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元真论文-刘涛,王中华,李金田,赖乾

五脏元真论文-刘涛,王中华,李金田,赖乾

导读:本文包含了五脏元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五脏元真通畅,阴阳失调,气滞,水停

五脏元真论文文献综述

刘涛,王中华,李金田,赖乾[1](2019)在《浅析张仲景五脏元真通畅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即人体五脏元气充实,气、血、津液通畅,阴平阳秘,五脏功能和调,从而具有较强的抗邪能力,使外邪不易侵犯人体,人体生理活动正常。《金匮要略》将疾病病机概括为阴阳失调,气滞、水停、血瘀等。阴阳失调伴随疾病的始终。气滞、水停、血瘀可随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先后、轻重的不同。在疾病后期的瘀血阶段,病机复杂,往往阴阳失调,气滞、水停、血瘀同时具备。治法上,在调和阴阳的基础上有气水同治、气血同治、水血同治以及气滞、水停、血瘀叁者同治,但归根结底,其目的均意在通畅五脏元真。此为张仲景治病思想的真谛所在。(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念,沈嘉艳,汪学良,彭江云[2](2018)在《从“五脏元真通畅”论治痛风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痰、湿、瘀、浊等病理产物壅塞脏腑经络密切相关。"五脏元真通畅"出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指导原则,其核心在于"通"。以"五脏元真通畅"理论指导痛风辨治,围绕"通"字立法,根据病性之不同分别予清热除湿、散寒化湿、活血祛瘀化痰、健脾渗湿等治法,能取得良好疗效。(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丁念,郑承红[3](2018)在《从“五脏元真通畅”思考消渴病的辨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消渴的发病与五脏病变皆有关系,不能简单怪责于肺、胃、肾叁脏腑。消渴病的发病过程与五脏元真失充不畅关系密切,当五脏元真失充不畅时易发消渴病。采用五脏同调论治,首先从复杂的证候群中抓住病变的脏腑,其次理清心、肝、肺、脾、肾之主次矛盾,并考虑气血关系,从而对五脏调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遵循"五脏元真通畅"这一原则综合调治。"五脏元真通畅"除了五脏精气充盈,还需要脏腑气血处于和畅流通的状态,故而治疗消渴病还须调和气血,使"五脏元真"归于"通畅"的状态,才能"人即安和"。(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8年11期)

丁念,郑承红[4](2018)在《从“五脏元真通畅”思考消渴病的辨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五脏元真通畅"出自《金匮要略》,历代医家借鉴其机理阐明各种生理病理现象。笔者从五脏元真充实及功能通畅在消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解读消渴病的辨治,以期丰富对消渴病的认识和治则。(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全国中医药糖尿病大会(第十九次)资料汇编》期刊2018-10-12)

刘念,汪学良,沈嘉艳,彭江云[5](2018)在《从“五脏元真通畅”论治痛风的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祖国医学认为痛风的发生与痰、湿、瘀、浊等病理产物壅塞脏腑经络密切相关,如何避免这些病理产物的产生和(或)消除已有的病理产物,维持脏腑经络"通畅"的状态在痛风的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五脏元真通畅"出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是疾病防治的重要指导原则,其核心在于"通",基于"五脏元真通畅"理论指导痛风辨证施治,围绕"通"字立法,根据病性之不同分别予清热除湿、温阳化气、化痰行瘀、健脾渗湿等治法,临床中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3-30)

于清华,刘淑荣,于作盈[6](2016)在《于作盈教授谈“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一文中研究指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出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于作盈教授遵经博古,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对"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从含义到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治、预防中的作用做了系统的阐述,并应用于中医心病的治疗理念中,为学经典、运用于临床实践的典范,对提高中医理论水平,真正指导临床实践,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6年16期)

苏琛,杨晗,唐昊[7](2012)在《从“五脏元真通畅”探讨张仲景证治思想精髓》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伤寒杂病论》中"五脏元真通畅"为基本思想,从其内在含义、发病机制、治疗总则等方面探讨张仲景证治思想精髓。认为"五脏元真通畅"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也是治愈疾病的最终目的。这一思想精髓可用以指导临床,作为临床辨证施治的一种目标,对中医各科疾病的辨证治疗提供一个有效的理论平台。(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王成波[8](2010)在《关于《金匮要略》通畅五脏元真的临证心得》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匮要略》提出的"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思想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通畅元真应是仅次于平调阴阳治则治疗杂病的又一总则。通畅元真可扩展到通畅人体的精、气、血、津液。并以此为指导诊治疑难杂症,常能取得理想的疗效。(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0年01期)

郜嫩平,尉中民[9](2009)在《《金匮要略》以“五脏元真通畅”为指导原则的“治未病”思想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构建了杂病防治诊疗体系,其中"治未病"思想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首篇即提出"上工治未病",说明"治未病"是评判医者高明与否的标准。继而又指出"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为"治未病"提供了指导原则。《金匮要略》一书比较全面科学地阐述了何谓治未病,怎样治未病,同时也论述了疾病发生、发展和传变规律。(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12期)

张书陆[10](2008)在《“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浅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仲景认为:"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也就是说只要五脏元真充实,营卫通畅,人就能安和健康。那么,什么是"五脏元真通畅"?"元"、"真"、"元真"的含义为何?"元真"之气于体内如何运行?它于后天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笔者对此做一粗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7-12)

五脏元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痰、湿、瘀、浊等病理产物壅塞脏腑经络密切相关。"五脏元真通畅"出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指导原则,其核心在于"通"。以"五脏元真通畅"理论指导痛风辨治,围绕"通"字立法,根据病性之不同分别予清热除湿、散寒化湿、活血祛瘀化痰、健脾渗湿等治法,能取得良好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脏元真论文参考文献

[1].刘涛,王中华,李金田,赖乾.浅析张仲景五脏元真通畅思想[J].中医学报.2019

[2].刘念,沈嘉艳,汪学良,彭江云.从“五脏元真通畅”论治痛风探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8

[3].丁念,郑承红.从“五脏元真通畅”思考消渴病的辨治[J].河南中医.2018

[4].丁念,郑承红.从“五脏元真通畅”思考消渴病的辨治[C].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全国中医药糖尿病大会(第十九次)资料汇编.2018

[5].刘念,汪学良,沈嘉艳,彭江云.从“五脏元真通畅”论治痛风的体会[C].第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6].于清华,刘淑荣,于作盈.于作盈教授谈“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J].中医临床研究.2016

[7].苏琛,杨晗,唐昊.从“五脏元真通畅”探讨张仲景证治思想精髓[J].中医杂志.2012

[8].王成波.关于《金匮要略》通畅五脏元真的临证心得[J].四川中医.2010

[9].郜嫩平,尉中民.《金匮要略》以“五脏元真通畅”为指导原则的“治未病”思想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

[10].张书陆.“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浅释[C].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标签:;  ;  ;  ;  

五脏元真论文-刘涛,王中华,李金田,赖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