±13.24)%、(35.40±11.47)%、(40.46±14.17)%,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子宫内膜癌的级别与差异系数无显着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0.29(P=0.077)。肿瘤大小与差异系数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r=0.34(P=0.037)。结论:由磁共振波谱获得的Cho/water可以区分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或粘膜下良性病变、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Cho/water可以区分局限性子宫内膜癌(FIGOⅠ期)与有局部侵犯的子宫内膜癌(FIGO II+III期),但Cho/water不能区分各期子宫内膜癌,也不能区分各级别子宫内膜癌。然而,Cho/water与肿瘤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子宫内膜癌的Cho/water不均质性高于子宫内膜或粘膜下良性病变,Ⅰ、Ⅱ型子宫内膜癌的Cho/water不均质性无差异,仅Ib期与Ia期,以及Ⅲ期与Ia期的Cho/water不均质性存在统计学差异;Cho/water的不均质性随肿瘤分期升高以及肿瘤增大而升高。Cho/water的不均质性与肿瘤级别无显着相关性。第二部分前列腺癌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Ki-67表达的关系目的:Ki-67染色指数(Ki-67staining index, Ki-67SI)主要用于判断细胞的增殖活性,本文着重研究前列腺癌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与Ki-67SI的关系。方法:43名前列腺癌患者和36名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行磁共振(MR)检查,病理由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和/或前列腺根治术病理证实,患者中值年龄为70岁(范围:51-83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范围为1.2-100ng/ml,中值为42.63ng/ml. Gleason评分范围为5-9分。自由呼吸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技术,b值用0和800s/mm2TR/TE,6200/93ms,矩阵,160×120。DWI层中心、层厚以及FOV都与轴位T2加权像(T2WI)一致。由两名影像专家根据多参数MR成像一致确定前列腺癌的可疑区域。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针数平均约为13针(范围:10-16针)。为使经直肠超声前列腺影像与MR影像断面一致,首先,以解剖学结构(如:精囊腺、精阜、尿道和一些增生的结节)为标志,使轴位及矢状位超声切面出现与轴位及矢状位MR断面一致的形态学结构,其次,在T2WI上准确记录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的位置。病理学家来确定最终病理结果,其中前列腺癌的标本给出Gleason评分。免疫组化染色由病理学家来完成,本研究使用的是鼠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MIB-1)。简单来说,石蜡切片约4μm,于烤箱中(60℃)过夜,在二甲苯中脱蜡及在梯度酒精中水化,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抗原修复,滴加一抗,滴加二抗,DAB显色液中显色,苏木素复染。细胞核染为棕色则认为阳性。当肿瘤或前列腺增生结节较大时,病变包括不止一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正常前列腺组织的感兴趣区放在病理证实的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病变的平均ADC值取所有ROI的所有体素的均值。即:mean ADC=其中,n为一个病变所包含的ROI的个数,ADCi为第i个ROI的ADC均值,Si为第i个感兴趣区的面积。因为ROI大小不同,Si为ADCi的加权,此式可避免由于ROI大小不同造成的均值偏差。前列腺癌的ADC值分为两组进行比较,Ki-67SI≤3.5%与>3.5%,以及Ki-67SI≤7.1%与>7.1%。 Ki-67SI=3.5%作为截点是独立影响5年内远处转移的因素;7.1%作为截点与远处转移和存活率均相关。不同水平Ki-67SI对应的前列腺癌的ADC值之间的比较,以及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Ki-67比较均用独立样本t检验。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组织的ADC值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Turkey检验用于多重比较。前列腺癌的ADC值、Gleason评分以及Ki-67SI任意两者之间的关系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分析利用SPSS13.0处理。结果:前列腺癌的平均Ki-67SI(±标准差)为(7.23±5.29)%显着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2.11±1.90)%(P<0.001),前列腺癌的平均ADC值(±标准差)(0.850±0.155)×10-3mm2/s显着低于前列腺增生的ADC值(1.173士0.245)×10-3mm2/s(P <0.001),前列腺癌的ADC值与Ki-67SI呈负相关(r=-0.459,P=0.002)。Ki-67SI>3.5%和≤3.5%的前列腺癌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03±0.094)×10-3mm2/s和(0.936±0.208)×10-mm2/s,前者显着低于后者(P=0.031).Ki-67SI>7.1%和≤7.1%的前列腺癌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779±0.081)×10-3mm2/s和(0.906±0.178)×10-mm2/s,前者显着低于后者(P=0.004)。结论:ADC值能够反映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增殖能力,同时也能区分两种病变。前列腺癌的ADC值与Ki-67SI呈负相关,与Gleason评分亦呈负相关。因此,DWI可以用于预测前列腺癌的增殖能力,并可以区分不同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癌。(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05-10)
阴海鹏,张玲,李翠玲,顾洪涛,刘文敏[7](2011)在《双酚A对人卵巢癌3AO细胞、前列腺癌DU145细胞及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环境雌激素双酚A(bisphenol A,BPA)对3种激素相关肿瘤细胞株———人卵巢癌3AO细胞、前列腺癌DU145细胞及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无水乙醇(溶剂对照)、BPA(终浓度为10-9mol/L)和β-雌二醇(终浓度为10-7 mol/L)染毒3AO、DU145及HHUA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细胞密度分别为1 000、3 000、5 000个/孔)的增殖活性,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增殖因子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mRNA表达;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糖类抗原15-3(CA15-3)在HHUA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含量。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BPA组3AO、DU145及HHUA细胞的吸光度(A)值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AO、DU145及HHUA细胞的促增殖率分别为10.15%,14.04%及21.31%。β-雌二醇对DU145及HHUA细胞的促增殖率分别为14.91%及9.07%,而对3AO细胞未呈现促增殖活性(P>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BPA染毒组3种细胞Ki67、PCNA mRNA的表达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雌二醇染毒组DU145、HHUA细胞Ki67、PCNA mRNA的表达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AO细胞Ki67、PCNA mRNA的表达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溶剂对照组比较,BPA染毒组和雌激素对照组HHUA细胞CA15-3分泌量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A可以促进3AO、DU145及HHUA细胞的增殖活性。(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健康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牛丽媛[8](2010)在《子宫内膜癌并右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彩超表现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56岁。绝经2年,阴道流血3月余,近期自觉摸到下腹部包块来我院就诊,行经阴道子宫及双附件区彩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正中略偏右子宫前上方可见一囊实混合回声团块,以囊性为主,大小约11.3cm×8.4cm×10.2cm,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囊性部分内可见多个分隔回声,较大囊腔内透声差,其内可见密集的点状回声漂浮,探头触动似可见流动感。该混合回声团块内可见2~3个中等回声团,较大的约5.3cm×4.6cm。CDFI:该混合回声团块内部分分隔(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8期)
陈颖,张磊,刘文欣,王耕辛,吴明富[9](2010)在《Semaphorin4C在乳腺癌 子宫内膜癌及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轴突导向分子Semaphorin4C(Sema4C)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水平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上述叁种恶性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乳腺癌、42例子宫内膜癌及49例前列腺癌组织中Sema4C的表达情况,分别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Sema4C在叁种乳腺癌细胞(MDA-MB-435S、MDA-MB-231、MCF-7)、两种子宫内膜癌细胞株(AN3CA、HEC-1-B)和两种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1E8、PC-3M-2B4)的蛋白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中,其分别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和子宫内膜癌组的原发灶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中,Sema4C的阳性表达率随着Gleason评分增加而升高(P<0.05)。Western blot在七株肿瘤细胞均检测到Sema4C的表达,且提示Sema4C的表达与细胞的转移潜能呈正相关。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Sema4C主要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浆。结论:Sema4C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具有普遍性,且与上述叁种恶性肿瘤转移关系密切,有望成为上述叁种恶性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分子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10年09期)
胡维维,陶金华,李广民,许欣,杨秀媚[10](2010)在《ER、VIM、CEA和p16四联检测在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ER、VIM、CEA和p16四联检测在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染色,观察ER、VIM、CEA和p16蛋白在31例宫颈原发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四联检测和叁联检测(ER、VIM和CEA)诊断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和准确度。结果ER、VIM、CEA和p16在宫颈原发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5%、19.4%、77.4%和67.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则分别为70%、73.3%、40%和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四联检测对于诊断宫颈原发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告值和准确度要高于叁联检测-分别为96.3%(90.2%),65.1%(57.6%),94.9%(89.4%)和85.8%(80.6%),对于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阴性预告值和准确度要高于叁联检测-分别为58.7%(51.9%)和75.4%(68.6%),其他指标则基本相当。结论在传统叁联检测中加入p16对于提高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有重要临床意义,尽管对于诊断敏感性的提高不够显着。(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子宫内膜癌腺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血浆中最丰富的胆固醇初级代谢产物27-羟基胆固醇(27HC)是肝X受体(LXR)配体激动剂和内源性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促进肿瘤生长。研究发现27HC是多种恶性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参与肿瘤的发生,肿瘤微环境的调节以及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和转移等过程。同时,调控27HC含量的关键酶的表达也与27HC在肿瘤中的作用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预后复发的预测及监测生物标志物。本综述重点介绍了近年来27HC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成果,阐述了27HC在肿瘤生理病理过程中的雌激素受体(ER)和LXR依赖性作用及其对其它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为防治相关癌症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子宫内膜癌腺癌论文参考文献
[1].张小明,曾丽,郑珣,吴君洁.卵巢腺癌扩增长非编码RNA在不同分期及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9
[2].戴诗琴,宁倩,李响,唐圣松.27-羟基胆固醇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9
[3].张伟.子宫内膜腺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子宫内膜癌发展的实验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8
[4].杨伟洪,钟守军,段立峰,米贤军.P16、ER、CEA在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5
[5].郭志鑫.原发性阑尾腺癌并发子宫内膜癌误诊为阑尾炎一例及文献复习[J].山西医药杂志.2014
[6].张洁.3.0T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及前列腺癌侵袭性研究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4
[7].阴海鹏,张玲,李翠玲,顾洪涛,刘文敏.双酚A对人卵巢癌3AO细胞、前列腺癌DU145细胞及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
[8].牛丽媛.子宫内膜癌并右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彩超表现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
[9].陈颖,张磊,刘文欣,王耕辛,吴明富.Semaphorin4C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10
[10].胡维维,陶金华,李广民,许欣,杨秀媚.ER、VIM、CEA和p16四联检测在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
标签:卵巢腺癌扩增长非编码RNA; 子宫内膜癌; FIGO分期; Bokhman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