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吡咯烷甲醇衍生物论文-尹安琴,薛思佳,方治坤,陈龙,胥杨

取代吡咯烷甲醇衍生物论文-尹安琴,薛思佳,方治坤,陈龙,胥杨

导读:本文包含了取代吡咯烷甲醇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取代吡咯烷甲醇,单晶结构,合成

取代吡咯烷甲醇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尹安琴,薛思佳,方治坤,陈龙,胥杨[1](2010)在《(S)-(+)-N-取代吡咯烷甲醇衍生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L-α-脯氨酸出发,经过酯化、N-烷基化、与格氏试剂反应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S)-(+)-N-取代吡咯烷甲醇衍生物3a~3f,其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测定确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S)-(+)-1-[N-(5-氯-2-噻唑甲基)-2-吡咯烷基]-1,1-二苯基甲醇(3e)的晶体结构.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a=0.8737(14)nm,b=0.9098(14)nm,c=1.2180(17)nm,α=90.00°,β=92.55(3)°,γ=90.00°,V=0.9671(3)nm3,Z=2,Dc=1.3217g/cm3,F(000)=404,R=0.0584,wR=0.1335.(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0年04期)

尹安琴[2](2009)在《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符合21世纪农药发展要求的新型农药先导化合物,本文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及活性因子迭加法,设计并合成了通式分别为(Ⅰ)和(Ⅱ)两个系列共计2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1).以取代苄胺或苯乙胺为起始原料,依次经Michael加成,Dieckmann缩合,水解脱羧,肟化和醚化等多步反应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取代哌啶酮肟醚衍生物(Ⅰa~Ⅰn)。(2).超声辐射下,以2-氯-5-氯甲基吡啶(或噻唑)和L-α-脯氨酸为原料,经过酯化、N-甲基化、与格氏试剂反应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具有光学活性的N-取代吡咯烷甲醇衍生物(Ⅱa ~Ⅱf)。采用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对上述两个系列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物理性质、波谱性质、反应条件、合成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讨论。目标化合物(Ⅰ)、(Ⅱ)的通式如下:为了进一步了解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初步探索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对部分生物活性化合物,即N-(4-甲基苄基)哌啶-4-酮肟-O-(6-氯吡啶-3-基)甲基醚(Ⅰk)和N-(5-氯-2-噻唑甲基)-α,α-二苯基-2-吡咯烷甲醇(Ⅱe)进行了合成、单晶培养及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测定等研究,对其进行了结构与性质的初步分析。委托华中师范大学生物活性测试中心对系列(Ⅰ)进行了杀菌活性的初步普筛测定,委托浙江化工研究院生测部对系列(Ⅱ)进行杀虫活性的初步普筛测定,系列(Ⅱ)化合物的杀虫活性正在测试中。结果表明系列(Ⅰ)部分化合物有较好的选择性杀菌活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取代吡咯烷甲醇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寻找符合21世纪农药发展要求的新型农药先导化合物,本文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及活性因子迭加法,设计并合成了通式分别为(Ⅰ)和(Ⅱ)两个系列共计2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1).以取代苄胺或苯乙胺为起始原料,依次经Michael加成,Dieckmann缩合,水解脱羧,肟化和醚化等多步反应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取代哌啶酮肟醚衍生物(Ⅰa~Ⅰn)。(2).超声辐射下,以2-氯-5-氯甲基吡啶(或噻唑)和L-α-脯氨酸为原料,经过酯化、N-甲基化、与格氏试剂反应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具有光学活性的N-取代吡咯烷甲醇衍生物(Ⅱa ~Ⅱf)。采用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对上述两个系列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物理性质、波谱性质、反应条件、合成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讨论。目标化合物(Ⅰ)、(Ⅱ)的通式如下:为了进一步了解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初步探索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对部分生物活性化合物,即N-(4-甲基苄基)哌啶-4-酮肟-O-(6-氯吡啶-3-基)甲基醚(Ⅰk)和N-(5-氯-2-噻唑甲基)-α,α-二苯基-2-吡咯烷甲醇(Ⅱe)进行了合成、单晶培养及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测定等研究,对其进行了结构与性质的初步分析。委托华中师范大学生物活性测试中心对系列(Ⅰ)进行了杀菌活性的初步普筛测定,委托浙江化工研究院生测部对系列(Ⅱ)进行杀虫活性的初步普筛测定,系列(Ⅱ)化合物的杀虫活性正在测试中。结果表明系列(Ⅰ)部分化合物有较好的选择性杀菌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取代吡咯烷甲醇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尹安琴,薛思佳,方治坤,陈龙,胥杨.(S)-(+)-N-取代吡咯烷甲醇衍生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有机化学.2010

[2].尹安琴.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D].上海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取代吡咯烷甲醇衍生物论文-尹安琴,薛思佳,方治坤,陈龙,胥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