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论文-雷宇龙,方祥位,孙涛

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论文-雷宇龙,方祥位,孙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网格盒式结构,抗震设计,MPA分析

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雷宇龙,方祥位,孙涛[1](2018)在《钢网格盒式结构多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某一12层住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钢网格盒式结构模型和普通钢框架结构模型。通过多遇地震烈度下结构抗震设计,采用MPA分析法计算两种结构在罕遇烈度下的目标位移,对比分析两种体系的侧移刚度、层位移、层间位移角以及高阶振型影响。结果表明:盒式结构的抗震设计指标满足规范,并且优于框架结构;盒式结构抵抗罕遇地震的能力强于框架结构,高阶振型影响小于框架结构。(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期刊2018年01期)

辛力,王敏,曾凡生,梁兴文[2](2011)在《基于能力谱法原理的改进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法中,动力时程分析部分的可操作性较差,且分析结果不稳定。用能力谱法替代原有的动力时程分析,在现行规范加速度反应谱基础上计算结构各振型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各性能水平的位移反应,然后将其转化为相应多自由度结构的位移反应,并通过平方和开方法求得结构的总位移反应,用其与结构某一性能水平的位移(层间位移角)限值进行比较,判断设计结果是否满足性能目标要求。该方法改善了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的可操作性,使其评估结果更加稳定。(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1年01期)

张松,吕西林[3](2010)在《考虑地面运动的多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计算精度,克服多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MPA)在计算等效单自由度时不能考虑地面运动,加载制度仅由结构特性决定的缺点.提出了考虑地面运动建立等效单自由度的多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通过对12层钢筋混凝土标准框架振动台模型,分别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建议方法以及MPA方法进行了计算,分析在非线性发展过程中影响模态坐标之间耦合程度的影响因素,对比计算结果、指出地面运动对高阶振型相对激励的大小程度,即地震动的频谱特性是影响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验证了建议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表明建议方法计算精度较MPA方法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改善了MPA方法对高阶振型敏感的地面运动失效的缺点.建议方法可改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地面运动对高阶振型相对激励较大时的计算精度,可增加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使用范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李亚[4](2010)在《考虑平移—扭转耦合结构多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模态选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存在平移—扭转耦合作用,结构的非主振方向的振型对地震响应量也有贡献,和非耦合结构中模态贡献一般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对不同的响应分量有可能高阶模态的贡献要大于低阶模态的贡献,这就造成了采用振型参与系数比或有效质量参与系数比判断结构模态的选取不能保证结构全部地震响应分量的计算精度,这在算例中也得到了证实.为了更好的控制模态选取,定义了振型参数"λ_(ji)",提出采用振型参数和振型参与系数比这两个参数共同控制结构模态的选取.通过变换影响模态响应对总响应贡献大小的四个因素,即周期比、基本周期、偏心率和地面运动,按正交设计法设计了16个计算模型,采用MATLAB计算软件编程对平—扭耦合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进行了精确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振型参数和各个模态的各个响应分量的相对大小有很强的相关性,从而采用振型参数可控制振型每一个响应分量的误差,振型参与系数比可控制某一振型整体对结构响应的贡献大小,通过这两个参数可更好的控制模态选取,特别是对于复杂高层结构的意义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法中,动力时程分析部分的可操作性较差,且分析结果不稳定。用能力谱法替代原有的动力时程分析,在现行规范加速度反应谱基础上计算结构各振型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各性能水平的位移反应,然后将其转化为相应多自由度结构的位移反应,并通过平方和开方法求得结构的总位移反应,用其与结构某一性能水平的位移(层间位移角)限值进行比较,判断设计结果是否满足性能目标要求。该方法改善了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的可操作性,使其评估结果更加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雷宇龙,方祥位,孙涛.钢网格盒式结构多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J].重庆建筑.2018

[2].辛力,王敏,曾凡生,梁兴文.基于能力谱法原理的改进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J].工业建筑.2011

[3].张松,吕西林.考虑地面运动的多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

[4].李亚.考虑平移—扭转耦合结构多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模态选取的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

标签:;  ;  ;  

模态静力弹塑性分析论文-雷宇龙,方祥位,孙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