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适配论文-关思琦

视频适配论文-关思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视频适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在线视频广告,情绪适配,产品涉入度,眼动实验

视频适配论文文献综述

关思琦[1](2018)在《情绪适配与产品涉入度对在线视频广告效果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每个人都会接触大量的广告,广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宣传推广的有效手段。影响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视频-广告情绪适配以及涉入度对在线视频效果的影响仍然需要深入的研究。基于此背景,本文将眼动技术和问卷调查法结合起来进行实证研究,探究由于视频-广告情绪适配以及产品涉入度不同而产生的对广告效果的不同影响。在已有广告效果测量及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设计眼动实验,以用户注视时长、访问时长为眼动指标,研究用户在不同情绪适配和涉入度的情形下的注意力情况。此外,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用户在观看广告后对广告的态度。实验结果表明:产品涉入度能通过引起消费者注意,从而间接促进用户的广告态度正向影响广告投放效果。情境媒介与广告的情绪匹配情况能够正向调节注意水平对广告情绪态度的作用。最终,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对在线视频广告的投放广告策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首先,为了提高网络广告信息传播的效率,广告主投放广告时应选择与产品有关联的视频;其次,为了准确地把握用户对广告的情绪和认知态度,应该提升广告自身的吸引力,使广告内容和形式有趣,设计引人入胜的广告情节,安排好合适的广告时长等。本文丰富了在线视频广告效果研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为投放在线视频广告策略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宁[2](2017)在《地面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前端视频码流适配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Terrestrial2,DVB-T2)系统前端高清/超高清视频码流数据采集、压缩编码、多路复用与自适应速率适配关键技术,针对所传输视频源信号容量高、接口格式类型灵活多样、以及多路码流复用适配等关键难点技术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适用于高清晰度电视DVB-T2发射机系统前端,灵活且高可靠性的多接口/多码流高清数据采集与复用适配系统方案,并充分考虑了系统实现复杂度与兼容问题。方案涉及两项关键技术:高清/超高清YCrCb视频信号采集及多规范视频格式转换处理,以及基于DVB-T2系统前端的多路H.264传输流(Transport Stream,TS)复用与数据自适应适配。首先,论文介绍了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前端码流适配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总结了数字视频标准、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以及DVB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方向;针对DVB-T2系统前端码流适配面临的两项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了数字视频格式与接口、H.264压缩编码、TS码流结构与信息、DVB-T2系统前端数据处理等技术理论,并分析了研究拟采取的解决思路和技术路线。其次,对视频信号采集及格式转换处理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针对功能需求设计了一种支持多接口、高清晰度视频采集及格式处理方案,并给出了方案详细的流程构架、处理步骤、以及系统各关键模块的实现说明。在所设计的方案中,支持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串行数字接口(Serial Digital Interface,SDI)两种视频接口,720P、1080P等多种高清晰度视频信号以及多种SMPTE视频格式标准。在具体实现上,基于XILINX ML605开发平台,搭建HDMI/SDI视频采集与处理系统,利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仪器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并给出了详细的测试结果分析。最后,在深入分析多路码流复用原理和具体实现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多路TS码流信息提取及复用方案,考虑到方案实现的复杂度及后期功能的可扩展性,选择基于微软基础类库(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MFC)设计软件实现该方案,软件功能包括本地TS视频文件信息提取、2~9个本地TS视频文件复用等。此外,在对DVB-T2调制器方案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DVB-T2调制器前端TS码流速率适配与装载方案,并给出了方案的整体构架及各关键模块的详细设计说明。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利用Matlab和Quartus对方案进行软件仿真,并给出了充分的仿真验证结果。(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王娜[3](2017)在《基于感兴趣区域的无线视频内容适配技术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数字媒体对人们的影响最为明显。4G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带动着数字资源不断增加,反过来又促进人们对无线传输容量需求的不断增大,使两者之间出现了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即一方面,芯片性能的提升,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多媒体终端设备;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有限无线带宽资源形成了巨大的资源压力。当前,数字媒体中的视频资源格式不尽相同,为了让用户在同一多媒体终端得到良好的视觉体验,需要对多媒体内容进行适配处理。这种适配技术是指以人眼感兴趣区域(ROI)为前提的一种技术。本文就是建立在差异化的网络和终端条件之上,以感兴趣区域的无线视频内容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视频内容后对其进行自适应传输和自适配的过程,最终使终端设备的用户获得良好视觉观感为研究目的。出于对高品质视觉体验的追求,多媒体视频传输的目的是获取一定量的信息,满足人们良好的视觉感受。获取这些的前提就是需要对视频图像的感兴趣区域进行提取,本文正是基于用户感知的Itti模型获取感兴趣区域,对视频内容进行帧内分析。其次,本文采用视频帧间运动能量差模型对视频内容进行帧间运动分析。根据视频内容进行的帧内和帧间的解析结果,采用差异化分类的评价方法,对视频帧序列的重要程度加以区分,以建立视频内容质量分析模型,从而构建出基于手机的无线多媒体视频适配的模型,进一步搭建出基于视频质量感受的多媒体服务框架,最后通过编程完成基于视频质量服务的多媒体视频系统。在测试环境下,通过对视频的码率、分辨率、格式等适配操作,实现了基于感兴趣区域(ROI)的视频的适配和质量保护,满足用户的良好视觉体验。(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01)

庞浩[4](2017)在《微课视频资源适配模型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多样的终端设备和复杂的异构网络为多媒体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而随着微课教学的兴起,作为主要的知识承载形式的视频资源大量出现。学习者在进行微课学习时会使用大量不同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多样性要求视频码流满足不同的分辨率、码率等。视频适配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是现有的视频适配研究主要将重点放在提高视频编码效率上。要想合理安排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在尽量减少浪费的前提下将微课视频资源顺利传输并显示在终端设备上,必须进行相应的适配。经过适配后的视频不仅能够使用户便捷地获取资源,而且可以节省在视频计算和存储时的资源。为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微课视频资源的需求,本研究提出一种微课视频资源适配模型,设计了针对微课视频资源的描述模型,并对视频资源的适配过程进行了改进。首先,基于MPEG-21框架,提出了新的微课视频资源适配模型。将该模型分为叁个部分,适配决策引擎、描述适配引擎、比特流适配引擎。适配决策引擎部分选用较为普遍的基于规则的适配策略,将决策参数分别传送至描述适配引擎和比特流适配引擎。在描述适配引擎中,主要研究了针对微课视频资源的描述模型,设计了基于MPEG-7和CELTS-41标准的微课视频资源描述模型。然后,在比特流描述引擎中设计了转码序列规划算法,将视频资源的适配过程看作是资源由原始状态向最终状态的序列,通过比特流适配引擎中存放的原子性的转码操作,运用搜索法,排序组合所有转码操作后,比较出耗时最短的转码路径,从而确定最优的转码路径。在经过大量的实际测验之后,总结出了一般性的转码组合序列,将这些序列当做启发式规则,重新对原有算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算法即为最终算法。最后,以微课视频资源适配模型为核心,设计并实现了微课视频内容适配系统。此外,本研究还将适配时间作为指标,对提出的转码序列规划算法进行评价。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提高适配操作的复用性和效率,节省适配时间,且微课视频内容适配系统具有较高的用户满意度。以微课视频资源适配模型为研究对象,研究在适配过程中的描述和优化问题,不仅为微课视频的适配提供了新思路,同样可以为适配其他类型的视频资源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梓卷[5](2015)在《图像视频感知适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媒体显示设备的多样性及其大范围的尺寸变化,这使得图像、视频等源信息的适配问题成为研究热点。感知适配方法不仅能够缩放源信息到目标尺寸,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了源信息中的重要内容及整体结构。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融合叁维统计形变结构的光学分子断层成像稀疏重建方法(编号:61372046)”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内容感知图像显示适配方法研究(编号:2014JM8346)”的资助下,深入研究分析了图像、视频适配问题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深度信息、离散型、连续型和混合型等处理方法,对二维图像和叁维视频的感知适配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联合颜色深度信息的重要度图及其提取算法。深度信息来源于RGB-D相机,反映了场景中物体的远近信息。对原始深度信息采用形态学腐蚀、反转、Mean-shift过程以及高斯加权操作得到深度图;联合深度图、显着度图和梯度图提取出更加精确的重要度图,用其指导显示适配算法使得算法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为进一步证明深度信息的有效性,将联合算法应用于立体图像中同样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2)提出一种改进线裁剪(Improved Seam Carving, ISC)的图像感知适配算法。利用梯度能量的方向性改进原线裁剪算法的能量图;在能量图上应用门限技术得到二进制图用于检测最优像素线上的像素点,基于二进制图标注了最优线中的不可删除点;使用低通滤波器合并相邻像素线实现了图像下采样;通过启用停止机制,在新像素线引入视觉扭曲前及时停止线裁剪操作转向其它适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ISC算法不仅具有较好的适配效果,而且克服了各种线裁剪算法的扭曲、过度删除等缺点。(3)提出网格线正交移动(Othogonal Movement of Gridlines, OMG)的图像感知适配算法。首先采用改进的Achanta方法提取出源图像中的主体目标,联合梯度图和显着度图识别出源图像的重要区域;其次,计算最优网格线位移,利用网格线正交移动不仅保持了重要区域尺寸不变而且保护了主体目标的纵横比例;再次,使用下限和上限抑制由于过度缩小和放大网格造成的失真;最后,为使重要区域在输出结果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引入一个边缘网格节舍弃过程,即可指派更多空间到重要区域以减少适配畸变。实验结果表明,OMG算法的缩放结果具有更少扭曲,并在保留图像中的重要区域和主体目标上明显优于对比算法。(4)提出基于快速线裁剪(Quick Seam Carving, QSC)的视频感知适配算法。源视频经视频分析之后,估计出连续帧之间的摄像机运动参数,根据运动参数对源视频进行背景图像构建及前景目标分割;复制前景目标像素到背景图像中形成帧聚集图;应用扩展线裁剪(Expended Seam Carving, ESC)算法计算最优像素线,通过相关准则识别出鲁棒像素线;利用摄像机运动逆参数将鲁棒像素线逆映射回各个视频帧中进一步处理即可实现视频感知适配。实验结果表明QSC算法能够较好地适配视频,极大地降低了以往视频适配策略高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5)提出一种扩展线裁剪(ESC)的图像感知适配算法。利用边缘检测及霍夫变换提取出源图像中的直线像素图;基于原始的线裁剪算法检测每次迭代中产生的最优像素线是否与直线存在交点,若无交点,则进入下一次的迭代;若存在交点,则在补偿能量图中的交点邻域增加能量值,更新补偿能量图;将补偿能量图附加到重要度图,进一步更新重要度图,这样就降低了下次迭代中产生的像素线与本次迭代中产生的像素线以交点相邻方式穿过直线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ESC算法不仅能产生足够数量的像素线,而且使得适配扭曲在可接受范围,成功地将图像线裁剪算法推广到视频处理中。(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5-06-01)

方宏俊[6](2015)在《适配智能电视分辨率动态变化的视频后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基于网络传输的智能电视越来越普及,用户对于智能电视的收看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支持4K超清信号的分辨率,在播放网络视频节目时,还需要根据网络服务质量支持分辨率动态变化的视频后处理技术,为用户提供完美的视觉体验。智能电视处理器中这种支持分辨率动态变化的视频后处理技术被称之为无缝自适应技术,它是一种基于网络传输状况动态改变系统内部的分辨率格式和视频后处理模式的新技术。其目的是让观众不被网络传输状况波动所困扰,利用相关的视频后处理技术,使用户可以在不受网络波动影响的情况下连续的看完整部影片节目。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为满足网络流媒体无缝自适应显示要求,设计相应的数字视频处理算法。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缝自适应技术及其视频处理设计的方案,研究了用于数字电视无缝自适应技术中的视频后处理方案选择。其次,根据方案设计流程图,依次研究了视频后处理中的时域、空间域检测算法和图像增强算法。并根据各算法模块的评价指标和无缝自适应图像质量的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实验证明,利用本文提出的算法对智能电视进行视频后处理,无缝自适应的用户体验效果良好,达到了无缝自适应提升图像画质水平的目标和要求。(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6-01)

时洪露[7](2014)在《基于自适应业务适配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终端变得更加智能、宽屏并支持多模,用户更加希望使用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媒体业务请求,并且对业务体验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流媒体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手机视频业务也成为了最热门的业务,但是由于视频业务对软硬件的依赖较高,不同终端的处理能力和视频格式支持能力又千差万别,因此考虑如何满足持有不同终端的用户的业务需求及如何进行业务适配成为服务提供商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实时视频监控的应用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自适应业务适配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论文首先根据总体设计目标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主要分为服务器和客户端两大部分。服务器部分主要包括流媒体服务器的实现过程以及内容适配相关服务器的设计和软件实现流程。本文采用Darwin开源流媒体服务器进行系统裁剪和功能扩展,流媒体服务器根据决策信息实现内容转换和内容选择,决策信息综合了静态的终端上下文信息和动态的网络上下文信息并对决策算法作了详细介绍。客户端部分主要包括固定的PC终端和Android移动终端,因此需要针对两种不同终端设计两种不同类型的监控软件,论文分别介绍了这两种软件的设计思想及实现。最后将服务器和客户端整合搭建系统实验验证平台,并依据测试结果分析系统的实时性、时延和吞吐量。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并实现的基于自适应业务适配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功能完善,工作性能稳定。(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04-01)

刘金霞,刘延伟,慈松[8](2014)在《基于跨层码率适配和差错控制的3D视频无线传输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纹理视频加深度序列的3D视频无线传输,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跨层优化的码率适配和差错控制方法.通过最小化端到端3D视频失真,均衡调整和配置应用层3D视频编码的码率和帧内编码更新比例,以及物理层的调制和编码模式,达到信源码率适配信道带宽以及应用层差错控制和物理层信道保护强度相互平衡的目的,进而提高接收端的3D虚拟视点视频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的提高3D视频无线传输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刘朝杰[9](2013)在《基于内容适配的视频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兴起,用户体验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怎样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成为业务提供者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和传统网络一样,视频业务仍将是移动互联网中最热门的业务,而由于视频业务对硬件、软件的要求较高,不同的终端支持的视频格式千差万别,当同一视频业务被不同终端用户请求时,必然要进行视频适配操作,以提高用户体验度。本文以视频迁移技术为主要应用场景,主要研究视频传输和视频适配两部分的内容。在视频传输方面,采用混合式的P2P视频传输网络架构,使网络拥有更好的异构网络适应能力。这样的架构中,既有超级节点作为整个网络的中心服务器,同时各个节点之间的地位又是平等的,因此网络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在视频适配方面,通过对各种适配模式的研究,在服务器部署主要的适配组件,降低适配算法难度,提高系统的可实现性。系统实现时,采用开源项目JXTA作为P2P技术的基础。结合JXTA中信息传输的特点,用XML文档作为上下文传输的媒介,并由超级节点收集并解析利用,从而提高上下文利用效率。视频处理方面,考虑到JMF技术视频处理抽象模型与物理模型对应的特点,用它实现视频服务器、视频客户端以及视频传输流控等组件,使系统模型更易理解。本文在对两种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后,将两者整合到一起构建了能适应异构网络环境的视频传输系统。在测试过程中,系统性能稳定,达到了预定的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03-01)

张冬[10](2012)在《视频适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媒体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网络的多媒体应用日益广泛,云计算的出现更是加速了多媒体应用业务的开展,与此同时,复杂多媒体应用环境中异构的网络,多样的终端设备和复杂的应用也给多媒体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视频应用,网络的异构性要求视频码流能适配信道带宽的波动,网络丢包率的变化等;终端设备的多样性要求码流能适配设备计算、存储、显示能力的差异;而应用的复杂性则要求码流能即时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和响应新的应用请求。视频适配(Video Adaptatin)通过将输入视频信号变换成满足一定资源约束且符合用户需求的一种新的视频表达形式以适应复杂的多媒体应用环境,它是实现通用媒体访问(UMA, Universal Multimedia Access)和通用媒体体验(UMEs, Universal Multimedia Experiences)的主要途径,是视频处理与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视频适配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用户“随事、随时、随地”享受高品质的多媒体服务的宏伟蓝图,需要能较好应对网络的异构性,终端设备的多样性和应用的复杂性。本文着眼于上述叁个方面,提出了普适实用的视频适配方法。首先,针对网络的异构性,本文在可伸缩视频H.264/SVC本身提供的时间、空间、质量可伸缩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冗余帧技术实现错误弹性可伸缩(Error Resilient Scalability),以满足不同丢包率的异构网络,扩展了H.264/SVC的可伸缩性。其次,针对终端设备多样性,本文在H.264/SVC提供的空间可伸缩性基础上,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最大化用户体验,提出了基于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rest, ROI)1的适配技术,使得用户在网络带宽和设备显示能力受限时依然可以获得高品质个性化的视频观赏体验。进一步,考虑到现有“一步到位”的视频适配框架缺乏灵活性和智能性,难以适应云计算环境下规模化、智能化的复杂多媒体应用需求,本文基于中间媒体(Intermedia)的概念,提出了适用于云计算环境的视频适配框架,在面对云中新的(甚至未知的)大量并发的智能应用请求时依然可以即时提供高品质的多媒体服务。本文主要创新如下1)以现有可伸缩视频编码标准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冗余帧的视频容错适配方案,联合编码端,中间服务器以及解码端实现了视频传输错误弹性可伸缩。在编码端生成各种丢包率下的冗余帧信息,冗余帧信息代表了每帧在设定的丢包率下是否保留/去除增强层帧以及是否生成基本层冗余帧;冗余帧信息仅占很少比特,随原始码流一起传输或保存,中间服务器根据该信息以及当前丢包率进行实际的添加/删除帧的操作,保证输出码率的一致性并自适应增加码流容错性;解码端利用本文提出的基于维纳滤波和虚拟BLSkip的错误隐藏方法,充分挖掘视频层间以及帧间的相关性,最大限度的恢复解码视频质量。上述容错适配方案允许用户在差错异构网络中使用极其简单的操作提供错误弹性可伸缩,来尽可能有效的访问视频。2)以现有可伸缩视频编码标准为基础,提出基于感兴趣区域的视频适配方案,联合编码端以及中间服务器,实现了感兴趣区域浏览的功能。在编码端提出相应的基于粒子滤波和基本层运动信息的感兴趣区域跟踪和基于率失真优化模式选择的高效感兴趣编码等关键技术,将原始视频编码形成多层码流:包括一个低分辨率、低质量的基本层,一个用户指定的高清晰度感兴趣区域,一个剩余的高清晰度背景区域。在中间服务器根据用户请求或者带宽约束,可以形成不同码率、不同质量的视频码流,并且可以优先保护感兴趣区域的清晰度,从而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用户体验。3)基于中间媒体的概念,提出将其作为一种云媒体以实现云计算环境下的视频适配应用;设计并实现了视频适配演示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中间媒体的可行性。中间媒体包含了信号层和语义层描述,其中信号层描述用于适配复杂多样的终端,网络状况;语义层描述用于适配复杂甚至未知的应用需求。中间媒体通过编码端预处理生成,作为适配载体,可以存储或者传输到中间服务器,中间服务器根据具体的约束从中间媒体快速形成适配的标准码流并传输到最终用户。中间媒体的基本出发点是将复杂度从适配节点转移到编码端,因此可以支持大量并发的用户请求和智能应用。基于中间媒体的视频适配演示系统支持不同的客户端,如PC,PDA等,通过不同网络点播,并且可以支持多种信号层、语义层适配操作,如,码率、帧率、分辨率调整、视频摘要浏览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2-05-01)

视频适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Terrestrial2,DVB-T2)系统前端高清/超高清视频码流数据采集、压缩编码、多路复用与自适应速率适配关键技术,针对所传输视频源信号容量高、接口格式类型灵活多样、以及多路码流复用适配等关键难点技术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适用于高清晰度电视DVB-T2发射机系统前端,灵活且高可靠性的多接口/多码流高清数据采集与复用适配系统方案,并充分考虑了系统实现复杂度与兼容问题。方案涉及两项关键技术:高清/超高清YCrCb视频信号采集及多规范视频格式转换处理,以及基于DVB-T2系统前端的多路H.264传输流(Transport Stream,TS)复用与数据自适应适配。首先,论文介绍了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前端码流适配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总结了数字视频标准、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以及DVB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的发展历程与演进方向;针对DVB-T2系统前端码流适配面临的两项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了数字视频格式与接口、H.264压缩编码、TS码流结构与信息、DVB-T2系统前端数据处理等技术理论,并分析了研究拟采取的解决思路和技术路线。其次,对视频信号采集及格式转换处理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针对功能需求设计了一种支持多接口、高清晰度视频采集及格式处理方案,并给出了方案详细的流程构架、处理步骤、以及系统各关键模块的实现说明。在所设计的方案中,支持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串行数字接口(Serial Digital Interface,SDI)两种视频接口,720P、1080P等多种高清晰度视频信号以及多种SMPTE视频格式标准。在具体实现上,基于XILINX ML605开发平台,搭建HDMI/SDI视频采集与处理系统,利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仪器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并给出了详细的测试结果分析。最后,在深入分析多路码流复用原理和具体实现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多路TS码流信息提取及复用方案,考虑到方案实现的复杂度及后期功能的可扩展性,选择基于微软基础类库(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MFC)设计软件实现该方案,软件功能包括本地TS视频文件信息提取、2~9个本地TS视频文件复用等。此外,在对DVB-T2调制器方案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DVB-T2调制器前端TS码流速率适配与装载方案,并给出了方案的整体构架及各关键模块的详细设计说明。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利用Matlab和Quartus对方案进行软件仿真,并给出了充分的仿真验证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频适配论文参考文献

[1].关思琦.情绪适配与产品涉入度对在线视频广告效果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2].刘宁.地面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前端视频码流适配方案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3].王娜.基于感兴趣区域的无线视频内容适配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北大学.2017

[4].庞浩.微课视频资源适配模型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5].张梓卷.图像视频感知适配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5

[6].方宏俊.适配智能电视分辨率动态变化的视频后处理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7].时洪露.基于自适应业务适配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研制[D].南京邮电大学.2014

[8].刘金霞,刘延伟,慈松.基于跨层码率适配和差错控制的3D视频无线传输方法[J].电子学报.2014

[9].刘朝杰.基于内容适配的视频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3

[10].张冬.视频适配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标签:;  ;  ;  ;  

视频适配论文-关思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