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球技术运用论文-王晓文

头顶球技术运用论文-王晓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头顶球技术运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少儿足球,高空球,战术打法

头顶球技术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文[1](2019)在《“头顶球技术”在少儿足球比赛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校园足球运动的蓬勃开展,少儿足球训练也得到了各级足协,体育局,少先队组织,学校等社会各层的重视,各种形式的少儿足球比赛层出不穷,通过参加比赛促进了少儿足球训练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少儿足球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而"头顶球"作为足球比赛中运用广泛且非常重要的(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26期)

路正祥,郝莹[2](2018)在《足球头顶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在早期足球理念射门得分都是由各种脚法来完成,而随着足球的发展和足球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更新,头项球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比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头顶球可用于防守中的抢断,进攻中的传球和射门,被称为足球运动员的第叁只脚,比赛场上能合理发挥头顶球作用的队伍可以取得一定程度上的优势。了解各学术人员对头顶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的研究方向,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简洁明了的文献资料。(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20)

曾亚林[3](2018)在《羽毛球头顶平高球和吊球技术的差异性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羽毛球头顶平高球和头顶吊球技术动作进行分析,解决两个技术动作的一致性问题,为在实践中具体应用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后场击球技术,其动作在前期准备阶段基本一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在高水平羽毛球比赛中体现的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运动精品》期刊2018年08期)

王月芳[4](2018)在《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选班学生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文采用测试法对羽毛球后场头顶杀球的技术动作进行测试,并进行运动学分析,通过对学生在击球前的移动取位、击球前的引拍和挥拍击球叁个阶段进行测试,对所测的运动参数进行分析,发现羽毛球后场头顶区杀球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及原理,为羽毛球运动训练的技术指导作参考,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改进和学习技术动作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文采用测试法对广州体育学院9名羽毛球专修班的学生,在后场头顶杀球的技术动作进行测试以及运动学分析。本研究采用Vicon叁维运动捕捉系统,对羽毛球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过程进行测试,拍摄对象为广州体育学院9名羽毛球专选班学生(男生均为右手持拍)。依据周宵[1]的研究结果:移动取位阶段将肩角度控制在60°到80°这样有利于在引拍阶段增加引拍距离,从而增加挥拍的速度。所以根据运动员的运动等级以及实验前所测9名学生在移动取位阶段的肩关节角度将9名学生分为叁组,A组肩关节角度:70°——80°、二级运动员,B组肩关节角度:60°——70o,C组肩关节角度:60°以下,每组各叁名学生。在拍摄时,每个学生拍摄十次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通过羽毛球专选班老师的评价,选取他们一致认为效果和动作最好的一次作为研究分析的动作录像,对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1.在后场头顶杀球移动取位阶段的肩关节角度都是呈增大的趋势,其中A组(肩关节角度73.66±2.15)(肘关节角度53.15±1.87)比B组(肩关节角度68.86±1.25)(肘关节角度57.29±3.30)、C组(肩关节角度56.91±0.62)(肘关节角度66.80±7.78)、肩关节角度大,肘关节角度小,前臂离身体近,挥臂时间短;移动时间短,移动距离长,移动速度快,为引拍阶段做好充足的准备;而B组、C组的肩关节角度小,肘关节角度大,挥臂的时间长,移动的时间长,距离短,移动速度慢,为引拍阶段的准备做的不充分。2.在后场头顶杀球引拍阶段,通过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A组(右踝角度116.88±4.90)(右膝角度137.59±8.36)比B组(右踝角度104.64±1.11)(右膝角度116.15±2.48)、C组(右踝角度93.82±3.77)(右膝角度127.63±1.97)踝关节角度大,膝关节角度大。踝关节角度大说明A组学生蹬伸充分,膝关节角度大说明A组学生蹬地时间短,为挥拍击球阶段做好准备;而B组、C组踝关节角度小,蹬伸不充分、膝关节角度小,说明蓄力蹬地的时间太长,时间太长会影响击球点的选择。3.在后场头顶杀球挥拍阶段,通过对叁组学生挥拍击球动作的运动参数进行分析得出:叁组学生的击球过程都符合“鞭打原理”,但是叁组学生之间还是有差异的,A组(28.73±5.56)挥拍速度大,击球时刻肩关节角度小(72.75±2.74)、击球点靠前,腕关节角度小(85.06±2.43)、击球时压腕明显;而B组(18.24±2.95)、C组(13.05±0.29)的挥拍速度慢,击球时刻B组(83.66±9.79)、C组(98.65±0.79)肩关节角度大,击球点靠后,B组(92.56±1.08)、C组(98.81±1.12)腕关节角度大,压腕不明显,杀球的质量较差。研究结论:1.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越好,在移动取位阶段呈现出肩关节角度大,肘关节角度小,前臂离身体近,挥臂时间短的运动学特征。2.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越好,在引拍阶段呈现出肩关节角度增大,肘关节上抬,拍头向下,髋关节角度大,右膝关节比左膝关节角度小的运动学特征。3.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越好,在挥拍击球阶段呈现出肩关节角度减小,击球点靠前,腕关节角度小,压腕明显,挥拍速度大,遵循鞭打原理的运动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广州体育学院》期刊2018-06-01)

陶光华,耿献伟,张治远[5](2018)在《女子足球前场30m区域头顶球技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录像观察统计、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六届女足世界杯赛前场30m区域头顶球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重点探讨头顶球进攻技术的运用特征。研究表明:头顶球技术已成为争夺制空权的重要技术手段、决定比赛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比赛下半时头顶球的成功率及射门率均高于上半时;罚球区是头顶球运用次数、射门次数及进球数最多的区域,而前场中路和边路多为配合传球;不同部位头顶球技术运用中,前额正面头顶球运用次数做多且进球最多;不同动作头顶球运用情况中,原地跳起头顶球运用次数最多,跑动跳起头顶球次之。(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8年03期)

赵卫新,王秋平[6](2018)在《水平叁前额正面头顶球技术的教学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技术动作说明前额正面头顶球技术是利用空间优势,用头部前额正面完成的进攻技术。其技术特点是让进攻队员通过头部前额正面顶空中球来改变足球的飞行路线,从而在比赛中获得优势。此项技术动作不仅弥补了队员脚部难以处理空中球的缺失,而且还利用了队员身高与头球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攻击性的进攻技术,并能够连同脚下运控球技术构建(本文来源于《校园足球》期刊2018年02期)

崔云飞[7](2017)在《第十五届欧洲杯葡萄牙队中后卫头顶球技术运用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足球赛事比较频繁,头顶球技术在足球运动中经常被球员运用。中后卫头顶球可以帮助本方队员快速进攻,争取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可以延缓在对方半场的进攻速度,在比赛中也经常被很多职业球员所采用,所以头顶球受到越来越多球队的关注。为了进一步研究头顶球技术,本文过文献查阅,观看录像和数据统计对中后卫头顶球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进行了统计,分别从次数、方式、区域、目的及定位球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中显示出优秀球队球员较高水平,对我国足球队提高成绩和技术水平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2017年12期)

孔祥云[8](2017)在《第十五届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头顶球技术运用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足球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对足球队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其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也要其具备扎实和全面的足球技术。而头顶球技术就是足球比赛中球员需要掌握的十分重要的一个技术动作,其在实战中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足球比赛的走向。球员在实施头顶球这一技术动作时,无论就整体球队战术、还是对于球员个人的技术运用而言,或者是使用的时机、有效率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鲜明的要求。另外,现代足球不止技术不断进步,足球理念也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因而也就对球员提出了更高的攻守两端的要求,这也让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球员掌握头顶球技术成为一种趋势,因为头顶球技术既能够参与防守,破坏和阻止对方进攻,也能够直接发起进攻,甚至直接用头顶球射门得分。一场足球比赛中,球员对于头顶球技术运用和发挥的效果,比如运用的时机是否合理、技术动作是否稳定和娴熟、成功率和有效率是不是够高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比赛的走势,甚至能够直接决定比赛胜负,可以说,头顶球技战术已经成为现代足球比赛胜负天平的一个重要砝码。因而对头顶球技术展开研究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有助于指导我国足球更好地借鉴国际先进头顶球技术运用经验,把握和适应现代足球发展方向。头顶球技术的重要性在2016年第15届法国欧洲杯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本届欧洲杯赛中有一些场次比赛,就是因为一方球员头顶球技术战术运用出色才确保球队能够击败对手,甚至淘汰对手继续前进,其中也不乏利用头顶球技战术以弱胜强、反败为胜的经典案例,如法国、俄罗斯、葡萄牙等,都靠着头顶球击败对手得以继续前进。本文认为,欧洲杯参赛队伍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代表了现代国际足球发展的方向,也代表了现代足球的最高技术水平,因此本文选择对最近的一届欧洲杯高水平赛事——第十五届法国欧洲杯中头顶球技战术运用情况做出研究,可以说对提高我国足球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16年欧洲杯赛24支球队51场比赛中头顶球技术动作运用进行了研究,深入剖析了这些头顶球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应用频率、有效性、区域应用频率等等数据,从中探寻了现代足球发展体系下头顶球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先进的足球技战术理念和方法,并进一步希望能够为我国足球头顶球技术发展和技战术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帮助,通过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段分析,第十五届法国欧洲杯决赛阶段比赛中,上半场最后时段和下半场最后时段头顶球技术运用频次明显增多;而小组赛阶段场均头顶球技术运用频次高于淘汰赛阶段。这说明在现代足球比赛中,头顶球技术因其简单、便捷,也是球员在体力下降的情况下开展进攻和防守的有效技术手段,通常也是实力稍弱球队进攻和防守的重要技术手段。2、从场区分析,第十五届法国欧洲杯决赛阶段比赛中,头顶球技术运用主要发生在中路,其中罚球区频率最高。这说明在现代足球比赛中,头顶球技术更多地用于罚球区破坏对方边路高球进攻,或者进攻方利用高球配合传入罚球区,由己方球员实施头顶球技术形成射门。充分说明了头顶球技术是极有效的和极具威胁的攻防技术。3、从使用目的和有效性分析,第十五届法国欧洲杯决赛阶段比赛中,头顶球技术最主要目的是破坏(即用于防守),之后则是抢断、传球和射门;其中头顶球破坏的有效性最高,之后则是头顶球抢断、头顶球传球和头顶球射门。这同样说明了头顶球技术可以较为有效地破坏对方高空球、传中球等的进攻,应善加利用其便捷性来开展防守。4、从运用状态分析,第十五届法国欧洲杯决赛阶段比赛中,头顶球技术动作使用时更多地会在空中、运动状态下和有身体对抗状态下完成。这说明头顶球技术运用时,应该借助跳起、运动状态来发力,保证发力幅度;同时也说明头顶球技术对身体条件要求较高。5、从定位球运用上分析,第十五届法国欧洲杯决赛阶段比赛中,定位球的头顶球技术主要在门前罚球区内使用,且主要以破坏为主,以及多数都在起跳状态和慢速、对抗状态下完成。这说明“头顶球+定位球”的配合是进攻的有力武器,可以化分出多种进攻战术,而这也是防守方需要重点关注的。(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11-30)

徐世尧[9](2017)在《抗阻训练对足球运动员颈部肌力及头顶球技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为期10周的系统抗阻训练,对受试者颈部肌力的改变情况进行监控及数据分析,探究抗阻训练对足球运动员颈部肌力以及相关头顶球技术指标的影响,旨在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颈部肌力训练提供更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唐光蕊,王冲[10](2016)在《中国女足与亚洲优秀女足前场30m区域头顶球技术运用情况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女子足球运动迅猛发展,比赛中攻守双方对抗日趋白热化,对抗时间和强度不断升级,使得阵地进攻战术的有效率降低。地面战术的局限性让更多人的注意力转向空中作战。头顶球技术的使用不仅使运动员抢占空间,又能争取时间,使其成为了争夺"第二战场"的有效武器。为了深入了解亚洲优秀女足球队头顶球技术的应用情况,本文对第7届女足世界杯亚洲球队前场30m区域头顶球技术运用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并比较了中(本文来源于《青少年体育》期刊2016年09期)

头顶球技术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在早期足球理念射门得分都是由各种脚法来完成,而随着足球的发展和足球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更新,头项球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比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头顶球可用于防守中的抢断,进攻中的传球和射门,被称为足球运动员的第叁只脚,比赛场上能合理发挥头顶球作用的队伍可以取得一定程度上的优势。了解各学术人员对头顶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的研究方向,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简洁明了的文献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头顶球技术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文.“头顶球技术”在少儿足球比赛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路正祥,郝莹.足球头顶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综述[C].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8

[3].曾亚林.羽毛球头顶平高球和吊球技术的差异性对比分析[J].运动精品.2018

[4].王月芳.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选班学生后场头顶杀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D].广州体育学院.2018

[5].陶光华,耿献伟,张治远.女子足球前场30m区域头顶球技术特征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

[6].赵卫新,王秋平.水平叁前额正面头顶球技术的教学方法[J].校园足球.2018

[7].崔云飞.第十五届欧洲杯葡萄牙队中后卫头顶球技术运用统计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

[8].孔祥云.第十五届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头顶球技术运用特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9].徐世尧.抗阻训练对足球运动员颈部肌力及头顶球技术的影响[J].体育科技.2017

[10].唐光蕊,王冲.中国女足与亚洲优秀女足前场30m区域头顶球技术运用情况的对比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6

标签:;  ;  ;  

头顶球技术运用论文-王晓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