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降粘抗栓片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降粘抗栓片,益气活血,老年患者,高粘稠血症
降粘抗栓片号论文文献综述
马亮[1](2011)在《益气活血中药“降粘抗栓片”系列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对家庭及社会意义重大。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医药在防治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悠久的历史与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全国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期刊2011-11-01)
宋联进,马静,李军昌,周大伟,李蕊[2](2010)在《降粘抗栓片Ⅲ号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及对血清MDA、SOD和Hcy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降粘抗栓片Ⅲ号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机理。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脑梗死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降粘抗栓片Ⅲ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中MDA、SOD和血浆Hcy的水平,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CSS),探讨MDA、SOD和Hcy水平的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DA含量、SOD活性和Hcy水平以及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MDA含量有明显下降、SOD活性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y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SS评分与MDA含量、Hcy水平呈负相关,和SOD活性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降粘抗栓片Ⅲ号,可有效降低Hcy水平和氧自由基,进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0年04期)
宋联进[3](2010)在《降粘抗栓片Ⅲ号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及对血清MDA、SOD、Hcy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学“卒中”、“中风”范畴。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中风而死亡的人数约达120万,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43%-65%,病死率为15%-25%,生存患者中约有500万留有残疾。脑梗死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高,使脑梗死的防治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加强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目前对于脑梗死的治疗西药有一定的优势,但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中药副作用较小,与西药同用后可增加疗效并降低西药的副作用。目的:观察降粘抗栓片Ⅲ号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的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共纳入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降粘抗栓片Ⅲ号口服,3粒/次,3/日,疗程均为1月。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分别进行中国卒中量表评分(即CSS评分),并同时测定血清MDA、SOD水平和血浆Hcy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临床一般性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1月后,治疗组基本痊愈2例,显效15例,进步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基本痊愈1例,显效8例,进步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的CSS评分(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OD活性较治疗前均显着升高(P<0.05),MDA含量和Hcy水平显着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明显升高血清SOD的水平(P<0.05),降低MDA的含量(P<0.05)和血浆Hcy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降粘抗栓片Ⅲ号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其疗效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和降低危险因子Hcy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0-04-01)
费鲜晓[4](2009)在《降粘抗栓片Ⅲ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其具有高致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目前临床以早期溶栓为最理想的治疗手段,然而部分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出现病情恶化,使得人们对该疗法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并引起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的密切关注。所以,如何减轻缺血性再灌注损伤,更为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机体运动功能障碍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氧自由基的产生、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钙超载及基因表达的改变等机制密切相关,其中,因氧自由基具有高度活性,缺血缺氧时体内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易与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应,形成脂质过氧化物,破坏生物膜,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神经元的损害,加重机体的功能障碍,故自由基的氧化损伤成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核心病理环节。中药复方降粘抗栓片Ⅲ号(JNKSTⅢ)是在益气活血的治疗原则指导下,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建立起来的复方制剂。既往临床观察发现,其可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况,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产生防护或治疗作用。同时长期运用该药对患者机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具有一定的疗效。目前关于该复方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进行相关研究。本实验即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拟从抗自由基氧化损伤角度来初步探讨JNKSTⅢ的脑保护机制,以期为其更广泛地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护、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研究方法及内容1.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体质量225~250g,随机分为6组,每组各16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片组,JNKST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药均以10mL/kg的标准配制成悬浊液。降粘抗栓片Ⅲ号组分别按0.36、1.08、3.24g/(kg·d)给药;尼莫地平片组按6mg/(kg·d)给药;模型组灌以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给药7d。于第8d采用线栓法造模。模型组及各给药组缺血2h后再灌注24h。2.对各组实验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血流变学测定、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区体积,同时,进行血清及脑组织中的SOD、MDA及LDH的活性或含量的测定以及脑组织缺血区HSP70的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结果1.神经行为学:与模型组对照,各给药组均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行为学障碍(p<0.05),且以JNKSTⅢ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疗效更为明显。2.血液流变学:JNKSTⅢ中、高剂量组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全血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3.脑梗死体积: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出现明显的梗死,各给药组均可明显减小梗死体积(p<0.05),且以JNKSTⅢ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作用更为明显。4.血清及脑组织中的SOD、MDA及LDH的测定: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清中的SOD值降低,LDH、MDA值显着升高;脑组织中的SOD值降低,MDA值升高,而JNKSTⅢ能明显逆转上述变化,且该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5.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中的HSP70表达:与模型组对照,各给药组的HSP70表达均增加,且以JNKSTⅢ高剂量组和NIMO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结论与提示:1.JNKSTⅢ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氧自由基损伤来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行为学症状,减少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脑组织梗死体积,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2.JNKSTⅢ可能通过增强脑组织缺血区的HSP70的表达,来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提高细胞抵抗氧化损伤的能力,这可能是JNKSTⅢ对抗氧自由基损伤机制中的一重要环节。(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9-04-01)
马静,王宗仁,马世平,行利,龙铟[5](2001)在《降粘抗栓片对犬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复方中药制剂降粘抗栓片对健康犬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阻力的影响。方法 分离犬的冠状动脉左旋支及主动脉根部 ,用电磁流量计探头 ,测定降粘抗栓片 1 g/kg、2 g/kg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冠状动脉流量 ,计算冠状动脉阻力 ,并以生理盐水及硫氮 艹卓 酮为对照组。结果 降粘抗栓片生药 2 g/kg剂量组能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降低冠状动脉阻力。结论 降粘抗栓片能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降低冠状动脉阻力 ,从而调整和改善心肌供血 ,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章梅,王宗仁,夏天,于文彬,张仲海[6](2000)在《降粘抗栓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改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降粘抗栓片对 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方法 :87例病人随机分为抗栓组、丹参组、对照组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荧光偏振度P值。结果 :降粘抗栓片能降低糖尿病患者荧光偏振度 ,减少MDA的产生 ,提高SOD活性。结论 :降粘抗栓片能改进 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马世平,章梅,王宗仁,夏天[7](1999)在《降粘抗栓片Ⅰ号对中老年人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降粘抗栓片Ⅰ号对中老年人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作用。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藻酸双酯钠组,用药前后测定TC、TG、HDL-c、LDL-c、血液流变、细胞流变及甲皱微循环的变化。结果降粘抗栓片Ⅰ号能降低TC、TG、LDL-c,升高HDL-c: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其作用强于藻酸双酯销组。结论降粘抗栓片Ⅰ号可明显改善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细胞流变及微循环异常状态。(本文来源于《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S1期)
陈学福,赵磊,王风平,文爱东,蒋永培[8](1999)在《降粘抗栓片中丹参酮 Ⅱ A 含量的HPLC法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降粘抗栓片是由丹参、黄芪、当归等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新制剂.该药具有较强的预防和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作用,并可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的血液流变特性[1~2].丹参酮ⅡA为该方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为保证降粘抗栓片的制剂生产质量,我们建立了以H...(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张琰,李平,程建峰,王茹[9](1998)在《降粘抗栓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HPLC法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降粘抗栓片是由丹参、黄芪、当归、红花等多味补气活血类中药组成的复方新制剂。临床疗效观察及动物实验结果均表明该药具有较强的预防和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证的作用,并可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的血液流变行为[1~3]。丹参酮ⅡA为该方丹参的主要有效成份之一,为有效地(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1998年S1期)
王宗仁,夏天,马世平,行利,张殿新[10](1998)在《降粘抗栓片I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降粘抗栓片I号(JNKST.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口服JNKST.1每次4片,3次/d,1mo为1疗程,用定量积分法判断疗效;采用NEX-1型椎板粘度仪测定全血粘度,JB多功能电脑毛细血管粘度仪测定血浆比粘度.结果:治疗后心绞痛缓解率(88.3%vs66.%.P<O.01)、心电图改善率(65.8%vs45.0%,P<0.01)、临床总疗效(85.8%vs667.5%,P<O.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血液流变学重要指标均有显着差异(P<O.05,P<0.01).结论:JNKST.1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和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治疗.(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5期)
降粘抗栓片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降粘抗栓片Ⅲ号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机理。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脑梗死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降粘抗栓片Ⅲ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中MDA、SOD和血浆Hcy的水平,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CSS),探讨MDA、SOD和Hcy水平的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DA含量、SOD活性和Hcy水平以及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MDA含量有明显下降、SOD活性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y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SS评分与MDA含量、Hcy水平呈负相关,和SOD活性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降粘抗栓片Ⅲ号,可有效降低Hcy水平和氧自由基,进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降粘抗栓片号论文参考文献
[1].马亮.益气活血中药“降粘抗栓片”系列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C].全国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2011
[2].宋联进,马静,李军昌,周大伟,李蕊.降粘抗栓片Ⅲ号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及对血清MDA、SOD和Hcy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
[3].宋联进.降粘抗栓片Ⅲ号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及对血清MDA、SOD、Hcy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0
[4].费鲜晓.降粘抗栓片Ⅲ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
[5].马静,王宗仁,马世平,行利,龙铟.降粘抗栓片对犬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阻力的影响[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
[6].章梅,王宗仁,夏天,于文彬,张仲海.降粘抗栓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改变的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
[7].马世平,章梅,王宗仁,夏天.降粘抗栓片Ⅰ号对中老年人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9
[8].陈学福,赵磊,王风平,文爱东,蒋永培.降粘抗栓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HPLC法测定[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
[9].张琰,李平,程建峰,王茹.降粘抗栓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HPLC法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1998
[10].王宗仁,夏天,马世平,行利,张殿新.降粘抗栓片I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