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寒热并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过敏性鼻炎,病因病机,寒热并用
寒热并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少旭,曹兰秀[1](2019)在《寒热并用配伍治疗过敏性鼻炎》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分析历代医家对过敏性鼻炎的选方用药特点,提出运用寒热并用法治疗郁热和湿热型过敏性鼻炎,并以现代医家临床研究及治疗疗效为佐证,探究寒热并用法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胡明,王君敏[2](2019)在《仲景方“寒热并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寒性与热性药物运用于一方之中称为寒热并用法。该法起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通过对经方中寒热并用方证进行分析,从性味归经、煎煮方法、配伍剂量上来探求寒热并用的作用机理;从寒热平调、去性取用、寒热相制、反佐之治等方面来介绍寒热并用临床作用,以期提高临床对寒热并用的认识。(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胡雯,林少健[3](2018)在《寒热并用治疗慢性荨麻疹》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追溯慢性荨麻疹的源流,从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寒热证和慢性荨麻疹共同物质基础出发,探讨寒热并用理论的四种代表治法——解表清热法、辛开苦降法、清上温下法、调和阴阳法在慢性荨麻疹中的运用,阐明寒热并用是慢性荨麻疹常用且有效的治法。(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巫遥,徐成成,崔春丽[4](2018)在《吴明华教授寒热并用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一文中研究指出眩晕一病古今论述详尽,众多医家亦提出具体治疗方法,验之临床常有效;然病人经服药、针灸等集中治疗后,症状可明显好转,眩晕仍反复发作。反复发作性眩晕病机常寒热错杂,吴明华教授根据此病机提出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需寒热并用、调和阴阳。吴明华教授临床用药常根据患者症状,抽丝剥茧,灵活选药,运用黄连联合吴茱萸、附子联合磁石、生姜联合黄连、黄连联合肉桂等寒温药对随症加减。(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8年11期)
伍小红[5](2018)在《寒热并用治法在肺胀中的运用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肺胀有不少寒热错杂的证候,常见的有:(1)风寒袭表,痰热蕴肺;(2)风热犯表,痰浊壅肺;(3)邪入少阳,寒饮停肺;(4)痰热蕴肺,脾肾气虚。治疗需寒热并用,标本同治。(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孙玉霞,李屹[6](2017)在《基于“扶阳学说”探讨“寒热并用”辨治糖尿病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消渴肾病"的病机十分复杂,阴虚燥热为主,兼有瘀浊内阻贯穿病程始终,阳虚亦是其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而扶阳学派对"消渴"的认识以阳虚为本,认为消渴肾病亦有"坎中一阳"之不足,主张在益气养阴的基础治则上,注重解毒扶阳的运用,调节阴阳平衡。文章则基于"扶阳学说"的"扶阳"理念,由《伤寒论》"寒热并用"的治法得以启发,认为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有是证则用是药,鉴于"消渴肾病"的复杂病机,单纯"清热"或是"温补"不足以兼顾变生之病证,宜因时、因地、因人施治,治法上应予重视"寒热并用"。(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王安璐,徐浩[7](2017)在《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治疗心血管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内经》中提出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张仲景《伤寒论》则提出了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法。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取效的关键,益气温阳、活血祛痰为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则。采用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方法,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酌定温药、寒药的剂量与比例,患者可以长期耐受,尤其对一些现代难治病如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效果甚佳。(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7年08期)
刘喜德,叶丽红,杜静,刘敏,王安琪[8](2017)在《基于《伤寒论》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组方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证施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组方之法主要涉及到,寒热并用,扶正祛邪,和解少阳;寒热错杂,泄热温阳,治痞安蛔;上热下寒,清上温下,止利止呕;热伤气阴,滋阴清热,护胃存津;真寒假热,回阳佐寒,以防格拒。基于该组方之法,总结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痰瘀痹阻,并进行拓展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金锐,王宇光,薛春苗,孙路路,鄢丹[9](2017)在《中成药处方点评的标准与尺度探索(九):寒热并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寒热并用点评是中成药处方点评的内容之一,虽然点评频次不高,但却是与中药药性理论关系最为密切的点评内容,也自然成为了临床药师关注的焦点。从目前现状上看,寒热并用点评主要集中在感冒、脾胃病等较狭窄的范围内,合理性评价方法也存在一系列模糊和争议之处。反对寒热并用的观点认为:寒热属性作为阴阳对立关系的经典代表,本身就具有不相容的含义,且隐藏着潜在的药不对证风险;而支持寒热并用的观点认为:寒热并用不仅是寒热错杂证的标准治法,而且其中蕴含的佐制、中和等特性,是相反相成配伍的核心内容。实际上,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研究表明,寒热属性绝非对立和抵消这么简单,寒热并用的内涵也十分复杂,应关注其中的整体调和关系。基于此,在处方点评时,应首先明确中成药的寒热之性及其强弱,摈弃寒热一定不能并用的局限认识,关注寒热属性单纯且明显的特定药品和特定病证阶段,并加强相关内容的科研工作,在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认识中开展寒热并用点评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陈妍,李伟兵[10](2016)在《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发病以寒热胶结、正气虚弱为主,临床以阴证、阳证并见,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寒热、阴阳混淆的复杂证候为主要表现,故治疗应以寒温并用、补泻兼施、通调阴阳为大法,在用药配伍上顺应机体生理特性和肿瘤病邪特点,根据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寒性药、热性药、补益药、祛邪药,以并治寒热,邪去正安。(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寒热并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寒性与热性药物运用于一方之中称为寒热并用法。该法起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通过对经方中寒热并用方证进行分析,从性味归经、煎煮方法、配伍剂量上来探求寒热并用的作用机理;从寒热平调、去性取用、寒热相制、反佐之治等方面来介绍寒热并用临床作用,以期提高临床对寒热并用的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寒热并用论文参考文献
[1].胡少旭,曹兰秀.寒热并用配伍治疗过敏性鼻炎[J].吉林中医药.2019
[2].胡明,王君敏.仲景方“寒热并用”探讨[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3].胡雯,林少健.寒热并用治疗慢性荨麻疹[J].山东中医杂志.2018
[4].巫遥,徐成成,崔春丽.吴明华教授寒热并用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J].环球中医药.2018
[5].伍小红.寒热并用治法在肺胀中的运用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
[6].孙玉霞,李屹.基于“扶阳学说”探讨“寒热并用”辨治糖尿病肾病[J].辽宁中医杂志.2017
[7].王安璐,徐浩.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治疗心血管疾病[J].北京中医药.2017
[8].刘喜德,叶丽红,杜静,刘敏,王安琪.基于《伤寒论》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组方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证施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
[9].金锐,王宇光,薛春苗,孙路路,鄢丹.中成药处方点评的标准与尺度探索(九):寒热并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
[10].陈妍,李伟兵.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