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古诗歌教学探索

中学语文古诗歌教学探索

陈光民河北省魏县牙里中学中学语文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有诗、词、曲三大类,浩如烟海,异彩纷呈,它有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成就。在悠远的诗歌长河中,可谓俊采星驰,人才辈出。在一颗颗璀璨的诗星中,不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奇才,这些诗人及其作品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因之凝聚着华夏文明的精萃。中学生学习古典诗歌,既能传承华夏文明,又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它诞生较早,成就也最高,对整个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都与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诗歌教学第一步——捕捉诗歌的意象

首先,必须把握几个概念。①诗歌的主旨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大多数诗歌、诗言志,歌抒情。有的诗歌是托物言志,有的诗歌是借景借物抒情,由此可见,诗歌的主旨就是言志抒情。而志、情在人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又属于理性的内容。②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什么?一般情况下,人类识识事物的规律是:由表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人类就是通过感性的事物(表象的、个别的、具体的)来理解理性的内容。而诗歌中的意象就是一些感性(能看见的、听得到、感受到的形象)事物。因此,教学生捕捉诗歌的意象是理解诗歌主旨的第一步。大多数诗歌是通过一幅幅图画来表现诗歌的主旨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所选的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诗,第一、三、四句就能构成三幅不同的图画:结庐图、采菊图、飞鸟图。这三幅图画,就是此诗的意象。这些学生通过阅读能感受到。再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其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花、泪、鸟是这首诗的意象,学生也是能找到的。现代诗歌也一样,如臧克家的《有的人》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这首诗,其中“骑”、“呵,我多伟大”、“俯”、“做牛马”是意象,学生也能找出来。

二、注意通过意象理解作者的志与情

理解诗歌最关键的是怎样通过意象来理解作者的志与情。一般来说,诗歌中的意象意义并不是它的本意。一个词就有它的三重意思。这个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这就是诗歌之所以含蓄、耐人寻味、意蕴深长的主要原因所在。沿着这个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这个表象去推测本质的志与情,也就是让学生思考:在当时的背景情况下,这个意象的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可能是什么?学生不难根据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的三幅意象图作出以下推测:结庐图——僻静;采菊图——闲适;飞鸟图——自由。那么,整个诗歌的志与情就出来了。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再让学生说出“真意”的含义就易如反掌了。也不难根据杜甫的《春望》中的意象推测出: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痛快的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花、鸟、泪,同样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由此,通过诗歌中意象就较好地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志与情。那就是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思想感情。有了以上的基础,学生理解现代诗歌就更容易了。学生根据臧克家的《有的人》中的意象可能推测出:骑——压迫、剥削,“呵,我多伟大”——狂妄自大,“俯”——忠诚老实,“做牛马”——任劳任怨,作者运用对比突出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旨,学生就自己能推测出来了。

三、指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

王安石称诗歌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本不同,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形象化的语言。诗歌语言的鉴赏,我们需要重点地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多重含义”的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怨”字明显用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②修饰语:大部分修饰语是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苦寒,由此可达人心。特殊词:诗歌中,有些词本身有其特殊性,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点点”“滴滴”二个叠词写尽了词人在黄昏梧桐细雨中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感。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叠词,出现频率高,摹拟声音能使诗更加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摹拟树叶在秋风中飘零的声音情状,让人感觉身临其境。颜色词:颜色词一般表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王实甫《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用“碧”“黄”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④在语言结构上,诗歌有较多的倒装语序,倒装一般表强调或与用韵有关。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就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的倒装。同时诗歌语言有大量的跳跃和省略,诗人进行意象罗列,使描写更具镜头感,是电影语言(即蒙太奇手法),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没有动词,全是名词的排列组合,好像一个个电影镜头,读者必须把这些相关景物联系起来,加以想象补充才能理解。⑤学会整体评价诗歌语言艺术风格。对语言的整体评价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词的风格上有豪放、婉约之别,诗又何尝不是,专用术语有:激越高亢、清新飘逸、清婉秀丽、沉郁顿挫;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用语平易,含义隽永等。

总之,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感性的(表面的、个别的、具体的)东西,去挖掘理性的(本质的、一般的、抽象的)东西,并且要做到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

标签:;  ;  ;  

中学语文古诗歌教学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