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

中小学语文教学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

芦学华(西工大启迪中学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中国经过数千年的沉积和发展,孕育出相当发达的教育事业。在长期的教育事业发展中,逐渐形成以语文、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为一体的成熟的教育体系,其中以语文教育为大,在长期发展中,古代语文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特征,并对后世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正在进行的语文新课标改革,既赋予了人文教育不同以往的新鲜含义,又继承了传统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以语文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积累了相当深厚的人文传统,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发扬。

关键词:语文;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8-046-01

一、继承和发展古代教育的人文性传统

1.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传统教育的首要目标。传统文化将道德教育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即道德的养成实际是语文的熏陶、学习和体悟的过程。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这就是把学习文献知识和道德修养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古人以为先王之道载于六艺之文,欲学先王之道,当读六艺之文。既然文章是为载道的,自然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利用语言文字“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学看作认识的工具,看作载遣之器的观点,在语文教育中的影响极为久远,而且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把思想教育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字词句篇的知识能力培养要为思想教育服务,语文老师应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

君子的含义与新时代人才所必需的健全人格当然不尽相同,但在良好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上却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古代教育对道德理想主义的执着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精神。这对我们正确地认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是很有帮助的。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促进个体的身心和谐发展,使个体发展过程获得精神上的价值和人生上的意义。而现代教育太具有功利性,学生和老师将读书看作“鲤鱼跃龙门”通关秘籍,使读书失去了原有的纯粹。让师生重新回归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学知识前先要学会做人。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恰好可以从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古代教育中汲取某些有益的营养。

二、继承和发展古代教育的优秀传统

1.重视学习的积累和思考

语文新《课程标准》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才能产生综合效应,才能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一旦胸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多了,在阅读文章时才易产生类比联想,就能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语言、思想和情感。写作更需要储备大量的语言材料,其中也包括精妙的词句和语言片段,这样在写作时,才便于选择词句来传达思想和感情,文思才不至于枯竭。古代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因为只有在阅读中才能从整体上理解词语、句子和段落,这种理解是伴随着形象与情感的理解,才是最准确的理解。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有着丰富教育实践的韩愈说:“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也就是说,古代语文教学强调通过广泛阅读文化典籍来学习,在阅读中积累经典思想和经典的语言材料。

2.重视学习的体验和感悟

现在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对语文的学习要有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要培养出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多阅读,并让阅读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进行,加深他们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重视学习的整体感知和把握

现代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以往教学的弊端是常常以教师大量的讲解代替学生的自由阅读。老师语文课程讲解虽然能帮助学生较好、较快地读懂课文,启发学生思考,但过多的讲解则会剥夺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权利,扼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使学生养成了懒惰的毛病。这样做虽然省时省力,但是却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另外,教师在讲解中对字词名篇、语修逻文面面俱到的“肢解”。文章是由字、词、句组成的,理解文章从语言文字入手本无可非议,但文章的意义绝不是字、词、句意义的简单相加,必须把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才能得到完整的意义。如果把课文“解剖”为一个个部分。那么,学生最终学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对文本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缺乏“整体感知”的基础,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得到的理性分析就没有依托,使理性的结论与课文具体内容脱节,就难以形成鲜明、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说提高语文素养了。

三、结语

语文新《课程标准》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注重语文课程的工具价值,也注重其人文价值。其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情趣,逐步形成良好和健全人格上。因而,新《课程标准》继承了传统文化教育把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的优良传统。现在学校的教育太注重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教育,导致一些人在成才之后虽然拥有良好的教育,但思想道德却很低,严重的甚至危害社会。所以,良好的教育要从小开始,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新《课程标准》要继承古代教育的优秀传统,让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整体感知的传统,利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完美地将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展下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文玲.渗透传统文化完善语文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1).

[2]张笛.传统文化与当代语文教学的整合关系[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1(12).

标签:;  ;  ;  

中小学语文教学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