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麦草种质论文-黄娟,崔忠刚,谢洲,付亮,王强

新麦草种质论文-黄娟,崔忠刚,谢洲,付亮,王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麦草种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麦草属,华山新麦草,种质资源,普通小麦

新麦草种质论文文献综述

黄娟,崔忠刚,谢洲,付亮,王强[1](2019)在《华山新麦草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山新麦草属禾本科小麦族新麦草属,是一个多年生二倍体物种,因只分布于陕西华山而得名,属于普通小麦的叁级基因源;因具有抗逆境、抗病虫、早熟、优质等特点,成为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外源基因资源。近年来,国内外对华山新麦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综述从遗传多样性、形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其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首次对该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提高对华山新麦草的整体认识,为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晨,云岚,李珍,王俊,郭宏宇[2](2019)在《新麦草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38对SSR引物对来源于不同国家与地区的171份野生和栽培新麦草单株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有效引物在新麦草单株材料间共获得30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275个,多态性百分率为89.29%,供试新麦草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537~0.899之间,平均为0.742。群体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与NJ聚类法均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且类群间的材料相互渗透形成混合类群,分类结果与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表明171份新麦草单株种质分布较集中;3种分类方法对新麦草材料3个不同类群的划分结果基本一致,但混合类群的划分存在差异,每个类群的新麦草单株材料来源背景不同,未表现出明确的地域性规律。(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晨[3](2018)在《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新麦草种质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丰富新麦草种质资源的分子遗传学信息,提高新麦草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挖掘新麦草优良的等位基因和稀有基因,了解新麦草亲本材料的遗传特性和遗传组成成分,本研究收集了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28份新麦草种质资源,充分考虑其异花授粉的繁殖特性,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从28个群体基因组和171个单株基因组两方面揭示新麦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信息,并对其亲缘关系、遗传分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的16对SSR引物在群体组新麦草材料中共检测到261个等位基因,253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15.81个位点;38对多态性好的SSR引物在单株组新麦草材料间检测到308个等位基因,275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引物获得8.11个等位基因,单株材料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群体材料。2.大部分新麦草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7~0.8之间,表明新麦草群体材料及单株材料的整体亲缘关系较近,分布较集中。3.不同分类方法(UPGMA聚类、NJ聚类、PCA主成分分析)将新麦草材料划分为叁大类,结果体现了类群内大部分新麦草材料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其余类群无明显地域分布特征,但主体材料较明显。4.对新麦草群体材料和单株材料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当K(最佳类群数)=3时,群体材料及单株材料分别被划分成叁大类群。(1)以Q值大于0.5为划分标准,类群1、2、3包含的材料分别占总体的57.14%、10.71%和28.57%,其余2份材料遗传结构较复杂划分为混合类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较一致。叁个类群的近交系数(Fst)大小为类群3(0.4008)>类群2(0.3702)>类群1(0.2339),遗传多样性水平为类群1(0.2973)>类群3(0.2790)>类群2(0.2085),类群3的分化水平较高,类群1的遗传多样性较高。(2)以Q值大于或等于0.6为划分标准,类群1、2、3包含的材料分别占总体的52.05%、36.84%和4.09%,12份单株材料划归到混合类群中,分类结果显示遗传结构较单一的单株材料的划分结果基本一致,遗传结构复杂的单株材料划分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白亚利[4](2016)在《40份新麦草种质资源评价与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麦草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性,分蘖能力和再生能力强,是一种可用于改良退化草地的优质牧草,也是可用于挖掘抗性基因的重要种质材料。本研究以从国内外收集到的40份新麦草材料为对象,从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质资源评价供试材料整体发芽率较低,其中国外材料种子发芽率比国内材料种子发芽率低,种子对环境的适应性是影响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建植第二年新麦草植株冠幅、基丛径、自然高度、绝对高度增长均较建植第一年明显,相同时间,不同材料存在显着差异,并且建植后第二年长势强于第一年;植株分蘖数建植第二年生长好于建植第一年;供试材料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存在较高相关性,分蘖数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小。来自俄罗斯、前苏联、美国的材料生物学特性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适合作为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的原始材料。多数种质材料越冬率均大于80%;供试材料生育天数96~106d,生长速度平均1.8cm/d~2.28cm/d,生殖枝数4-114枝,小穗长度平均12~14cm,每穗小穗数83~160个。(2)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8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15个多态性位点,不同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在3~15之间。观察到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2.00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343。居群遗传分化系数为0.2942,遗传分化有70.58%存在干居群内,新麦草居群遗传分化种内大于种间。平均遗传一致度和平均香农指数分别为0.9114、0.3736。基于Nei遗传距离,8个新麦草居群被分为叁组,第一组爱沙尼亚居群,第二组加拿大居群,第叁组为蒙古、哈萨克斯坦、美国、俄罗斯、前苏联和中国居群。(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陈仕勇,周青平,张新全,马啸,陈有军[5](2013)在《野生新麦草种质醇溶蛋白遗传变异及地理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酸性聚丙烯凝胶电泳技术(A—PAGE)对来自中国新疆、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蒙古等地的35份野生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种质进行醇溶蛋白的遗传变异分析,获得下述结果:(1)电泳共检测到37条醇溶蛋白条带,多态性条带3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高达100%;(2)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0.8276,平均值为0.4509。这些表明了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3)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成5类,相同或者相似生态地理来源的材料能够聚在一起,表明了醇溶蛋白带谱与其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种质间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_t=0.5796,类群平均多样性指数H_(group)=0.4835,其中类群内和类群间的遗传变异分别为83.42%和16.58%,这可能与新麦草异花授粉的繁育方式有关。本研究结果将为新麦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2-20)

陈仕勇,马啸,张新全,周凯[6](2012)在《新麦草种质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酸性聚丙烯凝胶电泳技术(A-PAGE)对来自中国新疆、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蒙古等地的35份野生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种质进行醇溶蛋白的遗传变异分析,获得下述结果;(1)电泳共检测到37条醇溶蛋白条带,多态性条带3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高达100%;(2)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0.8276,平均值为0.4509。这些表明了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3)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成5类,相同或者相似生态地理来源的材料能够聚在一起,表明了醇溶蛋白带谱与其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种质间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_r=0.5796,类群平均多样性指数H_(group)=0.4835,其中类群内和类群间的遗传变异分别为83.42%和16.58%,这可能与新麦草异花授粉的繁育方式有关。本研究结果将为新麦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2012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期刊2012-07-07)

于晓丹,张蕴薇[7](2011)在《39份新麦草种质耐旱性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39份(1~39号)新麦草种质材料,在同等干旱条件下,22号、3号、4号、6号、10号和11号能够保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35号、38号丙二醛百分含量相对较低,可能具有更完善的保护机制,29号、31号和39号叶片中积累的脯氨酸含量较高,36号、6号、5号和19号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27号、32号和33号叶色值高,叶片中能够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37号、26号、1号和6号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有较强的耐旱潜力。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到这39份种质材料的耐旱性顺序。根据聚类分析,从这39份种质材料筛选出耐旱性较强的种质材料:1号、6号、26号、27号、32号、30号、31号、34号、39号、22号、5号和37号。(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陈仕勇,马啸,张新全,武小龙[8](2011)在《野生新麦草种质醇溶蛋白遗传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A-PAGE)对来自中国新疆、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蒙古等地的35份野生新麦草种质进行醇溶蛋白的遗传变异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电泳共检测到37条醇溶蛋白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高达100%;2)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0.827 6,平均值为0.450 9,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3)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成5类,相同或者相似生态地理来源的材料能够聚在一起,表明醇溶蛋白带谱与其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种质间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t=0.579 6,类群平均多样性指数Hgroup=0.483 5,其中类群内和类群间的遗传变异分别为83.42%和16.58%,这可能与新麦草异花授粉的繁育方式有关。本研究结果将为新麦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于晓丹,张蕴薇[9](2011)在《空间搭载新麦草当代种质抗旱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航天诱变当代选择植株高、叶片大、丛幅宽的植株25份,测定其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综合比较其抗旱性能。结果表明,15、21、24号新麦草植株较高,15、21和11号新麦草叶片较长,21、7、17号叶片较宽,10、21号新麦草丛幅较大;1和3号在干旱胁迫下可维持叶片较高的含水量,2、3、6和23号通过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来保护植物体少受害,11和12号可以将丙二醛水平控制在较低水平,11和24号新麦草的叶片中积累的脯氨酸含量比较高,具有较高的耐旱性。根据以上指标反应出的抗旱性,采用聚类分析可将这25份新麦草材料分为4个抗旱级别,较强抗旱为23、25、24、10、21和15号;中度抗旱为11、22号;较弱抗旱为12、13、16、6、7、2、3、4、8、17、19、1、20、5、14和9号;抗旱性最弱为18号。(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武军,马琳,赵继新,陈新宏,刘淑会[10](2010)在《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矮秆种质B62的分子细胞学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7182与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 hyshuashanica)杂交后代中选育的矮秆种质B62进行农艺性状考察和外源遗传物质检测。【方法】以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矮秆种质B62为材料,在田间农艺性状考察的基础上,采用细胞学及基因组原位杂交(根尖与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技术,检测B62中的华山新麦草遗传物质。【结果】根尖细胞学鉴定表明,B62染色体条数为44条;根尖细胞染色体原位杂交(GISH)表明,B62携带2条华山新麦草染色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Ⅰ中期染色体GISH结果显示,2条外源染色体能够配对,说明2条异源染色体是华山新麦草的1对同源染色体。【结论】矮秆种质B62为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二体异附加系,其农艺性状优于其小麦亲本7182。(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12期)

新麦草种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38对SSR引物对来源于不同国家与地区的171份野生和栽培新麦草单株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有效引物在新麦草单株材料间共获得30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275个,多态性百分率为89.29%,供试新麦草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537~0.899之间,平均为0.742。群体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与NJ聚类法均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且类群间的材料相互渗透形成混合类群,分类结果与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表明171份新麦草单株种质分布较集中;3种分类方法对新麦草材料3个不同类群的划分结果基本一致,但混合类群的划分存在差异,每个类群的新麦草单株材料来源背景不同,未表现出明确的地域性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麦草种质论文参考文献

[1].黄娟,崔忠刚,谢洲,付亮,王强.华山新麦草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2].张晨,云岚,李珍,王俊,郭宏宇.新麦草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

[3].张晨.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新麦草种质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4].白亚利.40份新麦草种质资源评价与遗传多样性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5].陈仕勇,周青平,张新全,马啸,陈有军.野生新麦草种质醇溶蛋白遗传变异及地理分化研究[C].中国草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6].陈仕勇,马啸,张新全,周凯.新麦草种质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化研究[C].2012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2012

[7].于晓丹,张蕴薇.39份新麦草种质耐旱性综合评价[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

[8].陈仕勇,马啸,张新全,武小龙.野生新麦草种质醇溶蛋白遗传变异分析[J].草业学报.2011

[9].于晓丹,张蕴薇.空间搭载新麦草当代种质抗旱评价[J].草业科学.2011

[10].武军,马琳,赵继新,陈新宏,刘淑会.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矮秆种质B62的分子细胞学鉴定[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标签:;  ;  ;  ;  

新麦草种质论文-黄娟,崔忠刚,谢洲,付亮,王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