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边坡稳定性论文-殷博

岩体边坡稳定性论文-殷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体边坡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弱夹层,渐近破坏,极限平衡,理想弹塑性

岩体边坡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殷博[1](2019)在《缓倾顺向软弱夹层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贵州省仁怀市某大型缓倾顺向软弱夹层岩体边坡为模型研究背景,采用传统极限平衡法、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强度折减法原理中有限差分法的理想弹塑性模型以及应变软化模型叁种算法对边坡开挖卸荷完成后的稳定性以及渐进破坏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软弱夹层定义出发,对软弱夹层进行相关介绍,然后对其物质构成与分类以及相应的工程特性等方面进行展开阐述;总结了含缓倾顺向软弱夹层岩体边坡渐进失稳破坏的几种破坏形式,对边坡开挖后岩体特征以及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应分析。(2)考虑边坡软弱夹层含水量较高、参数偏低,以及软弱夹层含水量较低、参数偏高两种情况。并对软弱夹层参数偏高时,不断增大软弱夹层的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并对应制定不同的计算工况。(3)分别考虑软弱夹层参数偏低以及偏高时对边坡进行开挖,然后分别利用极限平衡法、软件中弹塑性模型与应变软化模型计算边坡的稳定性,并分析边坡的渐进破坏特性。得到边坡安全系数大小关系:极限平衡法>弹塑性模型>应变软化模型,且边坡在理想弹塑性与应变软化模型计算下的渐进破坏均表现为由边坡前缘向后缘推展,直至边坡产生拉裂面。(4)当软弱夹层参数升高时,通过上述叁种计算方法对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得到软弱夹层力学强度参数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贡献敏感性为:只改变内摩擦角>只改变黏聚力;用传统极限平衡法评价边坡稳定状态具有不可靠性,应结合数值模拟软件中的应变软化模型作为其稳定性依据,且应变软化模型计算下边坡更容易表现出渐进破坏特性,渐进破坏长度发展得更远。(5)研究在极限平衡法下处于稳定状态,而在数值模拟结果下却处于失稳的边坡,对其应用软件中应变软化模型分析软弱夹层不同抗剪强度下边坡出现拉裂面的位置,得出随着软弱夹层参数升高,拉裂面位置不断向边坡前缘,当临近稳定时,拉裂面移动距离最远,且拉裂面水平倾角均大于80°且小于90°。(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张立人,张青峰,杨伟伟[2](2019)在《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改进功效系数法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岩体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问题,基于功效系数法、集对论和粗糙集理论,建立基于集对分析与粗糙集理论的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功效系数法,该方法在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功效系数法中引入集对分析与粗糙集理论耦合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进而实现了功效系数法在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应用改进。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以较好地解决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与不完整性问题。所建方法受主观因素干扰少,评价结果客观。(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边坡工程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4-09)

侯钦宽,雍睿,陈欢欢,沈飞[3](2018)在《基于中智区间函数的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结构面参数离散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基于中智区间函数的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对岩石节理粗糙度系数JRC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尺寸效应条件下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中智区间函数表达,继而推导出结构面抗剪强度中智区间函数表达,最后得到边坡稳定系数区间的表达.通过对一工程实例的稳定性评价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对岩体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张树东[4](2018)在《研山铁矿风化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综合加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治理研山铁矿东帮N26线风化岩体边坡的滑坡区域,通过识别地质灾害体特征及滑坡诱发因素,发现第四系、强风化黑云变粒岩及白云母片岩等低强度、强风化层位失稳破坏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边坡结构面与边坡倾向一致、河水涌入、爆破震动、人工开挖等加剧了灾害发生。通过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验算,发现治理前边坡安全系数无法满足安全要求,治理后滑坡区域抗滑安全系数需达1. 22。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锚索格构梁为核心,采用危岩清理、边坡内部放水孔和地表截排水沟等措施的边坡综合加固技术。现场治理结果表明,治理15个月后,预应力锚索的锚固体强度损失小于14%,岩质边坡抗滑安全系数为1. 264,边坡岩体内部基本无积水,风化岩体区域的滑坡得到有效治理。(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8年12期)

范健辉[5](2018)在《裂隙岩体边坡在降雨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山川丘陵分布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山区的开发和利用正在不断加深。大量边坡工程的建设以及大量滑坡灾害的发生,使得人们对于边坡稳定性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边坡失稳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其中降雨的影响不可忽视。在裂隙岩体边坡中,主要由结构面控制边坡的渗流和破坏。随机分布的结构面的特性决定了裂隙岩体的渗流特性。本文基于统计岩体力学理论,从各向异性的角度推导了全空间分布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和岩体边坡的浸润线方程。采用SMRM岩体工程参数计算系统和基于不平衡推力法原理开发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程序,计算分析裂隙岩体边坡在降雨作用下的稳定性,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介绍了裂隙岩体的渗流特性及其成因,表明各渗透特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且都与岩体中结构面的性质和分布有关。其中裂隙岩体渗流的各向异性是其最本质的特性。(2)在统计岩体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全空间分布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并通过隙宽变化分析了围压条件下边坡应力场对渗流场的影响。介绍了基于上述理论开发的渗透系数计算程序,并研究了与结构面相关的各参数对全空间分布渗透系数的影响。(3)利用各向异性渗透系数分析雨水在裂隙岩质边坡中的渗流,表明降雨入渗时起作用的为入渗方向上的渗透系数,地下水渗流时起作用的为水力坡度方向上的渗透系数,两者在数值和作用机理上存在差异。并对地下水动力学中的经典浸润线方程进行修正,使其适用于计算裂隙岩质边坡在降雨作用下的地下水位。(4)对比多种刚体极限平衡法,发现不平衡推力法基本符合裂隙岩体边坡研究的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可知,不平衡推力法的两种算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需求综合使用。(5)结合裂隙岩体边坡的浸润线方程,基于不平衡推力法采用C#语言编写了降雨作用下裂隙岩体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程序,并对其开发思路、核心功能以及使用方法进行说明。(6)以山口岩大坝附近一处岩质边坡为例,验证裂隙岩体边坡浸润线方程的可靠性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程序的有效性。以绍兴老鹰山露天矿山边坡为例,根据实测结构面数据和地质勘查资料,利用自编程序进行矿山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此外进一步研究了与降雨相关或受降雨影响的各参数对岩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期刊2018-11-01)

张默,罗昌民,周玉新,邱宇[6](2018)在《基于PLS法岩体边坡抗剪参数确定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岩体抗剪强度的确定,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以岩体基本参数点荷载强度、孔隙率、天然密度为基础,进行主元相关性提取分析。然后将自变量和因变量高维数据空间投影到相应低维特征空间,并将多元回归问题转化为若干一元回归问题,可更好地适用于样本数较少而因变量数较多的参数回归分析。针对实际边坡分析,通过PLS法确定的岩体抗剪强度参数,以弹塑性破坏为准则计算边坡的破裂形态,FLAC3D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并与原勘察报告提供的岩体抗剪强度参数计算边坡破裂形态和安全系数相比较,不管从剪切破裂面分布特征,还是安全系数大小,PLS法确定的岩体抗剪参数,都能更好地反映实际岩体边坡的破裂形态和安全状态。因此PLS法确定岩体抗剪强度参数可直接用于评价边坡的稳定状态,可以作为岩体力学参数拟合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8年08期)

寇昊,李宁,郭双枫[7](2018)在《地震作用下岩体边坡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岩体结构控制论的观点出发,分别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状结构及散体状结构岩体边坡的地震稳定性及破坏机制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地震作用下不同结构岩体边坡的破坏模式。针对当前地震荷载作用下岩体边坡破坏机制和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应当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化对岩体边坡变形与稳定的影响,加强岩体内部结构特征研究,提高物理模型试验的准确性,并深入研究地震与地下水共同作用下岩体边坡的破坏机制。(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18年04期)

李钫,牛升晟,甘柯[8](2018)在《静水压力对岩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静水压力对岩体边坡抗滑移稳定性的影响无处不在,在河道和水库两岸常会发现因河道或水库水位的交替消长而发生岸边岩体的滑移与坍塌,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发现这种情况的发生与岩体边坡外邻水水位的消长以及岩体节理裂缝内水位的变化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水位在不同变化情况下边坡稳定性的定量分析,结合不同实际场景,讨论了边坡外邻水和节理裂缝内充水这两种情况对岩体边坡稳定性影响大小的对比,得出了以下结论:岩体边坡外邻水水位的上涨会增大岩体边坡的抗滑移稳定性;而岩体节理裂缝内水位的上涨会减小岩体边坡的抗滑移稳定性,并定量对比了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本文来源于《城市地质》期刊2018年02期)

王林峰,唐红梅,唐芬,叶四桥,伍川生[9](2018)在《复杂缓倾角岩体边坡的叁维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复杂缓倾岩体边坡的叁维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含有层面和多组结构面的缓倾角岩体边坡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将缓倾角岩体边坡相邻岩块间的接触关系分为脱离、面接触和线接触3种模式,依据每种岩块接触方式构建相应的接触力学模型,明确岩块的受荷情况,基于材料力学以岩块的竖向位移和转角为中间变量建立3种接触情况下的层间荷载计算方法。根据各岩块受到的荷载,推算出岩块后部结构面处的拉应力、剪应力和扭矩计算式,再基于断裂力学方法获得了该结构面的第1,2和3型应力强度因子,进而获得结构面的联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表达式。将结构面的断裂韧度与联合应力强度因子的比值作为各岩块的稳定系数,通过比较该岩块稳定系数与1的大小关系判断各岩块是否稳定,并将该分析方法应用于綦江羊叉河缓倾角岩体边坡。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获得的坡顶破坏位置与现场边坡已经开裂的位置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基本可行;改变岩块后部结构面贯通段的长度和弹性模量,稳定系数变化幅度达分别为74.32%和16.45%,不考虑Z方向各列岩块的相互影响岩块的稳定系数将增大5.16%~11.72%;研究结果可为缓倾岩体边坡的防治提供初步的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秦溯,李云安,廖攀[10](2017)在《非贯通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及破坏规律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贯通节理普遍存在于岩体边坡中,并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利用数值分析软件Optum G2建立2类含非贯通节理岩体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模型,采用shear joint单元模拟非贯通节理,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得到不同节理(组)倾角、节理长度和岩桥长度下边坡的稳定系数F及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类模型中,随节理倾角α的增大,F先减小,再增大,最后基本保持不变。节理倾角等于边坡倾角时(α=60°),F有最小值,且节理长度越大,最小值越小,此时破坏面为由非贯通节理向坡脚发育的近圆弧状破坏面,而在其它倾角方向则影响较小;第二类模型中,随节理组倾角θ的增大,F先急剧减小(θ=30°时为最小值),再缓慢增大,最后缓慢降低。岩桥长度越小,F越小,在θ=30°时最为显着。此时破坏面呈不规则状,节理裂隙扩展路径由重力作用从上往下发展,并由一非贯通节理端部向相邻节理端部直线发展,当岩桥长度较小时,节理裂隙扩展路径更为复杂和密集。(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岩体边坡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岩体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问题,基于功效系数法、集对论和粗糙集理论,建立基于集对分析与粗糙集理论的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功效系数法,该方法在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功效系数法中引入集对分析与粗糙集理论耦合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进而实现了功效系数法在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应用改进。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以较好地解决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与不完整性问题。所建方法受主观因素干扰少,评价结果客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体边坡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殷博.缓倾顺向软弱夹层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9

[2].张立人,张青峰,杨伟伟.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改进功效系数法及应用研究[C].第十一届边坡工程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3].侯钦宽,雍睿,陈欢欢,沈飞.基于中智区间函数的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8

[4].张树东.研山铁矿风化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综合加固[J].现代矿业.2018

[5].范健辉.裂隙岩体边坡在降雨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D].绍兴文理学院.2018

[6].张默,罗昌民,周玉新,邱宇.基于PLS法岩体边坡抗剪参数确定及稳定性分析[J].金属矿山.2018

[7].寇昊,李宁,郭双枫.地震作用下岩体边坡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8

[8].李钫,牛升晟,甘柯.静水压力对岩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城市地质.2018

[9].王林峰,唐红梅,唐芬,叶四桥,伍川生.复杂缓倾角岩体边坡的叁维稳定性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18

[10].秦溯,李云安,廖攀.非贯通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及破坏规律的数值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7

标签:;  ;  ;  ;  

岩体边坡稳定性论文-殷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