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伟剑阁县汉阳初级中学校628305
【摘要】本文从师生合作的必要性和现代教学手段下的师生合作谈谈化学教学活动中师生合作的意义,提出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对师生合作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生合作;必要性;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54-01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的必要性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认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知识面极其广泛、生活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从化学的结构、特点、内容、方法来看,化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一味地灌输、填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讨论化学现象、总结规律和实验论证等,在这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再是教师为主演,学生只是观众,相反老师应该充当引导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只有这样多方面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师生合作是化学学科的结构、特点、内容、方法的需要。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成长高峰期,在这一时期脑重量可以达到成人的96%,但是中学时期脑发育尚未最后完成,这就给教学过程的设计提出了心理学的要求。
这一时期又是思维发展的转型期,即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处于逻辑思维形成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充满热情,容易动感情,情感反映较强烈,易被感染,但情绪转变也较快。特别是初中生,往往带有明显的两极性,常常出现逆反心理,所以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往往都是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因果认识的兴趣、概括认识的兴趣。中学生对化学现象充满好奇,希望看到新鲜、生动的化学实验及其现象。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主要是直觉兴趣,要把学生的直觉兴趣转变为间接兴趣,不仅需注重观察思考和化学实验,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中学生具有爱屋及乌的心理特点,只有学生喜欢化学老师,这样才会喜欢化学,爱学化学。
二、师生合作的模式
我们把师生合作模式分为两种:课内师生合作和课外师生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方式很多,这里主要谈谈师生之间语言合作、体态合作两方面。语言合作,语言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行为方式,口语水平是评估教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最基本指标。课堂语言操作绝不意味着教师只管自己单方面讲授,不管学生的反应如何。恰恰相反,符合教学规律的、达到优秀水平的课堂语言操作,不仅是边讲、边想,还是边提问、边倾听、边回答,几种复杂活动交替进行,并不断根据学生的反映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这样的教学语言操作才具有现代课堂教学和教育理论所推崇的师生双边交流、双边反馈、双向调节的特点。体态语言合作,在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合作又分为姿态语言合作、面部表情合作、手势语言合作、外表语言合作。当教师在教室里一出现,不说话也不做任何动作,他的站立、走和坐的体姿就开始呈现给学生,并伴随着语言贯穿于教学始终。姿态语言主要是执教者的头部、颈部和身躯部位的相应的部位所传出来的会影响教学内容的相关信息。教师在教室里静态立定时要身躯端正,中心垂直,脚平稳,头平台,挺胸收腹;行走是教师根据教学传达、交流的需要在课堂上开步走或身体移动的姿态,要做到开步从容、适度、适时;在课堂上教师的坐姿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要身正为范,所谓“身正”除心正、理正之外,当然也包括站得正、行得正、坐得正。教师的“身正”不仅增加教学可信度,而且亦为学生的身正做好榜样。还有面部语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的眼神是传递教学信息、和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还有手势语言合作,执教者在使用手势时,动作要放松、随意,不拘谨、不僵硬;执教者的动作应与其他教学操作、其他动态、静态语言,以及头脑里面的逻辑操作相配合,相辅相成。恰当的手势口语传达教学信息,还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是在讲教学重点时,运用手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
中学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兴趣、树立品格。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还要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的训练,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观察和实验的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是学生终生学习所必备的基本条件,老师不能一辈子都陪在学生身边,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更应该注重这一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呢?单靠新奇的化学现象和有趣的实验操作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只能培养学生的直觉兴趣,而要把学生的直觉兴趣转变为间接兴趣,教师必须多和学生交流合作,多了解学生,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爱好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才有助于引导学生,才会让学生兴趣盎然,情趣饱满,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谢建国.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化学教学的一点思考.
[2]文学荣.做智慧的老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