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快乐学数学

培养学习兴趣快乐学数学

甘建平(甘肃省兰州市东郊学校,甘肃兰州7300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2-0096-02

摘要: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应当注重从情感培养、教学设计情趣化、激发学生天生的表现欲等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主动而快乐的学习。

关键词:培养;数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及学习效果上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还处于心智发育的初级阶段,对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处于启蒙阶段,加之数学课程本身性质所限,单纯的数学教学很难让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如果通过各方面的有意识的培养和引导,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就会自觉地、热心地、专心致志地去接受新知识,从而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任务。反之,没有这种兴趣,学习如同填鸭,求知味同嚼蜡,小学生就会躲避甚至抵制数学学习,那样也不会出好成绩的。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直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在数学的海洋里快乐的遨游。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及小学数学的特殊性,挖掘小学生内心的兴趣倾向,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应当注重从情感培养、教学设计情趣化、激发学生天生的表现欲等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主动而快乐的学习。

一、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兴趣

有人说“师爱胜于母爱”,有时,老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师爱,就是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指引学生走上成长的道路。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最基本的关系,不但是开展教育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而且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美国著名教育家约弗夫调查表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关系,学生对教师评价越高,他们对相应的学科兴趣越大。反之,评价越低,对学科的兴趣越小。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润滑剂,它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师生关系影响学习的另一个作用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很难想象在学生害怕老师或对老师有成见的情况下,他们还能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配合。当师生关系良好时,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因而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我对学生更多的是鼓励。我要求他们,上课的时候注意听讲,有什么问题上课时就提出来。我告诉他们,老师喜欢他们每一个人,批评是因为他做错了事情,也是因为喜欢他才批评他。现在,我的学生即使是刚刚被我批评过,也很乐意过来和我交流,因为他知道即使他刚刚做过错事我还是喜欢他。下课后,我也经常找他们谈心,说说话,虽然有时候时间很短,但可以看出学生的热情很高,他们也愿意给我说说心里话,有时候还给我讲讲家里的事情,书上看到的笑话、故事等。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同时也是朋友关系,所以学生特别喜欢上我的课。

二、精心设计课堂环节,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我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

小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创设故事情景,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如,我在教学《10的认识》时,就采用了故事情景引入,9看不起0,认为0远远不能和自己比,0很伤心,于是1出来打抱不平,结果9心服口服,1想了个什么办法呢?于是学生积极地投入到10的认识当中,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

2.创设竞争情景。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教师可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精心创设竞争式教学情境。我经常在数学课堂上创设这样的竞争情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学习效果也很好。比如,在做计算练习的时候,我让他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快又对,看谁得的100分多。有时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做的最棒,小组的成员们都互相帮助,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3.创设游戏式情景。

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在教学中经常创设游戏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我在教学中创设了多种数学游戏。实践证明,创设游戏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此不疲。

在学习了乘法口诀之后,为了让学生能记住口诀,我设计了一个“口诀接龙”的游戏。就是我说一句口诀,如“二四得八”,那么下一个同学叫要说一句以八开头的口诀,如“八九七十二”,以此类推,不能重复,还在小组间进行比赛。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数学为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现代的教学理念认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别人的给予,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动手操作活动正是学习数学的这样一座桥梁。在操作中,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摆一摆、拼一拼,从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分析、观察、综合抽象和概括打下基础;还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理解和记忆,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如在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教学例题35+36时,我就让学生首先自己动手摆小棒,将35根小棒和36根小棒合在一起,摆完之后学生都说是71根,这时老师又质疑,3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6个十,第7个十是怎么来的?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对两位数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动手的过程以及自己的理解,用竖式表示出刚才的过程,学生写出的竖式各式各样,但都没有忘记进位。这样的学习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学的有趣,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又如在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怎样才能让四个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同样多?在学生想出“移多补少”的方法之后又问还有别的方法吗?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出你刚才动手的过程吗?然后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对求平均数的方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在课堂上,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去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称一称、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涂一涂、拼一拼,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固定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动态的数学材料,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数学这门抽象的、单调乏味的学科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与生活知识结合,体会数学的趣味。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生动形象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能使课本上的抽象知识具体化,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并很快的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在教学内容上。

如在学习“厘米、米的认识’时,低年级学生对长度单位缺乏感性认识,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卷尺、米尺、直尺等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量一量课桌边的长度、铅笔的长度、黑板的长度、门的长和宽、窗户的长和宽、教室的长和宽等,通过动手操作,多种感官互相协调配合,使学生对厘米、米有了感性认识。又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课前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了10秒钟的跳绳比赛,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对本小组内的跳绳成绩进行统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统计的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然后在上课时选取了两个人数不同却恰好平均成绩相同的组进行比较,我先提出问题,×××跳的个数最多,是不是他们组就是第一名?引导学生领悟出一个人不能代表整个组的水平,然后我引导质疑,怎样就能代表整个组的整体水平,学生又想到了总数,我首先肯定总数的确能代表整体水平,并且也算出了两个组的总成绩,很快又有学生发现这样也不公平,因为两个组的人数不同,这时我又问那怎么办?从而轻松的让学生认识了平均数这个抽象的概念。学习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之后,我又以求每个组跳的平均个数为练习,巩固方法。整堂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又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课堂上学生一脸的兴奋,对所学知识充满了兴趣,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三、激发表现欲,提起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应努力唤起学生的需要、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力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用亲切的眼光、动作、语言、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鼓励和引导,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充分地激发出来。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了,而且有机会表现自己了,也就有兴趣了。实践证明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在我的课堂上,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关系。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究、主动发展,鼓励学生采用好的学习方法、新颖的思路、独特的思维方式,同时,给他们展现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

如在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有一道习题,是摆了6行课桌,每行7张,但是每两行又是一个大组,所以这道题我鼓励学生认真看,多想一想,比一比谁列的算式多。学生积极思考,说出了可以看成6个7或7个6,可以看成3个14,可以看成21个2,还可以看成42个1,同时还列出了乘法算式和相应的加法算式,完后一起评价了每一种方法,对每一种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又如在二年级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在学生通过摆小棒对算理进行了充分的理解之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用竖式表示出来,有的学生把进位的1写在了上面,有的写在了中间,有的画了弧线把1写在中间,有的画上弧线写上1并标上了从个位到十位的方向,学生学习的兴致特别高,我请每一个学生都上台展示给大家看,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我们一起为这些创造鼓掌喝彩,每一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笑容,同时也充分感受到,学习原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通过情感培养进而融洽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以此为情感基础,加上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课堂过程,使学生主动融入到学习中,再利用小学生天生单纯而强烈的表现欲的满足,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顺利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这就是我的小学数学兴趣培养“三部曲”。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把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一定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天真活泼的学生”,这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信念,也是我们教师所要追寻的目标。

标签:;  ;  ;  

培养学习兴趣快乐学数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