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洛论文-邱隆,陈传岭

吴承洛论文-邱隆,陈传岭

导读:本文包含了吴承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度量衡单位,徐善祥,吴承洛,中国工程师学会

吴承洛论文文献综述

邱隆,陈传岭[1](2010)在《中国近代计量学的奠基人——吴承洛》一文中研究指出吴承洛(1892年2月~1955年3月),字涧东,化学家、计量学家和学会工作活动家。1910年赴上海南洋中学学习,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15年留学美国,在里海大学工学院学习,以化学工程为主,理论化学为辅,兼学机械工程和工业管理。(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期刊2010年08期)

吴淼[2](2009)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吴承洛贡献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代科学是本土文化与西方科学长期交融整合的产物,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也是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冲突中逐步实现的。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是这一漫长实践过程的开路先锋,也是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吴承洛是这一群体中的重要一员。他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科学事业管理专家。他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给“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思潮的实践事业。他置身于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猛烈碰撞的时代背景下,但他所从事的工作又并非仅仅表现出对中西文化的简单融合。他毕生着力于西方科学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本土化”的实践,并通过自己的方式为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贡献幅幅力作。因而,无论是研究近代科学体制的本土化实践,或是探究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吴承洛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此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首次以吴承洛撰写并公开发表的着作、文章为基础,结合民国时期相关档案、会议记录、重要刊物、史料汇编、论着等史实文献,立足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以吴承洛在民国度量衡改革、中国早期工业标准化等重要领域的工作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通过系统梳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和着作、文章,论证吴承洛在促进中国度量衡体制现代化、开拓民国工业标准化事业、构建中国现代化学体系,及开创中国度量衡史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成就,探讨吴承洛科学事业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根本特点,分析他的工作在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国传统社会转型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吴承洛在几个不同领域的重要工作为章节划分的依据。绪论部分概述论文的选题背景、相关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一章对吴承洛的生平,他从事的主要工作以及相关背景做一综合介绍,这些是分析评介吴承洛和他的科学工作,并使研究得以深入的切入点和立足点。第二章以吴承洛在民国度量衡改革中的主要工作为依据,探讨吴承洛为推进中国传统度量衡体制现代化所做的种种努力。度量衡改革工作主要包括度量衡科学(度量衡标准制)和度量衡行政管理两个方面,本文基于这两个基本层面展开论述。本章主要通过考察吴承洛拟定“一二叁”市用制实现与国际标准制接轨,他积极倡导并坚持实践的权度制单位中文名称的社会化,以及他在培养度量衡改革专业人员等方面的诸多建树,探讨吴承洛在民国度量衡改革划一中的决定作用。论文还分析了吴承洛最早提出的现代意义上的“计量”概念及其相关背景,对民国度量衡改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产生的后续影响也进行相应论述。此外,对“一二叁”市用制的出台,以及民国时期学界关于权度制单位中文名称的争论在历史背景下之特殊意义的探讨,也是本章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求在此基础上全面认识吴承洛在推进中国度量衡体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第叁章以系统研读吴承洛撰着的《中国度量衡史》为基础,探讨他在开创中国度量衡史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吴承洛对中国度量衡史的系统研究是他主持民国度量衡改革的基本理论渊源,这也促成了第一部中国度量衡通史研究着作的诞生。本章以《中国度量衡史》的写作背景为论述的切入点,从中国历代度量衡的基本状况和中国度量衡史的历史分期及其特征两方面展开,系统解读该书的基本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万国鼎、王达、郭正忠、丘光明等几位学者的相关研究,尝试系统探讨该着作在中国度量衡史研究及相关史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学术价值,进一步求得对吴承洛度量衡史研究工作的全面认识。最终把握吴承洛着书的主旨,审视吴承洛关于中国度量衡史的系统研究在何种意义上为其主持民国度量衡改革提供重要借鉴。第四章讨论吴承洛在民国工业标准化领域的开拓性工作。对国际工业标准化状况及民国时期国内实业状况的考察,是吴承洛工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起点和理论来源。本章主要采用纵向考察和横向比较的方法,深入研究吴承洛对西方工业标准化运动和民国实业状况的考察工作,系统论证他对工业标准化与工业化、民族命运之密切关系的客观分析及其独到见解,凸现吴承洛在由民国度量衡改革工作向工业标准化事业推进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本文通过进一步论证吴承洛所主持的民国权度制划一、专业名词术语统一工作,以及由他发起并倾注大量心血的科学化运动与工业标准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力求全面阐释吴承洛对中国早期工业标准化事业的重要推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章还尝试考察民国工业标准化事业中暴露的诸多矛盾,及其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消解,分析民国工业标准化事业的基本状况,探讨吴承洛工业标准化工作所体现的时代性。第五章以吴承洛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学体系建制化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为研究对象。吴承洛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化学家,他为近代中国化学学科发展做了不朽的贡献。本章以系统梳理吴承洛的相关论着为基础,探究他对近代中国化学工业现状的考察、对化学教育现代化的思考和创见,论证吴承洛在构建中国现代化学体系方面的理论贡献;与此同时,论文还通过考察吴承洛在统一化学名词术语、创建发展中国化学会、创办繁荣化学期刊等方面的重要工作,分析他在学会建设和学术刊物创办方面的基本理念,进而对吴承洛在构建中国现代化学体系方面的重要实践做一评述。结语部分主要是在全文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吴承洛科学工作中体现的行政工作学术化、学术科研本土化等重要特点,探讨其工作本身蕴含的时代意义,及其在西方科学的中国本土化进程中占有的重要一席,进而客观评价吴承洛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吴承洛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都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他坚持以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作为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出发点,但他的工作又超越了简单的中西方文化交融。他以理性的态度,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价值及其与西方文化会通的契合点,建设性的推进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西方科学的中国化或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不是只靠少数几位专家学者就能实现的,这需要一批热心于科学事业,并能在中西文化发生碰撞时,正确看待文化冲突并准确驾驭不同文化之间交融的知识群体。吴承洛通过自己的方式为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奉献了毕生心血,他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置疑的。(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9-02-01)

吴淼[3](2008)在《吴承洛与中国度量衡体制的现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吴承洛在促成中国传统度量衡根本转型的民国度量衡改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通过探讨他在中国最早提出现代的"计量"范畴,以及他在度量衡标准制的近代化、权度制单位名称的社会化和中国传统度量衡机制的现代转型等多方面的重要贡献,系统梳理中国传统度量衡体制现代化的基本脉络,剖析吴承洛对中国度量衡体制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影响,展示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新视角。(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王治浩[4](1982)在《吴承洛与中国化学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吴承洛是中国化学会的一位创建人和组织者,曾多次被推选为中国化学会的书记、总干事、会长、理事长。他按照理事会决议,在发展学会、组织年会、创办刊物、化学普及等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一)吴承洛字涧东,1892年出生在福建浦城县。1915年于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在理海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和深造,以化学工程为主,理论化学为辅,兼学机械工程和工业管理。(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1982年08期)

吴承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近代科学是本土文化与西方科学长期交融整合的产物,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也是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冲突中逐步实现的。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是这一漫长实践过程的开路先锋,也是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吴承洛是这一群体中的重要一员。他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科学事业管理专家。他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给“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思潮的实践事业。他置身于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猛烈碰撞的时代背景下,但他所从事的工作又并非仅仅表现出对中西文化的简单融合。他毕生着力于西方科学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本土化”的实践,并通过自己的方式为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贡献幅幅力作。因而,无论是研究近代科学体制的本土化实践,或是探究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吴承洛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此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首次以吴承洛撰写并公开发表的着作、文章为基础,结合民国时期相关档案、会议记录、重要刊物、史料汇编、论着等史实文献,立足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以吴承洛在民国度量衡改革、中国早期工业标准化等重要领域的工作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通过系统梳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和着作、文章,论证吴承洛在促进中国度量衡体制现代化、开拓民国工业标准化事业、构建中国现代化学体系,及开创中国度量衡史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成就,探讨吴承洛科学事业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根本特点,分析他的工作在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国传统社会转型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吴承洛在几个不同领域的重要工作为章节划分的依据。绪论部分概述论文的选题背景、相关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一章对吴承洛的生平,他从事的主要工作以及相关背景做一综合介绍,这些是分析评介吴承洛和他的科学工作,并使研究得以深入的切入点和立足点。第二章以吴承洛在民国度量衡改革中的主要工作为依据,探讨吴承洛为推进中国传统度量衡体制现代化所做的种种努力。度量衡改革工作主要包括度量衡科学(度量衡标准制)和度量衡行政管理两个方面,本文基于这两个基本层面展开论述。本章主要通过考察吴承洛拟定“一二叁”市用制实现与国际标准制接轨,他积极倡导并坚持实践的权度制单位中文名称的社会化,以及他在培养度量衡改革专业人员等方面的诸多建树,探讨吴承洛在民国度量衡改革划一中的决定作用。论文还分析了吴承洛最早提出的现代意义上的“计量”概念及其相关背景,对民国度量衡改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产生的后续影响也进行相应论述。此外,对“一二叁”市用制的出台,以及民国时期学界关于权度制单位中文名称的争论在历史背景下之特殊意义的探讨,也是本章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求在此基础上全面认识吴承洛在推进中国度量衡体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第叁章以系统研读吴承洛撰着的《中国度量衡史》为基础,探讨他在开创中国度量衡史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吴承洛对中国度量衡史的系统研究是他主持民国度量衡改革的基本理论渊源,这也促成了第一部中国度量衡通史研究着作的诞生。本章以《中国度量衡史》的写作背景为论述的切入点,从中国历代度量衡的基本状况和中国度量衡史的历史分期及其特征两方面展开,系统解读该书的基本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万国鼎、王达、郭正忠、丘光明等几位学者的相关研究,尝试系统探讨该着作在中国度量衡史研究及相关史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学术价值,进一步求得对吴承洛度量衡史研究工作的全面认识。最终把握吴承洛着书的主旨,审视吴承洛关于中国度量衡史的系统研究在何种意义上为其主持民国度量衡改革提供重要借鉴。第四章讨论吴承洛在民国工业标准化领域的开拓性工作。对国际工业标准化状况及民国时期国内实业状况的考察,是吴承洛工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起点和理论来源。本章主要采用纵向考察和横向比较的方法,深入研究吴承洛对西方工业标准化运动和民国实业状况的考察工作,系统论证他对工业标准化与工业化、民族命运之密切关系的客观分析及其独到见解,凸现吴承洛在由民国度量衡改革工作向工业标准化事业推进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本文通过进一步论证吴承洛所主持的民国权度制划一、专业名词术语统一工作,以及由他发起并倾注大量心血的科学化运动与工业标准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力求全面阐释吴承洛对中国早期工业标准化事业的重要推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章还尝试考察民国工业标准化事业中暴露的诸多矛盾,及其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消解,分析民国工业标准化事业的基本状况,探讨吴承洛工业标准化工作所体现的时代性。第五章以吴承洛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学体系建制化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为研究对象。吴承洛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化学家,他为近代中国化学学科发展做了不朽的贡献。本章以系统梳理吴承洛的相关论着为基础,探究他对近代中国化学工业现状的考察、对化学教育现代化的思考和创见,论证吴承洛在构建中国现代化学体系方面的理论贡献;与此同时,论文还通过考察吴承洛在统一化学名词术语、创建发展中国化学会、创办繁荣化学期刊等方面的重要工作,分析他在学会建设和学术刊物创办方面的基本理念,进而对吴承洛在构建中国现代化学体系方面的重要实践做一评述。结语部分主要是在全文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吴承洛科学工作中体现的行政工作学术化、学术科研本土化等重要特点,探讨其工作本身蕴含的时代意义,及其在西方科学的中国本土化进程中占有的重要一席,进而客观评价吴承洛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吴承洛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都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他坚持以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作为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出发点,但他的工作又超越了简单的中西方文化交融。他以理性的态度,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价值及其与西方文化会通的契合点,建设性的推进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西方科学的中国化或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不是只靠少数几位专家学者就能实现的,这需要一批热心于科学事业,并能在中西文化发生碰撞时,正确看待文化冲突并准确驾驭不同文化之间交融的知识群体。吴承洛通过自己的方式为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奉献了毕生心血,他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置疑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吴承洛论文参考文献

[1].邱隆,陈传岭.中国近代计量学的奠基人——吴承洛[J].中国计量.2010

[2].吴淼.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吴承洛贡献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3].吴淼.吴承洛与中国度量衡体制的现代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4].王治浩.吴承洛与中国化学会[J].化学通报.1982

标签:;  ;  ;  ;  

吴承洛论文-邱隆,陈传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