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径流论文-朱冰莹,陈留根,盛婧,郑建初

农田径流论文-朱冰莹,陈留根,盛婧,郑建初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田径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稻麦轮作,径流,养分流失,循环农业

农田径流论文文献综述

朱冰莹,陈留根,盛婧,郑建初[1](2019)在《稻麦两熟农田径流养分循环利用模式的能值分析与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稻麦两熟农田径流养分循环利用模式的运作可持续性和生态补偿标准,应用生产-生态系统能值测算方法,综合分析其环境安全性和运作持续性;结合生产运营实践,深入分析了基于生命周期过程的物能投入与输出,提出生态补偿依据;并基于能值收益差异估算出其持续运行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式相比,径流养分循环模式的环境负载率降低39.62%,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和环境安全性指数分别提高64.89%和36.73%。径流养分循环模式的生物辅助能投入增加42.16%,而污染产能降低了70.09%。养分循环模式的氮磷养分环境排放量分别降低34.85%和30.43%。同时,循环模式的净能值收益比传统模式低2.15×1016Sej·hm-2·a-1。研究表明,径流养分循环模式提高了环境安全性但降低了经济效益,其生态补偿标准应不低于4 153.78元·hm-2·a-1。(本文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姚金玲,郭海刚,倪喜云,王风,郑宏艳[2](2019)在《洱海流域不同轮作与施肥方式对农田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洱海流域不同轮作与施肥方式对农田土壤径流氮磷损失的影响,在洱海地区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7种轮作模式(大蒜-玉米、大麦-水稻、油菜-水稻、蚕豆-烤烟、大蒜-烤烟、蚕豆-水稻、大蒜-水稻)和3种施肥方式(速效肥、缓释掺混肥、不施肥)下的作物产量以及地表径流氮磷损失特征。与习惯施肥处理(CF)相比,施用缓释掺混肥(BB)能够减少肥料使用量,氮、磷肥减少量分别为9.85%~47.49%和10.81%~63.33%;同时部分作物产量有明显提高,大麦-水稻轮作下水稻产量提高19.69%,蚕豆-水稻轮作下蚕豆产量提高16.99%,大蒜-水稻轮作下大蒜产量提高24.32%,油菜-水稻轮作下油菜产量提高35.79%。7种轮作模式下施用BB肥均能降低土壤径流中氮磷损失,BB处理较CF处理土壤径流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分别降低10.72%~28.80%和17.13%~47.87%。种植烤烟施肥量偏高,易造成土壤径流氮磷流失,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分别达到5 907.00g·hm-2和821.25 g·hm-2;油菜-水稻轮作易造成土壤径流磷损失,总磷损失量达到1 045.77 g·hm-2。研究表明,在洱海地区,施用相应作物专用BB肥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径流氮磷损失,蚕豆-水稻轮作是一种较好的减少氮磷面源污染的种植模式。(本文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智,刘红江,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3](2019)在《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农田土壤磷素径流损失与表观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2015—2016年)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农户习惯性施肥(T1)、减量施肥(T2)及优化施肥(T3)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菜—稻轮作农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特征和磷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轮作农田地表径流排水主要分布于强降雨(梅雨季、台风季)集中的水稻生长季,与降雨量呈显着线性正相关关系。磷素径流流失也集中在水稻季,各处理条件下,其流失量占周年流失总量的比例达74.75%~81.46%。农户习惯性施肥模式(T1)处理条件下,蔬菜季径流总磷平均浓度(0.55mg/L)显着高于水稻季(0.29mg/L),但磷素径流流失量(0.49kg/hm2)却显着低于水稻季(2.13kg/hm~2)。减量施肥(T2)和优化施肥(T3)模式处理可显着降低蔬菜季、水稻季径流磷素浓度和菜—稻周年磷素径流流失量。较T1处理,T2和T3处理显着降低菜—稻周年TP径流流失量分别达22.48%和4 5.66%。菜—稻轮作农田土壤磷素盈余量呈现显着的施肥模式差异和季节差异,周年盈余量高达260.90kg/hm~2,且主要集中在蔬菜生长季(70.63%)。较T1处理,T2、T3处理显着降低周年磷素盈余量达3 8.47%~64.87%(P<0.05)。同时,虽然蔬菜产量在T2、T3处理下均显着下降,但较T2处理,T3处理对蔬菜、水稻及周年产量均无显着影响。可见,菜—稻轮作种植模式下,蔬菜季施用适量生物炭,稻季不施磷具有磷素减排、维持作物稳产和磷素表观平衡的协同效应。(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吉平,徐勇峰,陈子鹏,李威,李萍萍[4](2019)在《洪泽湖地区麦稻两熟农田及杨树林地降雨径流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氮磷养分流失已经成为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探究和比较麦稻两熟农田和杨树林地氮磷流失对地下水的影响,本文在洪泽湖河湖交汇区设置农田和杨树林监测小区和监测井,进行了为期1年的地表养分流失和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1)林地雨前雨后表层土壤含水量均小于麦田,麦田土壤含水量较雨前平均提高8.95%,林地提高4.05%。2)麦田和杨树林地表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及有效磷流失总量分别为63.53 mg·kg~(-1)、5.61 mg·kg~(-1)及57.43 mg·kg~(-1)和16.78 mg·kg~(-1)、2.45 mg·kg~(-1)及0.73 mg·kg~(-1),稻季田面水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磷和颗粒态磷流失总量为8.32 mg·L~(-1)、27.44 mg·L~(-1)、2.39 mg·L~(-1)和2.99 mg·L~(-1),监测期内杨树林氮磷流失总量明显低于农田。3)农田表层养分流失量与降雨量存在密切关系,基本随降雨量增大呈对数增长,而杨树林几乎不受降雨影响。4)农田产生径流的理论最小降雨量(麦田:3.3 mm;稻田:4.2 mm)远小于杨树林地(22.8 mm),麦田铵态氮、正磷酸盐浓度,稻田和杨树林地总氮、硝态氮、铵态氮、总磷、可溶性磷、正磷酸盐浓度与降雨量存在显着相关性。5)农田径流中养分浓度与地下水氮磷含量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而杨树林地地下水氮磷含量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与径流中养分浓度无明显相关性。与农田相比,林地能够更好地控制径流养分流失,缓解地下水污染,有利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7期)

肖雨涵,项颂,李丹,庞燕,黄天寅[5](2019)在《多级串联表面流库塘-湿地净化农田径流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田径流已成为湖泊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的主要制约因素.为研究多级串联表面流库塘-湿地中各级表面流湿地对洱海流域农田径流水体的净化效果,以大理市喜洲镇美坝村新建的多级串联表面流库塘-湿地为研究对象,跟踪监测其各级表面流湿地进、出水中ρ(TN)、ρ(NO3--N)和ρ(TP),分析水质净化效果及营养盐质量浓度沿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多级串联表面流库塘-湿地出水ρ(TN)、ρ(NO3--N)和ρ(TP)平均值分别为1. 77、1. 18和0. 05 mg/L,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标准限值,TN、NO3--N和TP去除率分别为57. 75%、65. 54%和67. 43%.②农田径流在经过沉淀池、一级和二级表面流湿地后,对TN、NO3--N和TP的去除率已分别达45. 35%、52. 21%和50. 59%,且二级表面流湿地中出水ρ(TN)、ρ(NO3--N)和ρ(TP)分别为2. 36、1. 69和0. 06 mg/L,已达到较好的出水水质.③氮、磷营养盐质量浓度沿程削减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指数削减模型较适宜表征TN、NO3--N在多级串联表面流库塘-湿地中的沿程削减过程,而TP的最佳削减模型为线性削减模型.研究显示,多级串联表面流库塘-湿地对农田径流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其对营养盐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前两级表面流湿地.(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常换换,陈巧,李永梅,范茂攀,苏友波[6](2019)在《猪粪添加煤粉施用对农田径流磷流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煤粉对于控制粪肥施用后农田径流磷流失的作用,为研发适用于小农户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采用径流试验装置,设置不施肥、单施猪粪、猪粪添加煤粉3个处理,对种植期内地表径流的体积、不同形态磷的质量浓度及流失量进行检测,分析猪粪添加煤粉施用对地表径流磷流失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单施猪粪相比,添加煤粉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显着降低不同形态磷的质量浓度和流失负荷。总磷(TP)、水溶性总磷(TDP)、颗粒态磷(PP)、水溶性无机磷(DIP)和水溶性有机磷(DOP)质量浓度分别降低22.54%、16.84%、27.84%、20.94%和5.10%,流失负荷减少26.6%、19.6%、32.0%、23.2%和14.5%。添加煤粉对前2茬小白菜生长不利,但从第3茬开始出现显着的促进作用。【结论】添加煤粉可以有效降低猪粪施用后引起的农田径流磷流失风险,但可能存在一段对作物生长不利的时期。(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吉平,徐勇峰,陈子鹏,韩建刚,李威[7](2019)在《洪泽湖地区麦稻两熟农田和杨树林地氮磷径流流失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氮、磷的流失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最重要来源之一。探究和比较麦稻两熟农田以及杨树林地的降雨径流特征、径流水中氮磷流失情况,为预防地表水富营养化提供参考。【方法】在洪泽湖河湖交汇区典型农田和林地设置径流池,进行了为期1年的地表径流以及氮磷流失监测。【结果】麦田、稻田与杨树林地产生径流的最小降雨量分别为4.2、3.3、22. 8 mm,随着降雨量增大,杨树林地径流量增幅远小于农田。除了麦田总氮、硝态氮、总磷和可溶性磷流失量与降雨量相关性不明显外,其余各形态氮磷元素流失量基本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麦田和杨树林地处在旱地状态下,其氮素流失分别以硝态氮为主,磷素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而稻田处在淹水条件下,氮、磷的流失分别以铵态氮和可溶性磷为主。杨树林地氮磷流失量都比农田小,全年总氮、可溶性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总流失量分别只有农田总流失量的22. 61%、23. 79%、23. 46%、24. 59%,总磷、可溶性磷和正磷酸盐总流失量只有农田总流失量的0. 81%、0. 77%、0. 67%。【结论】与农田相比,林地能够更好地控制径流养分流失,可以在面源污染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刘方谊,夏颖,黄敏,雷秋良,刘宏斌[8](2018)在《湖北省叁峡库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识别湖北省叁峡库区氮磷流失的高风险种植模式和高风险区,以种植模式为单元研究区域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采用流失系数法,分析了湖北省叁峡库区4个县(区)18种主要种植模式农田地表径流途径土壤本底、肥料氮磷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库区农田氮磷流失量分别为2 035.0 t和213.2 t,其中夷陵区最高,分别占库区总量的53.8%和50.5%,该区氮磷流失强度也最高。当季施肥造成的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农田流失总量29.6%和26.3%。18种模式中,平地-露地蔬菜和平地-园地是氮流失量最大的两种种植模式,占库区农田总流失量53.2%;平地-露地蔬菜是磷流失量最大的种植模式,占库区农田总流失量的43.3%。平地、缓坡地、陡坡地叁类坡度农田中,平地农业集约程度高,氮磷流失量最高,分别占库区氮磷流失量56.1%和57.1%,缓坡地次之,陡坡地的种植强度低,氮磷流失量最低。几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平原旱地利用方式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库区氮磷流失量的38.5%和48.5%,流失强度为17.1、2.3 kg·hm~(-2),远高于园地、坡耕地、水田。研究表明,夷陵区是氮磷流失高风险区,平地-露地蔬菜和平地-园地是氮磷流失的高风险种植模式。(本文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叶碧碧,李丹,侯泽英,储昭升[9](2019)在《调蓄经济植物湿地技术在农田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工程应用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调蓄经济植物湿地技术在农田径流污染控制中的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采用现场调研长期跟踪监测调蓄经济植物湿地进、出水水质和水量变化,深入探索其营养盐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及其去除效能.结果表明:①调蓄经济植物湿地能够有效截留营养盐,稳定出水水质,2015年7月—2017年4月出水ρ(TN)、ρ(TP)和ρ(CODCr)平均值分别为1. 2、0. 07和17. 0 mg/L,TN、TP和CODCr去除率分别为65. 8%、75. 5%和41. 3%.②不同调蓄量下TN和TP去除率随着进水水量的增大而减小,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CODCr去除率与调蓄量之间呈负相关,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在调蓄经济植物湿地中单位面积TN、TP和CODCr去除负荷量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③调蓄经济植物湿地中莲藕、海菜花和螺蛳产量分别为26. 25、22. 50和2. 46 t/(hm~2·a),氮、磷去除总量分别为275和30 kg/(hm~2·a).研究显示,调蓄经济植物湿地能够有效截留氮、磷,在不同水文期均有良好的净化效果,不仅具备景观效益,且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康智明,张荣霞,叶玉珍,吴仁烨,王松良[10](2018)在《基于GIS的福建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与污染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福建省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特征,以福建省的9个地级市为研究边界,通过对其辖区1985—2016年间农田氮、磷化肥施用量的调查,计算农田化肥氮磷的地表径流流失量,并在耦合农田化肥地表径流流失量、降雨和河网密度3个因素的基础上,分析福建省各地级行政区域农田化肥氮磷的污染风险等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其氮、磷污染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32年间福建省化肥施用量由4.911×105 t增加到1.239×106t,年均增长3.03%;漳州市氮肥和磷肥的施用强度最大,分别达880.40 kg×hm~(-2)和429.21 kg×hm~(-2);氮磷地表流失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漳州市,其氮、磷地表流失强度分别达8.71kg×hm~(-2)和1.99kg×hm~(-2)。从氮、磷污染风险等级看,南平市氮、磷肥的流失风险值均最高,分别达63.19%和63.37%,属于高氮磷污染风险区域;厦门市氮、磷肥的流失风险值均最低,分别为0.53%和0.53%,属于低污染风险区域;其他市处于两者之间。可见,漳州市农业发展中应注重氮、磷肥的减量化;南平市则注重对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的风险防范;全省应加大力度发展生态农业,以助力福建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农田径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讨洱海流域不同轮作与施肥方式对农田土壤径流氮磷损失的影响,在洱海地区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7种轮作模式(大蒜-玉米、大麦-水稻、油菜-水稻、蚕豆-烤烟、大蒜-烤烟、蚕豆-水稻、大蒜-水稻)和3种施肥方式(速效肥、缓释掺混肥、不施肥)下的作物产量以及地表径流氮磷损失特征。与习惯施肥处理(CF)相比,施用缓释掺混肥(BB)能够减少肥料使用量,氮、磷肥减少量分别为9.85%~47.49%和10.81%~63.33%;同时部分作物产量有明显提高,大麦-水稻轮作下水稻产量提高19.69%,蚕豆-水稻轮作下蚕豆产量提高16.99%,大蒜-水稻轮作下大蒜产量提高24.32%,油菜-水稻轮作下油菜产量提高35.79%。7种轮作模式下施用BB肥均能降低土壤径流中氮磷损失,BB处理较CF处理土壤径流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分别降低10.72%~28.80%和17.13%~47.87%。种植烤烟施肥量偏高,易造成土壤径流氮磷流失,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分别达到5 907.00g·hm-2和821.25 g·hm-2;油菜-水稻轮作易造成土壤径流磷损失,总磷损失量达到1 045.77 g·hm-2。研究表明,在洱海地区,施用相应作物专用BB肥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径流氮磷损失,蚕豆-水稻轮作是一种较好的减少氮磷面源污染的种植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田径流论文参考文献

[1].朱冰莹,陈留根,盛婧,郑建初.稻麦两熟农田径流养分循环利用模式的能值分析与生态补偿标准测算[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2].姚金玲,郭海刚,倪喜云,王风,郑宏艳.洱海流域不同轮作与施肥方式对农田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3].郭智,刘红江,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农田土壤磷素径流损失与表观平衡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4].李吉平,徐勇峰,陈子鹏,李威,李萍萍.洪泽湖地区麦稻两熟农田及杨树林地降雨径流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5].肖雨涵,项颂,李丹,庞燕,黄天寅.多级串联表面流库塘-湿地净化农田径流效果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9

[6].常换换,陈巧,李永梅,范茂攀,苏友波.猪粪添加煤粉施用对农田径流磷流失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7].李吉平,徐勇峰,陈子鹏,韩建刚,李威.洪泽湖地区麦稻两熟农田和杨树林地氮磷径流流失特征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刘方谊,夏颖,黄敏,雷秋良,刘宏斌.湖北省叁峡库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

[9].叶碧碧,李丹,侯泽英,储昭升.调蓄经济植物湿地技术在农田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工程应用及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9

[10].康智明,张荣霞,叶玉珍,吴仁烨,王松良.基于GIS的福建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与污染风险评估[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

标签:;  ;  ;  ;  

农田径流论文-朱冰莹,陈留根,盛婧,郑建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