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南采茶戏论文-冯婷,李春园,陈晓妙

桂南采茶戏论文-冯婷,李春园,陈晓妙

导读:本文包含了桂南采茶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桂南,采茶戏,文化发展,创新策略

桂南采茶戏论文文献综述

冯婷,李春园,陈晓妙[1](2019)在《桂南采茶戏文化发展的创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桂南采茶戏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历史悠久,在当地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正处于资源流失、人才断层,市场竞争力薄弱等窘境。只有采取创新表演形式、开发文创产品、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等创新策略,才能促进桂南采茶戏的保护及传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来源于《传播与版权》期刊2019年09期)

周雪飞[2](2019)在《桂南采茶戏《绿珠女》导演创作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部艺术作品,就像是艺术家的孩子,其创作的过程就在哺育它成型。桂南采茶戏《绿珠女》的创作过程就是如此,从故事的年代、人物、情节、思想、主题等内容,凝练、浓缩在两个小时的戏曲舞台演出时空里,既要让熟知"绿珠女"故事的人接受它,又要让不熟悉"绿珠女"故事的人看懂它;既要是历史中的它,又要是桂南采茶舞台上的它,这对于一个导演来说,也是一次不简单的考验。必须要从剧本出发定位二度创作的方向,提炼主题抓住人物灵魂,强化剧种特色,展开全方位的创作。(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6期)

罗江[3](2019)在《桂南采茶戏中“茶腔”的艺术魅力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桂南采茶戏具有丰富的内容,在中华地方戏剧中独树一帜。以挖掘、抢救、保护、传承为主,论述桂南采茶戏中"茶腔"的文化价值及艺术魅力,深入探讨桂南采茶戏内涵,以丰富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达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文化产业》期刊2019年09期)

温泉[4](2019)在《明清俗曲在桂南采茶戏中的传播与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桂南采茶戏形成、发展与明清俗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明清俗曲《采茶歌》《孟姜女》《十杯酒》《卖杂货》其变体作为主要唱腔在桂南采茶戏中得到吸收和继承。明清俗曲及其变体在当下民间的桂南采茶戏唱腔音乐中仍占有核心地位。(本文来源于《歌海》期刊2019年01期)

黄颖[5](2018)在《桂南采茶戏源流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桂南采茶戏是岭南地区重要的地方戏曲艺术之一,它的形成、发生、发展、传播对于桂南地区有着深远影响,探析桂南采茶戏对于明辨桂南地区的戏曲艺术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戏曲起源的岭南因素》,以岭南八音为切入点,论岭南地区的音乐元素。第二部分为《桂南采茶戏起源新探》,论证岭南八音促使了桂南采茶戏的产生,以及在茶歌南传后,赣南采茶戏、桂北彩调剧、桂南采茶戏叁者间的差异。第叁部分为《从桂南采茶戏到邕剧》,这一部分着重论述桂南采茶戏与邕剧间的同异性,论证桂南采茶戏与邕剧南路本为同一剧种,并找出其为何一分为二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8-06-01)

韦芳[6](2016)在《桂南采茶戏浅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桂南采茶戏出现于十七世纪中期,是由江西赣南传入到广西地区的戏曲,也是广西重要的汉族地方剧种之一。最初,桂南采茶戏仅以"唱竹马"的形式进行,而后逐渐演变为载歌载舞的采茶戏。桂南采茶戏主要流行于广西南部地区的玉林市以及周边的钦州市等。作为广西民间的重要戏曲,桂南采茶戏的表演角色可分为生、旦、丑,所以也叫"叁角班"。从表演的规模上面来看,桂南采茶戏的规模相对较小,演出内容丰富多样,但都以"十二月(本文来源于《中国戏剧》期刊2016年08期)

孙远轶[7](2016)在《浅析桂南采茶戏唱腔的音乐形态及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桂南采茶戏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由于采茶戏的节奏感较强所以人们对于这种类型的艺术形式十分的喜爱。在现代采茶戏之中,融入了较多的喜剧形式,因此具有浓厚的喜剧感。随着时代的发展采茶戏也越来越复杂,桂南采茶戏的整体结构比较完整,而且其中唱腔音乐的影响较大。本文主要分析了桂南采茶戏唱腔的音乐形态及变化,关注唱腔音乐对桂南采茶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6年06期)

李振聪[8](2015)在《唱腔音乐演变对桂南采茶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桂南采茶戏历史悠久,人们对于这样一种艺术形式非常喜闻乐见。采茶戏的节奏感非常强。现代采茶戏通常具有浓厚的喜剧感,整体的结构很完整,随着发展也越来越复杂。对于桂南采茶戏来说,唱腔音乐对它的影响非常大。本文将唱腔音乐对桂南采茶系的影响做一个深入的分析。(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5年06期)

刘廷新,刘璐[9](2015)在《桂南采茶戏形成小议——兼对“明末说”与“清中叶说”的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桂南采茶戏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以来倍受各界关注,文字着述众多。纵观各种文献记述,关于其形成时期目前存在"明末说"﹑"清中叶说"和"清末说"这叁种说法,观点不一,叫人难辨正误。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比较、分析,以及赣南采茶音乐传至桂南后的传承与演变历程的研究,我们发现桂南采茶戏形成的"明末说"和"清中叶说"与历史相悖,对其提出质疑,并阐述了一己之见——"清末说"及其依据。(本文来源于《音乐时空》期刊2015年09期)

蒋燮,邹值友[10](2015)在《博白桂南采茶戏青山民间剧团及其旦角唱腔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桂南采茶戏是广西博白客家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当地客家人生活方式、审美习惯、精神诉求活的显现。立足博白这一桂南采茶戏流行的核心地域,通过对该县青山民间剧团深入的田野考察,管窥桂南采茶戏及其音乐的生存现状与文化生态;围绕民间剧团观众的审美趣味,以青山剧团当家花旦的生活轨迹、艺术经历等为切入点,初步探寻桂南采茶戏民间戏班、戏班演员、行当唱腔等要素间互为建构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歌海》期刊2015年01期)

桂南采茶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部艺术作品,就像是艺术家的孩子,其创作的过程就在哺育它成型。桂南采茶戏《绿珠女》的创作过程就是如此,从故事的年代、人物、情节、思想、主题等内容,凝练、浓缩在两个小时的戏曲舞台演出时空里,既要让熟知"绿珠女"故事的人接受它,又要让不熟悉"绿珠女"故事的人看懂它;既要是历史中的它,又要是桂南采茶舞台上的它,这对于一个导演来说,也是一次不简单的考验。必须要从剧本出发定位二度创作的方向,提炼主题抓住人物灵魂,强化剧种特色,展开全方位的创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桂南采茶戏论文参考文献

[1].冯婷,李春园,陈晓妙.桂南采茶戏文化发展的创新策略[J].传播与版权.2019

[2].周雪飞.桂南采茶戏《绿珠女》导演创作谈[J].戏剧之家.2019

[3].罗江.桂南采茶戏中“茶腔”的艺术魅力探讨[J].文化产业.2019

[4].温泉.明清俗曲在桂南采茶戏中的传播与流变[J].歌海.2019

[5].黄颖.桂南采茶戏源流考论[D].广州大学.2018

[6].韦芳.桂南采茶戏浅探[J].中国戏剧.2016

[7].孙远轶.浅析桂南采茶戏唱腔的音乐形态及变化[J].福建茶叶.2016

[8].李振聪.唱腔音乐演变对桂南采茶戏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5

[9].刘廷新,刘璐.桂南采茶戏形成小议——兼对“明末说”与“清中叶说”的质疑[J].音乐时空.2015

[10].蒋燮,邹值友.博白桂南采茶戏青山民间剧团及其旦角唱腔个案研究[J].歌海.2015

标签:;  ;  ;  ;  

桂南采茶戏论文-冯婷,李春园,陈晓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