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图像论文-姜雪阳

贝尔图像论文-姜雪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贝尔图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于贝尔曼,潘诺夫斯基,弗洛伊德,撕裂

贝尔图像论文文献综述

姜雪阳[1](2019)在《图像的撕裂及其症候——论于贝尔曼的图像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图像"撕裂"概念是对潘诺夫斯基传统艺术史学的批判。于贝尔曼指出观看图像首先需要撕裂形象,对图像和逻辑进行双重剖开,从而以独特的视角解答观看行为所处的"知道"与"看到"的两难境地。症候作为撕裂的核心特征是裂口出现时的信号,锁定症候就需要我们对图像进行撕裂,从而找到图像的真理。(本文来源于《文化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孙化显[2](2019)在《汉斯·贝尔廷《图像人类学:图像、媒介及身体》导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艺术史研究领域,德国学者汉斯·贝尔廷(Hans Belting,1935年—)绝对有一席之地,不仅是20世纪80年代他对艺术史终结的反诘,也缘于他丰富的艺术史执教(研究)经历及多种学术头衔:哈佛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西北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美国中世纪研究院、美国艺术科学院、柏林高等研究所等机构的成员;维也纳国际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巴黎法兰西学院欧(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9年04期)

刘依偎[3](2019)在《乔治·迪迪—于贝尔曼辩证图像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久以来,潘诺夫斯基建立的图像学一直是当代西方艺术史方法论的主流。他提出的叁个层次的解释理论主要针对艺术图像的意义层面进行阐释。他对艺术史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仍有以管窥豹之嫌。继潘诺夫斯基主要批判者贡布里希之后,乔治·迪迪—于贝尔曼对潘诺夫斯基的艺术史方法论进行了批判,同时基于本雅明“辩证图像”概念提出了“辩证图像论”。本文将从于贝尔曼批判的传统艺术史观和两种图像观出发,梳理并阐明主导艺术史观和图像观的主要观点、运作方式及不足之处。在批判的基础上,本文将引出于贝尔曼立足于瓦尔堡“情感范式”、结合本雅明光晕概念与弗洛伊德“症候”范式所建立的辩证图像论。辩证图像中包含“间距”、“行进”、“撕裂”叁层含义,它作为瓦尔堡“记忆女神”思想的回声,从对线性时间观的反对出发,回避对图像的叙事及表层意义阐释。它强调图像是不断生成的,而且是永远开放的,观看者能做的唯有挖开历史沉积,在图像的自我批判及图像对观看方式的批判中、从多个角度反复体验图像。在解析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将以“圣子的降临”为例进行图像分析,同时将探讨“辩证图像论”对艺术史观、图像观及“语—图关系”的影响。于贝尔曼的“辩证图像论”强调从非知层面挖掘图像,在相当程度上为法国艺术理论开启了一条新的道路。(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1)

Yoo,Jeong,A(柳贞娥)[4](2019)在《迪迪-于贝尔曼的残存图像与当代艺术展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法国艺术史学者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残存与症状”美学为中心,试图梳理当代亚洲艺术的历史记忆。为此,本论文选定了台北和首尔双年展作为案例分析,原因是因为21世纪10年代同时期开幕的这两场展览都提出关于亚洲的冷战、殖民和现代性的共同命题,同时向我们提供了重新思考被遗忘历史的平台。迪迪-于贝尔曼提倡以“残存与症状”为主的图像研究理论去重新探讨艺术作品跟记忆、痕迹、症状、梦幻、历史之间的多重关系。此时,目前需要的不是单纯的图像学而是跨学制间的复合接近法。本论文经由他的图像理论,反思对于时间的一般性理解,同时设定对历史时间概念的异质性。我们通过过去被遗忘的废弃物,寻找未来的种种可能性。最后,我将深层研究这种图像的残存与症状之间的辩证运作原理,进一步探讨把这种原理从他的策划实践中具体表现出的方式。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引言对当代艺术中“寻找记忆”的趋势进行梳理并概括出简要的文献综述。第一章梳理迪迪-于贝尔曼的残存与症状概念,同时观察他的美学概念能否由“展览策划”的实践活动变为现实。第二章通过对台北双年展的分析,思考在亚洲现代史背景下“残存”的含义,重点在于研究以理性名义发动的国家暴力、集体与私人记忆、以时间和空间的蒙太奇以及可想象的别类历史。第叁章通过对首尔媒体城市双年展的分析,探讨作为残存图像的鬼神所代表的现代政治社会其蕴含的意义、女性所代表的边缘历史的残像。第四章将阐释残存概念在亚洲当代场景上应用时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地方,紧接着提出作为策展人的本研究者有关残存的策划方案。综上所述,我希望本论文可以将亚洲历史的碎片图像从黑暗中重新解放,并用新的眼睛去解读它,展望其具有未来意义的萤火虫之光。(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9-05-01)

孙化显[5](2018)在《汉斯·贝尔廷人类学视野下的图像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学理论是汉斯·贝尔廷图像研究的重要资源,其选择与利用人类学理论资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正是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使贝尔廷图像理论区别于当前流行的图像理论,并在当前复杂的图像现象中具备了解释图像的有效性。贝尔廷认为图像与个体人的身体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以"活着的身体"作为重要媒介,能够实现"内生图像"与"外在图像"的相互传递。在这个过程中,"凝视"(gaze)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了图像生成及图像意义的生成。因此,贝尔廷这种人类学资源与图像学理论的结合研究,不仅扩展了人类学的研究范围,而且也极大地推进了图像学与艺术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潘赫,Xia,Sheng[6](2015)在《图像,历史,诗歌:乔治·迪迪-于贝尔曼北京讲座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着名艺术史家、哲学家、策展人乔治·迪迪-于贝尔曼作为年度学者来到北京OCAT研究中心。于6月23日至25日连续叁个晚上进行了以《图像,历史,诗歌》为题关于爱森斯坦的叁场视觉艺术讲座。讲座的内容延续了他近年来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授课程的思想脉络:历史的行动主体是充满情感的人。一直以来,尤其在罗兰·巴特之后,情感。尤其是图像中的情感。被贬低为抽象的人性和被动的感性而遭到排斥。迪迪-于贝尔曼以政治维度考察作为集体现象的情感,将情感与行动重新相连,建立另一种"情感(本文来源于《艺术界》期刊2015年04期)

林婷婷[7](2014)在《基于贝尔定律的水下目标光学图像颜色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研究海洋科学的人来说,有时免不了会用到水下摄影。由于水的光学特性,会对水下图像造成一系列的质量影响。不同强度的光以完全不同的速率被水吸收,导致图像偏蓝偏暗。如果图像在水下的衰减程度能够被描述出来,那么就能够利用贝尔定律,对原图像进行处理,从而将图像尽可能恢复到在空气中拍摄到的效果。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所有标准的数字照相机都自带白平衡功能以及颜色扩展功能,影响本文算法。照相机中的这些扩展功能,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关闭,同时这些扩展算法都是有专利的而且是非公开的。虽然无法得知照相机中扩展算法的内容,但是我们能够通过计算得出。将这些算法反转,得到反扩展算法,从而消除扩展功能对颜色恢复算法的影响。接下来研究了基于贝尔定律的颜色恢复方法,其最基本的过程是计算漫衰减系数,将漫衰减系数带入贝尔公式中,得出颜色恢复算法。此系数可以从处理多光谱数据或高光谱数据中获得。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对这一颜色恢复算法进行改善,使得该算法更加精确和经济,从而得到更好的研究结果。一、通过对底部反射率构建补偿函数,使得在底部反射率过大过小的极端情况下也能较好的使用基于贝尔定律的颜色恢复算法;二、以上改进忽略的水中高浓度溶解物对光散射的作用,只考虑吸收作用计算得出的衰减系数是不精确的,想要得到更加精确的衰减系数,需要捕捉由于散射所造成的光的损失。为了提高衰减系数的精度,本次改进使用了Monte Carlo方法来仿真光在浑水中多次散射传输的过程,通过利用光子随机运动的MonteCarlo法计算出距离为z处的光辐照度,以此光辐照度作为光的散射补偿,计算出更加精确的漫衰减系数,经过散射补偿后的图像光强度更高,恢复效果更好。利用Monte Carlo法计算漫衰减系数的颜色恢复优化算法收敛速度较慢,计算时间较长,但能够恢复各种水域情况中由于介质吸收和散射而失真的图像颜色。叁、以上改进都是对RGB图像直接进行颜色恢复,所需要的光谱通道个数较少,恢复效果不理想。为了利用更多的光谱通道个数,提高算法的恢复效果,本次改进利用光谱仪把光谱数据离散化,将照相机获取的RGB图像转化成了伪高光谱图像,然后对伪高光谱图像进行颜色恢复处理。接下来,把经过处理的这些图像按照正确的比例重新加权,获得新的恢复后的RGB图像。这个方法需要用到大量的计算机运算,但是能够得到很好的恢复效果。本论文表明,我们采用的水下图像自动颜色恢复算法及应用,在研究海洋科学的目的中,能够增加水下获取的数据的可信度,为海洋事业的研究工作添砖加瓦。(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5-20)

杨水远[8](2013)在《雅斯贝尔斯文本中的中国图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作为雅斯贝尔斯精神的第二故乡,却始终是雅氏的想象性虚构,他一方面借中国完成了自己的哲学建构,另一方面借中国以寻求西方文化危机的出路。雅氏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孔、老的解读充满了生存哲学的意味,雅氏文本中的中国图像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徐佳[9](2013)在《贝尔廷谈《图像人类学》》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你们将会在中国看到我的一本新书中文版正式出版,书名叫"图像人类学",这是我最新的着作,已经翻译了十种语言出版。首先,我要解释一下这本书的书名"图像人类学","人类学"在欧洲不同语言里是普遍存在的词汇,它有希腊和拉丁文两个起源,我在此使用的"人类学"是在希腊语意义上的人类学,它所指的研究领域是对于人类研究。这个"人"是作为个体的人,不是作为群体的人;这个"人"不分男女,是研究个体人个性的学问。人类学有很多不同分支学科,比如说(本文来源于《画刊》期刊2013年05期)

赵丽娟[10](2013)在《基于FPGA的视频展示台贝尔图像插值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视频展示台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人们的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在一些会议、展览以及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基于光电转换技术,能够将可示文件、实物、过程等信息转换为视频信号输出在投影仪等一些显示设备上。在视频展示台的图像采集部分,由图像传感器采集得到的原始图像是基于贝尔(bayer)模板的,图像信息丢失严重,而根据客户需要在图像显示部分则要输出多种格式的图像信号,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种功能,因此必须将图像丢失的信息恢复出来。在目前的视频展示台设计中这一过程都是利用专用的DSP芯片来实现,不仅成本高,芯片的核心算法都掌握在一些发达国家手里,而且对视频展示台特定的应用场合,算法并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因此,设计一些好的算法并将这些算法在硬件平台上实现制成专用IC芯片,对于视频展示台生产商具有重要意义和商业价值。本文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来采集图像信号,在FPGA平台上对其输出的贝尔图像信号根据梯度相关性算法进行处理,并将插值后的图像在数字显示设备上输出,完成了基于FPGA的视频展示台贝尔图像插值模块的设计。该系统有叁大特点:其一,FPGA控制‘中心通过12C总线初始化并控制CMOS输出贝尔图像,插值后的图像采用分辨率为1280×1024/60帧的DVI接口输出,满足高分辨率输出的要求。其二,通过本文的插值算法,重构图像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且算法复杂度没有像传统迭代法和非迭代法那样涉及到复杂的矩阵运算和非线性操作,易于实现。其叁,在重构图像后端,还设计了图像存储模块,用户可以将希望保存的图像存储下来,用于分析等操作。图像传感器用的是美光公司130万像素的MT9D111CMOS图像传感器,FPGA采用的是Xilinx公司的virtex-5系列芯片。本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贝尔图像采集模块、图像插值模块、图像输出模块和图像存储模块。通过12C总线对图像传感器进行初始化,按照本系统的要求设置图像传感器的工作模式寄存器值为bypass模式时输出贝尔图像;图像输出接口是DVI接口。借助Xilinx公司的ISE10.1开发环境及Verilog HDL语言完成了各个模块的程序设计。最后对恢复的全彩图像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其平均信噪比可达37.46dB,主观上重构的图像质量也较高。因此整个系统完成了贝尔图像的基于梯度相关性插值处理,可以移植到基于FPGA的视频展示台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贝尔图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艺术史研究领域,德国学者汉斯·贝尔廷(Hans Belting,1935年—)绝对有一席之地,不仅是20世纪80年代他对艺术史终结的反诘,也缘于他丰富的艺术史执教(研究)经历及多种学术头衔:哈佛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西北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美国中世纪研究院、美国艺术科学院、柏林高等研究所等机构的成员;维也纳国际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巴黎法兰西学院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贝尔图像论文参考文献

[1].姜雪阳.图像的撕裂及其症候——论于贝尔曼的图像分析方法[J].文化艺术研究.2019

[2].孙化显.汉斯·贝尔廷《图像人类学:图像、媒介及身体》导读[J].民族艺术.2019

[3].刘依偎.乔治·迪迪—于贝尔曼辩证图像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4].Yoo,Jeong,A(柳贞娥).迪迪-于贝尔曼的残存图像与当代艺术展览[D].中国美术学院.2019

[5].孙化显.汉斯·贝尔廷人类学视野下的图像理论[J].宜宾学院学报.2018

[6].潘赫,Xia,Sheng.图像,历史,诗歌:乔治·迪迪-于贝尔曼北京讲座记录[J].艺术界.2015

[7].林婷婷.基于贝尔定律的水下目标光学图像颜色恢复[D].中国海洋大学.2014

[8].杨水远.雅斯贝尔斯文本中的中国图像[J].怀化学院学报.2013

[9].徐佳.贝尔廷谈《图像人类学》[J].画刊.2013

[10].赵丽娟.基于FPGA的视频展示台贝尔图像插值模块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3

标签:;  ;  ;  ;  

贝尔图像论文-姜雪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